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3.
目的:观察蝎毒抗癌多肽纯化组分Ⅲ地小鼠肝癌的生长抑制作用及对带瘤小鼠胸腺重量的影响。方法:将接种H22细胞24h后的昆明咱小鼠65只,随机分为5组;5-Fu组10只;APBMV组10只;AP-Ⅲ实验组,每组10只;非正常对照组25只,均腹腔注射给药,1次/d连续给药10d。于末产欠给药24h后,颈椎脱臼处死小鼠,离肿瘤和胸腺,称重,并作数据处理。结果:AⅢ实验组和APBMV组对H22有明显的抑制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下肢动脉闭塞介入治疗的方法及价值。方法:Seldinger技术,经股动脉顺行或逆行穿刺插管,先行患肢动脉造影,然后应用渐进性脉冲—喷射法或保留导管持续72 h注射小剂量尿激酶法溶栓、球囊扩张、支架置入。结果:38例总的介入治疗成功率100%。20例采用渐进性脉冲—喷射法溶栓成功。14例采用保留导管持续72 h注射小剂量尿激酶法溶栓成功。4例采用PTA成形治疗成功。结论:采用不同的介入方法治疗下肢动脉闭塞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溶栓治疗是急慢性动脉闭塞的首选方法,是PTA治疗的重要辅助措施。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人们对腰腿痛发病机理的研究有了进一步发展,通过了解窦椎神经及脊神经后支的解剖及其相关性,探讨二者在退变性腰腿痛病例中所起的作用,指出在大多数不伴有根性症状的腰腿痛病例中,通过机械性、化学性刺激,经窦椎神经、脊神经后支的传导引起疼痛,基于上述理论,指导腰腿痛的诊断与治疗。  相似文献   
6.
蛛网膜下腔插管大鼠模型25只,随机等分为A、B、C、D、E5组,分别经插管注入蝎毒素Ⅳ1μg/kg,纳络酮16μg/kg+蝎毒素Ⅳ1μg/kg,吗啡32μg/kg,纳络酮16μg/kg+吗啡32μg/kg,纳络酮16μg/kg。以屈肌反射作为疼痛指标,观察蝎毒素Ⅳ在脊髓的镇痛作用及纳络酮对蝎毒素Ⅳ作用的影响并与吗啡进行对比观察。结果蝎毒素Ⅳ注入5~20min和90~120min内屈肌反射被显著抑制(P<0.01),表现为屈肌反射阈值升高及C波潜伏期延长;此种抑制不能被纳络酮消除。提示蝎毒素Ⅳ在脊髓具有一定的镇痛作用;其发挥镇痛作用的机制不同于吗啡。  相似文献   
7.
医学检验与临床沟通包含多方面内容,做好该项工作能提高检验报告质量、减少不必要的误诊、及时挽救患者生命。为提高沟通水平,今后应该采取有效对策,参与临床科室查房、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确保医学检验质量、组织和开展学术讲座。从多个方面入手,促进医学检验与临床沟通有效进行,提高治疗水平和医院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8.
刘龙飞  王永奎 《现代保健》2012,(27):159-161
近年来,人们对腰腿痛发病机理的研究有了进一步发展,通过了解窦椎神经及脊神经后支的解剖及其相关性,探讨二者在退变性腰腿痛病例中所起的作用,指出在大多数不伴有根性症状的腰腿痛病例中,通过机械性、化学性刺激,经窦椎神经、脊神经后支的传导引起疼痛,基于上述理论,指导腰腿痛的诊断与治疗。  相似文献   
9.
实验于2004-09/2005-12在郑州大学基础医学院和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完成.将6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成5组①空白对照、单独放射组各15只,腹腔注射无菌生理盐水0.2 mL.②蝎毒抗癌多肽组10只、蝎毒抗癌多肽+放射组10只,按选择配制的浓度腹腔给与蝎毒抗癌多肽0.2 mL.③蝎毒分离成分Ⅲ+放射组10只,腹腔注射0.2 mL一定浓度的蝎毒分离成分Ⅲ.两次给药间隔时间为5.5 h,连续给药7 d.最后给药后24 h对小鼠进行60Coγ射线1次照射,源皮距80 cm,照射剂量7.5 Gy,剂量率0.27 Gy/min.照射后继续给药7 d.7 d后取骨髓,进行粒-单系干祖细胞培养.结果显示,蛇毒抗癌多肽+放射组、蝎毒分离成分Ⅲ+放射组的集落数明显高于单独放射组[(32±5),(27±3),(2±1)个/孔,P<0.001].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肺癌病理组织类型与影像学征象及临床表现的相关性。方法:回顾分析有完整临床及影像学(CT和胸片)和病理学资料的肺癌1026例。结果:在562例鳞状细胞癌中,中心型526例、周围型23例;单发530例,肺瘤界面不清456例、胸腔积液211例、肺不张或膨胀不全135例。在268例腺癌中,周围型206例,弥漫型40例,中心型22例;单发215例,肺瘤界面清晰231例。在173例小细胞肺癌中,中心型167例,弥漫型和中心型各3例;单发167例,肺瘤界面不清168例、远处转移85例。在23例大细胞肺癌中,周围型15例,中心型7例,弥漫型1例;单发18例,肺瘤界面不清晰20例。结论:肺癌的病理组织类型与影像学征象及临床表现具有相关性,通过分析影像学征象及临床表现判断肺癌的病理组织类型是可行的,对肺癌治疗方法的选择和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