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2篇
预防医学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分析季节性流行性感冒(流感)疫苗免疫血清针对我国流行株的抗体水平及我国流行株与疫苗株的匹配性. 方法 采集不同年龄组人群疫苗接种前后的血清,利用流感流行株和疫苗株作为病毒抗原,应用血凝抑制试验(HI)方法对血清进行检测. 结果 三价流感疫苗对我国A(H1N1)Pdm09亚型流行株产生的抗体平均几何滴度(GMT)低于针对疫苗株病毒的GMT,血清抗体滴度 40的比例为57.0%~63.3%;对我国A(H3N2)亚型流行株产生的GMT与针对疫苗株病毒的GMT类似,血清抗体滴度超过40的比例为57.6%~63.0%;对B型流行株产生的血清抗体GMT低于针对疫苗株的GMT,不过超过了疫苗株抗体GMT的50%.不同年龄组的血清抗体反应不同,成年组相对较高. 结论 2013-2014年季节性流感疫苗与同期流行的A(H1N1)Pdm09亚型流感病毒和B型流行株Yamagata系流感病毒较为匹配;H3N2亚型疫苗与流行株的匹配性较低,有可能会导致疫苗的保护效果降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Alport综合征合并GJB2基因突变导致儿童耳聋的临床特点及基因型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西安市儿童医院肾脏科收治的1例儿童Alport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资料及基因检测结果。结果 患儿女,3岁8月,以血尿蛋白尿起病,肾脏病理光镜提示轻度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电镜提示薄基底膜肾病,听力检测提示左耳轻度感音神经性耳聋,基因检测提示COL4A5基因c.555(exon10)-c.568(exon10)delTGGTCCCACTGGTA(移码突变),导致氨基酸改变p.P185Pfs*26,家系验证其为新发突变,父母均未携带,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ACMG)指南,该突变类型为致病性突变。HGMDpro数据库该位点未见报道。此外还检测到GJB2基因存在c.109(exon2)G>A(错义突变),导致氨基酸改变p.V37I,家系验证父母均为携带者,根据ACMG指南,该突变类型为致病性突变。HGMDpro数据库该位点已有文献报道。结论 Alport综合征及GJB2基因突变都会导致听力损伤,当Alport综合征患儿出现听力损伤时,不仅需要考虑与原发疾病相关,同时也需要警惕有无其他合并疾病,避免漏诊及误诊。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性别和年龄对人群流感疫苗免疫应答的影响。方法采用巢式病例对照研究设计于2009-2018年在中国两个地区招募健康受试者,接种流感病毒裂解疫苗,采集接种前、接种后28d血清,采用血凝抑制(HI)试验测定流感病毒HI抗体,分析性别和年龄对血清抗体阳转率的影响。结果受试者接种流感疫苗后A/H1N1、A/H3N2、B/Victoria、B/Yamagata组分血清抗体阳转率分别为62.6%(1063/1698)、56.5%(959/1698)、52.1%(522/1001)、52.8%(368/69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Victoria组分血清抗体阳转率呈女性高于男性[OR(95%CI):1.32(1.02-1.71)]、5-17岁受试者高于<5岁受试者[OR(95%CI):2.15(1.32-3.48)];5-17岁、18-64岁、≥65岁受试者B/Yamagata血清抗体阳转率均低于<5岁受试者[OR(95%CI):0.37(0.19-0.72)、0.47(0.32-0.70)、0.52(0.34-0.81)]。结论性别和年龄对人群流感疫苗免疫应答有一定影响,且因疫苗组分而异;需探索其影响机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 建立快速检测A(H3N2)亚型流行性感冒病毒(简称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M)基冈E119V奥司他韦耐药突变位点的双重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PCR(rRT-PCR)方法.方法 由GenBank获取2000-2012年A(H3N2)亚型流感病毒NA基因序列26条,据此设计特异性靶向NA E119V突变位点的TaqMan-MGB探针进行双重rRT-PCR反应,并利用耐药参考株、临床分离株进行敏感性、特异性和重复性评价.结果 建立了快速检测NA基因E119V位点的双重rRT-PCR检测方法.本方法在A(H3N2)病毒(HA=8)稀释度至10-5仍可检测到荧光信号,病毒滴度的对数与Ct值之间呈线性相关,具有较高的灵敏度;与无耐药突变的A(H3N2)流感病毒及其他呼吸道病毒均无交叉反应,两条TaqMan-MGB探针之问不存在交叉反应,具有很高的特异性,并能够检测耐药株和敏感株混合病毒中的耐药突变,在较高浓度的混合病毒中对耐药突变的检测限是5%,在低浓度混合病毒中的检测限是50%.重复性试验得到H3N2-119E和H3N2-119V两组探针批内平均变异系数(CV)值分别为2.32%和0.57%,批间CV值分别为1.77%和0.97%,具有较好的重复性.对其中20株病毒的NA基因序列进行分析,证实这些毒株的NA基因119位点均为谷氨酸(E),表明本研究设计的方法与序列测定结果一致.结论 建立了基于TaqMan-MGB探针检测A(H3N2)亚型流感病毒E119V耐药突变的双重rRT-PCR方法,该方法灵敏、特异、重复性好,实验过程和结果判读简单易操作.