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2390篇
  免费   42476篇
  国内免费   4862篇
耳鼻咽喉   9379篇
儿科学   22654篇
妇产科学   15960篇
基础医学   116329篇
口腔科学   18142篇
临床医学   68443篇
内科学   124746篇
皮肤病学   16298篇
神经病学   48716篇
特种医学   28180篇
外国民族医学   53篇
外科学   104681篇
综合类   28906篇
现状与发展   24篇
一般理论   143篇
预防医学   54900篇
眼科学   15585篇
药学   59705篇
  88篇
中国医学   8394篇
肿瘤学   38402篇
  2021年   8007篇
  2020年   6055篇
  2019年   6622篇
  2018年   10006篇
  2017年   8563篇
  2016年   9526篇
  2015年   10954篇
  2014年   13914篇
  2013年   20603篇
  2012年   28951篇
  2011年   32061篇
  2010年   21075篇
  2009年   17737篇
  2008年   29574篇
  2007年   31454篇
  2006年   29845篇
  2005年   28002篇
  2004年   25998篇
  2003年   24934篇
  2002年   23779篇
  2001年   28868篇
  2000年   30410篇
  1999年   22783篇
  1998年   6731篇
  1997年   5579篇
  1996年   5387篇
  1995年   4938篇
  1992年   15090篇
  1991年   16407篇
  1990年   16510篇
  1989年   16193篇
  1988年   14779篇
  1987年   14747篇
  1986年   13614篇
  1985年   13337篇
  1984年   10008篇
  1983年   8526篇
  1979年   9379篇
  1978年   6794篇
  1977年   5575篇
  1976年   5876篇
  1975年   6991篇
  1974年   7778篇
  1973年   7471篇
  1972年   6845篇
  1971年   6593篇
  1970年   6140篇
  1969年   5680篇
  1968年   5387篇
  1967年   484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内生菌由细菌、真菌、古菌和原生生物组成,它们生活在植物的活体组织中,具有丰富的次级代谢产物多样性。人参内生菌在人参的生长发育、次级代谢产物的生成和环境适应等方面均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对人参的产量和品质有较大影响。随着人们在微生物领域研究的深入,高通量测序技术已经成为研究植物内生菌的重要方法。文章主要从人参内生菌分离与鉴定研究方法、人参内生菌的多样性、人参内生菌及其次级代谢产物的活性、人参内生菌对宿主的影响等4个方面对人参内生菌近年来的研究进展进行讨论,并对其发展方向提出展望,以期为药用植物内生菌研究和品质改良提供新思路、新方法。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在“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实施三周年之际,有必要对我国科技期刊2035年迈入“世界第一方阵”目标的具体任务进行重新审视和预判,以进一步明确发展方向,动态调整推进思路。【方法】 采用国内外科技期刊、科技论文、科技期刊评价成果的系统性发展数据对科技期刊“世界第一方阵” 国家(或地区)在高水平科技期刊数量与质量层面的入围标准进行界定,在深入总结现有基础和优势的同时,对我国科技期刊综合实力与“世界第一方阵”国家(或地区)的现实差距进行逐一梳理和剖析,并对实现目标的可行性和推进思路进行研判和设计。【结果】 必须继续加强高水平英文科技期刊创办和培育力度、持续加大优秀中文科技期刊的建设强度、快速推进国内外科技期刊论文等质同效评价制度的建设与引导,并积极探索建立科学家和科研机构办好一流科技期刊的责任制度和贡献激励机制、创新发展编辑人才队伍培养与激励管理思路、深入实践灵活多样的期刊出版市场资本运作模式、稳步推进期刊出版市场机制和管理制度改革,为我国科技期刊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提速增效。【结论】 虽然当前阶段目标任务艰巨,但迈入“世界第一方阵”未来可期。  相似文献   
4.
背景:原发性线粒体病具有高度的临床和遗传异质性,其中周围神经是线粒体病的常见受累器官之一。 目的:总结COX20基因变异相关周围神经病的临床表型及遗传学特征。 设计:病例系列报告。 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诊治的COX20基因变异相关周围神经病患儿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表现、基因检测结果及治疗效果,并以“COX20”、“线粒体复合物Ⅳ缺乏症(Complex Ⅳ deficiency)”为关键词检索中英文数据库。检索时间均为从建库至2021年12月。总结已报道COX20基因变异与临床表型的关系。 主要结局指标:临床表型和COX20基因变异位点。 结果:4例患儿纳入分析,男、女各2例,其中3例自幼运动发育落后。4例均在儿童期起病,均以行走不稳为首发症状。肌电图均提示多发性周围神经损害改变,感觉神经轴索受累为主。4例患儿均携带COX20基因复合杂合变异,包括错义变异2个,无义变异和移码变异各1个,其中移码变异c.262delG(p.E88Kfs*35)尚未见报道。文献复习目前共报道COX基因变异18个家系22例患儿(包括本文病例),起病中位年龄为5(1.0~17)岁,22例均以行走困难或步态不稳起病,11例(50.0%)有精神运动发育迟滞,病程中14例(63.6%)出现构音障碍,14例(63.6%)出现肌力下降和/或足部畸形,8例(36.4%)出现共济失调,6例(27.3%)出现肌张力障碍,5例(22.7%)存在认知倒退等。21例患儿行神经传导及肌电图检查,19例(90.5%)提示多发性周围神经病变。头颅(18例)及脊髓(10例)MR检查提示,脊髓萎缩4例(40%),小脑萎缩4例(22.2%)。9例患儿已无法独立行走,丧失独立行走能力中位年龄为10(7~21)岁。目前共报道9个变异位点,4种变异类型,其中错义变异5个,剪切变异2个,无义变异和移码变异各1个。 结论:COX20基因变异患者多早期起病,以周围神经系统病变为主要表现,可合并构音障碍、共济失调、肌张力障碍、认知倒退等,病情逐渐进展,致残率高。COX20基因变异类型以错义变异最常见。  相似文献   
5.
Journal of Behavioral Medicine - Evidence supports the use of graphic warnings to educate the public about the health harms of smoking and suggests warnings eliciting negative emotional responses...  相似文献   
6.
The adrenal cortex gives rise to a biologically heterogenous group of neoplasms, each with a distinct morphology, antigen expression and molecular profile. Adrenal cortical adenomas have excellent prognosis and are usually cured by surgical resection alone, while adrenal cortical carcinomas are very aggressive tumors with a poor prognosis regardless of therapy. These tumors are rare and often challenging for a pathologist to diagnose, as significant overlap exists between benign and malignant lesions in some cases. In this review, we attempt to summarize most important histologic and clinical features of adrenal cortical adenomas and carcinomas, clarify the use of different grading systems, the use of special stains and the differential diagnosis for practicing pathologists. Most relevant hereditary syndromes associated with adrenal cortical tumors are listed. Updates in molecular alterations in adrenal cortical neoplasms and hyperplastic diseases as well as their clinical significance and potential therapeutic implications are also discussed.  相似文献   
7.
8.
9.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