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8篇
综合类   15篇
眼科学   2篇
中国医学   3篇
  2011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ABO基因定型在疑难血型鉴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Landsteiner1 90 0年发现的 ABO血型 ,是目前最具临床意义的血型系统。常规使用的定型技术是采用单克隆或多克隆抗体与红细胞凝集试验进行测定 ,疑难者再附加吸收放散试验、唾液定型等试验项目 ,但由于血型血清学技术的局限性 ,致使一些疑难标本难以及时、准确判定。作者参考国外文献 [1] ,建立了稳定的 PCR ABO基因分型技术 [2 ] ,在实际工作中解决了一些疑难血型鉴定病例 ,现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1 血型血清学试验 按照文献[3 ] 操作。抗 - A、抗 -A1、抗 - B由卫生部长春生物制品研究所制备 ,抗 -H、抗球蛋白试剂由上海输血研究…  相似文献   
2.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试剂,由于各生产厂家之间质量存在差异;同一厂家试剂盒内批间差异或因实验室内技术人员操作误差等因素,使实际工作中HBsAg检测结果不够准确,假阴性、假阳性时有发生.鉴于此种状况,自1994年以来,我科自制了HBsAg室内质控血清,并对其技术指标提出了具体要求.笔者在制备HBsAg室内质控血清方面,对其质量保证和实际应用作如下探讨.材料与方法一、室内质控血清(S)的制备1.将本室剩余HBsAg阳性血清(外观无溶血、黄疸、脂肪、污染,清晰透明)收集20~30份,约100ml,56℃ 10小时灭活.  相似文献   
3.
检测乙肝标志物抗-HBe、抗-HBc非特异性交叉反应原因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分析检测乙肝标志物抗-HBe、抗-HBc交叉反应原因。方法 以高纯度酶标志物-HBc为引导,逐一分析试剂,并尝试将检测抗-HBc用原试剂盒中中和抗原(HBeAg)进行中和(简称e中和),进一步证实交叉原因。结果 以e澡和为中和抗原检测=HBe反应特异无交叉现象,并以此检测血清抗-HBe,发现原法假阳性率高达35.1%。结论 交叉原因系因包物、中和抗原及酶标物试剂本身的生物不特性所至,导致原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一种新的微柱凝胶抗球蛋白实验诊断新生儿溶血病。方法采用微柱凝胶抗球蛋白实验与试管抗球蛋白实验同时平行做三项实验:直接抗球蛋白实验、游离IgG抗体测定、放散实验。结果两法检测126例(Rh(D)均为阳性)疑为新生儿溶血病标本,阳性率分别为76例(60.3%)、50例(39.7%)。结论该法具有操作简单、方便、标本用量少、结果易判定、敏感性高、特异性强、结果可较长时间保存等优点。与临床诊断符合率高达98%,为新生儿溶血病提供实验室可靠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我院男性不育症病人精液常规检查进行分析总结。方法:用精子、微生物动(静)态图像检测分析系统,按操作规程进行检测。结果:精液标本出现白细胞增多者占61%,有51%病人精液液化时N〉40分钟,有71.9%病人精子畸形率〉40%。结论:用精子、微生物动(静)态图像检测分析系统进行精液常规脸查对男性不育病人的诊断与治疗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6.
7.
一种新的新生儿溶血病实验诊断技术——微柱凝胶技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建立一种新的微柱凝胶抗球蛋白0实验诊断新生儿溶血病。方法 采用微柱凝胶抗球蛋白实验与试管抗球蛋白实验同时平行做在项实验:直接抗球蛋白实验、游离IgG抗体测定、放散实验。结果 两法检测126例(Rh(D)均为阳性)疑为新生儿血病标本,阳性率分别为76例(60.3%)、50例(39.7%)。结论 该法具有操作简单、方便标本用量少、结果易判定、敏感性高、特异性强、结果可较长时间保存等优点。与临床诊  相似文献   
8.
类孟买型(parabomay)由Levine等于1961年发现,在ABO血型系统中极其罕见,血清学特点是红细胞上有少量的A和/或B抗原,但无H抗原,血清中有抗-H,可与正常的A、B、AB和O型红细胞反应.近期笔者检出1例类孟买OABHm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新生儿脐血ABO疑难血型鉴定。方法新生儿产出后断脐带时留取脐血血样,先用传统的试管法对脐血标本作ABO血型鉴定,不能定出血型的标本用微柱凝胶技术鉴定,仍不能定出血型者再用分子生物学方法(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分析PCR-SSP)作进一步鉴定。结果传统的试管法仅能对83.98%(4561/5431)的脐血血样正确定出ABO血型,用微柱凝胶技术仍有1.77%(96/5431)的标本不能定出ABO血型,对以上疑难标本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容易地定出了ABO血型。结论微柱凝胶技术敏感,应取代试管法ABO血型定型方法,分子生物学技术鉴定新生儿脐血ABO疑难血型是一种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0.
人RHD基因Rhesus盒的检测及其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解人RHD基因的组合情况,进一步研究RHD基因遗传结构和预测新生儿溶血病.采用PCR—SSP方法,设计4条引物,用同一PCR反应条件同时检测人RHD基因的上游、下游和杂交的Rhesus盒。结果显示:RHD^-/RHD^-纯合子个体只检出杂交Rhesus盒,无上、下游Rhesus盒,RHD^ /RHD^-杂合子个体能同时检出上、下游和杂交Rhesus盒,RHD^ /RHD^ 纯合子个体只检出上、下游Rhesus盒,无杂交Rhesus盒。50例RhD阳性样本中5例(10%)为RHD^ /RHD^-型,其余(90%)均为RHD^ /RHD^ 型。98例无血缘关系RhD阴性汉族人样本中,54例(55.1%)为RHD^-/RHD^-纯合子,36例(36.7%)为RHD^ /RHD^-杂合子即RHD基因单体型(可用于对RHD基因单体型进一步分析),8例(8.2%)为RHD^ /RHD^ 纯合子。2例弱D型样本同时检出上、下游和杂交Rhesus盒.为RHD^ /RHD^-型。16例Dd型中10例(62.5%)同时检出上、下游和杂交Rhesus盒,为RHD^ /RHD^-型.6例(37.5%)只检出上、下游Rhesus盒,无杂交Rhesus盒,为RHD^ /RHD^ 型。这些样本RHD基因10个外显子的检测结果验证了本方法的正确性。结论:本方法所需引物少,操作简便,结果判断直观,适合临床应用。在RhD阴性中国汉族人中存在为数不少的RHD无效基因(非缺失型和部分缺失型占44.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