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2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8篇
药学   1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烧伤科手术患儿在保留自主呼吸的情况下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麻醉的效果.方法 烧伤科择期手术患儿60 例,年龄4~12岁,按年龄和麻醉药物分为两组(n=30),Ⅰ组为静脉单次推注氯胺酮2 mg/kg,瑞芬太尼0.025~0.100 μg/(kg·min)复合异丙酚60~200 μg/(kg·min)持续静脉泵注维持组,Ⅱ组为静脉单次推注氯胺酮2mg/kg,氯胺酮10~25μg/(kg·min)持续静脉泵注维持组.记录患儿术中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平均动脉压(MAP) 术后苏醒时间和术后恶心呕吐、精神症状(恶梦、幻觉、错视、哭闹等) 等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患儿SpO2均较平稳,但Ⅰ组HR较术前明显减慢(P<0.05),MAP波动较小(P>0.05),而Ⅱ组HR 和MAP较术前明显增加(P<0.05);Ⅰ组术后麻醉苏醒时间明显快于Ⅱ组(P<0.05);Ⅰ组术后恶心呕吐、精神症状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Ⅱ组低(P<0.05).结论 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用于烧伤患儿手术的麻醉,具有术中生命体征稳定、患儿苏醒快、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等优点.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efficacy and safety of remifentanil combined with propfol in infant anesthesia for empyrosis surgeries. Methods Sixty infants undergoing empyrosis surgeryie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30 patients in each group. All patients received an intravenous injection of 2 mg/kg ketamine before skin incisions. Anesthesia was maintained with 0.025~0.100 μg/(kg·min) remifentanil combined with 60~200 μg/(kg·min) propfol micro pump infusion in group Ⅰ,but in group Ⅱ with 10~25 μg/(kg·min) ketamine micro pump infusion. Hemodynamic parameters were observed continuously. Recovery time and anesthesia effects (evaluated by surgeon) were also analyzed. Results HR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than base line in group Ⅰ(P<0.05); HR and MAP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in group Ⅱ than base line. The recovery time was significantly shorter in group Ⅰ than in group Ⅱ(P<0.05).The incidence of side effects was lower in group Ⅰ than in group Ⅱ (P<0.05).Conclusions Remifentanil combined with propfol in infant anaesthesia for empyrosis surgeries,has the advantages such as stable vital signs during operation,rapid awake and low rate of adverse reactions.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5-氮杂胞苷诱导兔骨髓间充质细胞体外分化为肌细胞的可能性。 方法:实验于2002-10/2003-03在西京医院心脏内科实验室完成。穿刺法抽取成年新西兰兔双侧股骨骨髓,分离培养骨髓间充质细胞,通过不同浓度的5-氮杂胞苷诱导24h后,继续培养3周,收集生长良好的诱导后7,14,2l,28d的骨髓间充质细胞,以及第3代乳鼠心肌细胞做Western blot检测。10μmol/L5-氮杂胞苷诱导分化3周的间充质细胞经胰酶消化后接种在多聚赖氨酸包被的无菌盖玻片上做细胞爬片,CO2孵箱中培养48h后取出,磷酸盐缓冲液冲洗后加横纹肌α-肌动蛋白单抗室温孵育1h,洗涤后加入Cy3标记的羊抗鼠抗体,在37℃下摇床孵育1h,荧光显微镜下拍照。