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3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2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0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8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8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目的对子宫颈鳞癌(Cervic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CSCC)组织中T、B、NK淋巴细胞的浸润与肿瘤免疫状况进行研究,探讨免疫细胞的变化规律,阐明局部免疫状态对CSCC发展的影响,为CSCC的免疫治疗及预后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指标.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以CD4、CD8标记T细胞、CD20标记B细胞、CD57标记NK细胞,经计数分析和SPSS11.0统计软件处理.结果在早期CSCC组织中浸润淋巴细胞种类与数量依次为CD8+、CD20+、CD57+和CD4+,差别显著(P<0.05).在进展期CSCC组织中浸润淋巴细胞类型与数量依次为CD8+、CD20+、CD4+和CD57+,差别显著(P<0.05).4种淋巴细胞在进展期高分化CSCC中的数量,无显著差异(P>0.05);但在进展期中、低分化CSCC中的数量,均存在着显著差异(P<0.05).T淋巴细胞浸润的数量伴随分化程度的降低而增高,尤其CD8+T淋巴细胞增加更明显;CD4+/CD8+T淋巴细胞<1,且CD4+与CD8+T淋巴细胞的比例逐渐降低.结论在CSCC组织中浸润的淋巴细胞中以T细胞为主,其次为B细胞,NK细胞浸润最少,说明CSCC局部以细胞免疫为主,体液免疫也不容忽视.CD8+T细胞比例增加是细胞免疫受抑制的表现.CSCC组织中T细胞抗肿瘤免疫受到抑制,需要免疫调节,增强抗肿瘤免疫力.  相似文献   
2.
冷冻切片病理诊断已成为手术过程中确定肿瘤性质、指导临床医师决定手术方案的一种可靠手段。但是,冷冻切片HE染色细胞着色不佳,不清晰,严重影响了诊断准确性。许多病理工作者都在研究解决该问题的办法,如改良固定液、用二甲苯脱脂等,但效果仍不很理想。我们反复试验,在冷冻切片后多步骤用加温的方法做HE染色,并与不  相似文献   
3.
河北省医院病理科质量管理与控制工作及其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病理质量管理与控制直接影响医院整体医疗质量。文章结合河北省病理质量管理与控制工作的体会,探讨病理质控的特点、内涵、必要性、实施措施及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在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和子宫颈浸润性鳞状细胞癌(cervical invasive squamous cellcarcinoma,CISCC)中感染状况,及其对抗原递呈细胞的影响。方法:选择CIN和CISCC为实验组并与正常鳞状上皮做对照,用原位杂交(In situ hybridization,ISH)技术检测HPV-DNA,用免疫组化SP法标记EBV和郎格罕斯细胞(Langerhans celles,LC)。结果:HPV-DNA从正常、CINⅠ、CINⅡ、CINⅢ到CISCC组,阳性率依次为0、60.0%、70.0%、78.0%和56.7%,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5);并且各级CIN和CISCC组明显高于正常宫颈鳞状上皮(P<0.005~0.01);CINⅢ与CISCC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05)。EBV仅在CIN和CISCC中见到极少数弱阳性细胞。LC从正常、CINⅠ、CINⅡ、CINⅢ到CISCC组,阳性率依次为20.0%、71.4%、55.0%、76.5%和92.9%。S-100蛋白在各级别CIN及CISCC中表达均明显高于正常宫颈鳞状上皮(P<0.005);CISCC明显高于各级别CIN(P<0.005)。结论:随CIN级别升高到CISCC,HPV-DNA检出率并不增高,说明HPV感染引发宫颈癌的作用,可能是早期事件,提示妇科病理工作中,在CIN早期检测HPV更有意义。EBV在CIN及CISCC组织中几乎不存在。LC阳性率从正常宫颈上皮、CIN到CISCC,呈逐渐增高趋势。在CIN和CISCC中病毒感染和LC阳性率呈正相关,说明HPV感染可导致LC增多,实际工作中检测LC对了解HPV感染有一定的辅助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肺癌组织中糖转运蛋白1(glucose transporter1,GLUT1)、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ulti-drug resistance related protein,MRP)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π(glutathione S-transferasepi,GST-π)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2例(其中男28例,女14例;平均年龄54.7岁。分型:小细胞癌2例,鳞癌21例,腺癌16例,细支气管肺泡癌3例)肺癌组织中GLUT1、MRP和GST-π的表达。结果42例肺癌组织中GLUT1阳性表达36例(85.7%);MRP阳性表达24例(57.1%);GST-π阳性表达23例(54.8%)。GLUT1表达与GST-π蛋白表达呈显著正相关性(P<0.05),与MRP表达无相关性(P>0.05)。肺癌组织T3、T4与T1、T2相比GLUT1、MRP和GST-π高表达率均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肺癌组织有淋巴结转移与无淋巴结转移相比,GLUT1、MRP和GST-π高表达率均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GLUT1在肺癌组织中高表达,并与GST-π表达有显著正相关性;GLUT1可能对GST-π的表达起上调作用。GLUT1、MRP和GST-π高表达与肺癌的浸润程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血管性痴呆(VD)小鼠海马神经元蛋白激酶C(PKC)的变化特征。方法将3月龄雄性昆明小鼠6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模型组采用双侧颈总动脉结扎、反复缺血再灌注法制备VD模型,假手术组仅暴露双侧颈总动脉但不结扎。术后第29天、30天,采用跳台实验和水迷宫实验测试2组小鼠行为学改变,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2组海马CA1区神经元PKC表达的变化。结果模型组小鼠在跳台实验和水迷宫实验中的学习、记忆成绩均低于假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小鼠PKC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平均光密度值(0.27±0.07),显著低于假手术组(0.32±0.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D小鼠海马神经元PKC表达减少,推测此现象参与了VD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7.
