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口腔科学   4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2011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1
1.
外科模板在游离腓骨瓣修复上颌骨缺损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外科模板在上颌骨切除同期自体腓骨瓣移植修复术中的作用。方法 7例因上颌骨肿瘤需行上颌骨切除术并同期自体腓骨瓣修复的患者,术前取研究模型,根据拟行的手术范围进行模型外科设计,确定牙槽突缺损范围,并将模型修整成需要重建的理想解剖形态,制作模板。外科医生在术中根据模板对腓骨瓣塑形,并确定腓骨瓣固定的位置。术后取研究模型观测腓骨瓣的就位情况,三维CT评价腓骨与下颌骨的相对位置关系。结果 经过外科模板的术中定位,腓骨瓣与下颌骨达到正常相对位置关系,垂直向间隙适合常规叉齿或种植义齿修复。患者戴用义齿后的咀嚼效率明显提高。结论 外科模板是修复医生和外科医生之间有效的交流载体,为患者术后功能和外形的恢复创造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2.
烤瓷熔附金.属(Porce-lain Fused toMetal,PFM)修复体的天然牙色的逼真再现有赖于临床正确的比色、记录和技工室准确地制作。PFM修复体的比色目前采用人工法,即视觉的方法。由于人对颜色的认识与辨别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游离腓骨复合组织瓣重建一侧上颌骨缺损后常规局部叉齿修复的[牙合]力与咀嚼效率的恢复。方法选择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游离腓骨复合组织瓣单侧上颌骨缺损修复的28例患者,测定戴用义齿前后健侧、患侧的[牙合]力及咀嚼效率的改变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义齿修复侧上颌第一磨牙平均[牙合]力值为10.73kg,健侧上第颌一磨牙[牙合]力位平均为35.83kg,二者之闻差异有显著性(P〈0.05)。患者戴用义齿前咀嚼效率平均值为75.14%,戴用义齿咀嚼效率平均为81.53%,二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腓骨复合组织瓣重建上颌骨缺损后有利于术后常规义齿的修复,显著提高了患者咀嚼效率,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应用游离腓骨复合组织瓣行功能性重建上颌骨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颌骨是面部中份的基石,是面部中份外形和功能最重要的骨骼结构,参与眼眶、颧上颌复合体、鼻腔、口腔等各种面部中份重要结构的组成。由于肿瘤切除、外伤、炎症及先天畸形所致的上颌骨缺损  相似文献   
5.
肿瘤术后下颌骨缺损的修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口腔颌面部肿瘤所致下颌骨缺损常常导致严重的功能丧失和颜面畸形。下颌骨缺损的修复旨在重建下颌骨的完整性,恢复下颌骨的功能和口腔功能,矫正颌面畸形,调整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生存质量,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选择良好的修复材料,力求恢复下颌骨的满意外形和功能以及医患双方对肿瘤术后生存质量的刻意追求,都迫使该领域的工作者做进一步的研究。作者对1990年以来18例病例完整的下颌骨缺损修复进行了分析,并对几种修复材料进行了比较。1 临床资料1.1 年龄和性别男女比为1∶1;年龄19~68岁,平均39.26岁。1.2 下颌骨缺损原因、缺损程度和…  相似文献   
6.
1956年Jaffe和Lichtenstein先后报道了骨母细胞瘤,命名为“良性骨母细胞瘤”。自此以后良性骨母细胞瘤这一名称广泛用于临床。我国于1964年由邝敬逊等首先报告。本文报道2例骨母细胞瘤诊断与治疗并对其症状、X线表现、病理、生物学特性及命名予以探讨。1 临床资料例1,某?..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