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2篇
肿瘤学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8 毫秒
1.
人工性食管狭窄大鼠致癌剂诱发食管癌的观察路建平林肇辉食管癌好发于解剖学的狭窄部位或食管瘢痕性缩窄处[1]。有作者提出致癌物质在上述食管狭窄处停留时间较长,而促使癌发生。我们用留置食管内棉线结的人工性大鼠食管狭窄合并饮用致癌剂模型,以证实上述假说。一、...  相似文献   
2.
为观察骨髓造血基质结构特点,作者采用电子显微镜观察雄性Wistar大鼠的骨髓基质的结构。乙醚麻醉后,从主动脉插管至肾动脉下方连同动脉一并结扎,静脉端开放。应用林格液50毫升灌流及2.5%戊二醛固定。将大鼠的股骨切成2mm的带有骨髓的骨片。用超声波处理将骨髓块震动3分钟后再固定。按常规方法制成电子显微镜样品,先后用扫描和透射电镜观察。发现位于窦旁的一种结构为网状细胞以扁平粗短突起构成只容纳一个造血细胞的网状结构。另一种结构为位于窦间的网状细胞以丝状细长突起构成可容纳数个血细胞的大网眼结构。成熟的血细胞是穿经窦内皮细胞释放到血循环中。血管外膜细胞突起伸向骨髓腔与窦间网状细胞突起相连形成有效的造血微环境的三维网状结构。作者并发现髓腔骨内膜表面一些多角形细胞渐移向骨髓腔,并包绕着血细胞,这种细胞可能是骨髓内最早发育的网状细胞,参与其支持组织的三维结构的形成。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精神分裂症病人外周血中异型淋巴细胞的比例、相互间的关系及与药物治疗的关系.方法收集92例样本,分三组:精神分裂症组52例(男27,女25),年龄(41.1±12.8)岁,该组又分为治疗和非治疗组;其他精神病组(非精神分裂症)26例(男14,女12),年龄(48.8±12.3)岁;健康对照组14例(男8,女6),年龄(29.9±6.2)岁.应用May Grünwald-Giemsa染色法,研究外周血涂片的形态学,计数异型淋巴细胞的百分比,进行统计处理.结果 P细胞在精神分裂症组比其他精神病组和健康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而应激淋巴细胞在精神分裂症组比其他精神病组和健康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性别之间的分布无差异.抗精神分裂症药物治疗组P细胞比未治疗组显著减低(P<0.05);抗精神病药物对应激淋巴细胞的比例没有影响.Spearman相关分析发现,精神分裂症中P细胞和应激淋巴细胞间存在明显的负相关(Rs=-0.649)(P<0.01),这提示,在精神分裂症中,高P细胞百分比对应低应激淋巴细胞百分比.结论精神分裂症病人始终存在高比例的P细胞及低比例的应激淋巴细胞,并非由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引起.  相似文献   
4.
毛建群  林肇辉等 《肝脏》2001,6(1):23-25
目的 了解胆管细胞肝癌(CC)的间质量明显多于肝细胞性肝癌(HC)的形成机制。方法 原位分子杂交法检测3'-甲基-4-二甲基偶氮苯诱发肝癌模型中转化生长因子(TGF)β1、2、3及其Ⅱ型受体(TβRⅡ)mRNA的表达,探讨TGFβ及TβRⅡ在CC与HC间质差异形成过程中的作用。结果 CC形成过程中增生、不典型增生的胆管细胞、CC细胞及上述病变中肌成纤维细胞内TGFβ1和TβRⅡmRNA的表达明显多于肝细胞的同类病变,上述m RNA的表达部位与 细胞外胶原的沉积区域相一致。结论 增生、不典型增生 胆管或 C C 细胞与间质肌成纤维细胞产生的TGFβ可能通过旁分泌与自分泌人和用于 肌成纤维细胞的TβR,刺激后者增生、生成胶原, 造成HC与 CC的间质差异。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肝脂素(YS2H)对人白血病细胞及基质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采用白血病祖细胞集落生长方法、^3H-TdR掺入法,观察YS2H对25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的骨髓白血病细胞作用;采用骨髓基质细胞培养法观察经YS2H作用,培养4周时的正常人及白血病患者骨髓基质细胞形态变化。结果:YS2H对体外人的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细胞有明显的生长抑制作用,存在剂量依赖关系,而对正常骨髓CFU-GM集落形成影响不大(P>0.05);同时发现,YS2H可使基质细胞悬浮液中的白血病细胞及集落数减少,并使白血病的骨髓基质细胞形态趋向正常骨髓基质细胞形态。