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4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24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苯那普利对肾衰大鼠心脏的保护作用。方法 :实验分为假手术组 (对照组 )、肾大部切除肾衰组 (RF组 )、肾大部切除肾衰加苯那普利治疗组 (RF+Ben组 )。苯那普利治疗剂量为 10 mg· kg- 1 · d- 1 ,对照组用生理盐水灌胃。在实验第 12周观察心脏的病理等改变。结果 :RF组大鼠心脏室间隔和左心室质量以及心脏质量 /体质量比值均显著大于对照组。 RF组心肌细胞肥大 ,心内膜下及冠状动脉周围及其附近的心肌间质 型胶原、 型胶原及纤维连接蛋白沉积显著增加 ,导致心肌间质纤维化 ,而 RF+Ben组其心肌细胞肥大和心肌间质纤维化程度明显减轻。结论 :肾大部切除肾衰大鼠可导致心室重构 ,苯那普利具有明显的降压及防治实验大鼠左心室肥厚、心肌间质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患者营养状况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方法随机调查行CAPD治疗半年以上的患者60例,用主观综合评价法(SGA)评价患者的营养状态、用每周尿素清除指数(KT/V)及每周肌酐清除率(Ccr)评价患者的透析充分性、同时计算患者的残余肾功能(RRF)。结果本组CPAD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为31.7%;透析充分组及残余肾功能较好的患者其营养不良发生率分别低于透析不充分及残余肾功能相对较差的患者(P〈0.05)。结论CAPD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较高;充分透析和尽可能保护患者的残余肾功能有利于维持CAPD患者较好的营养状态。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动态液温血液透析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观察该法对症状性低血压的预防效果以及对透析效果的影响。方法:对86例患者分别用标准液温和动态液温两种模式进行血液透析各3440次,观测体温、血压、心率、平均动脉压、超滤率变化及溶质清除率,记录不良反应。结果:标准液温透析组患者体温无明显变化,平均血压波动(38.2±23.7)mmHg,症状性低血压发生率12.62%,超滤量减少38.56%。动态液温透析组患者体温下降0.53℃~0.69℃,平均血压波动(12.3±7.5)mmHg,无症状性低血压,保证了有效超滤量。两组溶质清除效果无差异。结论:动态液温血液透析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稳定性增强,有效地预防症状性低血压,透析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肾内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特点,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借鉴。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肾内科1000份出院病历,统计各种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结果:1000份病历中,使用抗菌药物的有876份(87.6%),其中,使用一种抗生素者639例(72.9%),两种抗生素联合使用者237例(27.1%)。在使用抗生素的全部病例中,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者606份(69.2%),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者270份(30.8%)。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时间≤3d者占89.3%,>3d者占10.7%。在手术前0.5~1h便开始接受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的比率较低。预防性抗生素的使用途径100%为经静脉途径。结论:本组患者抗生素的使用基本合理。肾内科住院患者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的比率较高,但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的时机、肾内科常见有创操作术后是否可以予口服抗生素代替静脉使用抗生素以预防术后感染等问题均有待临床进一步对照研究,以便为临床更合理地使用抗菌药物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5.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颈动脉钙化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颈动脉钙化情况并分析相关因素。方法:对35例MHD患者应用彩色B型超声仪观测双侧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及钙化情况,同时记录透析龄、收缩压、脉压差,抽血检测血钙、磷、血胆固醇、三酰甘油、白蛋白、C反应蛋白(CRP)、甲状旁腺素,并计算钙磷乘积。结果:35例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18例(51.4%)存在颈动脉钙化。钙化组IMT值较无钙化组显著增高(P〈0.01),透析龄、收缩压、脉压差、血磷、钙磷乘积、CRP较无钙化组明显增高(P〈0.05),而钙化组血浆白蛋白较无钙化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IMT值、透析龄、血磷、钙磷乘积增高是颈动脉钙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收缩压、脉压差、CRP升高和低血浆白蛋白与颈动脉钙化密切相关。MHD患者存在较高的颈动脉钙化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总咖啡酸酯(Total Caffeoylquinic Acid Ester,TCaf)对IgA肾病(IgAN)大鼠肾脏系膜CD71与TGF-β<,1>,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IgAN大鼠模型,随机分成模型组(IgAN组)、总咖啡酸酯组(TCaf组)和对照组.用免疫组化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退出原因,分析其临床特点.方法 对本院2007年11月~2008年11月退出血液透析的52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分析,根据其退出原因分为转向腹透组、转向移植组、死亡组及放弃组.比较近期透析充分性指标(KT/V).对死亡组同时做同顾性自身对照研究(死亡前1个月以内与死亡前半年资料比较).结果 死亡组及放弃组KT/V低于其他两组(P<0.05);死亡组近期KT/V低于死亡前半年KT/V.结论 透析不充分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死亡病因主要为心脑血管疾病.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存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治疗反应低下者经过长程左旋卡尼汀治疗后贫血的纠正情况。方法存在促红素低反应性贫血的患者35例,均于每次透析结束时静脉给予左旋卡尼汀1g,疗程6个月,对比治疗前后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EPO使用剂量、血清铁、转铁蛋白饱和度、总铁结合力、血清铁蛋白及白蛋白、前白蛋白等指标。结果左旋卡尼汀治疗6个月后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白蛋白、前白蛋白、总铁结合力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上升(P〈0.01),血清铁、转铁蛋白饱和度变化无统计学差异,6个月治疗后EPO使用剂量较前明显下降22.4%。结论左旋卡尼汀可明显改善尿毒症EPO低反应性患者的贫血状况、减少EPO的用量,同时改善此类病人的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原发性IsAN的临床和病理特点,为其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对150例原发性IgAN患者的临床和病理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患者伴有血尿者114例,男性44例,女性70例,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p<0.01);有44例患者发生肉眼血尿,其中24例肉眼血尿与急性扁桃体炎有关。临床与病理相关性分析显示,肾...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高通量血液透析(HFHD)和低通量血液透析(LFHD)两种方法对尿毒症患者营养状态的影响。方法采用自身对照研究方法对40例维持性低通量血液透析(LFHD)患者,改用HFHD 10个月,分别测定患者血清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及电解质水平,进行主观综合性营养评估(SGA)及食欲评分。结果 4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HFHD治疗前后,Alb分别为(38.2±4.4)g/L、(41.5±7.2)g/L,Hb(77.12±4.63)g/L、(101.4±8.67)g/L,iPTH为(654.3±750.1)ng/L、(304.7±898.9)ng/L,血磷(2.34±0.51)mmol/L、(1.68±0.45)mmol/L,SGA评估及食欲评分治疗前较治疗后显著升高,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FHD能提高患者的血清白蛋白水平,纠正贫血,降低iPTH及血磷水平,较好地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