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18篇
神经病学   75篇
特种医学   6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1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结节性硬化症的遗传和病理发生机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结节性硬化综合征(tuberous sclerosis complex)的特征是多种器官出现多发性错构瘤,大脑、肾、心和视网膜是最常见的受累器官。其典型的临床特征包括面部血管纤维瘤、癫痫发作和智能减退。大多数病例(65%)是散发的,遗传连锁分析发现结节性硬化综合征与TSC1基因和TSC2基因连锁,最近证明TSC1和TSC2基因是两个肿瘤抑制基因。TSC1编码的蛋白是Hamartin,TSC2编码的蛋白Tuberin蛋白GTPase激活的蛋白,TSC2可能作为一个细胞信号转导途径分子发挥作用。TSC2和TSC1能够直接结合。本文讨论目前TSC2和TSC1的生理功能和结节性硬化综合征的病理发生过程。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探讨糖尿病合并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 with diabetic mellitus,DMCI)患者发病后不同时间血浆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及血管假性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WF)水平的变化.方法 收集DMCI患者40例、非糖尿病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 with non-diabetic mellitus,nDMCI)患者35例以及健康体检者35名,检测来院即刻(发病<6 h,6~8 h,8~12 h)血浆MMP-9及血浆vWF的水平,并对DMCI及NDMCI患者发病后24 h及3d时血浆MMP-9水平进行动态观察.MMP-9、vWF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结果 DMCI患者各时段血浆MMP-9及vWF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体检者(P<0.05),NDMCI患者除发病6~8 h外MMP-9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体检者(P<0.05),其vWF水平除发病<6 h外均显著高于健康体检者(P<0.05).DMCI组发病后24 h血浆MMP-9水平[(305.20±104.81)μg/L]与ND-MCI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MCI患者发病8~12 h的vWF水平[(210.6±60.95)μg/L]与NDMCI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DMCI患者发病后血浆MMP-9及vWF水平较NDMCI患者高,提示MMP-9及vWF在DMCI的发生和进展中可能具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的长期高血糖状态可以引起血管及神经病变,导致多器官损伤.糖尿病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损害是由于糖代谢紊乱和血管改变使大脑发生结构改变以及神经生理、神经精神行为等异常,表现为学习记忆力、空间认知力、语言理解和表达力的下降.近年来,科学界对这种由糖尿病损害中枢神经系统后导致患者出现行为和认知功能障碍的现象提出了新术语——“糖尿病相关认知功能障碍”,其发病机制还不是十分清楚.本文分别从脑血管、神经细胞、血-脑脊液屏障的异常等方面对糖尿病相关认知功能障碍可能的发病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与认知功能改变之间的关系,并采用胞磷胆碱钠片对患者进行为期12w的正规治疗,以观察其疗效。方法选择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80例,并根据有无脑梗死分为狭窄无梗死组(41例)和狭窄梗死组(39例),另选健康体检者80例为对照组。进行全面的神经心理学测试,包括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记忆力、执行能力、信息处理速度、注意力及结构能力等检查。同时,对认知功能异常的患者给予胞磷胆碱钠片治疗12w后,再次进行神经心理学测试,比较用药前后患者的认知功能有否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狭窄梗死组各项认知功能评分明显降低(P<0.05);狭窄无梗死组MMSE、言语性记忆、视觉性记忆、注意力及结构能力的认知功能评分明显降低(P<0.05)。用药后,狭窄梗死组在言语性记忆中即刻回忆功能、视觉性记忆(Rey-Osterrieth复杂图形测验)中临摹和再认功能、执行能力中的Stroop C测验、结构能力中的积木、画钟测验评分较用药前明显升高(P<0.05);狭窄无梗死组在视觉性记忆中临摹功能、结构能力中的画钟测验评分较用药前明显升高(P<0.05)。结论大脑中动脉狭窄者在脑梗死前或脑梗死后都已经存在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损伤,胞磷胆碱钠片可以改善认知功能的损害。  相似文献   
6.
