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程世翔  涂悦  张赛 《中国医药》2014,(5):645-649
目的 研究亚低温治疗(MHT)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治疗对重型颅脑创伤(sTBI)患者脑脊液中β-淀粉样蛋白的影响.方法 将120例sTBI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常规治疗)组、MHT组、EPO组和MHT+ EPO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MHT组、EPO组、MHT +EPO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分别给予MHT(32 ~ 35℃并维持1~7d)、EPO(静脉注射75 ~ 100 IU/kg,每周3次)以及MHT+ EPO进行相同疗程的治疗,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各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第1、3、7天脑脊液中β-淀粉样蛋白水平变化,观察治疗前后颅内压、3个月后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6个月后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以及远期生活质量评估量表(KPS)评分的变化.结果 治疗7d内各组患者均无丢失病例.治疗第1、3、7天后,MHT组、EPO组和MHT+ EPO组颅内压值及其脑脊液β-淀粉样蛋白水平均明显降低,而MHT+ EPO组患者颅内压和β-淀粉样蛋白水平较其他3组明显下降(P<0.01).3个月后,MHT+ EPO组GCS评分明显高于其他3组[(11.1±1.4)分比(7.6±1.1)、(9.5±1.4)、(9.5±0.9)分](P<0.01).6个月后,MHT+ EPO组GOS评分[(4.3±0.7)分比(3.1 ±1.0)、(3.8±1.0)、(3.8±0.8)分]和KPS评分[(76±14)分比(54±11)、(63±16)、(64±13)分]也明显高于对照组、MHT组和EPO组(P<0.01).结论 亚低温联合EPO治疗能明显降低sTBI患者脑脊液β-淀粉样蛋白水平,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及预后.  相似文献   
2.
紫杉醇对U373细胞周期阻滞及增殖抑制的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紫杉醇(PTX)诱发神经胶质瘤U373细胞的周期阻滞和增殖抑制的相关机制。方法 MTT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分布,免疫细胞荧光化学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周期相关CyclinB1、CyclinD1、CDK1、CDK2和p53的表达变化。结果 PTX可以明显抑制U373细胞的增殖活性,抑制作用呈时间浓度依赖性;细胞周期分析显示,实验组细胞G2/M期比例增高;细胞免疫荧光检测实验组细胞阻滞于有丝分裂期;RT-PCR和Western blot显示,PTX可以增加CDK1和CyclinB1表达,降低CyclinD1表达(P<0.05),而对CDK2无明显影响。结论 PTX能够抑制神经胶质瘤U373细胞增殖,引起有丝分裂期阻滞,诱导细胞凋亡,与其细胞周期相关蛋白表达水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和探讨3种抗癫痫药物拉莫三嗪、奥卡西平和左乙拉西坦对幼鼠认知功能以及海马CA3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neurotrophicfactor,BDNF)和神经营养素-3(Neurotrophins-3,NT-3)表达的影响。【方法】将36只7日龄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NS组)(6只)、拉莫三嗪组(10只)、奥卡西平组(10只)和左乙拉西坦组(10只)。NS组每天经口腔灌胃生理盐水,其他3个药物组分别经口腔灌胃溶于生理盐水的不同的抗癫痫药物。连续给药3周后行Morris水迷宫、旷场实验测试,比较各组大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和自发探索运动活性。采用qRT—PCR和Westernblotting技术检测各组幼鼠海马CA3区BDNF和NT-3的表达。【结果】Morris水迷宫测试显示,与NS组相比,拉莫三嗪组大鼠找到平台时间明显延长,穿越原平台位置的次数及在平台象限搜索时间的百分比减少(P〈0.05);旷场实验测试表明,拉莫三嗪组大鼠水平及垂直运动能力显著低于Ns组,而左乙拉西坦组高于对照组(P〈0.05);qRT—PCR结果显示,拉莫三嗪组、奥卡西平组和左乙拉西坦组中BDNFmRNA表达量分别是NS组的0.53、0.95、0.92倍,NT-3mRNA表达量分别是NS的0.66、0.88、1.03倍。