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18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2篇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3 毫秒
1.
目的 与传统二维胶片模板测量术前计划比较,探讨人工应用智能辅助三维数字化手术规划系统在个体化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假体植入中应用的准确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88例行单侧THA手术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传统模板组(44例),人工智能组(44例),记录比较两组在假体型号大小选择、植入位置、患侧偏心距、双下肢等长重建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人工智能组髋臼杯和股骨柄假体型号的预测吻合率分别为95.5%、88.6%,均高于传统模板组的75.0%、6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人工智能组手术后偏心距和肢体长度的差值分别为(4.73±2.97) mm、(3.42±2.32) mm,均较传统模板组更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人工智能辅助手术规划系统对人工髋关节假体型号的预测、患侧肢体偏心距的恢复、双下肢等长重建更加精准。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胫骨平台切模的固定方法对胫骨平台截骨在内外翻和前后倾方面的影响,比较不同数目、不同位置钉子固定的平台切模在相同外力下发生的内外翻和前后倾的差异。方法以12根左侧下肢假骨和一个左侧半骨盆假骨为标本,连接红外线计算机导航系统,固定标本,固定股骨及胫骨发射器,输入数据,分别以不同数目及位置的钉固定平台切模于假骨,通过切模槽内用锯片予以相同外力,记录后倾角度、内外翻角度的变化。结果用2根钉固定胫骨平台切模前后倾角度摆幅平均超过3°,最高超过5°,内外翻角度摆幅平均超过1°,最高超过3°,3根钉固定平台不论在前后倾还是内外翻方面的稳定性都非常明显好于2根钉固定。4根钉固定在前后倾方面稳定性好于3根钉固定,内外翻方面的稳定性无明显差异。结论胫骨平台切模的固定方法对胫骨平台截骨在内外翻和前后倾方面有明显影响,3根钉固定稳定性较好且易于操作,推荐采用3根钉固定。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X线和CT对术后假体位置进行影像学分析,比较计算机导航关节置换术是否优于传统的手术方式。方法从2010年1月到2011年2月,本组共对160例患者进行了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手术。其中70例实施了计算机导航辅助下的全膝关节置换术,另外90例实施传统手术组。两组间性别、年龄、术前下肢力线角度无明显差异。术后通过X线平片及CT对CFA、CTA、SFA、STA、FRA、PTA等角度以及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进行了比较。结果术后两周,通过影像学分析,导航组患者的CFA、CTA、SFA、STA、FRA、PTA均优于传统手术组(P<0.05)。导航组术中出血多于非导航组(P<0.05)。非导航组手术时间比导航组手术时间短16min,但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在本实验中,计算机导航辅助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与传统手术相比可以获得更精确的下肢力线,并减少手术中的出血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止血带使用方式对全膝关节置换术中、术后失血量的影响及意义.方法 2006年5月至2009年4月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的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88例,排除凝血机制异常者,患者根据止血带使用方式不同分为手术开始时开始使用组和安装假体时开始使用组,手术开始时开始使用组46例,安装假体时开始使用组42例,其他操作两组相同,记录手术时间、止血带使用时间,记录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计算总失血量和隐形失血量.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间的差异.结果 手术开始时开始使用组:手术时间75~140 min,平均95.9 min;止血带使用时间54~105 min,平均65.2 min.安装假体时开始使用组:手术时间85~150 min,平均98.2 min;止血带使用时间18~30 min,平均24.1 min.术中失血量:手术开始时开始使用组132~640 ml,平均251.8 ml;安装假体时开始使用组320~965 ml,平均570.5 ml,术中失血量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引流血量:手术开始时开始使用组560~1310 ml,平均630.3 ml;安装假体时开始使用组470~1 190 ml,平均576.9 ml,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失血量:手术开始时开始使用组平均1 371.7 ml,安装假体时开始使用组平均1 419.3 ml,两组比较总失血量无统计学意义(P>0.05).隐形失血量:手术开始时开始使用组574.7 ml,安装假体时开始使用组437.3 ml,隐形失血量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开始时开始使用组发生肌肉疼痛4例,神经麻痹1例,对照组未发生使用止血带发生的并发症.结论 手术开始时开始使用组可减少术中失血,提供良好的手术视野利于手术操作,但术后失血较多,尤其是隐形失血量较多,对总失血量无明显影响.止血带使用时机对手术时间无影响.  相似文献   
5.
