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2篇
  1篇
  2023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造影术中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月-2009年12月295例因胸痛、胸闷、心悸等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冠状动脉无明显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判定标准分为慢血流组(n=196)及血流正常组(n=99).应用t检验和卡方检验比较2组间各项临床指标的差异,并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对导致慢血流的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2组患者的年龄、高血压痛所占比例、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空腹血糖、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慢血流组男性(73.5%比42.4%,P<0.01)、吸烟者所占比例(36.2%比24.2%,P=0.038)显著高于血流正常组,高密度脂蛋白水平(1.12±0.25比1.21±0.36,P=0.014)显著低于血流正常组,血尿酸水平(370.34±107.9比326.90±92.4,P<0.01)显著高于血流正常组.多元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表明,男性、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下降、尿酸升高是影响慢血流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吸烟、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尿酸升高可能参与冠脉慢血流发生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2.
变异性心绞痛患者并发晕厥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变异性心绞痛患者伴发晕厥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2003年1月至2011年03月期间我院心内科住院患者中诊断变异性心绞痛74例,根据病程中晕厥发作的有无,分为晕厥组(n=16)和非晕厥组(n=58)。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危险因素、临床特征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结果 (1)与非晕厥组比较,晕厥组患者发作时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较高(10.3%对100%,P〈0.0001),空腹血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较低(2.15±0.73mmol/L对1.68±0.45mmol/L,P=0.003),两组患者的心血管危险因素、胸痛特点和入院前使用药物、其他实验室检查指标、左室射血分数、发作时心电图的心脏缺血部位和ST段抬高导联数目并无统计学差异。(2)冠脉造影显示,两组患者的血管病变严重程度无统计学差异;与非晕厥组比较,晕厥组患者中前降支固定性狭窄较少(34.48%对6.25%,P=0.03),而右冠狭窄较多,但未达统计学差异(8.62%对25%,P=0.095)。(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恶性心律失常(P〈0.0001)和右冠状动脉狭窄(P=0.028)是变异性心绞痛患者发生晕厥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变异性心绞痛患者并发晕厥并非少见,恶性心律失常是晕厥的直接原因。右冠状动脉固定性狭窄的患者容易发生晕厥,需要引起重视并积极干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hronic total occlusion,CTO)经皮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发生支架内再狭窄(in-stent restenosis,ISR)的影响因素。方法:分析2004年1月—2009年12月接受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并成功植入药物支架的129例CTO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CAG随访是否出现再狭窄,将129例患者分为再狭窄组和非再狭窄组。采用单因素及Logistic多因素分析影响CTO病变PCI术后发生ISR的因素。结果:129例患者中,发生ISR者24例(18.6%)。与非再狭窄组比较,再狭窄组有既往心肌梗死病史患者比例较高(54.2%比31.4%,P=0.036),即时最小管腔直径(minimal lumen diameter,MLD)较小[(2.13±0.31)mm比(2.29±0.40)mm,P=0.038)]。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既往心肌梗死史(P=0.045,OR=3.268)、术后即时MLD(P=0.049,OR=0.071)为CTO病变植入药物洗脱支架后发生再狭窄的独立负性预测因素。结论:既往心肌梗死病史、术后即时MLD与CTO病变植入药物洗脱支架后发生再狭窄相关。  相似文献   
4.
