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6篇
外科学   1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近来,有人认为血小板输注前在37℃的短期保温,与未保温的血小板比较,能提高输注后循环血小板的数量和输血效果,以致于能减少输血次数,而另一些研究者在类似条件下未能发现这些提高,这样就容易引起实际应用上的偏差。基于上述有争论的问题,本文作者研究了37℃保温对血小板存活性的影响。对10名健康的志愿者,采用双标记技术(~(111)铟和~(114m)铟),同时回输保温和未保温的自身血小板,排除了个体内不同时间和个体间的差异,其中5名志愿者接受了新鲜制备的保温和本保温血小板,而另5名志愿者接受了贮存4~5天的保温和未保温血小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聚合人脐带血红蛋白(PolyCHb)复苏对失血性休克大鼠肺组织的影响。方法建立Wistar大鼠失血性休克控压模型:将40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均分为假手术(sham)组、生理盐水(对照)组、2%、4%及6%PolyCHb组(8只/组)。sham组:大鼠麻醉后仅行股动、静脉插管;后4组建立大鼠失血性休克控压模型,分别给予生理盐水、生理盐水加相应浓度的PolyCHb复苏。分别在大鼠放血前(基础值)、休克、液体回输后0 h(复苏后0 h)、6 h(复苏后6 h)观测各组大鼠平均动脉压(MAP)、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_2)、肺氧合指数(PaO_2/FiO_2);复苏后6 h以放血法处死大鼠,收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测定蛋白含量,取肺组织,测定湿/干重比(W/D)值,另取肺组织制备成10%的组织匀浆,测定丙二醛(MDA)、髓过氧化物酶(M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含量。结果 1)复苏后0 h,2%、4%、6%PolyCHb组与对照组的MAP(mmHg)为117.25±5.97 vs 132.00±5.98 vs 147.75±5.82 vs 101.13±6.15(P<0.05)。2)复苏后6 h,4%、6%PolyCHb组与对照组相比,MAP(mmHg)分别为114.75±5.26 vs 118.63±13.81 vs 88.38±8.00(P<0.05);2%、4%PolyCHb组和对照组的PaCO_2(mmHg)为37.62±3.62 vs 37.13±4.70 vs 25.38±4.10(P<0.05);2%PolyCHb组和对照组的PaO_2/FiO_2值为463.69±44.74 vs 403.57±59.73,BALF蛋白浓度值(mg/mL)为0.13±0.04 vs 0.23±0.06(P<0.05), MDA(nmol/mg protein)为1.17±0.11 vs 1.47±0.20,MPO(U/g tissue)为0.37±0.08 vs 0.76±0.23(均为P<0.05);2%、4%、6%PolyCHb组和对照组的SOD(U/mg protein)为2.04±0.27 vs 1.87±0.30 vs 1.63±0.10 vs 1.83±0.04(均为P>0.05)。结论具有携氧功能的低浓度PolyCHb可以减轻失血性休克大鼠肺损伤;但随着PolyCHb浓度的升高,大鼠氧化应激增强,反而加重肺损伤。  相似文献   
3.
目的联合多家采供血机构开展全血制备浓缩血小板的汇集及滤除白细胞的研究,为制定全血制备浓缩血小板的汇集及滤除白细胞的操作规程和质量标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PRP法或BC法由400 ml新鲜全血制备浓缩血小板,将10~16 U ABO同型的浓缩血小板汇集,随机用A、B两种国产血小板型去白细胞滤器进行过滤,评价过滤前后血小板的质量和功能,共完成202例研究。结果汇集血小板数≥2.4×1011个的共147例,其中A组77例,B组70例。A组过滤前后的血小板数、白细胞数分别为(2.90±0.45)×1011VS(2.60±0.43)×1011,(176.45±135.67)×106VS(1.00±2.29)×106;B组过滤前后的血小板数、白细胞数分别为(2.80±0.36)×1011VS(2.40±0.37)×1011,(175.76±147.84)×106 VS(0.30±0.72)×106。汇集血小板数2.4×1011个的共55例,其中A组29例,B组26例。A组过滤前后的血小板数、白细胞数分别为(1.71±0.39)×1011VS(1.43±0.42)×1011,(65.85±110.97)×106VS(3.7±3.98)×106;B组过滤前后的血小板数、白细胞数分别为(1.79±0.48)×1011VS(1.42±0.46)×1011,(70.63±145.55)×106VS(1.45±2.66)×106。A、B两组过滤前后pH值、血小板低渗休克、CD62p阳性表达率和聚集率无显著差异。