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84篇
基础医学   3篇
皮肤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5篇
综合类   84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19篇
中国医学   1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2.
海风藤酚、甲基海风藤酚、海风藤醇A和海风藤醇B均有抑制血小板激活因子(PAF)诱导的兔血小板聚集作用,IC_(50)分别为17.9、9.2、142.0、14.0μmol·L~(-1)。经阿司匹林(ASA)、磷酸肌酸/磷酸肌酸激酶(CP/CPK)预处理的兔洗涤血小板,甲基海风藤酚和海风藤醇B仍能抑制PAF诱导的兔血小板聚集,IC_(50)为9.0、16.5μmol·L~(-1)。同时,4种成分对于二磷酸腺苷(ADP),花生四烯酸(AA)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抑制作用较弱,海风藤B能使PAF诱导血小板聚集量-效曲线平行右移,EC_(50)由1.59nmol·L~(-1)升为20.6nmol·L~(-1)。结果表明:4种成分能选择性拮抗PAF对兔血小板的聚集作用。  相似文献   
3.
测定海马脑片可溶性淀粉样前体蛋白分泌量的方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淀粉样蛋白 (am yloidβ- protein,Aβ)在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发生、发展中有着重要意义 [1 ,2 ] ,它系病理情况下 ,由淀粉样前体蛋白 (APP)经历β、γ分泌酶两次加工和剪切而成 ;而正常情况下 APP通过 α分泌酶生成可溶性淀粉样前体蛋白 (s APP) ,因此 Aβ的产生与s APP的产生相互制约。 AD患者尸解时其大脑 Aβ含量升高而 s APP含量下降 ,证实上述说法并提示 s APP水平测定具有的重要意义。谷氨酸刺激皮质脑片、电刺激海马脑片 [3,4] 等研究表明有多种因素可以调节 s APP分泌。本实验结合递质刺激与海马结…  相似文献   
4.
孕烯醇酮唾液酸苷对β-淀粉样蛋白致神经元损伤的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老年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有学者认为:β-淀粉样蛋白(Aβ)形成聚集,产生聚集依赖的(aggregation-dependent)神经元毒性作用是产生AD的关键步骤[1]。Aβ的一个片段Aβ25-35可产生自由基和氧化应激,增加神经元对NMDA的敏感性,造成神经元内Ca2+常态水平的不稳定,使胞内[Ca2+]升高,从而产生神经元细胞膜的损伤和神经变性,因此实验研究中常以Aβ25-35作为损伤物质,造成对神经元等的损伤。唾液酸是细胞表面的一个九碳糖,与糖蛋白和糖脂结合,参与维持细胞完整性、神经营养和细胞轴束生长作用,但它不易透过血-脑屏障。…  相似文献   
5.
培养高层次的社会服务型药学人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当前医院药师正面临职能的转变,从“以药为中心转向以病人为中心”,不再限于发药和调剂,而是指导合理用药和进行药物监测等。培养学生具有药物应用综合能力、能胜任临床药师职责是药学院校的当务之急,而美国的Pharm.D教育模式似可借鉴。  相似文献   
6.
教学过程的规范化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通过教学过程规范化的研究和实施 ,将“全面质量管理”的理念引入教学管理工作中 ,明确岗位职责 ,量化考核工作实绩 ,使教师养成求真务实、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 ,克服工作中的随意性 ,减少失误 ,提高教学工作整体质量和效率 ,从而保障优秀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白念珠菌耐氟康唑模型,研究白念珠菌耐药前后相关生物学特性变化。方法:体外用氟康唑诱导敏感白念珠菌SC5314和y01.09成为耐药子代SC5314R和y01.09R,利用微量液基稀释法和小鼠体内实验确定耐药表型,通过生长动力学、菌丝和生物膜形成实验观察生物学特性变化。结果:氟康唑对耐药子代SC5314R和y01.09R的MIC80分别为>128μg/mL,64μg/mL。无药培养35代后,MIC80分别为>128μg/mL,16μg/mL。有/无氟康唑环境下,敏感母本和耐药子代倍增时间无显著差异。氟康唑作用下,SC5314和y01.09菌丝形成受到抑制,SC5314R和y01.09R仍有菌丝形成;SC5314R和y01.09R可以形成牢固生物膜,SC5314和y01.09形成松散生物膜。结论:本实验成功诱导对氟康唑产生高度耐药的白念珠菌菌株,其耐药性通过体内外实验获得证实。  相似文献   
8.
白色念珠菌耐药性产生的分子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耐氟康唑的白色念珠菌已成为临床长期用药治疗的一个突出性问题,目前认为白色念珠菌耐药性产生的分子机制,主要包括麦角甾醇生物合成通路中关键靶酶的变异和高表达、多药耐药蛋白对真菌胞内药物浓度的影响以及生物被膜的形成等.  相似文献   
9.
用2-氯硒基苯甲酰氯和2-氨基-4-芳基噻唑在DMF中闭环制得了9个2-取代噻唑基苯并异硒唑-3(2H)-酮衍生物,并对8种真菌的体外抑菌活性进行测试.结果表明此类化合物对常见深部致病真菌,如白念珠菌、新生隐球菌、申克氏孢子丝菌等有一定的体外抑制活性,其中化合物2和3对新生隐球菌的活性分别是对照药氟康唑的4倍和2倍,化合物3和9对裴氏着色真菌的活性均是对照药氟康唑和布替萘芬的2倍.  相似文献   
10.
单核苷酸多态性 (SNP)是继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和微卫星多态性标记之后的新一代遗传标记系统 ,具有密度高、遗传稳定、分析易自动化等特点。SNP可通过电泳、PCR、酶切、杂交及测序等方法检测 ,已广泛应用于基因作图、群体遗传学、疾病相关性分析及药物研究等领域。本文综述了近几年SNP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