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米勒链球菌引起脓气胸感染1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Strepmilleri(米勒链球菌 )常存在于人体口腔咽部、胃肠道和泌尿生殖道部位 ,过去被认为是一种机会致病菌 ,在机体抵抗力低下时可致病。近年来国外文献报道临床标本中分离的米勒链球菌引起化脓性感染日益增多 ,并常和一些厌氧菌株共存作为炎症加速原因。对其分类到目前为止 ,认为咽峡炎链球菌是未分群的链球菌 ,是“米勒链球菌”的同义词 ,属于草绿色链球菌 (“米勒”群 )细菌 ,有 3个种 :S millieri、S intermdeium(中间链球菌 )、S constellatus(星座链球菌 )。1 病历摘要 患者 ,男 ,33…  相似文献   
2.
三种梅毒血清学检测方法的实验室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RPR,ELISA,TPHA三种血清学实验诊断方法在临床诊断梅毒中的应用。方法将42例一期梅毒、61例二期梅毒、24例潜伏期梅毒患者及健康人的血清分别用RPR,ELISA,TPHA三种方法进行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RPR,ELISA,TPHA三种方法针对梅毒患者血清的敏感度分别为85.8%,94.5%,96.9%;特异性分别为87.3%,98.0%,100.0%。其中一期梅毒RPR,ELISA,TPHA三种检测方法的检出率分别为73.8%,92.9%,95.2%;二期梅毒的检出率分别为96.7%,100.0%,100.0%;潜伏期梅毒的检出率分别为79.1%,83.3%,91.7%。应用统计学处理后发现,RPR与TPHA,ELISA的检出率比较均有显著差异,而ELISA,TPHA两种方法之间的检出率无显著差异。结论ELISA,TPHA 2种检测方法与RPR比较,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考虑到ELISA较TPHA方法的试剂成本便宜,且操作简便,为目前梅毒血清学检测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3.
IL-2/Fc融合基因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和表达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构建含人IL-2 cDNA基因和免疫球蛋白Fc片段融合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 3.1 IL-2/Fc,并在真核细胞中表达,以期用于乙型肝炎病毒(HBV)DNA疫苗的研究。方法:应用重叠延伸剪切技术(SOE)经两次PCR获得嵌合基因片段IL-2/Fc,回收后克隆到中间pGEM—T:Easy TA克隆载体,得到合适的酶切位点后,用双粘端连接法转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 3.1中,得到真核重组载体pcDNA 3.1 IL-2/Fc。然后用脂质体法转染SP2/0细胞。结果:对重组载体进行限制性酶切鉴定及测序分析,证明连接正确;经ELISA检测证实,该重组载体能够在真核细胞中外分泌表达插入的外源性基因编码的融合蛋白。结论:成功构建了真核表达载体pcDNA 3.1 IL-2/Fc,并在SP2/0细胞中有效表达。  相似文献   
4.
目的 调查不孕症夫妇中女性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现状,探讨IVF/ICSI-ET治疗中女性HPV感染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就诊于本中心的25 077例不孕症患者的宫颈分泌物HPV分型检测结果,随机选择HPV感染者230例作为感染组,根据患者HPV分型检测结果细分为HPV高危型(hrHPV)感染组130例和HPV低危型(lrHPV)感染组100例;随机选择同期行IVF/ICSI-ET治疗的HPV未感染者200例作为对照组;HPV感染患者中,单纯因男方少弱精症而不孕的女性患者50例,列为单一男方因素组(smHPV)。比较各组行IVF/ICSI-ET助孕后的临床妊娠结局。结果 共纳入25 077例不孕症女性患者,检出HPV感染2 626例,HPV感染率为10.47%;其中高危型(17个型别)1 859例,占HPV感染的70.79%;低危型(10个型别)604例,占HPV感染的23.00%;不同型别HPV感染主要分布在26~35岁的育龄妇女中,约占HPV感染妇女的70%。HPV感染组与未感染组患者的一般情况、胚胎发育情况及妊娠结局比较:感染组的优...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制备向革兰阳性细菌内有效转运药物的阳离子脂质体。方法 以荧光素钠为标志检测对象 ,以大豆磷脂、胆固醇、阳离子脂质为原料 ,依次进行旋转蒸发 -薄膜水化、超声分散、过膜挤压、冻干 ,制备荧光素钠阳离子脂质体。测定该脂质体的包封率和体外释药规律 ,流式细胞术 (FASC)检测该脂质体向金黄色葡萄球菌内转运的效率。结果 所得脂质体水合后粒径均匀 ,形态完整、规则 ,粒径范围 2 0~ 5 0nm ;3批脂质体的平均包封率为 19.4 2 %± 0 .31% ;体外释药呈现一级动力学规律 ,释药方程为Q =2 .82 93+2 .70 92T(r=0 .9839) ;FASC结果表明所制备的阳离子脂质体向细菌内转运率达 30 .1%± 12 .5 %。结论 制备的阳离子脂质体能够有效地向革兰阳性细菌内转运 ,可作为向细菌内递药的良好载体  相似文献   
6.
