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6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33篇
药学   3篇
肿瘤学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鞍山市学前儿童血铅水平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儿童铅中毒已成为影响儿童健康的重要医学问题.为了解鞍山市学前儿童血铅水平,制定有效的儿童铅中毒防治措施,我们于2002年3~6月份对辖区内幼儿园913名学前儿童进行血铅测定.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体外循环期间血浆钙离子的变化及对心肌的保护作用,以指导临床合理补钙.方法选择30例体外心内直视手术病人,随机分A组(对照组15例)和B组(实验组15例).B组在开放主动脉时,经静脉回流给予氯化钙1g,A组病人给予相同容积生理盐水.所有病人分别在术前、转流20min、开放主动脉后10min及停机后1h,采静脉血2ml,离心后用Varian40P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血浆钙离子浓度.结果A组在体外循环开始20min、开放主动脉10min及停机后1h与术前相比血浆钙降低(P<0.05);B组在体外循环开始20min与术前相比血浆钙降低(P<0.05),在开放主动脉10min及停机后1h血浆钙回升至术前水平,与术前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与A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体外循环期间血浆钙随转流时间以及血液稀释而有下降趋势,在开放主动脉10min后加入1g氯化钙,可有效地提升血浆钙浓度使其恢复至正常水平,有助于心肌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3.
为测定沈阳市儿童的血铅正常值,我们于1987年11月对沈阳市内无铅污染的几个工厂、机关、学校的托儿所儿童及部分散居儿童进行了血铅测定,这些儿童均无慢性病史,年龄在0—4岁之附表沈阳市112名0~4岁儿童血铅含量的分布  相似文献   
4.
茶多酚、维生素C对镉肾毒性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研究茶多酚(TP)、维生素C(Vc)对镉肾毒性的影响。方法 将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成4组。第1组为对照组,第2组大鼠皮下注射1.44mg/kg氯化镉溶液;第3、4组大鼠以TP、Vc预处理后皮下注射1.44mg/kg氯化镉溶液,每周3次,连续6周。分别在实验开始后第4周和6周时将大鼠移入代谢笼,收集24h尿样,分别测定尿N-乙酰-P-氨基葡萄糖酶(NAG)活性和尿蛋白、尿镉含量。于最后一次注射24h后处死大鼠,采集血液和肾皮质样品。测定各组大鼠血清尿素氮、血及肾皮质的丙二醛(MDA)含量,血及肾皮质镉含量。结果 染镉4周后,与单纯染镉组比较,TP和Vc能明显降低尿NAG酶活性和尿蛋白含量。染镉6周后,TP和Vc能显降低血清尿素氮、血及肾皮质MDA含量。TP还能显降低血、肾皮质镉及升高尿镉含量。结论 TP、Vc预处理对镉中毒所致的肾损伤有一定的预防作用,此种预防作用可能与它们的抗氧化作用及促进镉排泄有关。  相似文献   
5.
<正> 血栓形成在临床上是一种常见的多发病,它的形成与血抗凝血酶元Ⅲ(以下简称AT-Ⅲ)有直接关系。AT-Ⅲ系反应血栓敏感的指标之一,在正常的血浆及血清内皆含有AT-Ⅲ,它是一种脂蛋白,其作用是使凝血酶失去活性,对凝血因子V_(11)和Xa起灭活作用,以阻止纤维蛋白的形成,起抗凝血和抗血栓形成的作用。但是人体内的AT-Ⅲ是否和摄入微量元素锌、铜等有关?即AT-Ⅲ在体内的合成是否与血清锌、铜、锌/铜比值有直接关系,尚未见有报导,为了解正常健康老年人与脑血栓病人锌、铜的营养水平与AT-Ⅲ之间有无连系,以指导改善膳食铜、锌摄入量,为防治脑血栓提供科学依据,进行了本研究。  相似文献   
6.
氟钙和镁的摄入量对氟中毒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饮水、食品中摄取的氟、钙和镁量的几个因素中,只有从饮水中摄取的氟量与骨X 线改变率和改变指数呈正相关,并被引入逐步回归方程。饮水中钙和镁的含量对氟含量的比值与骨 X 线改变率和改变指数无相关关系。本研究只发现饮水中氟含量影响氟中毒的程度。  相似文献   
7.
多种营养素联合拮抗铅卟啉毒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求多种营养素联合应用对铅卟啉毒性的拮抗作用。方法 采用正交设计以铅对卟啉代谢的影响为检测指标,对维生素C(VitC)、维生素E(VitE)、维生素B1(VitBl)和B6(VitB6)及钙(Ca)、锌(Zn)、硒(Se)、N-乙酰半肮氨酸(NAC)、蛋氨酸(Met)和牛黄酸(Tau)等10种已知对铅毒性具有拮抗作用的营养素进行动物实验研究。结果 实验组动物血铅(BPb)水平为700μg/L,铅毒引起实验组动物血红蛋白(Hb)含量下降和δ-氨基-γ-酮戊酸脱水酶(ALAD)活性降低。给予多种营养素后,对铅毒所致Hb含量的下降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以NAC、Met和Tau的作用最明显。本研究中未见到营养素干预对实验组动物的ALAD活性有明显的改善作用。结论 多种营养素联合干预对于铅毒性的改善有明显的作用,但单一营养素的作用很弱,只有几种营养素同时给予才会产生较强的作用,对于较高水平的铅暴露.营养素的拮抗作用是有限的,但仍具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8.
P5′N做为铅接触生物监测指标的探讨中国医科大学预防医学系(沈阳110001)谭枫张世鑫万伯健李北利1975年Raglia[1]等人在研究铅接触对RBC酶的影响的研究中发现,铅中毒所致的贫血与遗传性缺陷极为相似,后证实铅可以致获得性P5′N缺陷、且在...  相似文献   
9.
目的 从突触功能可塑性的角度 ,探讨慢性铅暴露对脑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神经生理细胞外电位记录的方法 ,观察不同浓度铅暴露对大鼠海马CA1 区长时程增强 (LTP)在体诱导的影响。结果 大鼠血铅达 ( 3 2 8± 0 88) μmol L时 ,LTP发生率下降、增幅减小 ,甚至产生长时程抑制 ;染铅鼠的群体锋电位在高频刺激后 ,其平均增强率与脑铅呈负相关。结论 慢性铅暴露可损害海马CA1 区LTP的在体诱导和维持 ,其损害程度随染铅剂量增加而加重。  相似文献   
10.
目前认为 ,学习记忆过程与长时程增强 (Long term po tentiation ,LTP)———短串高频刺激引发的突触传递效能的持续性增强现象有一定相关性 ,且海马LTP被认为是记忆在突触水平的模型[1] 。而突触传递效能的持续性减弱称为长时程抑制 (Long termdepression ,LTD)。许多文献报道了应用离体脑片技术记录的铅对大鼠的CA1区的LTP的抑制作用[2 ] ,在体CA1区LTP报道较少。本实验通过建立慢性染铅和对照大鼠模型 ,采用海马CA1区电生理电位记录的方法进行了研究 ,为揭示染铅与学习记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