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4篇
外科学   26篇
综合类   39篇
预防医学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者报告了3例糖尿病并发尿毒症患者行胰、十二指肠及肾一期联合移植的经验。患者术后胰腺和肾功能均恢复良好,停用胰岛素,血肌酐、尿素氮降至正常。2例术后1周并发胰周脓肿,经引注痊愈。作者认为胰肾一期联合移植可同时纠正糖尿和尿毒症。本组2例胰肾有功能存活分别为3年和1年11个月。  相似文献   
2.
3.
肾移植手术中特殊供肾的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总结特殊供肾的外科处理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6年1月-2001年6月间进行的868例尸体肾移植中326只特殊供肾的处理,并与542只普通供肾的移植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326只特殊供肾均得到了利用,血管变异的供肾移植后1个月血肌酐水平,急性肾小管坏死(ATN)发生率及1年移植肾存活率与普通供肾均远见显著差异;其他特殊供肾均未发生与修整术有关的并发症。结论 畸形供肾或损伤供肾,通过合理手术整形,灵活运用等方法保肾,并不影响肾移植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5.
在透析疗法应用于临床之前,心力衰竭是肾衰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自血液透析(简称血透)和血液滤过(简称血滤)相继应用于临床以来,肾衰合并心力衰竭的治疗有了根本的改观.现将我科收治的16例介绍如下.一、资料与方法(一)病例选择共16例,男12例,女4例;年龄22~58岁,平均34.56岁.急性肾衰11例,其中原发病为车祸复合伤6例、流行性出血热2例、鱼胆中毒2例、胆道术  相似文献   
6.
急性肾功能衰竭综合征(ARFS)是特定病因休克、感染、中毒、溶血、挤压伤等引起急性肾实质性损害的综合征。由原发病、原发病并发症和肾功能衰竭后形成多系统、多脏器损害。是病情复杂多变的急诊危重病,1975年Baek Se—Min和1976年Minuth报导死亡率为60%和57%,Baek Se—Min报  相似文献   
7.
8.
胰十二指肠及肾一期联合移植三例体会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报告3例Ⅰ型糖尿病并发尿毒症患者接受全胰十二指肠及肾一期联合移植,术后术移植胰及肾功能恢复良好,停用胰岛素后,停用胰岛素后,血肌酐、尿素氮降至正常。本组其中2例胰肾有功能存活分别为3年和2年。例3因移植肾急性排斥,多器官衰竭于术后第22天死亡。作者认为胰肾一期联合移植可同时纠正糖尿病和尿毒症。  相似文献   
9.
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慢性重型病毒性肝炎时并发症的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人工肝支持系统(ALSS)治疗慢性重型病毒性肝炎35例110次。其中血浆置换57次,血浆置,换联合血液灌流38次,血液池流及血浆吸附等15次。结果并发症发生35次(31.82%),以血浆置换联合血液灌伍为高达42.11%,血浆置换次之为31.58%,并发症以皮疹出现最多达13.64%,其次为血压下降和血液准流器凝固各为6.36%,其他有插管处皮肤感染、高钾血症等。并发症中除1例因建立静脉通路时出血死亡外。余经对症处理后均好转。结合文献及治疗体会分析了常见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指出ALSS治疗重型病毒性肝炎是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尿液浓缩和稀释能力是反映肾小管对水和钠溶质的重吸收能力,临床测定指标有尿比重和尿渗透压方法。尿比重仅反映尿内溶质的质量和密度,尿渗透压可直接反映出溶质颗粒(分子和可电离数)的排出数。正常尿渗压:男392~1,090、女301~1,093mOsm/kgH_2O。尿浓缩试验:儿童990±120,成人690±200,老年人640±230,肾病和尿毒症病人303~415±23~7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