6.
股骨转子间骨折是老年人常见损伤,非手术治疗患者卧床时间长,易出现各种并发症。因此,在患者自身条件尚可的情况下。一般主张选择手术治疗,以便患者早日恢复术前功能状态。我院于2006年6月至2008年6月共收治187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我们根据不同骨折类型采用不同器械进行内固定手术治疗。本文就手术及患者术后恢复情况进行总结与分析,以期有效提高手术质量,减少并发症,提高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率和严重程度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1999年10月至2008年10月间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骨科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例575例(年龄40~70岁),确定合并2型糖尿病病例的数量和比例;选择同期、同年龄段手术治疗拇外翻、腕管综合征、肘管综合征和腱鞘囊肿病例219例作为对照组,确定合并2型糖尿病病例的数量和比例;应用χ2检验比较腰椎间盘突出症组和对照组合并2型糖尿病比例。将腰椎间盘突出症组分为合并2型糖尿病组和不合并2型糖尿病组两个亚组,观察两亚组病例腰椎间盘手术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类型(包含型与非包含型)、术后是否复发行二次手术;应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亚组间腰椎间盘手术节段数量;应用χ2检验比较两亚组间腰椎间盘突出包含型和非包含型所占比例、术后复发行二次手术比例。结果:腰椎间盘突出症组的合并2型糖尿病的比例为15.3%(88/575),显著高于对照组7.76%(17/219,χ2=7.861,P=0.005),也高于北京地区40~70岁人群2型糖尿病发病率9.94%(188/1 892,χ2=12.788,P=0.000 4)。腰椎间盘突出症组亚组间比较结果为平均手术节段:合并2型糖尿病亚组1.19、不合并2型糖尿病亚组为1.15(t=0.703,P=0.483);腰椎间盘突出类型及比例:合并2型糖尿病亚组为包含型65.7%(58/88),非包含型34.3%(30/88),不合并2型糖尿病亚组为包含型70.5%(343/487),非包含型29.5%(144/487)(χ2=0.722,P=0.395);术后复发比例:合并2型糖尿病亚组为3.41%(3/88),不合并2型糖尿病亚组为3.89%(19/487,χ2=0.034,P=0.854)。结论:在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老年患者中,相比同龄行其他择期手术的患者合并2型糖尿病的比例增高,2型糖尿病可能增加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病风险。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帕瑞昔布钠联合舒芬太尼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60例择期全麻下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三组:舒芬太尼2 μg/kg组(Ⅰ组),舒芬太尼2.5 μg/kg组(Ⅱ),舒芬太尼2 μg/kg+帕瑞昔布钠组(Ⅲ组).记录术后2 h(T1)、6 h(T2)、12 h(T3)、24 h(T4)、36 h(T5)和48 h(T6)患者静止和运动VA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PCA按压次数、舒芬太尼用量、患者满意度及不良反应.结果 与Ⅰ组比较,Ⅲ组T4~T6静止VAS评分降低,T3~T6运动VAS评分降低(P<0.05);与Ⅱ组比较,Ⅲ组T4~T6静止VAS评分降低,T3~T4运动VAS评分降低(P<0.05).T3~T6 Ⅲ组PCA按压次数少于Ⅰ组和Ⅱ组;Ⅱ组术后各时点舒芬太尼用量高于Ⅲ组(P<0.05).Ⅱ组恶心呕吐的发生率高于Ⅰ和Ⅲ组(P<0.05).Ⅲ组患者满意程度高于Ⅰ和Ⅱ组(P<0.05).结论 帕瑞昔布钠联合舒芬太尼用于患者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效果确切,优于单独应用舒芬太尼.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研究采用骶2骶髂(sacral-2 alar iliac,S2AI)螺钉固定至骨盆的长节段矫形手术治疗老年重度胸腰椎后凸畸形的机械性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对其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8年12月因退行性胸腰椎重度后凸畸形于我院行长节段矫形手术且远端采用S2AI螺钉技术固定至髂骨的23例患者,其中男2例,女21例,年龄60~84岁(68.0±6.5岁)。手术节段9.1±2.4个,随访32.2±6.2个月。记录患者的并发症情况,并根据末次随访时患者是否发生机械性并发症将患者分为A组(无机械性并发症)和B组(有机械性并发症)。