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5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3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1篇
口腔科学   19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16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13篇
外科学   14篇
综合类   40篇
预防医学   6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4篇
  1篇
中国医学   1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目的 研究皮质类固醇激素调节小鼠哮喘模型树突细胞表面共刺激分子表达的机制,以及肺表面活性蛋白A(SP-A)在其调节中的作用。方法 BALB/c小鼠30只,分为3组:哮喘组,采用卵蛋白(OVA)致敏和激发;对照组,以生理盐水代替OVA;治疗组,每次OVA激发后10min,腹腔注射地塞米松01mg。用免疫组化法检测SP-A在肺内的表达情况。采用Leica DM Snk软件进行图像采集,并用Qwin软件计算小气道内棕色区域面积,取平均值,进行统计分析。分离培养脾脏树突细胞,用流式细胞仪(FACS)检测树突细胞表面共刺激分子CD80的表达变化。结果 哮喘组肺组织表现为嗜酸性细胞及淋巴细胞浸润为主的炎症变化,治疗组和对照组无此变化。哮喘组的SP-A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和治疗组(P〈0.01),CD80的表达率明显高于治疗组(P〈0.01);哮喘组小气道内SP-A表达与树突细胞CD80阳性率呈负相关(r=-0.907,P〈0.01)。结论 皮质类固醇对小鼠哮喘模型的肺表面活性蛋白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可通过激发肺表面活性蛋白抑制树突细胞表面共刺激分子CD80的表达。  相似文献   
2.
采用化学发光免疫法测定31例良性腮腺肿瘤和32例恶性腮腺肿瘤患者血清中血清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CA)153水平的变化.腮腺恶性肿瘤组患者血清中CEA、CA153的表达水平虽高于良性肿瘤一组,但两者相比,P>0.05,恶性肿瘤组中CEA的阳性率显著高于良性肿瘤组(P<0.05).中低分化腺癌患者血清CEA和CA153值均明显升高,肌上皮癌患者血清CEA值均明显升高.我们认为检测血清CEA、CA153在鉴别腮腺肿瘤性质方面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联合利多卡因预处理对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心脏不良事件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胸腔镜肺癌根治术的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右美托咪定联合利多卡因预处理组(DL组)与对照组(C组),每组40例,分别在麻醉诱导时静脉泵入右美托咪定1 μg/(kg·h)及利多卡因2 mg/(kg·h)或生理盐水,持续泵注30 min。于术前,术后24、48、72 h采集静脉血标本,测定血清超敏肌钙蛋白T(hypersensitivity troponin T,hs-cTnT)和N-末端脑利钠肽原(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水平。记录术中、术后30 d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2组患者术前血清hs-cTnT和NT-proBN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72 h时血清hs-cTnT水平和术后24、48、72 h时NT-proBNP水平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DL组在术后48 h时血清hs-cTnT水平和术后24、48、72 h时NT-proBNP水平明显低于C组(P<0.05)。2组患者术中术后均未发生心肌梗死和心脏骤停。DL组术中房性早搏的发生率及术后30 d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联合利多卡因预处理可降低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心肌损伤标志物水平及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乳腺癌MRI表现与生物因子CerbB-2、Ki-67表达的相关性,旨在从影像学角度预测病灶生物因子表达状况.方法 连续搜集70例经病理证实为乳腺癌的MRI资料,分析病灶的形态、大小、边缘、强化特点、动态增强曲线(TIC)、ADC值及有无淋巴结转移.并搜集相应病灶CerbB-2和Ki-67表达情况,应用SPSS 16.0统计分析软件对病灶MRI表现和CerbB-2、Ki-67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在70例乳腺癌中,环形强化与CerbB-2阳性表达呈正相关;ADC值与CerbB-2阳性表达呈正相关,与Ki-67阳性表达呈负相关;淋巴结转移与CerbB-2、Ki-67阳性均呈正相关.结论 乳腺癌MRI表现和CerbB-2、Ki-67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可根据MRI特点预测病灶生物因子表达状况,为个体化治疗方案的选择及预后预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患者,女性,56岁,农民.8天前因“中暑昏迷”入院.患者于2013年7月20日高温条件下进行体力劳动后昏迷,中午11时许被他人发现时已摔倒,呼之不应,伴高热,阵发性四肢抽搐,非喷射性呕吐,为胃内容物,无尿、大便失禁.体温41.7℃,神志昏迷,肌力及肌张力检查不配合,脑膜刺激征未引出,经对症治疗后无缓解.后转上级医院,查血肌酐551 μmol/L,磷酸肌酸激酶>64 000 U/L,乳酸脱氢酶1 787 1U/L,提示急性肝、肾功能损伤,给予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吸氧、抗感染、护肝等治疗,7天后患者神志转清,复查血肌酐、尿素氮指标下降,遂予出院.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37例肺栓塞(PTE)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案,提高PTE诊断治疗水平。方法:回顾分析37例肺栓塞病例,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7例肺栓塞中,主要临床表现为典型的呼吸困难、胸痛及咯血“三联征”的患者仅3例;仅有胸闷症状者10例;低氧血症者占23例。二聚体〉500μg/L的31例;ECT和EBT为主要诊断方法;接受溶栓治疗24例。10例行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术。治愈8例,好转23例,死亡4例,未治2例。结论:肺栓塞临床表现多样;X线胸片、心电图等常规检查不具特异性;二聚体增高具有筛选价值;肺通气/灌注扫描和电子束cT是首选的诊断方法;下腔静脉滤器植入可以有效预防再次肺栓塞。  相似文献   
7.
