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0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目的 探讨踝臂指数(ABI)和颈动脉斑块积分(Crouse积分)预测冠状动脉病变的价值.方法 选择2013年12月~2014年5月在解放军总医院心内科住院并首次行冠状动脉造影的194例患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按病变狭窄程度(Gensini积分)分为严重病变组(64例)和非严重病变组(130例),分析ABI及颈动脉Crouse积分与冠脉病变的关系.结果 严重病变组和非严重病变组的ABI和颈动脉Crouse积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 0.01);相关性分析结果,ABI与冠脉病变情况呈负相关(r=-0.518,P<0.01),颈动脉Crouse积分与冠脉病变情况呈正相关(r=0.616,P<0.01).ABI诊断严重冠脉病变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面积为0.278,以ABI≤0.9为截断值,其预测冠脉严重病变的敏感性为23.4%,特异性为95.4%;颈动脉Crouse积分诊断严重冠脉病变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27,以颈动脉Crouse积分≥1.9为截断值,其预测冠脉严重病变的敏感性为70.3%,特异性为41.5%.结论 ABI和颈动脉Crouse积分与冠状动脉的病变程度密切相关,对于预测严重病变的冠状动脉,二者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初步探讨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 CTA)、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 TEE)和术中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DSA)3种方法测量左心耳开口直径对选择适宜尺寸左心耳封堵器的指导价值。  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5年12月1日至2019年3月31日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接受经皮左心耳封堵术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临床资料。所有入选患者同时采用CTA、TEE、DSA 3种方法测量左心耳开口直径, 记录植入封堵器尺寸, 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比较3种方法测量值与植入封堵器尺寸的相关性, 采用Bland-Altman一致性分析法比较3种方法测量值与所植入封堵器尺寸的一致性。  结果  共102例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患者入选本研究, 均成功植入WATCHMAN封堵器。平均年龄(70.1±9.8)岁, CHA2DS2-VASc评分(评估非瓣膜性房颤成年患者发生卒中的风险)为(5.11±1.43)分, HAS-BLED评分(评估出血风险)(3.61±1.18)分。CTA测量左心耳开口直径[(22.51±3.55)mm]与DSA[(22.22±3.73)mm]接近, 无统计学差异(q=0.81, P=0.12), 两种方法的测量值均大于TEE[(20.82±0.36)mm, P均 < 0.01]。封堵器尺寸与CTA、DSA、TEE测量的左心耳开口直径呈正相关(r=0.93、0.87、0.83, P均 < 0.01)。封堵器尺寸与CTA测量值的一致性界限最窄(-7.83 mm, -2.56 mm), 差值为(-5.19±1.35)mm, 95%置信区间为(-5.46 mm, -4.93 mm); 与TEE测量值的一致性界限最宽(-11.00 mm, -2.77 mm), 差值为(-6.88±2.10)mm, 95%置信区间为(-7.29 mm, -6.47 mm)。  结论  CTA、DSA、TEE测量左心耳开口直径能为选择左心耳封堵器适宜尺寸提供较好依据, 其中CTA测量值与封堵器尺寸的相关性和一致性最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血管迷走反射风险预测模型及优化升级救治流程对迷走反射发病率和救治时间的影响。方法纳入2010年1月1日至2018年6月30日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心血管内科接受PCI手术患者。2010年1月1日至2016年6月30日手术患者共3 550例,纳入常规组,其中161例发生血管迷走反射,接受常规流程救治,其中男性108例,年龄(57.92±10.42)岁;2016年7月1日至2018年6月30日手术患者共1 574例,纳入优化组,其中13例发生血管迷走反射,接受优化升级救治流程,其中男性9例,年龄(53.01±14.78)岁。比较两组患者一般信息、临床资料、血管迷走反射的发生率、抢救成功率、抢救时间等。应用SPSS 20.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年龄、性别、既往病史等临床资料2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优化升级组迷走反射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0.83%vs 4.54%,P0.05),严重迷走反射的发病率亦明显低于常规组(0.13%vs 1.18%,P0.001)。优化升级救治流程明显缩短了抢救所用时间,提高了抢救成功率。优化组患者的焦虑程度明显减轻,住院期间医护质量的满意率明显提升,平均住院日也明显缩短[(2.82±1.09)vs(4.56±1.25)d,P0.05]。结论 PCI术后血管迷走反射风险预测模型及优化升级救治流能够降低术后迷走反射的发生率,缩短救治时间,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背景下心血管内科护理人员的焦虑抑郁和睡眠质量,初步探讨心理疏导和减压训练对心理健康状态的干预效果,为相关人员提供数据参考。方法选取我院心血管内科护理人员60名,利用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GAD-7)、健康问卷抑郁量表(PHQ-9)以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从工作岗位、性别、婚姻状态、工作年限等维度进行分析。同时对隔离病房护理人员进行心理疏导和减压训练,评估干预效果。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就焦虑抑郁程度而言,隔离病房和过渡病房高于普通病房、女性护理人员高于男性、已婚人员高于未婚人员、高年资人员高于中低年资人员。就睡眠质量而言,过渡病房及普通病房护理人员优于隔离病房,男性和中低年资护理人员的睡眠质量相对优于女性和高年资护理人员。经干预后,隔离病房护理人员的焦虑[(2.87±3.63)和(1.73±2.15)]、抑郁[(3.22±3.32)和(1.82±1.74)]和睡眠质量[(8.65±3.52)和(5.82±2.58)]均呈好转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疫情背景下,心血管内科护理人员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应激,可通过合理的干预方式进行改善。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探讨左束支优化心脏再同步治疗(LOT-CRT)对老年射血分数减低的心力衰竭(HFrEF)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9年6月~2020年12月在我院接受LOT-CRT治疗HFrEF患者7例,采用Medtronic 3830电极经C315鞘从右心室间隔面深拧至左心室间隔左束支区域,通过阴极单极起搏后V1 导联...  相似文献   
7.