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我国2004-2008年A(H1N1、H3N2)型流感病毒流行情况、抗原性和基因特性变异关系,了解疫苗株与我国流行株之间抗原性变化情况.方法 选择2004年以来我国分离的A(H1N1、H3N2)型流感病毒进行抗原性及HA1区基因序列,通过比对HA1蛋白位点变异情况,分析我国流感病毒抗原性及基因特性变化情况.结果 A(H1N1)亚型流感毒株抗原性2004-2007年分离的A(H1N1)亚型流感病毒的抗原性与疫苗株A/New Caledonia/20/1999(H1N1)类似;2008年我国流行的A(H1N1)亚型毒株的抗原性与2008-2009年北半球的流感疫苗株A/Brisben/59/2007(H1N1)类似.2004-2005年分离的A(H3N2)亚型流感病毒的抗原性与疫苗株A/Fujian/411/12002(H3N2)比较发生了变异;2006-2007年我国流行的H3N2毒株与A/Wiscansin/67/2006(H3N2)类似,2008年我国流行的H3N2毒株与疫苗株A/Brisben/10/2006(H3N2)类似.结论 2004-2008年我国流行的A(H1N1、H3N2)亚型流感病毒的抗原性和基因特性发生了改变.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1992-2012年中国H3N2亚型流感病毒所受选择压力,并探讨选择压力与各个抗原类毒株流行情况的关系.方法 对1992-2012年中国的H3N2亚型流感病毒(n=1206)进行抗原类流行和整体选择压力分析,同时对这21年来所有毒株的HA1进行位点正选择压力分析.结果 表明所有H3N2亚型流感病毒在这21年间共有4个位点受到正选择作用,整体选择压力的变化随着不同抗原类毒株的交替而变化,21年间共发现3个选择压力谷底年,与新抗原类的出现相关.结论 整体选择压力从谷底年上升时,新的抗原类出现并在人群中流行,此时是更换疫苗株的最佳时机.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2006年中国季节性流感的流行状况,以及病毒的抗原性和基因变异情况。方法对来自流感监测网络的毒株进行单向血凝抑制试验,在此基础上选择不同时间、地点分离的毒株进行血凝素基因的序列测定,然后分析其基因特性。结果2006年我国同时流行A型(H1N1亚型、H3N2亚型)和B型流感病毒。H1N1亚型毒株和B型Victoria系流感病毒为优势毒株。对H1N1亚型毒株的HA1区序列比较发现,2006年分离的毒株与A,湖北洪山/53/2005(H1N1)比较,在192、193、196、198位发生氨基酸替换的毒株.这些位点位于抗原决定簇的B区。H3N2亚型毒株与A,云南,1145/2005(H3N2)比较,在142、144位发生氨基酸替换。我国流行的B型流感毒株无论是Victoria系和Yamagata系毒株的抗原性均没有发生变异,与2005--2006年我国的流行株B/shenzhen/155/2005、B/tianjin/144/2005类似。结论2006年中国流行的H1N1亚型和H3N2亚型流感病毒的抗原性及基因特性已经发生改变;B型流感病毒的抗原性和基因特性没有改变。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  对2015年流行性感冒的监测结果及流行特征进行分析总结,对2016的流行趋势进行预判。 方法  统计中国流感监测信息系统以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管理系统2015年全年中国大陆地区的流感样病例(ILI)监测数据以及流感样病例爆发疫情数据。 结果  2015年夏季南方出现了流行高峰,北方维持在低水平,均为A(H3N2)亚型占绝对优势。南北方省份均在12月份开始相继进入2015~2016冬春季流感流行季节,甲型H1N1、A(H3N2)和B型共同流行。 结论  预计2016年2月下旬,流感活动水平将达到峰值,春夏季中国大陆省份将以甲型H1N1、 A(H3N2)和B型流感共同流行,但以甲型H1N1流感为主要流行株。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全球B型流感耐药相关突变株的NA和HA序列特征及分子结构特点。方法对我国2008—2012年B型流感病毒进行序列测定和分析,确定耐药相关突变株,进一步利用MEGA5.0软件分析我国与全球其他国家B型流感病毒的耐药相关突变位点和伴随位点的异同,并构建系统进化树,利用Raswin软件在NA、HA蛋白分子模型中展示突变位点。结果我国2008—2012年共发现6株B型流感病毒耐药相关突变株,其携带的NA、HA伴随突变较少,且与国外B型耐药相关突变株的NA、HA序列处于不同的进化分枝上。结论目前发现的B型耐药相关突变株的突变位点多种多样,且我国的B型流感病毒耐药情况与国际情况并不十分一致,这提示加强我国乃至全球B型流感病毒耐药监测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建立流感/禽流感病毒及其致病力鉴别的基因芯片检测技术.方法 以血凝素(HA)、神经氨酸酶(NA)、核蛋白(NP)基冈作为靶片段,设计病毒检测和致病力特异性鉴别探针,建立基因芯片鉴别检测技术,采用单引物扩增法(SPA)处理样本核酸,分别对此芯片进行特异性、敏感性和符合率评价.结果 此芯片能够特异性的检测H1N1、H3N2、B型流感病毒及H5N1、H9N2禽流感病毒,敏感性分别为8HAU、16HAU、32HAU及8HAU、8HAU.致病力鉴别探针敏感性为32HAU.同RT-PCR方法比较,检测灵敏度为83.9%.结论 建立的常见流感病毒检测基因芯片特异性高、敏感性高、灵敏度高,更能够对致病力进行有效甄别,可作为临床诊断、传染病防控等方面的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