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3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6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心肌损伤标志物与重症急性胰腺炎预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肌钙蛋白I等心肌损伤血清标志物对重症胰腺炎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48例本院收治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检测其入院48h内的肌钙蛋白I(cTnI)、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同工酶(LDH1)等心肌损伤标志物,用彩色多普勒测定左室射血分数(EF),同时对所有患者进行APACHEⅡ评分,计算入选患者病死率。按患者血清肌钙蛋白I定性结果分组,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cTnI阳性组和阴性组CKMB、LDH1、EF、APACHEⅡ评分的差别。用卡方检验比较两组心衰发生率和病死率,并计算OR值。结果cTnI阳性组的CKMB、LDH1较阴性组高,但差异没有显著性;APACHEⅡ评分、心衰发生率和死亡率明显高于阴性组,cTnI对SAP患者心衰和死亡的OR分别为4.350和5.850,EF值低于阴性组,P<0.05。结论cTnI作为心肌损伤的敏感且特异的指标,能较好地反映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心血管功能的走向,对患者的疾病进展程度和临床预后方面有较佳的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应用加温湿化型无创正压通气(NIPPV)对急性加重的COPD患者呼吸功能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应用NIPPV治疗的44例急性加重期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其中A组21例应用带加温湿化器的改良型无创呼吸机行NIPPV,B组23例应用无加温湿化器的无创呼吸机行NIPPV,比较两组患者48 h后的心率、呼吸频率、血压、pH值及PaCO2的变化,仔细观察患者有无痰液黏稠、口干、鼻部不适、呛咳、发热等不适情况,随访一年,观察患者对改良型无创呼吸机的依从性。结果:两组患者治疗48 h后心率、呼吸频率、血压、pH值及PaCO2均比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两组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48 h的NIPPV过程中,两组不适情况相近(P均〉0.05)。A组出院后自行购机并持续进行1年以上NIPPV患者所占的比例高于B组(P〈0.05),依从性优于B组。结论:合理的湿化、温化能湿润气道黏膜,稀释痰液,保护呼吸道黏液纤毛系统的正常运动,有助于提高需长期进行NIPPV患者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3.
乌司他丁治疗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42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治疗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82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42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静脉注射乌司他丁。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6的水平。结果治疗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6下降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住ICU的时间也比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结论乌司他丁治疗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疗效较好,可用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浆心脏标志物对急性呼吸困难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入选的152例急性呼吸困难患者(病例组)和106例健康者(对照组)行血浆肌钙蛋白I(cTnI)、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检测,并行心脏彩色超声心动图检查确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以心脏超声心动图结果将病例组进一步分为急性心力衰竭(心衰)组和非心衰组,比较各组间血浆cTnI、NT-proBNP水平;分析病例组中cTnI、NT-proBNP浓度与LVEF值的直线相关关系;计算不同NT-proBNP截点值下对急性心衰的诊断价值。结果:病例组血浆NT-proBNP浓度较对照组增高(P<0.05),尤其是在急性心衰组中(P<0.01);急性心衰组血浆cTnI浓度与非心衰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NT-proBNP浓度与LVEF值呈负相关(P<0.01);cTnI浓度与LVEF值无相关性;NT-proBNP浓度在300ng/L以上的病例急性心衰发生率较低浓度者显著增高;截点值在250ng/L时诊断灵敏度(98.51%)和阴性预测水平(98.04%)最高,随着截点值的提高,特异度和阳性预测率提高明显,截点值为400ng/L时诊断符合度最好(总符合度86.84%,Kappa值0.736)。结论:血浆NT-proBNP浓度对急性呼吸困难患者是否存在急性心衰,显示出良好的预测效力,与左室功能相关性强,对该类患者急性心衰的筛查和心功能评价具有相当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中长链脂肪乳及长链脂肪乳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接受呼吸机治疗患者营养支持疗法的疗效。