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目的: 在小儿开颅癫痫病灶切除术中连续监测每搏量变异(stroke volume variation, SVV)、脉压变异(pulse pressure variation, PPV)和脉搏容积变异(plethysmographic variability index, PVI)3项心脏前负荷动态指标,评价这些常用动态指标的一致性,探索三者之间是否可以互换,以简化临床决策过程。方法: 30例行择期开颅癫痫病灶切除术的0 ~ 14岁患儿术中常规监测SVV、PPV和PVI, 根据上述指标和动脉收缩压实施目标导向液体管理。所有数据对分为6个阶段,每个阶段选取3 ~ 8个数据对,用Bland-Altman法分析数据对数值的一致性,用四象限图和极图分析数据对的同向变化趋势。结果: 患儿术中动脉收缩压为 (94±19) mmHg,平均SVV、PPV和PVI分别为8%±2%、10%±3%和15%±7%,共分析834个数据对。Bland-Altman分析显示SVV-PPV的平均偏倚为-2.3,一致限为-6.0 ~ 1.5,误差百分比为26%。SVV-PVI和PPV-PVI的平均偏倚分别为-7.5和-5.0,一致限分别为-22.7 ~ 7.8和-20.5 ~ 10.5,误差百分比分别为54%和43%。四象限图分析中3项指标变化的符合率分别为ΔSVV-ΔPPV 88.6%、ΔSVV-ΔPVI 50.1%、ΔPPV-ΔPVI 50.4%。<3岁者PPV-SVV符合率高于≥ 3岁者(92.7%与84.2%)。极坐标图分析中SVV-PPV变化的角符合率为86.6%,基于动脉压力波形的指标(SVV和PPV)与PVI变化符合率较差(分别为29.1%和29.9%)。结论: 小儿开颅术中SVV和PPV变化趋势一致性较高,尤其<3岁者,二者可以互换,无需额外使用SVV监测设备;但基于动脉压力波形的指标(SVV和PPV)与PVI之间变化趋势的一致性较差,不能互换。联合PPV和PVI用于监测心脏前负荷可能有助于提高小儿术中补液反应性的预测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硬膜外阻滞对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肺癌手术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396例拟行根治性手术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随机接受单纯全身麻醉+术后静脉镇痛(GA组,n=198)或硬膜外全身复合麻醉+术后硬膜外镇痛(EGA组,n=198)。除硬膜外阻滞外,两组患者术中接受同样药物的全身麻醉,术后分别使用静脉或硬膜外自控镇痛至第3天。术后每天采用数字评定量表(NRS)评分法评估术后3 d内静息时及咳嗽时疼痛程度,术后第4天起每周随访直至出院,记录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出院时间和住院死亡率。主要终点是术后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396例患者进入意向治疗分析。术后第1~3天静息和咳嗽时NRS疼痛评分EGA组均明显低于GA组(均为P0.0001)。术后肺不张发生率EGA组明显低于GA组[EGA组1.0%(2/198);GA组4.5%(9/198),P=0.032];术后房颤发生率[EGA组2.0%(4/198);GA组5.1%(14/198),P=0.016];心血管并发症发生率[EGA组2.5%(5/198);GA组8.1%(16/198),P=0.014]EGA组明显低于GA组。术后总的并发症发生率两组间无明显差异[EGA组15.2%(30/198);GA组12.6%(25/198),P=0.468]。围术期需要干预的低血压发生率EGA组明显高于GA组(P=0.021),但需要干预的高血压发生率EGA组显著低于GA组(P0.0001)。结论对于接受胸腔镜辅助下小切口肺癌手术的患者,硬膜外麻醉和镇痛可改善术后镇痛效果、减少术后肺不张和房颤的发生,但会增加围术期低血压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我国变形杆菌(Proteus)致食物中毒的发生情况。方法:对文献报道的我国2000—2010年82起变形杆菌食物中毒案例进行统计、归类和分析。结果:我国变形杆菌食物中毒临床症状中以急性胃肠炎(91.5%)为主,过敏型仅占6.1%,变形杆菌属食物中毒在我国23个省市有报道,其中南方地区发病案例较多;中毒场所中,饮食服务单位和集体食堂特别突出;食物中毒的高发期为夏秋季,7月份尤为突出;引发食物中毒的食品中,肉类和鱼类占非常大的比例,此外海产品引发组胺过敏型症状容易引发重症病例。结论:变形杆菌引起的食物中毒现象较为常见,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三维斑点追踪成像(3D-STI)诊断静息状态下非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多支重度狭窄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行冠状动脉造影的100例疑似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的结果分为多支重度狭窄组(40例)、单支重度狭窄组(30例)及对照组(30例)。所有患者应用3D-STI技术测量静息状态下的左室整体纵向应变(3D-GLS)、圆周应变(3D-GCS)、面积应变(3D-GAS)和径向应变(3D-GRS),比较各组上述参数的差异。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3D-STI各参数诊断冠状动脉多支重度狭窄的价值。