结论:YS2H是一种有选择性抑制白血病细胞生长的脂类抗白血病药物,具有临床研究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中国的精神分裂症病人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的比例、相互间的关系以及与药物治疗的关系.方法收集92例样本,分3组精神分裂症组52例,年龄(41.1±9.66)岁,该组又分为治疗和非治疗组;其他精神病组(非精神分裂症)26例,年龄(49.0±12.84)岁,正常对照组14例,年龄(29.9±3.21)岁.应用May Guunwal-Giemsa染色法,研究外周血细胞的形态学,计数异型淋巴细胞的百分比,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P细胞在精神分裂症组比其他精神病组和健康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而应激淋巴细胞在精神分裂症组比其他精神病组和健康对照组明显减低(P<0.05);性别之间无差异.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组P细胞比未治疗组显著降低(P<0.05);抗精神病药物对应激淋巴细胞的比例没有影响.Spearman相关分析发现,精神分裂症中P细胞和应激淋巴细胞间存在明显的负相关(r=-0.649)(P<0.01).结论精神分裂症病人外周血中始终存在高比例的P细胞及低比例的应激淋巴细胞,P细胞并非由抗精神病药物引起.P细胞有可能作为一个生物学的标记,有助于精神分裂症病因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肝脂素(Heplipin)对S37和B16两种肿瘤细胞移植瘤的生长抑制作用。方法:小鼠S37肉瘤和B16黑色素瘤移植瘤在高、中、低剂量(每天分别为3000、1800、1100mg/kg)肝脂素胃饲为治疗组,环磷酰胺(CTX)20mg(kg/天)和生理盐水作为两对照组。比较抑瘤率、癌周边部血管数、总肿瘤面积中坏死区所占比例,结果:肝脂素对S37肉瘤和B16黑色素瘤的抑瘤分别为大剂量:75.1%和47.0%、中剂量:69.7%和32.1%、小剂量:61.7%和13.0%,显示出明显的剂量效关系,与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在S37肉瘤荷瘤小鼠的实验中,组织学观察发现,肝脂素用药组肿瘤周边部单痊面积血血管数明显少于阴性对照组和CTX组;肝脂素治疗组的肿瘤坏死面积明显大于对照组,结论:肝脂素可明显抑制小鼠S37肉瘤和B16黑色素瘤的生长,其抗肿瘤机制可能与抑制肿瘤生长血管的生成,导肿瘤缺血坏死有关。  相似文献   
8.
骨髓幼红细胞和粒细胞的分化及增殖所需的环境不同。通过照射Wister大鼠对比进行了研究,现将结果报告于下: ~(60)Co1000伦全身照射,照后二天外周血及骨髓有核细胞数均显著减少,骨髓内幼稚细胞消失,成为伴有明显出血的空虚骨髓,如不治疗,則一周内死亡。本实验是把上述照射二天后的动物与健康动物或多血动物分别进行主动脉吻合形成联体动物,经不同时间将动物杀死,观察照射动物骨髓的造血恢复过程。与健康动物联体者,在术后24小时,外周血白细胞数可达术前的3倍,以后逐渐增加。骨髓有核细胞数也明  相似文献   
9.
CLINICOPATHOLOGICFEATURESANDDIAGNOSISOFCOMBINEDHEPATOCELLULARANDCHOLANGIOCARCINOMALuJianping路建平;CaiWeimin蔡为民;HayashiKeiki1林肇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应用原位分子杂交技术观察TGF β1mRNA在实验性大鼠胆管细胞性肝癌 (CC)和肝细胞性肝癌 (HCC)中的表达 ,探讨肝癌间质差异形成的可能机制。方法 :大鼠肝癌组织经HE和AlcianBlue染色确认CC或HCC ,用TGF β1反义RNA探针检测TGF β1mRNA的表达 ,同时以TGF β1正链 ,β actin反义RNA探针分别作为阴性和阳性对照。结果 :CC中多数癌细胞内TGF β1mRNA有较强表达 ,HCC中仅少部分癌细胞胞浆内TGF β1mRNA呈弱到中等强度的表达 ;少数CC的间质细胞也有TGF β1mRNA表达。结论 :由于TGF β1是促进间质形成的重要因子 ,因此CC癌细胞及间质细胞合成并分泌的TGF β1可能是CC间质多于HCC间质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