<正>一、对低血糖的认识Manfred Sakel在20世纪30年代发表在英国的文章中首先介绍了低血糖在精神疾病治疗上的作用。当时,胰岛素主要用来治疗精神分裂症及药物成瘾,在治疗过程中人们逐渐发现低血糖昏迷时间如果超过30min,将会由可逆性昏迷转为不可逆性昏迷。随着人们对低血糖脑损害认识的加深,胰岛素诱导低血糖治疗药物成瘾和精神分裂症的方法逐渐被淘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该疗法已被完全废止。在胰岛素广泛应用于糖尿病的治疗以后,人们对低血糖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临床上低血糖主要发生于接受胰岛素及其他降糖药物治疗的糖尿病人,有少数病例是发生于胰岛素瘤或肝衰竭,正常人长期饥饿以后也能发生轻度低血糖[1]。根据低血糖的程度,可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AQP4与癫发作的关系,并将水的跨膜转运问题引入癫的研究领域。方法健康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6)和戊四氮(pentylenetetrazol,PTZ)组(n=20)。PTZ组以PTZ亚抽搐剂量(35 mg/kg)每天对SD大鼠进行腹腔注射,连续注射28 d;观察癫点燃率。应用逆转录PCR(RT-PCR)方法对比分析对照组、未点燃组和点燃组大鼠脑组织中的AQP4表达的变化。结果SD大鼠总点燃率为50%。RT-PCR结果显示,点燃组大鼠脑组织中AQP-4mRNA的表达水平为(0.85±0.11)明显高于未点燃组(0.38±0.08)和生理盐水组(0.33±0.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未点燃组和生理盐水组间AQP4的表达未见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AQP-4可能通过水的转运调节了细胞的神经兴奋性,介导癫活动。  相似文献   
8.
实验性癫痫大鼠部分脑区亮──脑啡肽含量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戊四氮(PTZ)诱发大鼠癫痫,并分为重度组(全身癫痫大发作者)及轻度组(没有全身大发作者),观察了部分脑区亮-脑啡肽(L—Enk)的变化。结果发现,在额叶、丘脑、纹状体及中脑,两组的L—Enk均明显升高;重度组与轻度组比较,前者下丘脑的L—Enk高于后者,额叶及丘脑也有升高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海马的L—Enk无明显变化。提示L—Enk参与了PTZ诱发的癫痫过程。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乌灵胶囊联合黛力新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采用平行对照研究方法,将卒中后抑郁病人随机分为乌灵胶囊组(n=39),给予乌灵胶囊,每次3粒,3次/d;黛力新组(n=37),给予黛力新片,每次10.5mg.2次/d,早上、中午各服1次;联合组(n=38).在黛力新治疗基础上,加服乌灵胶囊。6周为1个疗程,于治疗前,治疗后2、4、6周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评估疗效一治疗副反应量表(Treatment Emergent sympton Scale.TESS)评定药物的不良反应,并检测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及心电图等。 结果:乌灵胶囊组、黛力新组、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64.1%、64.9%和89.5%,乌灵胶囊组和黛力新组两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疗效优于另两组(P〈0.05)。单纯应用乌灵胶囊组未见不良反应,应用黛力新的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为9%。 结论:乌灵胶囊联合黛力新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疗效优于单药治疗。  相似文献   
10.
结节性硬化症TSC2基因突变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分析结节性硬化症(TSC)致病基因TSC2突变方式.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象多态性(PCR-SSCP)技术,对TSC一家系4例TSC患者(其中1例疑似)、1例散发性TSC患者外周血TSC2的41个外显子进行检测,并与家系中健康对照组和无血缘关系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此1家系中4例TSC患者(包括1例疑似)的TSC2基因外显子33发生了1346丝氨酸(S)→脯氨酸(P)(4037T→C)错义突变,1例散发性TSC患者及两健康对照组未检测到TSC2基因突变.结论 在TSC患者中TSC2外显子33错义突变(1346S→P,4037T→C)是一种尚未报道的新发现的基因突变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