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4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7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替罗非班在急性冠脉综合征高危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使用替罗非班的急性冠脉综合征高危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以评价该药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急性冠脉综合征高危患者79例,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及肝素或低分子肝素联合强化抗凝抗血小板治疗的基础上予以负荷量替罗非班10μg/kg静脉推注大于3分钟,继之以0.10~0.15μg/kg·min速度维持24~36小时。对其中的ST段抬高心肌梗塞和非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塞及不稳定心绞痛患者中的极高危者,进行急诊冠脉介入干预。结果院内心绞痛发作5例,心肌梗塞或再梗2例,死亡6例,颅内出血1例,其它出血并发症8例,大多为轻微出血。58例接受冠脉介入治疗,39例造影时冠脉血流达到TIMI3级,8例术中出现无复流或慢血流现象。介入治疗患者无一例院内发生急性或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结论替罗非班是一种具有明确疗效且安全性较好的抗血小板药物,尤其在急性冠脉综合征高危患者及介入治疗围手术期联合使用替罗非班强化抗血栓治疗,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辛伐他汀对代谢综合征(MS)并存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患者的下尿路症状(LUTS)影响.方法 2011年2-6月我科门诊和住院患者中MS并存BPH继发LUTS患者共30例,检查并记录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最大尿流率(MFR)、前列腺体积、肝肾功能、尿常规后,随机分为两组:联合用药组给予辛伐他汀40 mg和坦索罗辛0.2 mg口服,每晚1次;单药组给予坦索罗辛0.2 mg口服,每晚1次,治疗8周后复诊,复查上述指标,对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 联合用药组和单药组IPSS、QOL、和MFR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前列腺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联合用药组治疗后IPSS评分变化值为(6.4±4.4)分,单药组为(4.2±3.3)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用药组症状改善优于单药组.两组均无不良事件发生.结论 辛伐他汀对MS并存BPH患者的LUTS有改善作用,联合用药组耐受性良好,未出现明显不良事件.  相似文献   
5.
先证者(Ⅲ6)男,41岁,因“双眼视力进行性下降4个月”于2006年5月来我院就诊。病前无发热、上呼吸道感染、腹泻、服用驱虫药、接种疫苗等病史。既往史:曾经多次测血压高,未诊断治疗。入院查体:血压130/100mmHg,内科系统检查未见异常。双眼视力下降,约40cm处可数指,视野重度缺损,以中央及上方为著,双眼底视乳头苍白,凹陷性萎缩,边界清楚。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还原型谷胱甘肽对急性肾衰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取抛硬币法将23例急性肾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10)和对照组(月=13)。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还原型谷胱甘肽1200mg,静脉滴注,每日1次,疗程4周;而对照组只给予常规治疗。于治疗前及治疗第1、2、3、4周结束时检测血肌酐、尿素氮,疗程结束后评估近端、远端肾小管功能。观察记录主要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恶心、呕吐改善时间及少尿期持续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治疗组血肌酐水平下降幅度虽大于对照组,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疗程结束时两组肾小管功能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还原型谷胱甘肽用于急性肾衰竭的治疗,有助于肾功能的早期恢复。但由于样本量较小,今后尚需开展更大样本,更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肺动脉高压患者药物靶向治疗的效果与耐受性。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月2009年8月期间8例肺动脉高压患者分别接受波生坦及西地那非治疗的临床资料,评估其临床表现、WHO肺动脉高压功能分级、6min步行距离及肺动脉收缩压在基线及治疗3个月后的变化。结果治疗后3个月,患者均能耐受药物治疗,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WHO肺动脉高压功能分级在治疗前平均(3.1±0.4),治疗后为(2.3±0.9),明显得到改善(P〈0.05)。肺动脉收缩压在治疗前平均(69.5±11.2)mmHg(1mmHg=0.133kPa),治疗后为(48.3±12.4)mmHg,明显降低(P〈0.05)。6min步行距离在治疗前平均(324±48)m,治疗后为(400±43)m,明显延长(P〈0.05)。结论肺动脉高压患者药物靶向治疗的疗效显著,且耐受良好。  相似文献   
8.
9.
10.
报道1例72岁女性患者在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内植入两枚药物洗脱支架,早期停用氯吡格雷将明显增加支架内血栓的风险.在不停用氯吡格雷的前提下,采用糖皮质激素干预,能有效控制过敏反应并达到脱敏的作用,又不增加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再发缺血事件的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