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3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热休克蛋白27基因在食管鳞状上皮癌变过程中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食管鳞癌、癌旁及正常食管粘膜中热休克蛋白27(HSP27)基因的表达。方法:采用RTPCR方法,定量检测26例食管鳞癌、癌旁及正常食管粘膜中HSP27基因表达水平。结果:以HSP27/GAPDHmRNA灰度比值表示HSP27基因的相对表达量。食管鳞癌、癌旁(不典型增生)和正常食管粘膜中的HSP27/GAPDH灰度比值分别为0.81±0.27、0.90±0.24和1.22±0.39。HSP27基因表达水平在食管鳞癌和不典型增生食管粘膜中的表达量明显低于正常食管粘膜(P<0.05),而HSP27基因在食管鳞癌和不典型增生食管粘膜中的表达量差别无显著性(P>0.05)。食管鳞癌、不典型增生食管粘膜及正常食管粘膜中的HSP27基因表达在不同患者年龄、性别和淋巴结转移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HSP27基因在食管鳞癌和不典型增生食管粘膜中表达与正常食管粘膜相比明显降低,提示HSP27基因在食管鳞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有不同程度的表达缺失。因此,提高HSP27基因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将来可能会成为一种非常有效的生物学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2.
双极等离子体切割系统(TUPKRP)是泌尿外科腔内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第3代设备及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2008-01/2008-12我院应用TUP-KRP治疗BPH,术前口服保列治,术中出血少,手术时间短,临床效果满意。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BPH患者120例,年龄67-84(平均73)岁,病程1-5(平均2.5)a。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60例,对照组60例。  相似文献   
3.
腹腔镜Nissen胃底折叠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腹腔镜Nissen胃底折叠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效果.方法 对近2年来收治的109例胃食管反流病实施腹腔镜Nissen胃底折叠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8例成功完成手术.1例因难以控制的脾上极胃短血管出血而中转开腹.手术用时30-245(平均68.1)min,术中出血5~450(平均30.0)mL;术后住院天数2~8(平均4.2)天.术后102例获3~27个月的随访,7例失访.随访患者中99例(97.1%)反酸、烧心等消化道症状基本消失,2例(2.0%)明显缓解,1例(0.9%)无效.术后2例出现较严重的吞咽困难,1例严重上腹胀气,2例腹泻,1例出现术后食管裂孔疝.结论 腹腔镜Nissen胃底折叠术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RGERD)及食管外症状为主的胃食管反流病(EG-ERD)内镜下食管贲门微量射频治疗(Stretta射频治疗)疗效.方法 对难治性或以食管外症状为主的370例胃食管反流病(GERD)患者,经24h食管pH监测、食管测压、胃镜检查后,行食管贲门微量射频治疗,随访观察疗效.结果 射频治疗后316例(85.4%)24h内即见症状明显缓解,尤其以食管外症状为主者.随访12个月,症状评分由3.73分降至1.66分(P<0.01).125例(33.8%)2~6个月逐渐停药,238例(64.3%)药物维持,但药量减少,症状明显减轻,7例(1.9%)自觉症状无明显改善.治疗过程无严重并发症及死亡病例.结论 难治陛或以食管外症状为主的GERD难以用药物控制症状,内镜下食管贲门微量射频治疗在许多病例起到立竿见影的缓解作用,并维持症状减轻或消失.治疗操作简捷、安全、微创.  相似文献   
5.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是公认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金标准。但是,与TURP相关的两大并发症:出血和电切综合征(TURS),严重地增加了高龄高危患者的手术风险性。而等离子双极汽化电切(TUPKRP)作为第三代电切,2001年进入我国基本上克服了以上不足,但术后仍有排尿困难,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河北省食管癌、胃癌高发区居民食用小麦赭曲霉素A污染情况,了解居民的可能暴露量。方法深入高发区现场随机选取当地居民正在食用的小麦样品,利用反相-液相色谱法测定其赭曲霉素A含量。