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29篇
皮肤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文用前瞻性连续检测方法,对269例患者作胃粘膜HP检测,且同步对消毒前后的胃镜、有关器械和操作者手套采样,作HP检测。结果发现,消毒前镜端(含弯曲部)、活检钳、清洁刷、器械管道插口和操作者手套采样标本的HP阳性率分别达69.51%、73.60%、81.62%、87.73%和97.72%。目前常规的清洗消毒虽能清除HP对胃镜的大部分污染,但还存在一些易忽视的环节,这可能在检查中引起医源性感染,应予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
用奥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105例:其中轻度出血47例,中度出血24例。,有效率88.7%(63/71);重度出血34例,以奥美拉唑加用止血酶治疗,有效率91.2%(31/34),与用雷尼替丁治疗对照,在显著疗效和总有效率方面均有明显提高(P<0.05,<0.01)。作者认为,奥美拉唑对上消化道出血疗效显著,奥美拉唑与止血酶联合治疗疗效可靠,方法简单,可作为内科上消化道大出血的首选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3.
器官移植后长期生存率逐渐上升,维持移植器官功能需要终身的免疫抑制治疗,从而导致移植受者免疫功能低下,增加了患多种癌症的危险,尤其是与病毒相关的癌症。移植受者中皮肤恶性肿瘤是最常见的合并症,并导致死亡。充分认识和积极治疗皮肤癌前病变及恶性肿瘤,有利于降低移植后合并症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4.
榄香烯乳对白血病细胞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喜安  肖正达 《白血病》1997,6(4):214-216
以体外培养的白血病细胞株K562、L1210为靶细胞,观察了榄香烯乳对白血病细胞扔作用,结果显示榄香烯乳对白血病细胞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并可降低DI和PI,对正常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Centoxin对革兰阴性杆菌菌血症和败血症的治疗效果。方法明确诊断的革兰阴性杆菌菌血症的住院患者543例,年龄≥18岁。症状有体温>38.3℃或<35.6℃,心动过速,呼吸急促,有全身中毒症状或周围循环灌注不良。进行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治疗组262例,安慰剂对照组281例,对99%的患者作了28天随访。治疗组给予本品100 mg,用人血白蛋白3.5 g稀释后静注,15~20分钟  相似文献   
6.
目前采集右半结肠内容物的方法均有一定缺陷。作者描述了用囊状采样器遥控采集结肠内容物的新方法,并测定了有、不排CH_4的健康人右半结肠和粪便中产甲烷菌计数。 对象和方法:健康成人11人(男5,女6),平均年龄31.5岁(22~50),研究前1月内未用抗生素、缓泻剂和灌肠,经测呼气标本中甲烷确定7例为排甲烷者,4例为不排甲烷者。 采样囊为一长32 mm、直经9.7 mm、重5.5克的塑料圆柱体。每例服三个采样囊,经  相似文献   
7.
凹凸棒石粘土口服制剂治疗消化道粘膜病变临床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评价凹凸棒石粘土 (attapulgiteclay)制剂对消化道粘膜病变疗效及应用前景。 方法 :用凹凸棒石粘土口服制剂治疗消化道粘膜病变 6 9例 ,其中急性胃肠炎 31例 ,慢性结肠炎 16例 ,溃疡性结肠炎 11例 ,消化性溃疡 11例 ,比较各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 ,计算各组有效率 ,观察副反应。结果 :各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相差显著 (P <0 .0 5 ) ,总有效率达 73.9%。结论 :凹凸棒石粘土制剂对消化道粘膜病变治疗疗效较满意 ,应用前景广泛。  相似文献   
8.
食管癌及癌前病变中发现有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高发区的HPV阳性率常与食管癌发病率呈正比,HPV可能是食管癌的一个重要的致病因素。HPV通过E6和E7原癌蛋白干扰细胞周期的调节,使食管细胞永生化。干预食管HPV感染有可能降低食管癌的发病,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9.
血管内皮抑素转基因双歧杆菌抑瘤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抑素转基因双歧杆菌口服冻干粉剂(ETB-2)对裸鼠人胃癌模型和小鼠肝癌模型的抑瘤作用,并探讨有关的抑瘤机制.方法人胃癌细胞株MKN-45和小鼠HAC肝癌细胞株分别接种于BALB/L裸鼠和昆明种小鼠前肢腋下皮下建立胃癌和肝癌动物模型.分别设阴性对照(PBS)和双歧杆菌组(SQ),阳性对照胃癌组采用氟铁龙(5-FU),肝癌组采用环磷酰胺(CTX),ETB-2组分设接种24h给药组(ETB-2A)和见瘤给药组(ETB-2B),灌胃给药,每日每只0.5mL.动物处死后,剥离肿瘤,称重并计算抑瘤率.剥离瘤体切片HE染色和EnvisionSystem免疫组化方法染色,分别计数微血管密度(MVD)、PCNA指数和VEGF阳性率(肝癌组),并采用Tunel方法检测细胞凋亡(胃癌组).结果ETB-2的抑瘤作用胃癌组ETB-2A的抑瘤率为47.5%,ETB-2B为43.20%,SQ为0.03%,5-FU组为41.1%;肝癌组ETB-2A的抑瘤率为51.06%,ETB-2B为39.10%,SQ为14.90%,CTX组为83.79%.MVD胃癌组ETB-2A为3.90±0.67(P<0.05),ETB-2B为4.58±0.31(P<0.05),SQ为5.80±0.67,5-FU为5.70±0.67,PBS为5.83±0.83;肝癌组ETB-2A为8.10±2.03(P<0.05),ETB-2B为12.02±1.54(P<0.05),SQ为13.75±3.36,CTX为11.49±2.82,PBS为16.80±5.22.胃癌组凋亡率(%)ETB-2A为13.92±0.65(P<0.05),ETB-2B为13.89±0.57(P<0.05),SQ为5.13±1.35,5-FU为2.67±0.23(P<0.05),PBS为1.29±0.06.肝癌组VEGF阳性率(%)ETB-2A为4.20±1.51(P<0.05),ETB-2B为4.50±2.82(P<0.05),SQ为10.88±6.24(P>0.05),CTX为5.40±3.88(P<0.05),PBS为11.53±4.25.结论①ETB-2对实验型胃癌和肝癌均有良好的抑瘤作用,其作用点主要为血管内皮抑素抑制肿瘤血管形成.②双歧杆菌对血管内皮抑素有协同抑瘤作用,又是其良好的转基因载体.  相似文献   
10.
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与食管癌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管癌及癌前病变中发现有人乳头瘤病毒 (HPV)感染 ,高发区的HPV阳性率常与食管癌发病率呈正比 ,HPV可能是食管癌的一个重要的致病因素。HPV通过E6和E7原癌蛋白干扰细胞周期的调节 ,使食管细胞永生化。干预食管HPV感染有可能降低食管癌的发病 ,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