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7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2.
3.
目的:探讨脑梗死合并睡眠障碍患者的临床护理要点。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期间联勤保障部队第909医院收治的脑梗死合并睡眠障碍的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据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为一般性护理,观察组为综合性护理,比较2组的睡眠情况、神经功能缺损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经不同的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总睡眠时间、睡眠质量等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睡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梗死合并睡眠障碍患者临床中采取综合性护理干预可改善患者的睡眠治疗并加上神经功能恢复,值得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基于3.0 T MRI T2 mapping的纹理特征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een osteoarthritis,KOA)患者不同程度软骨损伤分级中的诊断性能.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实验组骨性关节炎患者72个膝关节及对照组健康志愿者22个膝关节.通过矢状位T2 mapping生成T2伪彩图,在T2伪彩图中画取ROI并标记国际软骨修复学会(International Cartilage Repair Society,ICRS)分级,选取ICRS MRI分级与关节镜分级一致的201个关节面图像,采用OK软件提取、分析纹理参数.按7:3的比例随机选取143个关节面图像作为训练集,剩余58个关节面图像作为验证集.对训练集的参数用Spearman及sbf(select by filter)进行特征过滤,用随机森林函数进行特征选择,用ctree建立模型,给出特征在鉴别正常软骨及不同软骨损伤分级中的权重.用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来评价模型预测正常软骨及不同软骨损伤分级的性能.结果MinLocation、MaxSize及Maximun3DDiameter权重均一致较大,其中MinLocation在各损伤分级中权重均最大,超过0.75.集训集中正常软骨的AUC值为0.91,Ⅰ级损伤的AUC值为0.82,Ⅱ级损伤的AUC值为0.84,Ⅲ级损伤的AUC值为0.88;验证集中正常软骨的AUC值为0.87,Ⅰ级损伤的AUC值为0.74,Ⅱ级损伤的AUC值为0.84,Ⅲ级损伤的AUC值为0.96.AUC最高的是验证集中Ⅲ级损伤软骨,为0.96;其次是训练集中正常软骨,为0.91.无论在训练集还是验证集中都表现出了良好的预测价值.敏感度最高的是训练集中Ⅰ级损伤软骨,为0.83;特异度最高的是训练集中Ⅲ级损伤软骨,为0.98.结论通过T2 mapping提取的纹理参数在不同软骨损伤程度中有较好的鉴别能力.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治疗颈椎骨折脱位伴颈髓损伤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方法对36例颈椎骨折脱位伴颈髓损伤患者进行颈椎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手术治疗。术前进行心理护理、呼吸功能和气管食管推移练习;术后实施体位护理、脊髓神经功能的观察、功能锻炼及出院指导。结果2例患者因合并肺部感染于术后3~6w死亡,26例颈髓不完全损伤患者有17例恢复行走能力,8例颈髓完全损伤患者术后部分感觉功能改善。经8~16个月随访,34例患者均获稳定骨性融合,无手术和护理并发症发生。结论科学周密的围手术期护理能提高手术效果,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颈椎骨折脱位在临床上较常见,易并发脊髓损伤.脊髓损伤导致四肢瘫痪后并发症多,护理上尤为重要.我科自2003年7月~2008年5月共对35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施行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胸腰椎爆裂骨折前路手术术后护理及康复训练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胸腰椎爆裂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术后的护理和康复训练效果。方法:对27例胸腰椎爆裂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进行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术后进行相关护理和康复训练,总结护理效果。结果:27例患者术后生命体征平稳,未出现护理方面的并发症,术后功能恢复满意。结论:胸腰椎爆裂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术后进行科学的护理和康复训练能提高手术效果,减少并发症,最大限度地保存肢体功能。  相似文献   
9.
10.
消除静脉推注中微量空气进入血管的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输液中行小剂量的静脉推注 ,是临床上临时给药或抢救病人常用的给药途径。通常选择在输液管和头皮针连接处进行 ,但在分离接头的过程中 ,由于物理的空吸作用很容易在其两端产生微小气泡 ,随着静脉推注和输液进入静脉 ,增加感染机会和不必要的损伤。微气泡在 0 .0 2ml/ (kg体重·min)时 ,可以测出但不引起生理紊乱 ,连续进入易致静脉空气栓塞 (VAE) ,其致死量为 2ml/ (kg体重·min) [1] 。故此 ,为提高其操作的安全性 ,我们对 116例静注病人中的 6 0例 ,采用改良的静脉推注法 ,有效控制空气的产生 ,取得满意效果。1 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