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篇
  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24篇
神经病学   52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8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液流变学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将168例ACI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曲克芦丁(维脑路通),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丹红注射液。两组治疗前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检测血液流变学和hs—CRP水平。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86%高于对照组的63.10%(P〈0.05);治疗前两组血液流变学和hs—CRP水平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hs—CRP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显著降低(P〈0.01)。结论丹红注射液可明显改善ACI患者血液流变学和hs—CRP水平,是目前治疗ACI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以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为表现的患者ABCD2评分与脑磁共振DWI高信号的关系.方法 326例临床表现为TIA患者,于发病1周内入院,并查头颅DWI了解是否有高信号.按照DWI是否有高信号分为脑梗死组与非脑梗死组.比较2组ABCD2评分及不同危险度分层的患者脑梗死比例.结果 ABCD2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BCD2评分与脑磁共振DWI高信号有关,但对于预测发生脑梗死作用有限.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感知行为干预对高血压脑出血后昏迷患者觉醒意识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NICU2016年7月-2017年12月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昏迷患者202例,按病区分为两组。其中,A病区为对照组(n=101),实施NICU常规护理;B病区为观察组(n=101),在NICU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综合感知行为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的格拉斯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脑电双频指数评分(Bispectral index,BIS)、脑功能障碍评分(Disability rating scale,DRS)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治疗4周后GCS、BIS及DRS评分与干预前相比均有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感知行为干预措施对高血压脑出血昏迷患者有一定的促醒作用,可以考虑作为一种有效的的临床辅助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4.
1病历资料病例1患者女,85岁,农民,以"右上肢力弱伴言语不清10d,四肢僵硬7d"为代诉入院,入院前10d,患者拾麦子时向前摔倒,口唇部着地,第2天患者出现右上肢力弱,持物不稳,言语不清,伴右上肢疼痛,不剧烈,活动时明显,伴吞咽及饮水呛咳,无头晕及视物成双,持续无缓解,至当地行头颅  相似文献   
5.
目的前瞻性研究低强度华法林抗凝合用洛伐他汀对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脑卒中的预防作用。方法将自愿接受脑卒中预防的628例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14例。对照组维持目标抗凝强度凝血活酶臣际标准化比率(INR)2.0~3.0;实验组维持目标抗凝强度INR1.5~1.9.并加用洛伐他汀20mg/d,随访7~56个月。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出血事件和缺血性卒中的发生率明显降低.5a生存率明显提高。结论低强度华法林抗凝合用洛伐他汀能有效降低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脑卒中发生率,降低华法林抗凝引起出血的危险性,提高长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6.
赵东  付志新  张津华 《山东医药》2010,50(40):79-80
目的探讨预防性抑酸、保护胃黏膜和胃肠动力药物治疗对于重症脑卒中患者胃肠道衰竭预后的影响。方法 328例重症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154例)预防性予以抑酸、保护胃黏膜和胃肠动力药物治疗,B组(174例)在出现胃肠道衰竭时才予以同样药物。观察两组患者胃肠道衰竭、多脏器功能衰竭(MODS)发生率和预后情况。结果 A组胃肠道衰竭出现86例(55.84%)、MODS 64例(41.56%)、死亡19例(12.34%)。B组胃肠道衰竭出现112例(64.37%)、MODS 95例(54.60%)、死亡44例(25.29%)。两组胃肠道衰竭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A组MODS发生率和病死率均低于B组(P〈0.05)。结论重症脑卒中患者发生胃肠道衰竭的机率很高,预防性治疗不能降低发生率但可以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大鼠脑缺血再灌流后Bcl-2蛋白、Caspase-3mRNA的表达及炎性细胞浸润与神经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将5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二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流组。采用原位末端标记(TUNEL)、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技术分别观察脑缺血再灌流后不同时间点神经细胞凋亡及损伤的变化与Bcl-2、Caspase-3mRNA表达。结果Bcl-2表达于缺血再灌流12~24h迭高峰,再灌流2~4d呈下降趋势,至16d略高于假手术组;Caspase-3mRNA于缺血再灌流12~24h迭高峰,2~4d呈降低趋势,至16d略高于假手术组。结论脑缺血再灌流后细胞凋亡介导神经细胞损伤、坏死是一个渐进的动态演变过程。Bcl-2蛋白、Caspase-3mRNA表达在押制细胞凋亡和介导神经细胞损伤等方面起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分析急性脑卒中并发神经源性肺水肿(NPE)的发病情况、发病机制、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对3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NPE起病急,病情进展迅速,预后差,病死率高。太组病死率为71.4%。肺水肿的程度和原发病的轻重密切相关。易合并中枢性高热和急性胃黏膜病变,可能和下丘脑功能受损有关。结论急性脑卒中并发神经源性肺水肿起病急,病情重,预后差,病死卒高,须进行有效救抬。  相似文献   
10.
高血压性脑出血在临床十分常见,但是肝硬化合并脑出血则相对少见,国内报道很少,现就我院肝硬化合并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特点做一回顾性研究. 1 临床资料 收集我院2003-01~2008-12住院的肝硬化合并脑出血的患者共13例,占同期肝硬化住院患者的7.6%(13/172),对其中资料完整的9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