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37篇
综合类   5篇
药学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为观察急性心肌梗死 ( AMI)患者介入治疗前后内皮素 ( ET1)、C反应蛋白 ( CRP)、纤维蛋白原 ( Fg)的变化 ,对经静脉溶栓后 3 4例 AMI患者于发病后 3周行延迟 PCI治疗。结果显示 ,介入前观察组 ET1、CRP、Fg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 ( P<0 .0 5 ) ,介入后血液中 ET1、CRP、Fg水平较介入前显著升高 ( P <0 .0 5 ) ,但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 ( P>0 .0 5 )  相似文献   
2.
临床诊断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11例病人,其中男性5例,女性6例.年龄15~51(平均35)岁.风湿性心脏病史2~27年.合并轻度二尖瓣关闭不全1例、心房纤颤2例.全组均无风湿活动的临床依据.采用日本Toray公司Inoue球囊和Schntider-Shiley AG聚乙烯同轴双囊导管及配套器械.经皮穿刺右侧股动静脉,完成右心导管检查和左室造影后,插入长导丝至右房上部,选择左房下1/3与脊柱右  相似文献   
3.
心腔内单极电图旁道定位和消融靶点的图形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冠状窦和二尖瓣环单极记录标测左侧显性旁道和确定消融靶点指导射频消融治疗20例预激综合征。同步记录多部位冠状窦单极电图均清楚显示房波(UP)和室波(UR),其旁道定位点表现为 UP 降支和 UR 起始几乎融合构成特征性的复合波——PQS 波,而远离旁道的单极电图显示 UP 和 UR 分离构成 P—QS 或 P—rS 波。二尖瓣环单极记录时其图形变化类同冠状窦。比较冠状窦标测点和二尖瓣环单极电图的图形特征能迅速、直观地确定消融靶点。  相似文献   
4.
报道90例风湿性二尖瓣狭窄伴心房纤颤(简称二狭房颤)球囊二尖瓣成形术(PBMV)后复律治疗的结果。89例患者在PBMV后2周内接受复律治疗,15例服用奎尼丁后恢复窦性心律,74例经体表电复律转为窦性心律。随访23.5±11.7个月,24例(27%)患者心房纤颤复发。我们认为心房纤颤病程长,PBMV后瓣口面积小和左房回缩差是心房纤颤复发的可能原因。  相似文献   
5.
为评价二尖瓣球囊成形术(PBMV)后心房颤动的复律疗效及维持窦性心律的影响因素,对30例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伴心房颤动(简称二狭房颤)的患者在PBMV后1~2周进行复律治疗。结果显示:PBMV后近期复律治疗房颤均能转复为窦性心律。随访19~46(31.6±7.1)月,22例患者仍维持窦性心律(73.3%)。房颤复发与患者的年龄、二狭程度无明显关系。房颤病程超过12个月,PBMV后左房残留压较高和术后左房回缩程度小是房颤复发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
王兵  江洪  夏豪  漆曙辉 《医学综述》2005,11(8):766-767
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hypertrophic obslructive cardiomyopa-thy,HOCM)主要由于心室间隔非对称性肥厚造成动态性左室流出道梗阻,从而产生一系列严重症状,甚至晕厥,若不治疗,其预后较差,且易发生心脏性猝死。经皮腔内心室间隔心肌化学消融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seplal m  相似文献   
7.
据文献报道,冠心病心肌缺血时,心肌细胞内钙、镁含量有改变,但血浆内钙、镁含量无明显变化,不能准确反映心肌细胞内的钙、镁含量的变化.淋巴细胞为单核细胞,接近组织细胞,能较客观地反映心肌细胞内钙、镁的含量,且淋巴细胞较易分离,提供了方法上可能性.本文测量冠心病患者、正常人血浆及淋巴细胞内钙、镁含量,报道如下.材料与方法一、试剂与器材:1.淋巴细胞分层液.2.已准备好的等渗(228mosm/L)以及高渗(576mosm/L)Licl溶液.3.消化液(临用前以1:64用去离子水稀释4%胃蛋白酶制剂,与等量2.72mol/LHCI混合即可).  相似文献   
8.
心肌保护问题日益受到心血管内外科的重视,国内外众多学者探讨了体外循环中减少再灌注损伤的课题。近年来又研究了携氧液对心肌的保护作用。本文通过动物实验观察携氧晶体液对缺血心肌的影响。 1 材料和方法 健康杂种狗21条,雌雄不拘,体重9~18kg异戊巴比妥钠静脉麻醉30mg/kg,气管插管KTu-2呼吸机(中国绍兴)人工正压呼吸。左侧第4~5肋间开胸,剪开心包并作心包吊床,左冠脉前降支(LAD)第一主要分支远端分离LAD,于心外膜预计缺血区固定多点湿敷式心外膜电极,经股动脉插入7F左心导管至腹主动脉,经股静脉插7Fswan-Ganz导管至肺小动脉,经AO-601G压力换能器和Rm-6000生理仪(日本)记录平均动脉压(MAP),肺毛嵌压(PCWP),经9520A心输出量计算机(美国),热稀释法测输出量(CO)。  相似文献   
9.
<正> 病人20例,男13例,女7例,年龄31~74岁。安置的电极均为心内膜单极电极,其中18例系美国Edwardz 25u型单极电极,长56 cm,电极头表面积为12 mm~2,另2例系德国Stockert单极电极,长60cm,电极头表面积为8 mm~2。全部病例前后两次均用相同的方法,同一台体外心脏起搏器(日本光电ACE—2010型),按常规方法测试心内膜电极的起搏阈值,以作对照观察。20例在初次安置起搏器时,起搏阁值均≤0.5V,最低0.3V,平均0.45V。在更换时,起搏阈值最低1.0 V,最高1.6 V,平均1.4  相似文献   
10.
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射频消蚀治疗江钟炎,张双船,江洪,漆曙辉射频消蚀(Radiofrequencycurrentablation,RFCA)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已获良好效果,现作者单位:430060武汉,湖北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报道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