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11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3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57篇
药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初步评估CHROMagar 显色培养基(CAS)检测肛拭中沙门菌的效果。方法 以实验室保存沙 门菌和非沙门菌作为测试菌共190株,测试CAS、武汉SS平板(WS)上细菌生长的敏感性、特异性;并应用CAS 与WS对1717份餐饮业人员肛拭作沙门菌的现场分离效果比较。结果 CAS对测试菌和现场检测的敏感性均 为100%,明显优于WS的57.14%和31.58%;两者在肛拭样品中沙门菌检出率分别为1.11%(19/1717)和 0.35%(6/1717)。结论 CAS平板具有敏感性高、检出率高、易于掌握等特点,建议作为粪便常规分离或鉴别沙 门菌的首选培养基。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上海市2005—2013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和变化趋势,为学校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对上海市2005—2013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系统报告的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5—2013年上海市共报告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15起,其中传染病事件182起(84.7%),群体性预防接种反应事件18起(9.1%),食物中毒事件15起(7.0%)。学校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高峰在5月份、11和12月份,群体性预防接种反应事件只发生在9—10月份。不同事件在月份分布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小学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最多,水痘、流行性腮腺炎等呼吸道疾病是学校突发事件的主要疾病。[结论]2005—2013年上海市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数量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呼吸道疾病为主,主要发生在小学。  相似文献   
3.
上海市17年甲型病毒性肝炎发病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上海市17年甲型病毒性肝炎流行情况和发病趋势,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对1990—2006年上海市人口及疫情报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运用灰色模型分析甲型病毒性肝炎发病趋势。[结果]1990—2006年上海市甲型肝炎发病占急性病毒性肝炎总报告发病数的9.91%,平均发病率为8.82/10万。甲型肝炎总体发病率呈现下降趋势。[结论]根据17年甲型肝炎发病数据建立的灰色模型可以较好地预测近几年发病趋势。  相似文献   
4.
5种沙门菌分离培养基的应用和比较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目的:比较目前使用的5种沙门菌分离培养基的检测效果。方法:使用CAS、WS、SS、HE、XLD平板测试实验室保存沙门菌和非沙门菌落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使用CAS、WS、SS和CAS、HE、XLD对2517份从业人员肛拭和303份食品样品进行沙门菌的现场分离检测。结果:5种沙门菌分离培养基表现测试菌落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CAS(100%、96.62%)、WS(57.14%、93.24%)、SS(61.90%、93.92%)、HE(47.62%、93.24%)、XLD(85.71%、92.57%);CAS、WS和ss在肛拭样品中沙门菌检出率分别为1.07%(27/2,517)、0.35%(6/1717)、0%(0/800);CAS、HE、XLD在食品样品中的检出率分别为25.08%(76/303)、12.54%(38/303)、24.75%(75/303)。结论:CAS、XLD平板在测试菌株敏感性和分离过程中对疑似菌落的鉴别筛选准确性明显优于WS、SS、和HE平板。建议将CAS、XLD平板作为常规检测沙门菌的首选培养基应用。  相似文献   
5.
CHROMagar沙门菌显色培养基的应用和检测效果评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沙门菌是引起人类食源性疾病的主要病原菌之一,长期以来,一直使用以指示剂变化为基础的传统培养基进行病原的分离.这类产品由于批间质控、储存、配制过程中易产生不稳定因素而影响分离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初步了解本市罕见沙门菌血清型菌株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对分离自不同来源标本的22株7种不同血清型沙门菌进行脉冲凝胶电泳(PFGE)分析,脉冲凝胶电泳选用XbaⅠ限制性内切酶。[结果]2株列克星敦、2株非丁伏斯沙门菌的电泳图谱显示有较大差异,2株蒙得维的亚、2株朗根萨尔查、2株乌普萨拉、5株胥戈成格隆、4株波摩那的图谱显示存在同源性。[结论]本市沙门菌罕见血清型的流行菌株和食品菌株之间既存在分子水平的同源性也存在非同源性,加强沙门菌综合监测和即时分子分型可预警罕见沙门菌血清型流行。  相似文献   
7.
