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内镜下粘膜切除术治疗消化道隆起型病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武  蹇贻  陈曦  吴晓英 《西部医学》2010,22(5):869-870,873
目的总结内镜下粘膜切除术(EMR)治疗消化道隆起型病变的经验。方法72例患者经内镜检查发现消化道隆起型病变,并明确病变源于粘膜层或粘膜下层,确定患者无手术禁忌证后,择期选择单独直接圈套切除或EMR—L或EPMR或联合以上方法切除病变。病变标本固定、标注后送病理检查。结果EMR耗费时间为15~70分钟,平均为(30±3.1)分钟。病理结果为:息肉、粘膜肌层来源的平滑肌瘤、黄斑瘤、Peutz—Jeghers综合征、低\高级别上皮内或粘膜内瘤变、异住胰腺、LST、类癌、纤维瘤。所有高级别上皮内或粘膜内瘤变的病理标本均未发现离切缘2mm内范围内存在瘤变灶。术后有2例患者发生急性和1例延迟出血,相应止血治疗后出血停止。术后无穿孔或管腔狭窄出现。结论EMR是治疗消化道隆起型病变微创、安全、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2.
低分子肝素口服制剂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分子肝素口服制剂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的疗效观察江学良1崔慧斐2张建忠2董兆禄2王继尧2济南军区总医院消化科1(250031)山东医科大学2我们应用低分子肝素(lowmolecularweighheparin,LMWH)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观察其口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口服锌制剂对小儿急性腹泻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148例小儿急性腹泻患儿,将其分为2组,每组74例。对照组采用综合治疗,观察组增加锌制剂,对比分析2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59%,优于对照组的83.78%(P<0.05);观察组的症状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口服锌制剂在小儿急性腹泻的临床治疗中效果显著,可在短时间内改善腹泻症状,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4.
我所 1995年 5月至 1998年 5月 ,采用复方丹参注射液静滴加以甲氰咪胍、痢特灵口服治疗消化性溃疡病 31例 ,并与单纯用甲氰咪胍、痢特灵口服治疗 31例进行对照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治疗组 31例 ,男 2 1例 ,女 10例 ,年龄 2 0~6 5岁 ,其中胃窦部溃汤 11例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18例 ,胃角部溃疡 1例 ,胃底部溃疡 1例 ,对照组 31例 ,男 2 2例 ,女 9例 ,年龄 2 0~ 6 5岁 ,其中胃窦部溃疡 10例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19例 ,胃角部溃疡 1例 ,胃底部溃疡 1例。1 2 治疗方法 治疗组用 10 %葡萄糖液 5 0 0ml加入复方丹参射液 2…  相似文献   

5.
王银礼 《基层医学论坛》2004,8(12):1151-1151
上消化道出血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症状之一,主要原因为消化性溃疡、急性胃黏膜病变和肝硬化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等,其中消化性溃疡约占一半以上。近年来,笔者应用口服凝血酶治疗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并设对照组。以观察凝血酶局部止血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7.
大黄治疗应激性胃肠粘膜病变29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研究的深入,中药大黄的应用越来越广泛〔1〕。1997年以来,笔者应用大黄治疗应激性胃肠粘膜病变出血者29例,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病人29例,男17例,女12例,年龄29~84岁。基础病变:脑卒中20例,脑炎1例,肺原性心脏病4例,感染性休克4...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创伤致应激性上消化道粘膜病变的治疗和护理经验,方法:对1986-1998年间诊治的113例应激性上消化道粘膜病变患所采取的综合治疗措施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全组病例治愈110例,治愈率97%,结论:对应激性上消化道粘膜病变患采取的综合治疗方案和科学细心的护理可降低应激强度,及时止血,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9.