方法  2 9例COPD接受呼吸机治疗患者分为中长链脂肪乳组 (MCT组 ) 15例和长链脂肪乳组 (LCT组 ) 14例 ,机械通气后第 2~ 7天进行共 6d的肠外营养支持 ,除脂肪乳不同外 ,均给予等氮 ,等热卡的肠外营养 ,观察累积氮平衡 ,血浆蛋白 ,脂质代谢及撤机天数等。结果 机械通气后经肠外营养MCT组获得正氮平衡 ,为 ( 2 7 6± 2 3 9)mg/(kg·6d)而LCT组为 ( -17 3± 16 1)mg/(kg·6d)。机械通气后经肠外营养血浆蛋白水平无明显变化 ,但前白蛋白升高 ,MCT组明显高于LCT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两组治疗前后各项血脂水平无明显变化 (P >0 0 5 )。两组呼吸机应用时间MCT组为 ( 6 2± 1 2 )d ,LCT组为 ( 7 4± 1 3 )d。结论 中长链脂肪乳在COPD接受呼吸机治疗患者的营养疗效比长链脂肪乳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南方城市航空急救体系在危重患者长途转运中的优缺点。方法选取2004年8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所有接受过广东省人民医院航空急救转运的患者30例为观察组,情况基本匹配的经地面急救转运的患者30例为对照组,采集两种转运方式患者的病情、转运距离、运输时间、转运费用以及途中并发症等数据,根据数据类型,采用χ2检验以及成组 t 检验或相应的非参数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种转运方式的转运距离(km)[578.0(313.0,707.5)vs.214.5(101.5,313.5),P <0.05]、准备时间(min)[95.7(56.7,133.4)vs.10.7(6.8,15.7),P <0.05]、转运时间(min)[112.3(64.3,152.4)vs.146.8(67.8,217.5),P <0.05],费用(元)[14378.5(9887.0,16348.5) vs.557.0(356.5,787.5),P <0.05]及距离/总时间值[2.8(1.3,4.8)vs.1.4(0.8,2.8),P <0.0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在转运途中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58,P =0.834>0.05)。结论航空急救转运能够缩短危重患者的长途转运时间,提高急救效率。但我国航空急救系统仍存在一定的不足,需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N端脑钠尿肽前体在急性脑血管意外患者血浆中浓度变化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纳入2005年8月至2007年4月期间我医学部收治的急性脑血管意外患者共137例,106名健康对照来自同期我院体检人群。检测所有对照和入院24h内患者的N端脑钠尿肽前体浓度,所有患者行心脏超声测定左室射血分数,并进行格拉斯哥评分和预后评分。比较病例组和对照组间N端脑钠尿肽前体浓度差别;比较不同N端脑钠尿肽前体浓度患者心功能衰竭发生率,分析N端脑钠尿肽前体水平与格拉斯哥评分和预后评分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脑梗死组、脑出血组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组N端脑钠尿肽前体浓度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蛛网膜下腔出血组较其他病例亚组高(P=0.021),脑梗死组、脑出血组间无统计学差别(P>0.05);N端脑钠尿肽前体高浓度组急性心功能衰竭发生率与低浓度组无差别;N端脑钠尿肽前体浓度与格拉斯哥评分(r=-0.696,P=0.039)、预后评分(r=-0.726,P=0.008)均成负直线相关。结论脑血管意外亦可引起血浆N端脑钠尿肽前体浓度升高,其升高程度与疾病严重程度可能相关,可望作为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8.
甄享凡  吴粤 《广东医学》2000,21(9):794-795
目的 观察噻氯匹定对预防梗死后心绞痛的疗效。方法 应用噻氯匹定治疗梗死后心绞痛 ,并以阿斯匹林为对照组 ,观察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及治疗前后血小板聚集率的改变。结果 噻氯匹定组治疗 3个月内心绞痛发作次数为 ( 0 9± 0 3 )次 ,持续时间为 ( 2 8± 0 9)min ,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噻氯匹定能明显缓解梗死后心绞痛的症状和降低心脏性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NSE)的变化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择脑出血组 ( 5 2例 ) ,脑梗死组 ( 3 8例 ) ;正常对照组 3 0例。患者均于发病后 2 4h、10d及 2 0d时采集血清标本 ,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NSE ,神经功能缺损评定按第二届脑血管病会议制订标准进行。结果 :脑出血组、脑梗死组2 4h内、10d及 2 0d时血清NSE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均P <0 0 1) ,并且出血组较梗死组增高更为显著 (P <0 0 1)。神经功能缺损严重者血清中NSE高于轻、中度者 (P <0 0 1)。结论 :急性脑血管病患者早期血清NSE明显升高 ,病情严重者血清NSE增高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0.
刺血疗法治疗急性脑梗塞近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 观察急救穴刺血疗法对急性脑梗塞的治疗作用。方法 将 35例病程在 48h以内的患者随机分为刺血组 2 0例 ,药物组 15例 ,观察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积分的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治疗后均有明显恢复 (P<0 .0 1)。刺血组恢复 7.4± 2 .3分 ,药物组恢复 4.5± 1.8分 ,刺血组的疗效明显优于药物组 (P<0 .0 1)。结论 急救穴刺血疗法对脑梗塞急性期具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