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3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制备Tet-on和Cre/loxP系统双重调控下肝靶向性表达Cre重组酶的转基因小鼠rtTALAP-1/LC-1并评价其功能,为最终建立可突破胚胎期免疫耐受的双调控型HCV转基因小鼠模型奠定基础。方法选取适龄rtTALAP-1转基因小鼠与LC-1转基因小鼠交配,PCR法检测子代rtTALAP-1/LC-1转基因小鼠基因组中是否插入了rtTA元件和Cre基因片段。双阳性rtTALAP-1/LC-1小鼠dox诱导1周后,以小动物活体成像系统检测小鼠肝脏的Luc萤光素酶信号,免疫组化检测Cre重组酶在小鼠肝脏等组织中的表达状况。结果 rtTALAP-1/LC-1转基因小鼠在dox诱导后,仅在其肝脏检测到清晰的Luc萤光素酶信号,而其他脏器均未检测到萤光信号;免疫组化法也仅在小鼠肝细胞核中检测到Cre重组酶的表达,心脏、肾脏和骨骼肌等其他组织均未检测到Cre重组酶的表达。结论成功制备了rtTALAP-1/LC-1转基因小鼠,其靶基因表达的诱导反应性和肝靶向性均良好,为最终制备双调控型丙型肝炎病毒(HCV)转基因小鼠模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调控因素存在下表达丙型肝炎病毒(HCV)NS3/4A丝氨酸蛋白酶的转基因小鼠。方法采用分子克隆技术构建可受Tet-On调控系统和Cre-LoxP基因敲除系统双重调控表达HCV NS3/4A丝氨酸蛋白酶的真核表达质粒PBI-Ⅲ/LoxP-Luc-PolyA-LoxP-NS3/4A。该重组质粒线性化后,经显微注射制备转基因小鼠。首建鼠及经PCR检测阳性的子代鼠与C57BL/6小鼠交配传代。选择部分F2鼠与已经稳定建系的转基因小鼠Lap杂交,利用在体生物发光成像系统(BLI)检测肝脏稳定表达荧光素酶(Luc)报告基因的经盐酸强力霉素(Dox)诱导的双转基因子代鼠,并选择性针对稳定表达系传代扩群。结果酶切鉴定和测序分析显示重组载体构建成功。经PCR检测得到6只转基因首建鼠,其中3只可繁殖传代并持续检测到阳性子代鼠。BLI结果显示,由其中1只首建鼠传代而来的不同F2鼠与Lap鼠杂交得到的部分双转基因鼠肝脏部位发光信号强烈,表明这些小鼠肝细胞内报告基因Luc特异高效表达。结论建立了转基因小鼠NS3/4A,并筛选到调控因素存在时转入外源基因特异稳定表达的转基因小鼠,为进一步建立严格调控型表达NS3/4A蛋白酶的小鼠模型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1998年1月,我们应用足三里穴位注射盐酸氯丙嗪治疗顽固性呃逆9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构建乙型肝炎病毒(HBV)截短C基因和前S1基因重组原核表达质粒,获得融合蛋白的表达并进行抗原性分析.方法:PCR扩增获得截短C基因片段和前S1基因,双酶切后克隆至原核表达质粒pET28a,转化E.coli DH5α,酶切鉴定得阳性重组质粒pET28a并测序;然后转化E.coli B121,IPTG诱导融合蛋白表达,薄层扫描分析表达蛋白组成;可溶性分析后用Ni^2+ -NTA凝胶亲和层析柱纯化、透析并浓缩融合蛋白,Westem Blot分析特异性和抗原性.结果:成功构建了HBV截短C基因和前S1基因融合的原核表达质粒pET28a—Ct—preS1,目的基因可高效表达,表达产物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Ni^2+ -NTA纯化可获得目的蛋白,纯化蛋白具有良好的抗原性和特异性.结论:HBV截短HBcAg和preS1抗原融合蛋白可高效表达并得到纯化,为研究新型乙肝疫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HBV相关抗原在卡介苗(BCG)中的有效表达及其刺激产生的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效果。方法:将带有HBV截短C基因和preS1基因片段的穿梭载体转化BCG菌株,筛选重组菌,SDS-PAGE和Western blot实验分析其抗原表达特性;分别以生理盐水、BCG、BCG-pDE22、BCG-pDE22-CS1皮下注射BALB/c小鼠,进行连续抗体测定和细胞毒性T细胞杀伤实验。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重组BCG可表达Mr为24000的新生蛋白,与CS1融合蛋白大小相符,Westernblot实验分析显示出良好的抗原结合特性;带有HBVCS1抗原基因的重组BCG免疫组抗体滴度显著升高,特异性杀伤能力更强。结论:BCG可以作为HBV相关抗原的活载体,为研制HBV新型疫苗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6.