牙周病是常见的以厌氧菌为主要致病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通常牙周手术是治疗牙周病的最有效的方法。而硝基咪唑类药物能有效抑制和杀灭牙周病菌,以往常采用口服治疗配合牙周手术,虽然疗效较好,但有全身用药量大、时间长、药物在牙周组织中局部浓度低等缺点。为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我们采用牙周手术与牙周袋内局部给药的方式治疗成人牙周炎,现将其疗效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8.
非穿刺损伤引起化疗药外渗的护理   总被引:61,自引:0,他引:61  
肿瘤化疗药外渗的主要原因一般认为是由于操作者刺破血管壁或针头斜面未完全进入血管内而引起药液外漏。在我科近一年来进行化疗注射 881人次中 ,发现 3例病人为非刺破血管壁所致的化疗药外渗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非穿破血管型化疗药外渗的 3例病人均为联合化疗 ,男性 1例 ,女性 2例 ,年龄 6 1~ 6 7岁。其中小细胞肺癌 2例 ,非小细胞肺癌 1例 ,除 1例为第一疗程出现化疗药外渗外 ,其余 2例均为多疗程化疗中出现化疗药外渗。在本组病例中2例应用化疗药物诺维本 ,1例为泰素。外渗部位 :足背部1例 ,内踝 1例 ,前臂 1例 ,均经及时处理后恢…  相似文献   
9.
动态增强MRI在乳腺疾病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MRI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80例女性患者,包括乳腺恶性病变44例(浸润性导管癌22例,浸润性小叶癌12例,髓样癌6例,导管原位癌4例);良性病变36例(纤维腺瘤20例,炎性病变5例,小叶增生11例)。所有患者行快速自旋回波(FSE)横断位T1WI加频谱特异式脂肪抑制(SPIR)、常规横断位T2W加SPIR扫描技术,均行快速三维动态增强扫描。评价其病变的形态学特征、早期增强率及信号强度-时间曲线。结果病灶增强形态特征、早期增强率及信号强度-时间曲线在良恶性乳腺病变中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χ2值分别为31、20.2、51.6,P<0.001)。病灶形态特征诊断的敏感性68.2%(30/44),特异性77.8%(28/36),准确性72.5%(58/80);早期增强率诊断的敏感性72.7%(32/44),特异性77.8%(28/36),准确性75%(60/80);信号强度-时间曲线诊断的敏感性86.4%(38/44),特异性88.9%(32/36),准确性87.5%(70/80);三者相结合的联合诊断标准的敏感性95.4%(42/44),特异性94.4%(34/36),准确性95%(76/80)。结论病灶增强形态特征、早期增强率及信号强度-时间曲线在乳腺良恶性病变诊断中有一定作用,三者结合对乳腺疾病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下颌骨骨折后出现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症状和体征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据Helkimo指数改良设计的调查表,用Microsoft VC++与ACCESS建立下颌骨骨折患者数据库及应用分析程序,对89例下颌骨骨折患者和32例正常人的颞下颌关节功能进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骨折组和对照组在主诉症状指数(Ai)、临床症状指数(Di)分布上差异均有显著性(P〈0.001),在咬合指数(Oi)的分布上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下颌骨骨折患者比正常人群在一定的时期内更易出现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的症状和体征。其可能与关节结构的直接、间接受损.骨折治疗后局部结构的改变.精神心理因素.治疗方法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