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比较氢吗啡酮和芬太尼分别复合丙泊酚在无痛结肠镜检查中的临床麻醉效果。【方法】本院拟行无痛结肠镜检者80例,ASAⅠ~Ⅱ级,年龄18~60岁,男36例,女44例,随机分为两组:氢吗啡酮组和芬太尼,每组各40例。患者在丙泊酚诱导前5min,氢吗啡酮组静注氢吗啡酮00.2mg/kg,芬太尼组静注芬太尼1μg/kg。比较两组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手术情况及围术期恶心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检查成功。氢吗啡酮组苏醒时间、术后VAS评分,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优于芬太尼组,且两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氢吗啡酮复合丙泊酚可安全用于无痛结肠镜检查,其镇痛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羟考酮超前镇痛对腹部手术创伤大鼠疼痛行为的影响及对大鼠脊髓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表达的影响。【方法】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三组,空白对照组(Ⅰ组,n=12):静注生理盐水1mL;腹部手术组(Ⅱ组,n=12):行剖腹探查手术;羟考酮超前镇痛组(Ⅲ组,n=12):术前30min静注盐酸羟考酮0.5mg/kg再手术。观察术毕1h,2h大鼠行为学改变,测定机械刺激痛阈值(MWT)。免疫组化测定术后2h脊髓p38MAPK表达情况。【结果】①Ⅱ组大鼠术后1h,2h的MWT值均显著低于Ⅲ组(P〈0.01)②Ⅱ组脊髓p38MAPK表达显著高于Ⅲ纽(P〈0.01)。【结论】术前30min静注羟考酮对腹部手术大鼠有明显超前镇痛作用,其镇痛作用可能与抑制大鼠脊髓p38MAPK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羟考酮对肝切除手术患者麻醉恢复期导尿管相关膀胱刺激征(catheter-related bladder discomfort, CRBD)的预防效果。方法择期全麻下行开腹肝叶切除手术的男性患者120例,年龄18~60岁,BMI 20~27 kg/m~2,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三组,每组40例,术毕前30 min静推生理盐水5 ml(C组)、羟考酮0.1mg/kg(O1组)或0.15mg/kg(O2组)。记录苏醒时间和气管拔管时间,CRBD评分、VAS疼痛评分和不良反应。结果 O1和O2组CRBD发生率分别为30.0%和27.5%,明显低于C组的52.5%(P0.05)。O1和O2组中到重度CRBD的发生率均为5%,明显低于C组的25%(P0.05)。与C组比较,拔管后O1组和O2组VAS评分明显降低(P0.05),但O1组和O2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C组有4例恶心呕吐,O1组有1例恶心呕吐,O2组有1例寒战,三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术毕前30 min给予羟考酮0.1mg/kg可降低开腹肝切除术后CRBD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并有更好的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以每搏量变异度(stroke volume variation,SVV)为指导的目标导向液体治疗(goal-directed fluid therapy,GDFT)在腹腔镜精准肝切除术中的安全性及对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120例18~65岁择期全麻下行腹 腔镜精准肝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以SVV为指导的治疗组(S组)和以中心静脉压为指导的治疗组(C组),每组60例。 记录入室(T0)、切皮(T1)、始切肝(T2)、肝横断面完成(T3)、术毕(T4)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T0~T5(术后1 d)的乳酸值 (lactic acid value,LAC),术中出入量及低血压和去氧肾上腺素使用情况,术后肝功能、血红蛋白等恢复情况。结果: 与C组比较,S组术中低血压例数、出血量、去氧肾上腺素用量均明显降低(P<0.05),T3和T4时间点LAC升高不明显 (P<0.05),术后1和2 d的AST,ALT,DBIL,TBIL升高幅度明显降低(P<0.05)。S组术后1 d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明显 高于C组(P<0.05),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5),感染率和入住ICU率均降低(P<0.05)。结论:腹腔镜 精准肝切除术中以SVV为指导的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安全、有效,可减少术中失血量,利于患者短期预后。