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是引起慢性肝病的主要原因之一,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目前抗病毒治疗的标准方案为聚乙二醇干扰素α(PEG-IFN-α)联合利巴韦林,其有效率仅为50%70%,且疫苗研究进展缓慢,已成为严峻的公共卫生问题。近10多年来,对HCV感染发病机制、保护性免疫应答和病毒持续感染机制的认识取得了很大进展,中和抗体以及CD4+和CD8+T细胞在内的强烈的T细胞免疫应答已被证明与HCV的清除相关,这将是研制丙型肝炎疫苗的希望所在。当前HCV疫苗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多肽疫苗、核酸疫苗、病毒载体疫苗、重组多表位疫苗、以抗原递呈细胞为载体的树突状细胞(DC)疫苗等,已有多种疫苗正在研制并进行进入临床试验前的测试。我们结合多年来对HCV的研究基础,通过与国内外同行交流,提出变"单纯预防"为"防治结合,以诱导持续免疫应答和维持病毒抑制状态为基本目标"的HCV疫苗研究新理念,发展以诱导细胞免疫为主的预防和治疗性疫苗,尤其是既能在体内有效激发HCV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反应,又能维持CD4+记忆T细胞功能的治疗性细胞疫苗。本文综述关于HCV保护性免疫应答及持续感染的机制,HCV疫苗研究新理念,目前面临的挑战以及研究策略。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系统性硬化症患者血清自身抗体及免疫球蛋白、补体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荧光法和免疫印迹法测定165例系统性硬化症患者血清自身抗体,散射免疫比浊法测定免疫球蛋白及补体,并对相关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65例系统性硬化症患者血清自身抗体测定中抗核抗体(ANA)阳性率为93.33%;ANA谱测定、抗硬皮病抗体70(抗-SCL-70)和抗着丝点抗体(抗-CENP-B)在弥散型和局限型硬化症患者中阳性率分别为65.17%和75.00%;血清免疫球蛋白测定以IgG升高为主,占69.70%,同时IgA和IgM也有不同程度升高,轻链λ和κ显著升高,分别占67.88%和64.24%;补体测定C3、C4有不同程度降低;其他检查可见单核细胞和球蛋白升高明显。结论系统性硬化症患者体内存在多种自身抗体,抗-SCL-70和抗-CENP-B是诊断系统性硬化症的标志抗体,患者体内出现明显体液免疫功能的紊乱,对诊断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8.
HCV感染与自身免疫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HCV感染的发病机理已成为HCV研究的热点之一。自1989年Esterban首次在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血清中检出抗HCV以来,HCV感染与自身免疫的关系受到众多学者的关注。通过对丙型肝炎与自身免疫关系的研究,可能有助于探讨HCV感染的发病机理,对于指导丙型肝炎治疗有重要意义。作者对118例丙型肝炎患者血清进行多种自身抗体测定,并分析使用和未使用干扰素患者体内自身抗体产生的差异性。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HCV多表位基因重组BCG的筛选及对其诱导的免疫应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将丙型肝炎病毒(HCV)多表位基因的穿梭质粒pDE22-CtEm电转化BCG,筛选重组BCG(rBCG),免疫BALB/c小鼠,研究其诱导的免疫应答。方法培养并制备BCG感受态,将重组穿梭质粒pDE22-CtEm电转化BCG,筛选rBCG。rBCG免疫小鼠,同时进行基因免疫,测定血清中特异性抗体,分离小鼠脾淋巴细胞,体外测定淋巴细胞刺激指数、IFN-γ和进行CTL杀伤实验,观察rBCG在小鼠体内诱导的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结果筛选出HCV多表位基因rBCG,免疫小鼠后在小鼠体内诱导出特异性的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免疫应答水平均高于重组的基因免疫。结论构建的HCV多表位抗原rBCG活疫苗优于基因疫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构建乙型肝炎病毒(HBV)截短C基因和前S1基因重组原核表达质粒,获得融合蛋白的表达并进行抗原性分析.方法:PCR扩增获得截短C基因片段和前S1基因,双酶切后克隆至原核表达质粒pET28a,转化E.coli DH5α,酶切鉴定得阳性重组质粒pET28a并测序;然后转化E.coli B121,IPTG诱导融合蛋白表达,薄层扫描分析表达蛋白组成;可溶性分析后用Ni^2+ -NTA凝胶亲和层析柱纯化、透析并浓缩融合蛋白,Westem Blot分析特异性和抗原性.结果:成功构建了HBV截短C基因和前S1基因融合的原核表达质粒pET28a—Ct—preS1,目的基因可高效表达,表达产物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Ni^2+ -NTA纯化可获得目的蛋白,纯化蛋白具有良好的抗原性和特异性.结论:HBV截短HBcAg和preS1抗原融合蛋白可高效表达并得到纯化,为研究新型乙肝疫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