与NS组相比,拉莫三嗪组BDNF和NT-3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Westernblotting结果显示,拉莫三嗪组、奥卡西平组和左乙拉西坦组BDNF蛋白表达量分别是Ns组的0.45、0.93、0.98倍,NT-3蛋白表达量分别是NS组的0.64、0.89、1.0l倍。与NS组相比,拉莫三嗪组BDNF和NT-3表达明显降低(P〈0.05)。【结论】奥卡西平和左乙拉西坦对认知功能影响较小,拉莫三嗪影响幼鼠认知功能可能和其降低BDNF和NT-3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针刺优化方案治疗中风后偏瘫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变化,寻求治疗中风偏瘫的最佳方案.方法 将90例中风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均分为针刺组、康复组、针刺+康复组.3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基础药物治疗;针刺组采用优化醒脑开窍方案,针刺内关、人中(3d后改印堂)、三阴交、极泉、尺泽、委中、风池、完骨、天柱穴,并随证加减,每次30 min;康复组进行康复训练,每次45 min;针刺+康复组在醒脑开窍针法治疗的同时加康复治疗.各组每周连续治疗5次,共治疗4周.于治疗前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并比较各组神经功能缺损疗效.结果 3组治疗后ND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均P<0.01);其中针刺组和针刺+康复组NDS评分(分)下降程度较康复组更明显(6.13±3.18、6.13±4.03比8.77±3.35,均P<0.05),而针刺组与针刺+康复组间无明显差异.治疗后针刺组和针刺+康复组神经功能缺损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康复组(100.0%、100.0%比93.3%,均P<0.05),而针刺组与针刺+康复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 针刺法、康复疗法和针刺结合康复疗法均可明显改善中风后偏瘫的临床症状,减轻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日常生活能力,且针刺法和针刺结合康复疗法的疗效优于单纯康复疗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凋亡抑制剂z VAD对脑梗死小鼠外周血白细胞端粒长度的影响。方法将80只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10组:即Model组(3组共24只)、z VAD组(3组共24只)、Sham组(3组共24只)和Control组(8只)。Model组与z VAD组均采用线栓法构建小鼠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1 h后完成再灌注。再灌注后z VAD组立即腹腔注射浓度为2.3mmol/L的z VAD 10ml/kg进行干预。Sham组则暴露颈动脉后缝合皮肤进行假手术操作。Control组不进行任何操作。造模后,分别于不同时间点对各组小鼠进行改良神经功能损伤程度评分(m NSS),评分后立即取血,提取外周血基因组DNA,real-time PCR法检测相对端粒长度。Control组则选取再灌注后72 h时间点,进行同期同质的评分与测量。结果术后48 h和72 h,z VAD组的m NSS评分均明显低于相应的Model组,但仍高于相应的Sham组(P0.05)。术后72 h,z VAD组相对端粒长度明显长于Model组(P0.05),且基本与Sham组和Control组的长度持平(P0.05)。结论凋亡抑制剂z VAD可减缓脑梗死小鼠外周血白细胞端粒长度缩短,并对神经功能损伤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胡群亮  张民  涂悦  程世翔  张赛 《天津医药》2012,40(8):760-762
目的:评估早期亚低温结合后期高压氧治疗重度颅脑创伤的疗效。方法:157例急性重度颅脑创伤患者,按住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早期亚低温治疗组(亚低温组,54例)、早期亚低温结合后期高压氧组(亚低温加高压氧组,48例)和常规治疗组(55例)。治疗后3个月根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标准判定疗效。对于除植物生存和死亡以外的患者,采用Borthel评估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结果:亚低温加高压氧组的病死率低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的恢复良好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亚低温加高压氧组良好率最高。亚低温组和亚低温加高压氧组的ADL评分高于常规治疗组,亚低温加高压氧组的ADL评分高于亚低温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早期应用亚低温治疗急性重型颅脑创伤可降低患者病死率,同时后期给予高压氧治疗可以提高患者恢复良好率,二者结合的疗法是一种较好的颅脑外伤综合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对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小鼠急性期脑水肿的影响。