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笔者在门诊的就诊率中高达90%以上.本病属中医"胃脘痛""痞满"的范围,通过大量的临床资料证明,用中医药治疗有着非常可靠的疗效.电子胃镜是现代医学诊断胃及十二指肠疾病的病的主要方法,电子胃镜的胃十二指肠粘膜像为中医诊察胃病的望诊开拓了新的领域,提供了更准确的辨证素材,为中医辨证论治提供了新的依据和客观指标.笔者近年在治疗本病的过程中,以中医整体辨证论治为首要,借助胃镜对胃及十二指肠粘膜图像的望诊进行辨证用药,提高了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新近上市的口服复方制剂药物类别主要有心血管类药、抗抑郁药、抗帕金森病药、抗癌药、激素类药、镇咳药和维生素类药等。一制剂内有两味药,也有三联以上的多味药。以往上市的复方制剂两药合用治疗同一种疾病,2004年初,美国FDA批准的复方苯磺酸氨洛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可同时治疗两种疾病,可望成为未来的“重金矿”,预测至2008年销售额可达10.9亿美元。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改良愈疡方对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小鼠黏膜屏障的保护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40只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治疗组、对照组各10只;正常组和模型组均给予生理盐水灌肠,治疗组给予中药灌肠,对照组给予柳氮磺胺吡啶灌肠,共14 d。观察各组大鼠体质量的改变,疾病活动指数;利用荧光分光光度计测量血清中异硫氢酸荧光素葡聚糖的含量。结果:模型组体质量、疾病活动指数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血清中异硫氢酸荧光素葡聚糖含量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愈疡方有助于维持溃疡性结肠炎黏膜屏障结构和功能,从而降低肠黏膜屏障的通透性,改善炎症造成的组织损伤,对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小鼠结肠黏膜屏障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中药苦参、茜草对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模型结肠黏膜形态的影响,对其黏膜损伤修复机制进行探讨。方法采用苦参、茜草及西药柳氮磺胺吡啶(SASP)对UC大鼠模型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采集结肠黏膜标本,首先肉眼观察结肠黏膜组织,按组织损伤程度进行大体形态评分,组间比较分析。然后将结肠组织石蜡包埋,HE染色,光镜下进行观察其黏膜病理学变化。结果模型组大鼠结肠黏膜损伤与正常组间差异极显著(P0.01)。与模型组相比,苦参组、茜草组、SASP组大鼠体质量显著增加,但3组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苦参组、茜草组、SASP组大鼠结肠大体形态损伤水平及病理学评分均明显低于模型组,但3组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苦参、茜草、柳氮磺胺吡啶均能有效增加溃疡性结肠炎大鼠体质量,使UC大鼠结肠溃疡个数及面积明显减少,抑制炎性细胞浸润,使水肿、糜烂等病理改变得到明显改善,表明苦参、茜草对TNBS诱导的UC大鼠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新疆奎屯地区常见口腔粘膜疾病患病情况,其罹患率与上海地区同类调查相比,除白斑外其他病种罹患率均偏高,可能与生活水平偏低或某些全身疾病有关。  相似文献   

14.
新疆奎屯地区口腔粘膜疾病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新疆奎屯地区常见口腔粘膜疾病患病情况,其罹患率与上海地区同类调查相比,除白斑外其他病种罹患率均偏高,可能与生活水平偏低或某些全身疾病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溃疡性结肠炎(UC)并发急性下消化道大出血的临床特点及转归。方法 对2006年1月至2017年12月北京协和医院住院治疗的11例UC合并急性下消化道大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UC并发下消化道大出血占同期UC住院患者的0.7%(11/1486),所有患者均处于中重度活动,其中9例(81.8%)为慢性复发型+广泛结肠型。5例患者存在活动性巨细胞病毒感染,其中4例接受抗病毒治疗。11例均接受禁食水、补液、生长抑素、输血等治疗,4例在首次大出血时即接受急诊手术治疗,其中3例出现术后再出血;其余7例中2例因再发大出血行急诊结肠全切+直肠次全切除+回肠造口术,3例行择期结直肠全切或结肠全切+直肠次全切除+回肠造口术,81.8%(9/11)患者接受急诊或择期结直肠手术,1例患者在随访期间未接受手术治疗,1例患者自动出院后失访,余均康复出院。结论 急性下消化道大出血往往是UC疾病活动的表现,易造成严重的临床后果。内外科医师通力协作,优化围手术期处理是改善该类患者预后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6.