取诱导后3周处于对数生长期的细胞.制成超薄切片,铀一铅双染色,透射电镜下观察照相。 结果:①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5-氮杂胞苷诱导10d后可见细胞部分变成多角形状,14d后可见趋于融合的多核肌管样细胞结构。②Westem blot检测横纹肌α-肌动蛋白在乳鼠心肌细胞和10μmol/L 5-氮杂胞苷诱导后14,2l,28d的兔间充质细胞中均有表达,心肌细胞的阳性条带最粗,其次为诱导后21d和28d的细胞,诱导后14d的细胞阳性条带最淡,诱导后7d的细胞未见阳性条带。⑧诱导后21d,10μmol/L 5-氮杂胞苷处理的间充质细胞经横纹肌α-肌动蛋白免疫细胞荧光染色部分细胞呈阳性反应,提示有肌样细胞特性。④透射电镜检查局部放大示胞浆内有明显的Z线物质,之间有肌丝团样结构,构成类似原始的肌小节样结构。 结论:成年兔骨髓间充质细胞在5-氮杂胞苷诱导下可向肌细胞分化,未分化为跳动的心肌样细胞。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5-氮杂胞苷诱导兔骨髓间充质细胞体外分化为肌细胞的可能性。方法:实验于2002-10/2003-03在西京医院心脏内科实验室完成。穿刺法抽取成年新西兰兔双侧股骨骨髓,分离培养骨髓间充质细胞,通过不同浓度的5-氮杂胞苷诱导24h后,继续培养3周,收集生长良好的诱导后7,14,21,28d的骨髓间充质细胞,以及第3代乳鼠心肌细胞做Westernblot检测。10μmol/L5-氮杂胞苷诱导分化3周的间充质细胞经胰酶消化后接种在多聚赖氨酸包被的无菌盖玻片上做细胞爬片,CO2孵箱中培养48h后取出,磷酸盐缓冲液冲洗后加横纹肌α-肌动蛋白单抗室温孵育1h,洗涤后加入Cy3标记的羊抗鼠抗体,在37℃下摇床孵育1h,荧光显微镜下拍照。取诱导后3周处于对数生长期的细胞,制成超薄切片,铀-铅双染色,透射电镜下观察照相。结果:①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5-氮杂胞苷诱导10d后可见细胞部分变成多角形状,14d后可见趋于融合的多核肌管样细胞结构。②West-ernblot检测横纹肌α-肌动蛋白在乳鼠心肌细胞和10μmol/L5-氮杂胞苷诱导后14,21,28d的兔间充质细胞中均有表达,心肌细胞的阳性条带最粗,其次为诱导后21d和28d的细胞,诱导后14d的细胞阳性条带最淡,诱导后7d的细胞未见阳性条带。③诱导后21d,10μmol/L5-氮杂胞苷处理的间充质细胞经横纹肌α-肌动蛋白免疫细胞荧光染色部分细胞呈阳性反应,提示有肌样细胞特性。④透射电镜检查局部放大示胞浆内有明显的Z线物质,之间有肌丝团样结构,构成类似原始的肌小节样结构。结论:成年兔骨髓间充质细胞在5-氮杂胞苷诱导下可向肌细胞分化,未分化为跳动的心肌样细胞。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兔骨髓间充质细胞 (BMSCs)体外分化为肌细胞的可能性。方法 穿刺法抽取成年新西兰兔双侧股骨骨髓 ,分离培养BMSCs ,5 -溴脱氧尿苷 (bromod eoxyuridine)标记 ,再经过 5一氮杂胞苷 (5 azacytidine)诱导或与乳鼠心肌细胞共培养 ,通过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及透射电镜检查 ,研究其分化情况。结果 体外培养的BMSCs无论是在 5 aza诱导还是在与心肌细胞共培养的条件下 ,均有部分细胞表达横纹肌肌动蛋白 (α actin)。电镜检查显示分化后的细胞具有原始肌小节样结构。结论 成年兔BMSCs在 5 aza诱导或与心肌细胞共培养的条件下均可向肌细胞方向分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 PTCA术前后血浆中肿瘤坏死因子 (TNF)、转化生长因子 (TGF-α) ,和 6 -酮 -前列腺素 F1α(6 - keto-PGF1α)的含量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PTCA患者 38例 ,分别于术前、术后 4h,12 h,抽外周血测定 TNF,TGF-α和 6 - keto- PGF1α值 ,对照组选取 CAG正常者 2 2例。结果 :PTCA手术前后血浆中 TNF值均较 CAG正常组升高 ,TGF- α术前与 CAG正常组相同 ,术后升高。CAG正常组 6 - keto- PGF1α均高于 PTCA组 ,PTCA组术后只有轻度升高。放置支架越多 TNF,TGF- α值升高越明显 (P<0 .0 1)。结论 :PTCA术后的血管反应与免疫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并磁化支架植入术(ICS)后冠状窦血浆的内皮素-1(ET-1)和凝血酶(Ⅱa)活性的动态变化。方法 住院冠心病患38例,随机植入磁化支架(MS)20例,非磁化支架(NMS)18例,分别于PTCA术前,ICS后,0.5,1,3和6h自冠状窦采血,观测血浆ET-1含量和Ⅱa活性。结果 术后MS组的ET-1含量一直处于较低水平,而NMS组在术后即刻明显升高(P<0.01),术后0.5开始下降,术后6h两组的ET-1含量均恢复到术前水平;MS组的Ⅱa活性于术后明显降低,术后6h较术前明显降低(P<0.01),而NMS组在术后即刻虽有降低,但在术后6h已恢复到术前水平。结论 磁化支架具有降低介入治疗术后冠状窦血浆ET-1含量和Ⅱa活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8.
