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5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MSCT)四期扫描对肾脏嗜酸细胞腺瘤(Renal oncocytoma,RO)和透明细胞癌(Clear-cell renal cell carcinomas,ccRCC)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搜集因肾脏占位行肾脏CT平扫和三期增强扫描患者79例共80枚瘤灶,经术后病理证实RO 29例,ccRCC 50例,并回顾性分析两组病例的影像表现,采用SPSS 19.0软件对肿瘤CT值、校正CT值、皮质期与实质期CT差值及增强廓清率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对肿瘤部位、形态、平扫特点、强化程度、强化方式、皮质期与实质期强化CT值差异、节段增强反转等征象进行统计分析。结果:RO和ccRCC皮质期CT值、皮质期校正CT值、皮质期与实质期CT差值和增强廓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扫、实质期、排泄期CT值校正CT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央星状低密度影、强化程度、强化均匀度、轮辐状强化、皮质期与实质期强化CT值差异及节段增强反转等征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部位、形态、钙化,病灶周边絮状和条索状影等征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MSCT多期扫描表现中,皮质期CT值、皮质期校正CT值、皮质期与实质期CT差值和增强廓清率、中央星状低密度影、强化程度、强化均匀度、轮辐状强化、皮质期与实质期强化CT值差异及节段增强反转等征象对于RO、ccRCC二者的鉴别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闭环式管理在危重患者磁共振成像(MRI)检查流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中提取流程改造后2020年8月至9月54例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放射科行MRI检查的危重患者作为实验组,流程改造前2020年6月28例行MRI的危重患者作为对照组。分析危重患者MRI流程中的时间数据,分析问题,通过多部门合作,应用闭环式管理进行流程改造,将MRI预约、检查前等待、检查、报告共享等关键环节形成一个闭环路径。比较两组患者MRI检查的全程时长(包括预约时长、检查前等待时长、检查时长及报告共享时长)、医护患满意度等指标,进行效果评价。结果:实验组患者MRI检查的预约时长、检查前等待时长、检查时长、报告共享时长以及全程时长均较对照组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流程改造前比,流程改造后医护患满意度均有所提高(P<0.001)。结论:在危重患者MRI流程中应用闭环式管理,使检查各环节无缝对接,有效缩短危重患者MRI全程时长,提高医护患满意度,保障患者医疗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分析基于超急性期表观扩散系数(ADC)图及磁共振灌注成像(PWI)预测亚急性期(发病后5~7 d)脑梗死体积的临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发病6 h内完成多模式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并于发病后5~7 d复查常规MR检查的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20例。应用美国GE Healthcare 3.0 T超导MR扫描仪后处理工作站自带的专用后处理软件进行图像上异常区域体积的测量。经相关和回归分析及ROC曲线分析,比较基于PWI和ADC图这2种方法预测亚急性期梗死体积及梗死体积增长之间的差异。结果:ADC图、脑血流量(CBF)图、脑血容量(CBV)图、平均通过时间(MTT)图、达峰时间(TTP)图预测梗死体积值与复查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异常区域体积值之间均呈显著线性相关(P均<0.05)。其中ADC图预测梗死体积与V2之间的相关性(r=0.954)比PWI各参数图预测梗死体积与V2间的相关性高(P均<0.05)。ADC不匹配与梗死体积增长间呈明显线性相关(r=0.744,P=0.001);而CBF不匹配、CBV不匹配、MTT不匹配、TTP不匹配与梗死体积增长间均无明显直线相关关系。结论:采用设备自带后处理软件,基于超急性期ADC图预测亚急性期梗死体积及梗死体积增长的方法比基于PWI各参数图的方法可行性更强,可作为临床早期预测梗死体积变化的简便方法。  相似文献   
4.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为一种新发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传染性强,进展迅速。大型综合医院在疫情防控、患者救治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放射科是临床诊疗的重要辅助科室,是医院整个防控链条上的关键节点,承担繁重的检查任务,除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专用隔离机房外,尚有较多门诊非隔离机房同时在运转,然而,相对于专用隔离机房而言,其防护往往容易被忽视。因此,笔者认为提高门诊非隔离机房的防护意识、压细压实防护措施显得尤为必要。我科针对门诊非隔离机房、内部空间布局改造、人员管理等建立了一整套感染管理措施并逐一落实,以期消除传播隐患,避免院内交叉感染,同时最大程度节约防护物资,切实做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期间放射科门诊非隔离机房院感控制的“零死角、零盲区、零疏漏”,保护医患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基于核磁共振氢谱(1H NMR)的代谢组学技术探讨短暂性(tMCAO)和永久性大脑中动脉闭塞(pMCAO)模型大鼠对侧小脑的代谢变化。方法:将大鼠分为对照组(CON组,n =12)、pMCAO组(n =29)和tMCAO组(n =23),行头颅MRI扫描,并选取对侧小脑组织行1H NMR检测,进行模式识别并定量分析代谢物。结果:3组大鼠对侧小脑MRI未见明显异常,但其代谢模式存在显著差异。pMCAO组较CON组对侧小脑丙氨酸(Ala)、乳酸(Lac)含量显著下降,而γ-氨基丁酸(GABA)、谷氨酰胺(Gln)、肌醇(m-Ins)、天冬氨酸(Asp)、肌酐(Cre)含量显著升高(P <0.05);tMCAO组较CON组对侧小脑Ala、Lac含量显著下降,而谷氨酸(Glu)、m-Ins、Asp、Cre含量显著升高(P <0.05);tMCAO组较pMCAO组对侧小脑Gln含量显著下降(P <0.05)。结论:短暂性和永久性脑缺血大鼠对侧小脑代谢均发生显著改变,主要涉及能量代谢、神经递质代谢和胶质细胞活性。不同时长脑缺血对小脑Gln-Glu-GABA循环代谢影响不同。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前交通动脉(AComA)动脉瘤垂直瘤体高度与瘤颈管径的比值(AR)与动脉瘤破裂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至2016年1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650例AComA动脉瘤患者的动脉瘤形态参数,其中破裂动脉瘤578例,未破裂动脉瘤72例。分别收集2组动脉瘤的垂直瘤体高度及瘤颈管径,同时分析两者的比值AR值与AComA动脉瘤破裂的关系。结果:578例破裂动脉瘤的垂直瘤体高度为(3.57±1.96)mm、瘤颈管径为(3.07±1.17)mm、AR为1.24±0.67;72例未破裂动脉瘤的垂直瘤体高度为(2.59±1.85)mm、瘤颈管径为(2.71±1.15)mm、AR为0.97±0.60。破裂动脉瘤组的垂直瘤体高度、瘤颈管径及AR均大于未破裂动脉瘤组,2组间数据分别进行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ComA动脉瘤的AR值经ROC曲线分析后,其曲线下面积为0.64,最佳截断值为0.935。结论:AR值的大小与AComA动脉瘤破裂有明显关系,临床可将AR值做为参考因素,对AComA动脉瘤患者进行早期风险评估,降低致残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