本实验观察了中药制剂胃肠康,对大鼠胃肠运动的影响及对胃粘膜的保护作用。实验表明:胃内注射胃肠康后,胃、十二指肠、降结肠的运动幅度增加,预先切断双侧膈下迷走神经或皮下注射阿托品,可使胃肠康增强胃肠运动的作用明显减弱;另外,该制剂可明显减低由消炎痛所致的胃粘膜损伤,预先注射阿托品、酚妥拉明、心得安等,对这一保护作用均无影响。结果提示:胃肠康可能是通过兴奋胃肠道副交感神经促进胃运动,对胃粘膜的保护作用可能与胃肠交感和副交感神经作用的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17.
功能性胃肠病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闻淑军  张志广 《医学综述》2006,12(16):971-973
功能性胃肠病是指存在消化道症状,但无法用器质性病变或生化异常来解释的消化道功能性疾病。病因:胃肠运动异常、内脏敏感性增高、炎症、脑肠互动、心理社会因素。临床表现:胃食管反流病、功能性胃肠病、肠易激综合征等。治疗:一般治疗及药物治疗等。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贵阳市炎症性肠病(IBD)的临床特征。方法:选择1999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的IBD患者106例,溃疡性结肠炎(UC)95例,克罗恩病(CD)11例。回顾性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临床表现,比较UC与CD临床资料的差异性。结果:UC住院患者呈上升趋势,CD呈散发;UC及CD患者的平均发病年龄分别为(47.7±16.9)岁、(30.1±14.4)岁(P<0.01);UC及CD吸烟患者分别占20.0%、45.4%,UC患者吸烟时间显著长于CD患者(P<0.01);居住在城镇的UC(80%)患者显著多于CD患者(36.3%),P<0.01;UC及CD发病均主要集中在脑力劳动者(68.4%,72.7%);UC的临床表现以腹泻(80.0%)、体重减轻(38.9%)最为常见,CD以腹痛(90.9%)和贫血(63.6%)最常见;UC住院患者以慢性复发型(62.1%)、中度(60.0%)、直肠乙状结肠炎(33.7%)及活动期(92.7%)最常见,CD以非狭窄非穿通型(54.5%)、结肠型(54.5%)最常见。结论:1999-2008年贵阳市IBD发病呈上升趋势,以UC多见,其临床表现具有地区特征性。  相似文献   

19.
自行开发研制了《儿童口腔粘膜病》多媒体教学课件并应用于教学活动中,通过对学生的问卷调查,发现在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着过分追求华丽设计及依赖多媒体教学的现象,进而指出多媒体教学应与多种教学方法有机结合,以保证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上消化道的常见疾病及发病特点。方法 对经胃镜诊断的上消化道疾病9283例(占71.26%)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9283例患者中男女之比2.96:1,其发病依次为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肿瘤、食道/胃底静脉曲张、胃膜脱垂症、贲门粘膜撕裂症、憩室、寄生虫等;消化性溃疡中,以十二指肠溃疡多见(检出率为14.22%),易发部位依次为前壁(占57.35%)、大弯(占20.15%)、小弯(占11.59%)、后壁(占9.39%)、球后(占1.52%);胃溃疡(占4.79%)发生部位依次为胃角(占42.25%)、胃窦(占35.28%)、胃体(占11.24%)、幽门管(占7.42%)、胃底贲门(占3.82%);十二指肠降部病变55例。结论 上消化道疾病以男性发病率高,炎症性疾病最多,其次为消化性溃疡;提示十二指肠炎与十二指肠溃疡关系密切;十二指肠降部检查应作为胃镜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