核糖体展示抗体库技术是制备人源性单链抗体的良好技术平台,该技术将表型与基因型相联系,可以从构建的抗体库中筛选到高亲和力的抗体,同时可找到编码此抗体的基因.本实验从丙型肝炎病毒(HCV)阳性患者的外周血淋巴细胞中扩增VH和VL基因,通过重叠延伸PCR技术(gene splicing by overlap extension PCR,SOE-PCR)构建了大容量的人源性核糖体展示scFv,文库,为获得特异的人源性抗HCv scFv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截短的丙型肝炎病毒(HCV)核心蛋白的真核表达载体,并在中国仓鼠卵巢(CHO)细胞中瞬时表达:方法: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以HCV-H株全长cDNA序列为模板,扩增获得C区羧基端部分缺失的基因片段,克隆人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并通过脂质体转染至CHO细胞。结果:构建了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Ct,成功转染CHO细胞,间接免疫荧光和RT-PCR证实pcDNA3.1-Ct在CHO细胞中表达截短型的C蛋白。结论:成功构建羧基端部分缺失的HCVC区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瞬时转染CHO细胞,为进一步基因免疫和构建多表位卡介苗(BCG)活载体疫苗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HCV NS3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其识别区域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制备针对丙型肝炎病毒(HCV)非结构区NS3全长蛋白的单克隆抗体(MAb),并分析获得的单抗识别表位所在区域,为建立以NS3蛋白为靶位的抗HCV研究提供抗体工具。方法 用原核表达的HCV非结构区NS3全长蛋白作为免疫原,采用小鼠腹股沟皮下NC膜包埋法免疫小鼠,按常规杂交瘤细胞的制备方法,经细胞融合、克隆化制备抗NS3蛋白的MAb。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和Westem blot鉴定其特异性。分别构建NS3丝氨酸蛋白酶(NS3蛋白的N末端1/3)编码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ns3p、NS3解旋酶(NS3蛋白的C末端2/3)编码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ns3A,将其瞬时转染COS-7细胞后,以获得的单克隆抗体作为一抗,通过免疫荧光分析获得单抗识别表位所在的区域。结果 获得了2株抗NS3蛋白的单克隆抗体,这2株MAbs均特异识别NS3蛋白,并确定了它们的结合区域。结论 获得了针对NS3蛋白的单克隆抗体,并对其单抗识别表位所在的区域进行了分析,为下一步进行以NS3蛋白为靶位的抗HCV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HCV复合多表位抗原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其免疫学特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构建丙型肝病炎病毒(HCV)截短C基因和多表位基因重组原核表达质粒,表达纯化融合蛋白,分析其免疫原性和抗原性。方法PCR方法扩增核心区羧基端部分缺失的基因片段Ct;合成HCVE2区模拟表位与NS3~NS57个表位基因Em;分别将Ct、Em克隆人原核表达质粒pQE30,筛选阳性重组质粒pQE30-CtEm,转化E.coli M15,IPTG诱导融合蛋白表达,薄层扫描分析表达蛋白;可溶性分析后用Ni^2+-NTA凝胶亲和层析柱纯化、透析并浓缩融合蛋白;Westernblot分析纯化蛋白的特异性和抗原性;纯蛋白免疫小鼠后分析其免疫原性。结果成功构建了HCV复合多表位抗原基因的原核表达质粒pQE30-CtEm,目的基因可高效表达,表达产物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Ni^2+-NTA纯化可获得目的蛋白,纯化蛋白具有良好的抗原性和免疫原性。结论HCV复合多表位抗原基因融合蛋白可高效表达并得到纯化,该融合蛋白可作为HCV诊断抗原,也为丙型肝炎新型疫苗的研究提供了靶抗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构建含丙型肝炎病毒(HCV)复合多表位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转染CHO细胞,建立稳定转染细胞系。方法通过生物信息学预测分析的方法得到涵盖HCV不同基因型与小鼠H2复合体的多个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表位,串联后人工合成基因序列,将其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EGFP-N3中,然后利用脂质体法转染CHO细胞,通过持续G418筛选建立稳定转染细胞株。最后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RT-PCR和Western Blot等方法证实多表位基因的表达。结果所构建的含有HCV复合多表位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EGFP-mEpi在CHO细胞中能稳定表达。结论真核表达载体的成功构建和稳定转染CHO细胞系的建立为进一步研究复合多表位疫苗的基因免疫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