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末次随访腰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腰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和术前、术后1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骨盆投射角(pelvic incidence,PI)、骨盆倾斜角(pelvic tilt,PT)、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e,SS)、腰椎前凸(lumbar lordosis,LL)、骨盆腰椎匹配值(PI-LL)、胸椎后凸(thoracic kyphosis,TK)、胸腰段后凸角(thoracolumbar kyphosis,TLK)、T1骨盆角(T1 pelvic angle,TPA)、矢状垂直轴(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冠状面侧凸角(Cobb angle,CA)、冠状面偏移距离(C7 plumb line-center sacral vertical line,C7PL-CSVL),矢状面全脊柱序列比例(global alignment and proportion,GAP)评分等。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评价术后1个月时矢状位参数对机械性并发症的预测价值,并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判断机械性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果:末次随访时,13例患者未出现机械性并发症(A组),10例患者出现机械性并发症(B组);4例进行了翻修,翻修率为17.4%。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指数、骨密度、手术节段、手术时间、截骨方式、术中出血、随访时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前两组患者VAS评分和ODI无统计学差异(P>0.05)。末次随访A组患者VAS评分为2.2±0.9分,ODI为(28.6±7.8)%,B组患者VAS评分为3.3±1.2分,ODI为(49.5±9.6)%,均较术前明显改善,且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A组术后1个月时LL为39.6°±6.7°,SS为28.8°±8.5°,PI-LL为11.4°±11.3°,GAP评分为6.9±2.0分。B组术后1个月时LL为24.4°±9.9°,SS为20.2°±8.6°,PI-LL为22.7°±12.5°,GAP评分为10.9±2.4分。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末次随访时A组LL为35.2°±8.5°,PI-LL为17.3°±9.6°,B组LL为16.3°±9.8°,PI-LL为30.0°±12.1°,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且均较术后1个月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个月时的SS、LL、PL-LL及GAP评分预测机械性并发症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62(P=0.035)、0.896(P=0.001)、0.754(P=0.041)和0.885(P=0.002)。最佳临界值分别为24.1°、32.8°、12.0°和9.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后1个月的LL值<32.8°是机械性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OR:48.0,95%CI:3.7~622.0,P=0.003)。结论:固定至骨盆的后路长节段矫形手术治疗老年重度后凸畸形术后仍存在较高的机械性并发症发生率,建议术后应使SS>24.1°、LL>32.8°、PI-LL<12.0°。GAP评分≥10提示术后机械性并发症的发生风险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顽固性跟痛症的诊断、手术方法 、操作要点,并对治疗结果 进行总结.方法 对33例(41只跟痛足)因顽固性跟痛症要求并给予手术治疗的患者,分清病因、明确病变部位,给予手术治疗,并依据跟痛症状缓解情况及患足行走功能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33例患者术后随访6~12(8±4)个月,优30例38只,良3例3只,优良率为100%(33/33).结论 顽固性跟痛症由多种原因所致,针对病因,采用手术治疗顽固性跟痛症的效果确切.但术前必须熟练掌握诊断标准,详细问诊,认真触诊,仔细辨别,正确诊断;术中认真观察,综合手术;术后做好引流、抗炎等治疗措施,才能保证手术质量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