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5篇
临床医学   22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4篇
药学   3篇
肿瘤学   1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cytokine induced killer,CIK)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emia,CML)中G0期原始干细胞(CD34+)的杀伤作用.方法5例CML慢性期患者外周血标本在体外诱导培养CIK细胞,流式细胞仪(FCM)检测其表型.G带法检测CIK细胞核型.应用免疫磁珠技术分选CD34+CML白血病细胞,AO染色后利用FCM检测CIK细胞对G0期CD34+CML白血病细胞的杀伤作用.半固体培养法检测CIK细胞对正常骨髓CFU-GM、BFU-E集落的影响.结果CIK细胞在培养第3周时,CD3+细胞数量达(97.29±3.55)%,CD3+CD56+细胞绝对数量增加了356倍,染色体分析证实,CIK细胞为正常核型,流式细胞仪检测CIK细胞对G0期CD34+CML白血病细胞平均杀伤率为66.73%.对照组与加入CIK细胞组的CFU-GM集落数分别为150±16和145±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8;两组的BFU-E集落数分别为68±5和65±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3.集落类型、大小两组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6.结论CIK细胞可从CML患者外周血中大量扩增,来源于正常淋巴细胞,对G0期CD34+CML白血病细胞有明显抑制作用,对正常造血前体细胞无抑制作用,可作为过继细胞免疫治疗的效应细胞治疗CML.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cytokine induced killer,CIK)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emia,CML)中G0期原始干细胞(CD34+)的杀伤作用。方法5例CML慢性期患者外周血标本在体外诱导培养CIK细胞,流式细胞仪(FCM)检测其表型。G带法检测CIK细胞核型。应用免疫磁珠技术分选CD34+CML白血病细胞,AO染色后利用FCM检测CIK细胞对G0期CD34+CML白血病细胞的杀伤作用。半固体培养法检测CIK细胞对正常骨髓CFU-GM、BFU-E集落的影响。结果CIK细胞在培养第3周时,CD3+细胞数量达(97.29±3.55)%,CD3+CD56+细胞绝对数量增加了356倍,染色体分析证实,CIK细胞为正常核型,流式细胞仪检测CIK细胞对G0期CD34+CML白血病细胞平均杀伤率为66.73%。对照组与加入CIK细胞组的CFU-GM集落数分别为150±16和145±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8;两组的BFU-E集落数分别为68±5和65±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3。集落类型、大小两组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6。结论CIK细胞可从CML患者外周血中大量扩增,来源于正常淋巴细胞,对G0期CD34+CML白血病细胞有明显抑制作用,对正常造血前体细胞无抑制作用,可作为过继细胞免疫治疗的效应细胞治疗CML。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CD56-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新发MM患者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资料及治疗方案,比较CD56-MM患者与CD56+MM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结果 48例MM患者中,CD56-MM患者14例(29%),CD56+MM患者34例(71%)。比较CD56-MM与CD56+MM患者在发病年龄、性别、临床分期方面无明显差异;两组患者均以骨痛、骨质疏松、病理性骨折、贫血、感染为最常见首发症状,CD56+MM患者骨痛的发生率明显高于CD56-MM患者(P<0.05),其他临床表现和起病方式上无明显差异;反映疾病进展程度的指标,如血红蛋白、血小板、血清钙、免疫球蛋白水平、血肌酐水平及24h尿蛋白定量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均P>0.05);反映预后相关因素如骨髓浆细胞数量、β2-微球蛋白、C-反应蛋白、血沉水平两组比较亦无明显差异(均P>0.05);CD56-MM患者多发骨质破坏发生率明显低于CD56+MM患者(64.3%vs 91.2%,P<0.05);对两组患者进行生存期分析,CD56-MM和CD56+MM患者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4.7个月和15个月,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348)。结论 CD56-MM患者骨痛和骨质破坏的发生率明显低于CD56+MM患者,其它临床特征及预后指标与CD56+MM患者比较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患者外周血B细胞、成熟B细胞、滤泡辅助性T细胞及树突状细胞亚群的变化,及其相互关系及Tfh细胞在ITP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35例初治ITP患者及30例正常人外周血B细胞及成熟B细胞比例、Tfh细胞数量及树突细胞亚群.结果 ITP患者外周血CD19+B细胞及成熟B细胞比例分别为(13.49±9.05)%和(81.96±11.99)%,均高于对照组[(9.12±4.60)%和(75.42±12.86)%,P<0.05].ITP患者Tfh细胞(CD4+CXCR5+ICOS+PD-1+)比例为(4.27±3.88)%,明显高于对照组(1.02±0.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TP患者浆细胞树突细胞比例为(2.06±1.65)%,明显低于对照组(5.07±3.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ITP患者存在Tfh细胞数量异常,可能导致B细胞比例升高,在ITP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初步探讨热变性对外周血细胞在流式细胞术分析结果中的影响,从而提高流式-荧光原位杂交(Flow-FISH)技术的应用.方法 收集5例非骨髓造血干细胞疾病患者肝素抗凝外周血标本,以CD45-Alexa Fluor(R)647标记细胞表面抗原,高温变性后,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热变性前后外周血有核细胞的散射光信号和荧光信号变化.结果 热变性后,外周血粒细胞的侧向散射光明显缩小;单核细胞不易通过散射光被区分和设门.所有细胞CD45表达强度均减弱,以淋巴细胞为著;通过侧向散射光和CD45设门虽能大致区分各群细胞,但不及未热变性细胞清晰.结论 热变性后,外周血细胞在流式细胞术中的散射光信号和荧光信号均发生了变化,按照常规FSC/SSC和CD45/SSC方法设门进行细胞亚群分析的结果不精确,利用系列特异性荧光抗体标记是一种有前景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在动员造血干细胞时对健康供者外周血T细胞表面活化信号(CD4 CD28 ,CD8 CD28 )、活化T细胞(CD4 CD25low)和调节性T细胞(CD4 CD25high)的影响及其应用的安全性。