以"120"特服号码为标志的院前急救服务,是我国公共卫生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正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尤其在2003年SARS疫情爆发后,各级政府加快了急救中心及站、点建设,部分地区初步形成了覆盖省、市、县的三级急救网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认知疗法联合经颅磁场刺激仪在脑卒中认知障碍康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在扬州大学医学院附属沭阳医院康复科收治的110例脑卒中认知障碍康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计算机随机编号将患者分为对照组55例和试验组55例。对照组进行认知疗法,试验组进行认知疗法联合经颅磁场刺激仪。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3周后的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治疗前,两组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分、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周后,试验组MMSE评分、MoC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Barthel index,BI)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周后,试验组BI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认知疗法联合经颅磁场刺激仪在脑卒中认知障碍康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从临床基线资料、病变影像学特征等方面,对影响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性(CTO)病变治疗策略选择的相关因素进行探讨。方法 2004年1月—2008年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发现的完全闭塞性病变患者1485例,其中638例确诊为CTO病变,平均年龄为(64.1±11.0)岁。依据首选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或因无法耐受手术而接受单纯药物治疗将患者分为PCI组(447例)和非PCI组(191例),比较两组间临床基线资料及病变特点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PCI组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3.4±10.4)岁,显著小于非PCI组的(65.7±12.0)岁(P<0.05);中位胸痛时间为160(24,262)周,显著短于非PCI组的242(40,382)周(P<0.05);两组间性别构成及高血压、高血脂、心肌梗死、糖尿病患者的构成比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PCI组患者的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分别为(4.18±1.1)和(2.28±1.00)mmol/L,均显著低于非PCI组的(4.39±1.19)及(2.55±1.08)mmol/L(P值分别<0.05、0.01);两组间血清葡萄糖、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肌钙蛋白T、肌酸激酶同工酶和氨基末端脑钠素前体水平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PCI组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示近段血管严重迂曲、病变钙化、靶血管开口闭塞,以及合并三支病变、左主干病变及靶血管外闭塞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非PCI组(P值均<0.01);而闭塞端缺如的发生率显著高于非PCI组(P<0.01)。多元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胸痛时间>3年(OR=0.998,95%CI0.997~1.000,P=0.004)、合并三支病变(OR=0.288,95%CI0.172~0.482,P=0.000)及靶血管开口闭塞(OR=0.288,95%CI0.172~0.482,P=0.000)为CTO病变行PCI的独立负性预测因素。结论胸痛时间>3年、靶血管开口闭塞、合并三支病变为CTO病变行PCI的独立负性预测因素,应权衡患者的临床因素及病变特点选择个体化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hronic total occlusion,CTO)侧支循环的形成情况,对影响侧支循环建立的因素进行探讨。方法连续搜集2004年1月至2008年12月上海市中山医院1485例冠状动脉造影提示完全闭塞病变并确认为CTO(闭塞时间>3个月)病变者638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采用Rentrop法评价侧支循环的开放情况,将侧支循环积分2、3级判断为侧支循环良好,侧支循环积分0、1级判断为侧支循环不良;对两组患者在临床影响因素、病变影像特征、介入治疗资料等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年龄(63.6±10.7)岁比(66.5±11.2)岁,t=3.638,P<0.05;合并既往明确心肌梗死史(32.8%比39.5%,χ2=2.043,P<0.05);中重度吸烟史44.1%比59.5%,χ2=15.277,P<0.01;高尿酸水平(355.79±92.69)mmol/L比(370.94±94.81)mmol/L,t=2.697,P<0.05及空腹血糖水平升高(5.51±1.38)mmol/L比(6.67±1.41)mmol/L,t=2.299,P<0.05;开口闭塞病变29.8%比20.7%,χ2=6.927,P<0.01及病变近端中重度迂曲者19.1%比26.2%,χ2=4.551,P<0.05,多出现侧支循环不良;经多元回归分析,既往有中重度吸烟史(OR:0.191,P<0.05,95%CI:0.052~0.699)、空腹血糖水平升高(OR:0.377,P<0.05,95%CI:0.092~0.989)为CTO病变侧支循环形成不良的独立预测因素;而闭塞血管及位置、心绞痛病程、既往心梗史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本研究显示中重度吸烟史、空腹血糖水平升高对于CTO病变侧支循环形成具有独立的负向预测作用,而心绞痛病程、心肌梗死等因素对其无明确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8.
慢性完全闭塞性病变(chronic total occlusion,CTO)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tion,PCI)的难点,对术者的要求非常高,且手术成功率低、并发症的发生率高。围手术期心肌损伤(periprocedural myocardial injury,PMI)为CTO-PCI术的并发症之一。相对于非闭塞性病变而言,CTO-PCI术涉及比较大的分支血管及侧支血管时,易导致PMI。本文就CTO-PCI术相关PMI的发生原因及防治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从临床、检验及影像学特点等方面,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hronic total occlusion,CTO)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围手术期心肌损伤(peri-procedure myocardial injury,PMI)的预测因素分析。方法:收集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脏介入中心专用数据库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临床诊断"冠心病"收入院的患者,选择2型糖尿病合并CTO病变患者134例。结果:研究入选134例2型糖尿病合并CTO病变患者,平均年龄(62.12±9.018)岁,其中男性占81.34%(109/134),PMI发生率为14.18%(19/134),根据是否发生围手术期心肌损伤分为围手术期心肌损伤组(19人)和围手术期非心肌损伤组(115人)。单因素分析发现:两组间开口病变、钝性残端病变、扭曲病变、病变长度20mm、逆向导丝技术、反向CART技术、J-CTO积分均具有明显差异。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反向CART技术(OR 7.580,P0.05)、病变长度20mm(OR 3.642,P0.05)是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CTO病变引起围手术期PMI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反向CART技术、病变长度20mm是2型糖尿病合并CTO病变发生PMI的独立预测因素。预知该类特殊患者围手术期心肌损伤的风险,对心脏不良事件进行评估,从而有助于治疗策略的选择。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