切肝期采 用高SVV值(13%~17%),横断面离断至术毕采用8%~12% SVV值可作为术中液体治疗策略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小剂量右美托咪定对脊柱外科手术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本院择期实施脊柱后路内固定手术的患者40例,ASAⅠ~Ⅲ级,随机双盲分为试验组(D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20例,两组入复苏室前均未使用右美托咪定。入复苏室后D组静脉内给予右美托咪定以0.25μg/(kg?10 min)的速度持续泵入;C组给予等速率的生理盐水。观察和记录手术结束后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T1)、呼之睁眼时间(T2)及清醒拔管时间(T3);记录各时点及拔管后1 min(T4)、10 min(T5)、30 min(T6)患者的平均动脉压、心率、Riker镇静躁动评分。比较两组患者苏醒期的躁动情况以及血流动力学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麻醉时间、手术时间、术后拔管时间和停留复苏室时间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05);D组患者术后各时点的平均动脉压、心率,明显低于C组,且两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05);D组的术后躁动评分和躁动发生率低于C组,且两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05)。【结论】脊柱外科手术后,应用右美托咪定可以减少患者手术后苏醒期躁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不同程度的手术创伤对脊髓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表达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 将102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C组,n= 6),不做任何处理;麻醉组(A组,n = 24),仅行丙泊酚静脉麻醉;手术组(S1、S2、S3组,n = 24),在丙泊酚静脉麻醉下分别进行伤口大小为1、2、4cm的腹部手术,切割损伤至肌肉层。术后6 h、1 d、3 d、7 d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脊髓HMGB1的表达情况,比较阳性产物的光密度值(OD),同时观察后足底机械痛阈(MT)和热痛阈(TL)的变化。【结果】 ①腹部创伤后胸段脊髓HMGB1表达上调,术后1 d开始明显增多,3 d达到峰值,7 d有所恢复,以上3个时点各手术组的OD值与C组比较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②HMGB1的表达量与组织损伤的程度呈正相关:术后1 d,S3组的OD值(0.342 ± 0.009)明显大于S1组(0.238 ± 0.005,P= 0.000)和S2组(0.247 ± 0.008,P = 0.000);术后3 d,S3组的OD值(0.396 ± 0.008)明显大于S2组(P = 0.003)和S1组(P= 0.000),S2组(0.335 ± 0.006)明显大于S1组(0.282 ± 0.007,P = 0.006);术后7 d,S3组的OD值(0.298 ± 0.004)明显大于S2组(0.258 ± 0.004,P = 0.008)和S1组(0.245 ± 0.004,P = 0.006)。③术后6 h各手术组的机械痛阈均开始下降,下降程度和持续时间与创伤程度正相关,S3组的机械痛阈术后第7天仍低于术前(P= 0.013)。 【结论】 HMGB1参与手术应激与疼痛的发生发展过程,其表达量与组织损伤的程度呈正相关,慢性手术疼痛的形成可能与HMGB1的持续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右美托咪定和力月西对老年患者行肝叶切除手术后麻醉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本院老年行肝叶切除术患者40例,随机均分右美托咪定组(D组)和力月西组(M组),每组各20例。D组诱导时给予右美托咪定0.25μg/kg,术中以0.2μg/(kg·h)维持至手术结束前1 h。M组诱导时给予力月西0.05 mg/kg。患者均采用静吸复合麻醉。比较两组患者全麻苏醒期呼吸恢复、呼唤睁眼、指令反应恢复和拔管时间,并记录术后不良事件(躁动、寒战、呛咳、恶心呕吐、心血管事件及镇痛无效)发生率。结果与 M组比较,D组自主呼吸恢复较快;D组疼痛词语等级量表评分(VRS)降低,镇痛有效率升高;D组 Glasgow 昏迷评分较高;D组苏醒时间和拔除气管导管时间缩短,且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 < 0.05)。两组寒战和恶心呕吐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与 M组比较,D组躁动、呛咳、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降低,且两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0.05)。结论肝叶切除手术诱导给予右美托咪定0.25μg/kg,术中以0.2μg/(kg·h)维持可减少术后躁动,恢复时间较短,苏醒质量优于力月西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