方法:30例造血干细胞健康供者[男19,女11,中位年龄28(14~56)岁]皮下注射rhG-CSF5μg/(kg.d),连续4~6d。用药前及停药后第1天、第3天及第7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供者外周血CD4 T细胞和CD8 T细胞表面CD28表达的相对荧光强度(RFI),以及CD4 CD25low和CD4 CD25highT细胞分别在CD4 T细胞中的百分比;并在用药前及停药后第1天、第7天及第30天进行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肝功能、肾功能以及脾超声检查。结果:CD4 CD28T细胞和CD8 CD28T细胞相对荧光强度表达在用药前分别为14.91±6.10和11.10±3.74,停药后第3天分别降至11.93±5.39和8.53±3.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4,P=0.033)。CD4 CD25lowT细胞在CD4 T细胞中百分比,用药前为(21.4±8.87)%,停药后第3天降至(18.23±5.8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4 CD25highT细胞在CD4 T细胞中百分比,用药前为(4.16±1.62)%,停药后第1天升至(6.43±2.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白细胞计数和脾超声检查用药前分别为(5.91±1.02)×109/L和(33.76±2.76)cm2,停药后第1天分别升至(34.13±8.07)×109/L和(46.85±4.53)cm2;血小板计数用药前为(228.07±73.69)×109/L,停药后第7天降至(158.27±40.69)×109/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0)。ALT和Cr用药前分别为(28.23±7.69)IU/L和(60.70±15.86)μmol/L,停药后第1天分别为(27.17±7.23)IU/L和(61.10±16.38)μmol/L,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rhG-CSF能减弱CD28的表达,降低CD4 CD25low和增加CD4 CD25high在CD4 T细胞中百分比,停药后第7天恢复至动员前水平,对健康供者肝肾功能无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INF-α联合羟基脲(HU)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效果。方法对12例Ph1阳性和bcr/abl基因阳性的CML患者进行治疗并定期观察治疗前后血象、骨髓象、染色体和bcr/abl基因的变化。结果全部病例均达血液学缓解,其中1例达细胞遗传学部分缓解,另1例患者不仅达细胞遗传学完全缓解,而且在治疗16个月后bcr/abl基因消失。结论INF-α联合HU是治疗CML的有效方法,而且能达到分子生物学缓解的效果,早期治疗,INF-α剂量充足和持续的治疗是达到CML长期彻底缓解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危重患者血小板平均体积及其膜糖蛋白CD62p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危重患者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及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的关系。方法我院胸心血管外科监护室55例患者,男44例,女11例,按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程度和多脏器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分为SIRS2、SIRS3、SIRS4、MODS四组,分别应用HEMACELL Plus全自动二十二项五类血细胞分析仪,通过阻抗法来检测血小板计数、MPV,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血小板糖蛋白CD62p。结果四组患者CD62p均增加,MODS组较SIRS组有增加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四组患者MPV逐渐增大;血小板计数四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但MODS组再分成生存组和死亡组,血小板计数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死亡组明显减少。结论动态监测危重患者血小板计数、MPV、CD62p水平均可反映危重患者的病情变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肺部感染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功能即表达黏附分子CD11b、CD18、髓过氧化物酶(MPO)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舣检测30例普通肺部感染患者治疗前后、18例重症肺部感染患者治疗前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表面表达黏附分子CD11b、CD18、MPO的变化,并与25例健康人进行比较。结果①普通组和重症组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黏附分子CD11b、CD18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普通组MPO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重症肺炎组,有统计学意义(P<0.01);重症组MPO明显低于普通组,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普通组常规治疗10d后CD11b、CD18与治疗前相比变化不明显(P>0,05);治疗10d后普通组MPO表达较治疗前明显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1);殆疗后各组数据均较治疗前有所降低,但仍未降至正常对照组水平,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肺部感染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处于活化状态,表达黏附分子CD11b、CD18增多;中性粒细胞杀菌功能增强,表现为MPO表达增多;重症肺部感染可抑制MPO表达,从而影响中性粒细胞的杀菌功能,对患者预后不利。  相似文献   
10.
126例急性白血病异常免疫表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血病细胞异常免疫表型是区别于正常造血细胞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流式细胞术检测微小残留病的基础。为了了解急性白血病的异常免疫表型特征,本研究采用四色流式细胞术CD45/SSC双参数散点图设门技术对126例急性白血病患者的异常免疫表型进行分析,并初步探讨其在微小残留病检测中的意义。结果显示:约76%的患者可以检测到明确的异常抗原表达,白血病异常免疫表型可分为以下四类:抗原跨系列表达、跨阶段表达、过度表达及缺失表达,其阳性率分别为39%、46%、21%和29%。约11%的患者仅发生了单一的表型异常,其余患者则可以检测到两类或更多的表型异常。结论:在大多数急性白血病患者中可以检测到明确的白血病异常免疫表型,在此基础上应用多参数流式细胞仪可以有效检测微小残留病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