上海市肠炎沙门菌流行特征和分子分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分析上海市2006—2007年肠炎沙门菌菌株,了解上海市肠炎沙门菌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回顾2002—2007年肠炎沙门菌食品株来源并与肠炎沙门菌腹泻株作耐药性比较;对2006—2007年全球沙门菌监测(GSS)病例和食品分离的肠炎沙门菌进行表型验证、药敏试验和脉冲凝胶电泳(PFGE)分析。[结果]2006—2007年肠炎沙门菌在本市非伤寒沙门菌病例中列首位,而80%的食品株源自禽及禽肉制品,食品株的抗生素耐药性高于腹泻株。2007年肠炎沙门菌腹泻株的耐药谱和2006年有较大差异。包括13株食品株在内共76株肠炎菌株可分为21种PFGE带型,遗传同源性接近80%,优势带型依次为3型(34株)、1型(12株)、2型(5株)和5型(5株),除2型外均发现有与腹泻株同型的食源株。2006和2007年的PFGE 1/2型病例分别为4例和12例。[结论]上海市肠炎沙门菌病例与食用污染的鸡肉等禽类制品有密切关系,PFGE 3型肠炎沙门菌是目前上海市肠炎沙门菌流行株的优势菌型,2007年发现由鹅肝传播的1/2型肠炎沙门菌可能是3型的变异株并有取代之成为流行菌株的趋势。开展对腹泻病例和食物链的综合监测和以实验室为主的实时分子分型检测能快速预警肠炎沙门菌散在爆发和追溯污染源。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1990~2004年上海市甲型流感病毒流行株血凝素(HA)基因的特性,探讨流感病毒基因的变异与流感流行的关系。方法采用鸡胚和MDCK细胞两种方法分离甲型流感病毒。提取病毒RNA进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扩增产物纯化,核苷酸序列测定,并用MegAlign软件进行基因种系发生树分析。结果2000年以来上海市流行的甲3亚型与A/Sydney/5/1997(H3N2),A/Wuhan/359/1995(H3N2)相比,HA1区的核苷酸同源性为95.7%~98.6%和96.8%~98.6%。与90年代流行甲3亚型同源性为88.4%~92.8%,氨基酸的替换发生在抗原决定簇A、B、E、D区和受体结合位点(RBS)的左臂。甲1亚型与A/HongKong/1131/1998(H1N1)、A/Shanghai/7/1999(H1N1)相比,核苷酸同源性为97.8%~99.3%,与90年代流行的甲1亚型同源性为96.8%~97.8%。基因种系发生树表明近几年甲型流感病毒与90年代流行株存在基因特性不同的分支。结论2000年以来上海市H1N1亚型的抗原性未发生明显的变异,H3N2亚型流感病毒的基因发生变异使抗原性发生漂移,是近年引起局部地流感暴发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非选择性富营养肉汤(EB)预增菌检测肉制品沙门菌的方法建立。方法评估免疫磁珠分离(IMS)作为常规流程分离食品沙门菌的肉质控方法;比较样品经乳糖肉汤(LB)和EB两种预增液分步增菌后常规平板分离与IMS的分离效果;最终实样比较以EB为预增液的替代流程与IMS的检测敏感性。结果应用IMS检测100件用LB和134件EB分步增菌样品的阳性率没有差异(P〉0.05);48件肉制品用EB预增的常规平板分离阳性率均高于LB,56件肉制品用EB预增液作常规平板分离的检测敏感性接近IMS(P〉0.05)。结论以EB为预增菌的肉制品沙门菌分步检测流程,节省了增菌时间。提高常规平板分离的检测敏感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上海市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发病情况和危险因素。[方法]以2所医院诊断的134例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为病例组,病例同一社区的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开展1:1病例、对照调查,研究发病危险因素;随机选择上海市4家社区居委(村)并对所有居民开展入户调查,初步估计上海市社区获得性肺炎发病人数。[结果]上海市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以50岁以上离、退休人员居多;临床表现以发热(体温≥38℃)、咳嗽、咳痰为主;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吸烟(OR=2.051)、哮喘(OR=6.152)、慢性疾病史(OR=2.230)是社区获得性肺炎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初步估计上海市每年发生社区获得性肺炎约26997人。[结论]上海市社区获得性肺炎发病水平较高;控烟和治疗哮喘与相关慢性疾病是预防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关键措施,应进一步加强疾病监测和健康宣传普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