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0篇
  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9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34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4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探讨针刺对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ONF)基因表达的影响,推测针刺改善缺血再灌注的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4-血管阴断法制备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电针刺激百会、肾俞、足三里穴后,利用RT-PCR检测BDNF mRNA。结果 正常组大鼠海马BDNF mRNA表达极低,缺血再灌注组大鼠海马BDNF mRNA表达明显增高,治疗15d的针刺1、2组大鼠海马BDNF mRNA表达较缺血再灌注组更高,及早治疗且治疗时间为20d的针刺3组大鼠海马BDNF mRNA表达较降低。结论 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BDNF水平增高有利于损伤的神经元存活、恢复;针刺促进脑内细胞分泌内源性BDNF可能是针刺有效治疗缺血再灌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电针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海马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神经肽Y(NPY)含量的影响,探讨电针水沟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每组10只。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造模成功后即刻开始电针"水沟"穴,连续波,频率2 Hz,强度1 mA,治疗30 min,每天1次,连续治疗5 d。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各组大鼠海马CGRP和NPY含量。结果:造模后大鼠海马CGRP含量明显下降,NPY含量明显升高(P<0.01);电针组CGRP含量较模型组显著升高,NPY含量明显降低(P<0.01)。结论:电针可通过调节海马神经肽含量,达到抗脑缺血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电针治疗急性脑梗塞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临床资料本组100例急性期脑梗塞患者,均符合1986年中华医学会第二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并经头颅CT证实。其中男性49例,女性51例;平均年龄62岁;病程2小时~半月,平均7.5天n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2]评分,轻型(1-13分)52例,普通型(14~26分)39例,重型(27—39分)9例。平均积分14.83分。旨在观察急性期疗效,故排除了严重并发症,全部在住院条件下系统观察。随机分为电针治疗组和头针对照组。见表1。表1两组临床资料对比2治疗方法2.1电针组患者仰卧,皮肤常规消毒,人…  相似文献   
4.
针灸治疗脑出血的机理研究探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出血是临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致死、致残率高.针灸防治脑出血历史悠久,疗效确切.目前,针灸治疗脑出血的基础研究主要集中在脑出血后脑水肿、血液流变学、血流动力学、神经电生理、生化、免疫学、病理学等方面,对于探讨针灸防治脑出血的作用机理具有重要意义.综述了近10年的相关文献,介绍了针灸防治脑出血实验研究进展,阐述了针灸防治脑出血现代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6.
目的观察头针"额旁1线"对再灌注性心律失常大鼠心肌NO/NOS系统的变化,探讨头针防治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的作用机制。方法 24只大鼠随机分成3组,即假手术组、缺血再灌组、头针治疗组。采用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30min,再灌注15min后制备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以血浆NO含量和心肌NOS活动为观察指标。结果头针治疗组血浆中NO含量显著升高(P〈0.01),TNOS、cNOS活性显著提高(P〈0.01),iNOS活性明显降低(P〈0.05)。结论头针可通过调整再灌注性心律失常大鼠NOS生物活性和血浆NO含量,从而抑制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使心肌细胞电活动趋于稳定,发挥抗心律失常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电针对阿尔茨海默病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方法:Meynert核注射微量Aβ1-40制备动物模型,选取百会、太溪、足三里电针治疗,以Morris水迷宫评价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结果:模型组学习记忆能力减退。经电针治疗后,学习记忆能力增强。结论:电针疗法可显著改变AD模型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提示电针疗法对AD有显著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8.
孔立红  孙国杰  刘胜洪 《针刺研究》2006,31(3):140-144,F0003
目的:观察电针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信号分子表达和含量的影响,探讨针刺抗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神经细胞信号转导机制。方法:将1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24h组、模型48h组、模型72h组、电针治疗24h组、电针治疗48h组、电针治疗72h组。采用改良线栓法制备局灶性脑缺血(MCAO)再灌模型,电针“大椎”、双侧“内关”穴(连续波,频率120次/min,强度1mA,持续30min)。运用免疫组化检测法和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海马组织NF-κB-p65核转录因子蛋白的表达与含量。结果:模型各组大鼠缺血侧海马CA1区NF-κB-p65蛋白表达显著高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P<0·05),也显著高于电针治疗同时相各组(P<0·01),NF-κB移位于核明显;模型各组大鼠缺血侧海马组织NF-κB-p65蛋白含量比电针治疗同时相各组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电针能下调脑缺血再灌注海马组织NF-κB蛋白水平,阻滞其转位于核,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结肠镜检前针刺合谷对镜检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结肠镜检前针刺双合谷对镜检患者及对插镜时间的影响。方法 依接受镜检单、双序号将全部结肠镜检患者 185例分为针刺组 (93例 )、对照组 (92例 )。针刺组在镜检前 30 min针刺双合谷 ,对照组不予任何防治措施。分别观察两组过乙状结肠和横结肠时的疼痛级别并记录插镜时间。结果 共有 16 5例患者完成插镜确定为有效病例 ,其中针刺组 84例 ,对照组 81例。统计表明 ,针刺组患者在过横结肠及乙状结肠时疼痛级别较对照组显著低 (P<0 .0 1) ,针刺组的插镜时间较对照组短 (P<0 .0 5 )。结论 结肠镜检前针刺双合谷可有效降低结肠镜检时患者的不适并缩短镜检时间。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观察电针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缺血区皮质神经细胞凋亡和NF-κB蛋白表达的影响,研究电针对缺血性脑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制作模型,电针大鼠的水沟、内关,运用TUNEL法观察各组大鼠皮质神经细胞凋亡,免疫组化法观察各组大鼠缺血区皮质NF-κB蛋白表达。结果电针组缺血皮质中神经细胞凋亡和NF-κB蛋白表达与模型组相比均降低。结论电针通过抑制NF-κB蛋白表达减少神经细胞凋亡来对抗缺血再灌注脑组织神经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