结果河北省胃癌高发区赞皇县居民食用小麦样品中赭曲霉素A的检出率为45.16%,平均含量2.41μg/kg,最高达14.25μg/kg。河北省磁县食管癌高发区居民食用小麦中赭曲霉素A的检出率为33.33%,平均含量0.59μg/kg,最高为1.63μg/kg。结论河北省胃癌食管癌高发区居民食用小麦赭曲霉素A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国内其它地区的有关文献报道,应引起肿瘤防治工作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1次性支气管给予黄曲霉毒素G1(AFG1)对大鼠肺组织CC-10表达的影响。方法: 按30 μg/kg剂量经支气管1次性给予雄性SD大鼠AFG1处理。处理1、3、7和14 d后分别处死动物。收集肺泡灌洗液(BALF),采用生化法检测乳酸脱氢酶(LDH)活力。采用流式细胞术(FCM)和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肺组织中CC-10蛋白的表达;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CC-10mRNA水平的表达。结果: 给予AFG1作用后肺泡灌洗液中LDH活力升高(P<0.01),至14 d时恢复到正常水平。FCM和蛋白免疫印迹方法检测CC-10蛋白结果发现AFG1作用3、7和14 d,CC-10蛋白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 P<0.01),蛋白免疫印迹结果同FCM一致。AFG1作用3、7和14 d大鼠肺组织CC-10 mRNA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支气管1次性给予AFG1作用对大鼠肺组织具有明显的致损伤作用,降低CC-10蛋白和mRNA的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杂色曲霉素(ST)损伤脑组织时有无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转化生长因子(TGF)β2的mRNA表达的改变。方法用BALB/c小鼠,ST3mg.kg-1灌胃,分别于灌胃后0.5,1,2,4,8和16h处死动物,用原位杂交方法观察穹隆下器官(SFO)细胞TNFα mRNA和TGFβ2 mRNA的表达。结果TNFα mRNA和TGFβ2 mRNA阳性细胞广泛分布在SFO。ST处理组从0.5h开始TNFα mRNA阳性表达细胞数缓慢上升,4h达到顶点,之后缓慢下降;TGFβ2 mRNA阳性表达细胞数从0.5h缓慢持续上升,16h达到顶点。ST组各时间点TNFα mRNA和TGFβ2 mRNA阳性细胞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TNFα和TGFβ2在ST对SFO细胞损伤和修复中可能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自1998年以来,笔者采用肛门后方切开扩肛术治疗陈旧性肛裂36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一般资料患者36例,男性16例,女性20例;年龄19~58岁;病程3个月~10年。单纯性肛裂33例,多发性肛裂3例;合并哨兵痔18例,肛乳头肥大14例,两者兼有者9例,合并皮下瘘4例(隐性瘘管2例)。治疗方法患者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由胃食管反流引起的呼吸道表现,即胃食管气道反流(gastroesophago-airway reflux,GEAR)的临床特点,分析误诊情况,总结微创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收集第二炮兵总医院胃食管反流病中心2006年10月至2009年11月诊治的1014例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对以呼吸道症状为主要表现的766例诊治情况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本组呼吸道症状依次为喘息、憋气、咳嗽、咽异物感、咳痰、喉部发紧等。741例(96.7%)在外院误诊为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慢性咽炎等。其中误诊为呼吸道疾病患者3个年龄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41~60岁最多。均在本中心经胃镜检查和食管24小时pH监测、试验性药物治疗,确诊为GERD。改良的Stretta射频治疗392例,372例获随访24~44个月,总有效率94.9%。行腹腔镜Nissen胃底折叠术262例,214例随访4~20个月,总有效率91.1%。112例接受质子泵抑制剂等药物治疗。结论临床应全面认识GERD,尤其注意口鼻、咽喉和气道、肺部的临床表现,其病因可以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食管反流,我们将其统称为GEAR,而由其引起的这组临床表现则建议称为胃食管气道综合征。误诊的纠正本身就可使病情改善,经过合理的治疗有望得到更好疗效,为患者带来新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