结果多支重度狭窄组和单支重度狭窄组3D-GLS、3D-GCS、3D-GAS、3D-GRS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多支重度狭窄组3D-GLS、3D-GAS均明显低于单支重度狭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D-GLS、3D-GAS预测冠状动脉多支重度狭窄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80、0.770,当3D-GLS截断值为-12%时,其敏感性为85.1%;当3D-GAS截断值为-21%时,其特异性为80.2%;3D-GLS与3D-GCS、3D-GAS、3D-GRS任一指标联合应用,其诊断冠状动脉多支重度狭窄的敏感性均较单一指标高。结论3D-STI对静息状态下非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多支重度狭窄有一定的诊断价值,3D-GLS、3D-GAS可作为筛查冠状动脉多支重度狭窄较为有效的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 为总结现有最佳证据,评估治疗新型冠状(新冠)病毒感染药物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为医疗工作者、公共卫生工作者及新冠病毒感染人群提供实践指导,制订本版快速动态循证要览。方法 遵循《快速动态循证要览制订方法与流程》,在系统评价的基础上综合考虑证据利弊、证据质量、公众和患者的偏好与价值观、干预成本、可接受性和可行性等因素,形成实践要点。实践要点最终形成针对新冠肺炎非重型、重型及危重型患者的12条实践要点。非重型患者:(1)针对恶心呕吐、腹泻者,可使用寒湿疫方或葛根芩连丸;(2)针对咽痛明显、发热、肌肉酸痛或咳嗽者,可使用化湿败毒颗粒(汤)、金银花口服液、金花清感颗粒、宣肺败毒颗粒(汤)、连花清瘟胶囊(颗粒)或热炎宁合剂;(3)针对鼻塞流涕、咳嗽、低热、恶风寒、倦怠乏力者,可使用清肺排毒颗粒(汤);(4)针对发热、恶寒、咽痒、干咳、口咽干、便秘者,可使用透解祛瘟颗粒;(5)针对高热、微恶风寒、头痛身痛、咳嗽、痰黄者,可使用热毒宁注射液或喜炎平注射液;(6)针对可能进展为重型的高风险患者,在症状出现5天内可考虑使用莫诺拉韦、奈玛特韦-利托那韦、瑞德西韦或VV116。重型患者:(1)针对高热、烦躁...  相似文献   
6.
正谵妄是一种急性暂时性脑功能异常,常在数小时至数天之内发生,以注意力和认知功能障碍、意识水平和精神活动改变、幻视幻听和睡眠-觉醒周期紊乱为特征,病情往往在短时间内呈波动性变化[1]。术后谵妄是指病人在经历外科手术后出现的谵妄。术后谵妄与病人的预后恶化有关,例如住院时间延长、住院花费增加、认知功能障碍、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增加[2-5]。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分析彩色超声筛查法对产前胎儿神经系统畸形的诊断价值,为临床工作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回顾性分析,选取于2008年12月至2014年1月来我院检查的孕妇1000例,进行产前的彩色超声筛查,并且与产后诊断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观察彩色超声筛查法对产前胎儿神经系统畸形的检出率。结果彩色超声筛查中发现有21例胎儿神经系统畸形,胎儿在经过引产或者出生后被证实为神经系统畸形的胎儿21例,因此可见彩色超声筛查胎儿神经系统畸形率诊断符合率达到100%。结论彩色超声筛查法对产前胎儿神经系统畸形的诊断有巨大的临床价值,值得临床上的深入研究,以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primary thyroid lymphoma,PTL)在人群中罕见,随着粗针穿刺活检技术诊断效率的提高,PTL手术治疗的作用减小,但在不能明确病理亚型时手术活检仍是不可取代的,PTL的预后主要和病理类型及疾病的分期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兰州市大学生男男性行为者(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 MSM)人群艾滋病知识知晓和性行为情况,为该类人群制定艾滋病的针对性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非概率抽样和滚雪球的方法在兰州市招募大学生MSM人群。通过问卷调查采集研究对象的基本人口学特征、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以及相关性行为信息。结果 本次研究共招募符合要求的研究对象493人,平均年龄(22.3±2.1)岁。(1)艾滋病知识知晓方面:493人中,艾滋病知识知晓人数375人,知晓率为76.06%。“通过生殖器外观可以判断一个人是否感染了艾滋病吗”一题正确率仅为74.85%。<20岁,20~24岁,>24岁知晓率分别为67.86%、79.93%、82.35%;大一、大二和大三、大四和大五,硕士和博士知晓率分别为63.53%、74.52%、87.80%、84.13%;不同年龄、年级、性角色和同伴教育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增加(20~24岁/>24岁)、年级(大四和大五/硕士和博士)以及同伴教育是艾滋病知识知晓率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