心肌梗死模型中心肌细胞PCNA表达的特点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阐明兔实验性心肌梗死模型中心肌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阳性表达的意义及其与心功能和心肌缺血的关系.方法:用PCNA、横纹肌α-actin单克隆抗体对兔实验性心肌梗死模型心肌组织进行免疫组化观察,图像分析仪定量分析其阳性表达率,并与反映左室心功能和心肌缺血的指标进行对比.结果:在心肌梗死模型的心肌组织中,PCNA阳性表达主要分布于缺血区心肌细胞以及梗死区边缘的成纤维细胞,且心肌细胞PCNA的阳性率与收缩期室壁增厚率和室壁运动幅度呈负相关(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分别为-0.711和-0.674).结论:心肌梗死后部分心肌细胞表达PCNA是对缺血损伤的反应,PCNA阳性表达的心肌细胞其收缩功能降低.  相似文献   
9.
尖锐湿疣 (CA )是人类乳头状病毒(HPC)引起的增生性疾病 ,多数病人由婚外性交感染发病 ,CA是目前国内外流行发病最多的性传播疾病之一 ,此类病人往往因各种因素得不到彻底治疗 ,经常反复发作 ,给病人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和苦恼。我们从 1999年 2月至 2 0 0 3年 6月采用电离子手术加口服阿昔洛韦 ,治疗CA患者 2 88例 ,收到满意效果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男 2 3 0例 ,女 5 8例 ,合计 2 88例 ,全部为门诊病人。年龄 16~ 77岁 ,平均年龄 3 2 3岁。发病时间最长 1年 ,最短 15d。婚姻状况 :已婚 2 3 9例 ,占83 % ,未婚 49…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超顺磁性氧化铁(SPIO)纳米颗粒标记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的最佳孵育时间。方法分离培养兔骨髓单个核细胞5×105/8ml共4瓶,SPIO分别以10μl、20μl、60μl浓度加入其中3瓶标记,另1瓶为未标记细胞。均在37°C,5%CO2条件下孵化过夜,6h及以后每隔6h直至标记后7d分别经荧光显微镜观察标记细胞的形态学改变和铁颗粒结合率,并与未标记组细胞进行对照。结果3组均显示细胞内吞铁颗粒随着孵育时间的延长而增加,标记浓度越高则细胞内吞铁颗粒越多;10μl组标记后18~24h标记率可达到96%~100%,且细胞的形态与增殖分化能力正常,与未标记细胞组基本一致,孵育时间<18h则标记率<90%;20μl组标记后12h细胞标记率即达到100%,标记后3~7d,细胞分裂增殖不明显;60μl组标记后6h标记率即达到100%,但以后细胞的分化增殖能力明显受限。结论安全标记浓度下磁性标记干细胞的最佳孵育时间为18~24h。标记率与标记浓度和标记后孵育时间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