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4篇
特种医学   33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3篇
肿瘤学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7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目的 探讨磁共振表观弥散系数(ADC)变化率(即△ADC)在肝细胞肝癌(HCC)单次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术后疗效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48例确诊为中晚期HCC并于TACE术前、术后1个月接受常规CT、MRI扫描以及MRI弥散加权成像和动态增强扫描的患者,建立所有患者的随访数据,随访中以肿瘤出现进展为随访结束点,记录患者治疗后肿瘤无进展生存期(PFS);以TACE术后1个月再次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的肿瘤染色结果作为“金标准”,将病灶按治疗效果分为良好组、中等组及差组3组,并根据各组PFS绘制生存曲线.分别比较△ADC、CT及MRI 3种方法对TACE术后疗效的判定价值,并与“金标准”的一致性进行检验.结果 48例患者共56个病灶纳入分析,以“金标准”评价治疗效果,结果:良好组30个、中等组16个、差组10个,3组间生存曲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9.89,P<0.01),中位PFS分别为7.5、4.0和1.1个月;TACE术后各组ADC均升高,3组间△AD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2.41,P<0.01),且3组间生存曲线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x2=26.57,P<0.01),中位PFS分别为7.5、4.6和1.8个月.经Kappa检验,△ADC与“金标准”疗效评价方法具有一致性(Kappa值为0.542,P<0.01);以MRI和CT评价治疗效果,其与“金标准”的一致性较差(Kappa值分别为0.328和0.260,P均<0.05),3组间生存曲线仅MRI评价方法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0.623,P<0.01).结论 △ADC能及时、客观地评价TACE治疗效果,对指导患者术后的后续治疗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定量参数对肺癌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BACE)早期疗效的评估价值。方法收集经病理证实的18例肺癌患者,分别于术前一天和术后1个月行DCE-MRI检查。利用后处理软件分析图像,记录术前术后K~(trans)、K_(ep)、V_e、V_p四个定量参数的变化情况,比较术前术后各参数的差异。结果 1个月后复查,11例患者治疗有效,K~(trans)、K_(ep)、V_e、V_p四个数值较术前均下降,其中K~(trans)、K_(ep)、V_e的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5),V_p的下降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效组与无效组术后四个数值相比,K~(trans)和V_p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应的AUC(曲线下面积)为1和0.818、灵敏度100%和85.7%,特异度100%和72.7%。结论 DCE-MRI定量参数有助于判断肺癌BACE治疗效果,但需要大样本、长期随访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中药油对肿瘤患者放射性皮肤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 观察Ⅱ~Ⅲ级放射性皮肤损伤的肿瘤患者61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1例和对照组30例,分别采用外涂中药油和湿润烧伤膏治疗,3次·d-1,观察2组治疗效果。结果 2组患者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疼痛缓解时间及皮肤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 中药油对放射性皮肤损伤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5.
干骺软骨发育异常21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干骺软骨发育异常,是一种少见的以短肢体和骨关节畸形为特征的体质性骨病。本文对有典型临床和 X 线表现的21例进行了回顾性分析.讨论了有关本病的分型、典型表现和鉴别诊断等。着重分析了其基本类型如 Schmid、MeKusick 和 Jansen 等型的临床和 X 线表现。三型中以 Schmid 型最常见.最好侵犯股骨颈干骺软骨,并引起髋内翻畸形。  相似文献   
6.
正常婴幼儿尺桡骨远端及肋骨干骺端的高频超声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正常婴幼儿尺、桡骨远端及肋骨干骺端的正常高频超声图像。方法:随机选取经临床检查未发现异常的婴幼儿135例(月龄3-18个月),高频超声观察尺、桡骨远端及肋骨干骺端的超声图像并测量分析。结果:135例全部能清晰显示尺、桡骨远端及肋骨干骺端的各部分结构,包括临时钙化带、骺软骨、二次骨化中心及骨膜、软骨膜,尤其能显示临时钙化带的盘状钙化平面。尺、桡骨临时钙化带的宽度及骺软骨的宽度均随月龄的增长而增长(P<0.001),但桡骨及尺骨临时钙化带的厚度变化并不随月龄增加,而是呈波浪状变化。结论:高频超声可清楚显示正常尺、桡骨远端及肋骨干骺端各部分的形态结构,并测定出不同月龄各结构的正常值,为判别病理状态下相应部分的改变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用VPED食道扩张球囊管治疗食道良性狭窄16例,扩张后患者进食困难的症状均得到缓解,11例恢复正常饮食,食道严重狭窄的5例能进半流质饮食。球囊导管的质量优良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灼伤后食道狭窄的最佳扩张时机应根据灼伤的程度和进食情况而定。  相似文献   
8.
1996年 2月至 1999年 4月 ,我们应用动静脉联合化疗加口服小剂量 VP- 16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 36例 ,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男 2 3例 ,女 13例 ;年龄 34~ 72岁。病灶位于右侧 2 0例 ,左侧 16例 ;均经病理组织学或细胞学确诊 ,其中鳞癌 12例 ,腺癌 2 1例 ,大细胞癌3例。按 1989年国际抗癌联盟的临床分期 , 期 2 4例 , 期 12例 ,就诊前未行抗癌治疗。方法 :应用 Seldinger技术 ,经股动脉穿刺插入 6 FCobra或猎人头导管 ,在 X线电视监视下选择支气管动脉 ,经 DSA证实为靶血管后 ,注入用生理盐水稀释后的顺铂 80 mg、5- FU750~ …  相似文献   
9.
成骨不全的临床和X线表现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成骨不全的诊断标准。材料与方法:对68例成骨不全病人的临床资料和X线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普遍性骨密度减低(骨量减少)并易骨折(68例),(2)蓝色巩膜(61例),(3)牙质形成不全并带乳白光的蓝灰色(49例),(4)进行性耳聋-内耳硬化(多在40岁前,38例)。(5)其他异常:形态结构异常(68例),生长迟缓(49例),多汗(24例)并异常体温(16例),瘢痕体质(11例)和皮下出血等,但均无特殊意义。结论:在所有临床、X线表现中以骨密度减低并易骨折;蓝色巩膜;牙质形成不全并呈蓝灰色和耳硬化等异常,最为常见且具有特征性,可作为成骨不全临床和放射学的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比研究高频超声与骨碱性磷酸酶 (BALP)在婴幼儿期佝偻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同组婴幼儿进行高频超声与BALP两种检查 ,将检查结果进行对比 ;同时比较分析两种方法各自的方法学特点。结果 :同组婴幼儿经高频超声与BALP检查后 ,分别将每位婴幼儿体内钙营养水平评判为正常、亚临床期或临床期佝偻病 ,两次检查结果进行一致性检验 ,结果为两者具有高度一致性 (P <0 . 0 1 )。在检查过程中 ,两种方法均显示了各自的优、缺点。结论 :高频超声与骨碱性磷酸酶 (BALP)在诊断婴幼儿期佝偻病中具有高度一致性 ,在方法学上高频超声显示出较高优越性 ,可以成为婴幼儿期佝偻病的常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