智光  穆洋 《武警医学》2013,24(9):737-740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全身性疾病,可影响多处血管床,引起退行性和增生性病变。颈动脉是动脉粥样硬化较常累及的部位。有研究表明,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及脑梗死等心血管事件之间存在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负荷超声心动图评价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介入治疗效果。方法46例慢性完全闭塞患者根据介入治疗结果分为开通组和未通组,并在介入治疗术前和随访6个月时分别完成低剂量多巴酚丁胺负荷试验,应用半定量方法测定静息和负荷状态下室壁运动积分指数(WMSI)。同时应用三维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心室容积和左心室射血分数。结果两组患者基线状态一般临床资料和各项超声心动图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开通组术后在射血分数[(60.00±3.22)%比(62.65±3.58)%,P=0.017]、负荷状态下WMSI[(1.42±0.37)比(1.32±0.36),P0.001]与术前结果相比,均有显著改善;射血分数[(62.65±3.58)%比(57.7±5.61)%,P=0.001)]和负荷状态下WMSI[(1.32±0.36)比(1.62±0.47),P0.001]与未通组相比,均有显著改善。结论低剂量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心动图可有效评估慢性完全闭塞病变介入治疗效果。成功开通慢性完全闭塞病变血管对于左心室容积和左心室整体收缩功能以及负荷状态下室壁运动均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9.
肠屏障功能障碍是应激状态下导致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甚至多器官功能衰竭的一个重要因素,如何进行肠屏障功能的监测和评估作为研究其发生机制及治疗方法的突破口,已引起广泛关注。现就常用肠屏障功能检测指标:肠黏膜组织学评价、理化特性评价、分子探针检测、D-乳酸监测、细菌移位和内毒素检测等方面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双脉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技术测量舒张早期二尖瓣血流E波开始时间与舒张早期二尖瓣瓣环e’波开始时间差
值TE-e’,评估TE-e’诊断左心室舒张功能不全准确性。方法连续入组冠心病患者77例,所有患者均行冠脉造影,心导管测量左心
室舒张末压力(LVEDP);双脉冲多普勒技术测量舒张早期二尖瓣血流峰值速度E与舒张早期二尖瓣瓣环峰值速度e’,计算E/e’
与TE-e’,评估左心室舒张末压力与TE-e’相关性及E/e’、TE-e’与TE-e’联合E/e’,诊断左心室舒张末功能不全[指左心室舒张末期压力
≥12 mmHg(1 mmHg=0.133 kPa)]的准确性。结果1、左心室舒张末压(LVEDP)与TE-e’,E/e’相关性分别为r=0.42和r=0.79,P<
0.001;2、TE-e’≥38 ms时,诊断左心室舒张功能不全的敏感性为54%,特异性为79%,ROC曲线下面积0.71。E/e’≥9.2时,诊断左
心室舒张功能不全敏感性为74%,特异性为81%,ROC曲线下面积0.87;3、联合E/e’≥9.2,TE-e’≥38 ms诊断左心室舒张功能不全敏
感性为100%,特异性为62%,ROC曲线下面积0.96。结论双脉冲多普勒技术测量TE-e’为评估左心室舒张功能不全的有效指
标,联合E/e’能够提高诊断左心室舒张功能不全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