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篇
  免费   6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5篇
综合类   34篇
预防医学   47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2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温州市2000~2002年疟疾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研究温州市基本消灭疟疾后疟疾流行现状及特点。方法收集各县(市、区)疾控中心对临床诊断疟疾或疑似疟疾及不明原因发热等三种对象血检,凡发现疟原虫阳性血片,经市疾控中心复检后为确诊的病人作统计分析。结果温州市2000—2002年确诊疟疾病人133例,其中本地病例9例,外来人口输入103例,本地人口外出感染21例;间日疟119例,112例来自高疟区的外来人口输入;恶性疟14例除1例自云南外来输入外,都是本地人口外出感染。结论当地疟疾防治形势严峻,输入性疟疾仍是当前的主要危险因素。须建立健全监测机构,突出监测重点和落实监测措施,防止疟疾重新爆发。  相似文献   
2.
温州市2001年碘缺乏病监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温州市于 1996年全面开展全民食盐加碘工作 ,在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 ,通过地方病防治专业人员的不懈努力 ,1999年经自行评估 ,达到了卫生部颁布的实现消除碘缺乏病阶段性目标的标准。为及时了解和掌握温州市碘缺乏病病情和人群碘营养状况 ,评价以食盐加碘为主导的干预措施落实情况及防治效果 ,观察碘缺乏病病情的消长趋势 ,2 0 0 1年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一次碘缺乏病监测工作。现将监测结果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1 对象  2 0 0 1年共监测全市 8个县 (市、区 ) ,再以东、南、西、北、中五个方位各抽取一所乡镇中心小学为调查点 ,…  相似文献   
3.
针对院前急救队伍的培训工作,直接关系到院前急救的医疗质量和急救指挥中心应对各种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我单位从丰富课程内涵入手,引入情景训练和小班化培训模式,改变一次性的岗前培训模式,重视对培训后期的效果跟踪调查,并与一些先进的急救课程接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提高了本单位下属各急救站的整体实力,也提高了院前急救专业人员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温州市居民恶性肿瘤的死亡状况及死因特征,为制定针对性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资料来源于温州市卫生监测区死亡报告数据,以ICD-10进行死因分类,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9年温州市恶性肿瘤死亡共4338人,死亡率159.11/10万.恶性肿瘤死因顺位前三位依次为肝癌、肺癌、胃癌,合计占肿瘤死亡的63.64...  相似文献   
5.
温州市2006年居民死因监测及潜在寿命损失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温州市居民死亡水平和主要死亡原因.为制定科学的保健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按照国际疾病分类法(ICD-10)对温州市居民2006年死亡资料进行分类整理,用DeathReg 2002软件系统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温州市2006年居死亡率为524.98/10万,标化死亡率为434.94/10万.主要死因顺位为恶性肿瘤、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心脏病及伤害与中毒.这5类死因死亡人数占总死亡数的78.36%.结论 慢性病和伤害为本市居民的主要死因.大力开展健康教育及行为干预,促使人们改变不良的生活及行为方式,降低慢性病的发病率与伤害的发生率,才能从根本上降低居民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6.
2006年温州市监测区居民恶性肿瘤死亡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的死因别死亡率有了很大变化,主要是急性传染病、肺结核及消化系统疾病的死亡率明显降低,而恶性肿瘤、脑血管病等疾病的死亡率明显上升。温州市从2002年开始进行居民死因监测,据死因顺位统计,恶性肿瘤已成为第一位死因。为了解温州市人群恶性肿瘤的死亡特征,为社区人群恶性肿瘤的综合防治提供一定依据,我们对温州市监测区居民2006年恶性肿瘤的死亡情况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温州市2006年碘缺乏病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州市位于浙江省东南部,东临东海,山地面积占78.2%.1996年起全市开展以全民食盐加碘为主的综合性防治措施,10年来儿童碘营养状况得到了显著改善.2000年经浙江省评估达到了消除碘缺乏病的阶段性目标[1].为了解目前碘缺乏病在温州市的流行情况,现将2006年温州市碘缺乏病监测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8.
原发性低血压相当于中医"眩晕"、"虚劳"证范畴,临床主要表现为头晕头痛,体倦乏力,心慌,气短懒言,记忆力减退,易患感冒,劳累后病情加重等.青年妇女患者多伴有月经不调,经量少,经色淡红.目前本病尚无较好的西医治疗方法.作者应用升陷汤治疗原发性低血压27例,疗效显著,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浙江省温州市居民伤害死亡趋势及其疾病负担。方法 利用2010-2014年温州市死因监测资料,按ICD-10分类标准进行伤害死因编码。采用伤害死亡率、死因构成比、死因顺位等指标分析伤害死亡特征;用年估计变化百分比(EAPC)评价死亡率变化趋势;用潜在寿命损失年数(YPLL)、YPLL率、潜在工作损失年数(WYPLL)、WYPLL率以及潜在经济损失值(PEL)评估伤害的疾病负担。结果 2010-2014年温州市居民伤害死亡率为42.54/10万(男50.37/10万,女34.11/10万)。机械性窒息、溺亡、机动车辆交通事故和非故意跌落分别是0~、1~、15~及65~岁以上年龄组伤害死亡的首要原因。机动车辆交通事故、其他非故意事故以及自杀死亡率呈明显下降趋势,跌落、溺亡和机动车以外运输事故变化趋势不明显。2010-2014年温州市居民伤害死亡YPLL为239 382人年,WYPLL为182 350人年,伤害死亡所致的PEL达832 314.69万元。结论 伤害是温州市的主要死因之一,伤害死亡疾病负担重;不同类型伤害死亡变化趋势不同;应采取有效措施减少伤害死亡。  相似文献   
10.
邵永强 《现代实用医学》2010,22(12):1368-1370
目的 探讨温州市居民伤害死亡分布特点及趋势,为开展伤害的预防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将来源于2003-2007年温州市卫生监测区上报的常住人口的死亡监测报告数据以国际疾病分类法(ICD-10)标准进行死因分类,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伤害死因分析.结果 温州市居民伤害死亡率为45.57/10~52.65/10万,平均(50.66/10±2.83/10)万,占死亡总数的9.41%,在全死因顺位中排第5位;伤害居潜在寿命损失年(YPLL)第2位,平均减寿率(YPLL‰)为9.41‰,平均减寿年数为18.58年.5年伤害平均死亡率男性为62.68/10万,女性为37.86/10万.伤害是1~34岁的主要死亡原因.意外跌落、机动车交通事故、自杀、淹死居民伤害死亡的主要死因,合计占72.83%.结论 伤害是温州市居民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应采取相应的策略和措施开展伤害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