反复缺血再灌注制备小鼠血管性痴呆模型的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应用反复缺血再灌注法制备的小鼠血管性痴呆(VD)模型进行评价,为VD的基础研究提供较为理想的动物模型。方法50只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n=30)和假手术对照组,模型组采用双侧颈总动脉丝线结扎方法、经连续3次反复缺血再灌注,制备VD模型;对照组仅分离双侧颈总动脉,但不阻断血流。测试2组小鼠的学习记忆成绩;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海马CA1区神经细胞形态学变化,并采用免疫组化技术观测该区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表达的变化。结果跳台试验中模型组小鼠术后第29d的反应时间(125.4±32.5)s较对照组(24.9±2.9)s明显延长(P<0.01),错误次数增多(P<0.01);术后第30d的潜伏时间(80±29)s较对照组(200±37)s明显缩短(P<0.01),错误次数增多(P<0.01)。水迷宫试验中模型组小鼠术后第29d、30d游完全程时间[(143±17)s,(162±11)s]较对照组[(68±8)s,(52±5)s]明显延长(P<0.01),错误次数增多(P<0.01)。海马CA1区ChAT免疫组化观察中模型组阳性神经元面密度值为0.086±0.009,较假手术组(0.123±0.015)明显降低(P<0.01)。结论反复缺血再灌注法制备的小鼠模型是研究血管性痴呆较为理想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管性痴呆(VD)小鼠海马组织病理学改变及乙酰胆碱酯酶病理(AchE)活性的变化特征.方法:将50只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模型组。模型组采用双侧颈总动脉反复缺血再灌注法制备VD模型,术后第29天和第30天测试学习记忆成绩,术后第30天检测海马CA1区组织学变化及AchE含量。结果:VD模型组小鼠学习记忆成绩较假手术组明显下降;海马CA1区锥体细胞数目减少,细胞核体积变小;且模型组小鼠海马AchE活性明显低于假手术组(P<0.01)。结论:小鼠海马组织内的AchE活性下降参与了VD的形成,进一步导致VD小鼠的学习和记忆障碍。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双氢麦角碱对血管性痴呆(VD)小鼠海马及脑皮质一氧化氮合酶(NOS)阳性神经元的影响。方法:采用双侧颈总动脉线结再灌注法制作小鼠VD动物模型。将小鼠分为假手术对照组、双氢麦角碱治疗组和VD模型组,分别于术后7d、14d、30d测试小鼠学习成绩,24h后测试记忆成绩,并应用NADPH—d酶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海马及脑皮质NOS阳性神经元的变化特征。结果:术后第7dVD模型组海马及脑皮质NOS阳性神经元的数量较假手术组有所减少,双氢麦角碱组较VD模型组有所增多,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第14d、30d模型组海马及脑皮质NOS阳性神经元数量明显低于假手术组(P〈0.01),双氢麦角碱组海马及脑皮质NOS阳性神经元的数量显著高于VD模型组(P〈0.01)。结论:VD小鼠海马及脑皮质NOS阳性神经元的数量在较长时期内持续减少可能与VD发病相关,而双氢麦角碱可以提高海马及脑皮质NOS阳性神经元的数量,并改善VD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癫痫手术切除脑病变中,重度局灶性脑皮层发育不良(FCD Ⅱ B)与皮层错构性癫痫相关肿瘤(神经元和混合性神经元-胶质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探讨两者的形态学变化及相瓦关系.方法 手术切除脑癫痫病灶,新鲜标本进行测量、切开、照相,显微镜下形态学观察.按脑皮质发育不良的病理诊断标准分类.应用一组免疫组化和特染指标协助诊断.结果 在133例癫痫脑病变切除病例中,典型FCD Ⅱ B者5例,皮层错构性癫痫相关肿瘤6例.在5例FCDⅡB中,存在重度脑皮层分层紊乱,典型的不成熟神经元、巨大神经元、异常神经元和气球样细胞.在6例脑皮层错构性癫痫相关肿瘤中,同样有以上病变,另外出现胶质神经元瘤样增生,DNT有黏液性背景、胶质增生及神经元减少.结论 FCD Ⅱ B与皮层错构性癫痫相关肿瘤有许多相似的病理变化,两者可能是癫痫脑病理谱系的连续病变,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