方法健康成年雄性C57BL/6J小鼠132只,随机分为六组:正常对照组(C组)、假手术组(Sham组)、创伤性脑损伤组(TBI组)、右美托咪定20μg/kg组(D20组)、40μg/kg组(D40组)、60μg/kg组(D60组),每组22只。应用电子控制性脑皮质撞击仪(eCCI)建立TBI小鼠模型,即刻经腹腔注射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20、40、60μg/kg),每隔2小时给药1次,共3次。伤后24h分别采用干/湿重法测定脑含水量,HE染色法观察损伤侧皮质细胞形态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损伤侧脑组织中水通道蛋白4(AQP4)和核转录因子κB(NF-κB)的蛋白含量。并于伤后第1、2、3、7天采用改良神经功能缺陷评分(mNSS)评价其神经功能受损程度,伤后第4、5、6、7天应用Morris水迷宫实验观察其行为学改变。结果与Sham组比较,TBI组不同时点mNSS评分明显升高,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脑含水量明显升高,损伤侧皮质损伤严重,AQP4和NF-κB蛋白含量明显升高(P0.01)。与TBI组比较,右美托咪定各剂量组mNSS评分明显降低,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脑含水量明显降低,损伤侧皮质细胞空泡变性和炎症反应有所改善,AQP4和NF-κB蛋白含量明显降低(P0.05或P0.01);D60组上述指标改变较D20组更为明显(P0.05或P0.01)。结论右美托咪定20~60μg/kg可以减轻TBI后急性脑水肿和认知功能障碍,随着剂量的增高,此作用更为明显,这可能与降低TBI后AQP4和NF-κB表达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皇甫谧,字士安,幼名静,自号玄宴先生。安定朝那人。晋太康三年卒(公元282年),时年68岁。我国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针灸学家。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亚低温治疗状态下对重型颅脑损伤(sTBI)患者进行脑多参数监测的结果,评估常规降颅压手段的临床意义.方法 42例sTBI患者(GCS<8分)进行亚低温治疗.对42例患者随机分组,对其进行颅内压(ICP)、脑灌注压(CPP)、脑组织氧分压(PbtO2)和颈静脉血氧饱和度(SjvO2)等指标连续监测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1)42例患者在亚低温治疗后CPP、PbtO2和SjvO2水平明显上升,ICP水平明显下降.(2)亚低温状态下,以两种剂量(25 g及50 g)甘露醇对ICP> 20 mm Hg者进行脱水治疗.治疗30 min后,两组患者ICP均有显著降低,90 min后,25 g组ICP反弹明显,而50 g组ICP仍稳定在较低水平.(3)亚低温状态下,随着过度换气程度的不断增加,ICP降低的程度显著增加,但出现低PbtO2的比率也随之增高.(4)16例行去骨瓣减压术sTBI患者术后ICP明显下降,CPP、PbtO2及SjvO2均有不同程度增高.结论 亚低温状态下,对于颅脑创伤后ICP增高的处理,可供选择手段较多,在使用过程中,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的同时,给予脑多参数监测,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应用控制性脑皮质撞击仪(CCI)建立不同损伤程度的颅脑创伤(TBI)大鼠模型,为探索TBI病理生理进程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40只雄性Wistar大鼠按数字表随机分为4组(3组实验组、1组假手术组),每组10只.应用电子控制性皮质撞击仪(eCCI-6.3),设定不同打击参数,对大鼠顶叶大脑皮质区进行精确撞击.其中,实验组打击速率分别为4 m/s、5m/s、6m/s,打击时间均为200 ms,打击深度均为2 mm.假手术组仅开骨窗不行撞击.致伤24 h后采用神经功能缺陷评分(NSS)观察大鼠行为学改变,应用多普勒流量计测定大鼠脑损伤周围区域局部脑血流(rCBF).致伤48 h后处死大鼠,取脑组织行甲苯胺蓝染色观察脑组织缺损程度,HE染色评估脑组织病理学改变,透射电镜观察神经细胞超微结构.结果 大鼠脑损伤程度与打击强度相关,打击速率4m/s模拟轻度TBI、5m/s模拟中度TBI、6m/s模拟重度TBI.与假手术组比较,TBI各组大鼠神经功能受损,局部脑血流量降低(均P<0.01),脑组织神经元皱缩、细胞周围空泡、线粒体结构异常,而且损伤程度随打击速率增强而递增,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eCCI脑皮质撞击仪成功建立TBI大鼠模型,通过调整打击速率给予轻度、中度和重度TBI分级,为进一步研究TBI病理生理机制提供了一种精确有效的TBI动物模型制作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