结论对PRP法或BC法制备的浓缩血小板进行汇集、过滤,可有效去除白细胞,且过滤前后血小板功能无显著变化,符合相关标准的要求。本研究为制定全血制备浓缩血小板的汇集及滤除白细胞的操作规程和质量标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荧光法测定血浆中S-亚硝基硫醇(RSNOs)的方法并探讨影响其测定的相关因素。方法建立标准曲线,确定荧光法的准确性与可重复性;以检测过程中某一种影响因素(如样品制备条件、孵育时间等)为变量观察多因素对检测结果的影响;取9份全血(400 ml/份)在保存d1、d7、d14、d21、d28和d35时分别检测血浆中RSNOs含量。结果同一份血浆,相同实验条件下检测10次,变异系数为(CV)=3.5%;不同离心力470、734、1057、1 438 g制备的血浆,RSNOs含量分别为(9.22±0.14)、(9.97±0.11)、(10.40±0.05)、(10.91±0.01)μmol/L;铜离子浓度为100、150、200μmol/L时的RSNOs含量分别为(13.83±0.02)、(14.23±0.03)、(13.22±0.01)μmol/L;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孵育1、1.5、2、2.5 h样品的RSNOs含量分别为(10.34±0.04)、(10.75±0.02)、(12.31±0.09)、(10.53±0.06)μmol/L;在其他条件相同的结果下,血浆中加入FHb为20、40、60、80、100μl时,检测结果为(13.58±0.02)、(13.41±0.02)、(13.10±0.01)、(12.60±0.06)、(12.17±0.01)μmol/L;全血保存d1、d7、d14、d21、d28和d35血浆中的RSNO含量分别为(12.94±2.92)、(10.67±2.18)、(6.87±1.24)、(7.13±1.17)、(7.01±1.66)和(5.80±1.55)μmol/L.结论荧光法测定RSNOs具有良好的准确性与可重复性;不同离心力制备的样品、不同的孵育时间、不同的铜离子浓度以及血液样品中的游离血红蛋白对荧光法检测RSNOs的结果均会有影响;全血保存过程中RSNOs含量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制备1种对低密度脂蛋白(LDL)、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有选择性吸附的材料,并初步评价该系列材料的血液相容性。方法通过紫外辐照接枝的方式在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无纺布(PBTNF)上接枝不同比例的丙烯酸(AAc)(接枝率分别为17%、35%、45%、55%、60%),研究PBTNF-AAc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的吸附能力;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改性PBTNF-AAc表面,并考察PBTNF-AAc的溶血率及血小板粘附性能。结果在体外实验中测得上述5接枝率的PBTNF-AAc对LDL的去除率分别为(50.8±3.2)%、(56.1±6.9)%、(66.5±6.9)%、(83.4±3.9)%和(85±2.9)%,以及血小板粘附的数量(×106/cm2)分别为92.0±25.7、29.5±5.6、20.5±3.6、14.9±1.5和12.9±1.8,且溶血率均<5%。结论所制备的PBTNF-AAc对LDL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且血液相容性良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制备改善肿瘤缺氧耐药的血红蛋白-紫杉醇脂质体。方法 采用薄膜法制备血红蛋白-紫杉醇脂质体,通过纳米粒度仪考察其粒径、Zeta电位、多分散系数,通过高效液相色谱仪检测其包封率,并通过体外细胞实验评价其与肿瘤细胞的相互作用。结果 血红蛋白-紫杉醇脂质体的最优制备条件为:磷脂总量为36 mM,DPPC∶DOPE∶胆固醇摩尔比为7∶2∶1,紫杉醇用量为3 mg,水化介质为3 mg·mL-1 Hb-PBS溶液,水化温度为室温,水化时间为0.5 h;平均粒径为(189.17±8.22)nm,多分散系数为0.14±0.023,紫杉醇包封率为(58.27±2.55)%,血红蛋白含量为(0.63±0.05)mg·mL-1。体外细胞实验中,血红蛋白-紫杉醇脂质体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约为紫杉醇脂质体的1.5倍、被肿瘤细胞摄取量约为紫杉醇脂质体的1.2倍及ROS生成量约为紫杉醇脂质体的1.8倍。结论 制备了血红蛋白-紫杉醇脂质体,通过细胞实验证明其能通过改善缺氧、增加ROS产生促进肿瘤细胞凋亡,有望为肿瘤缺氧导致的耐药抵抗提供安全有效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采用PolyCHb携氧复苏液救治失血性休克大鼠,观察复苏效果并研究其对血浆EPO含量以及肾组织EPO,EPOR mRNA表达的影响,为休克复苏后氧供恢复状态及HBOCs制品开发提供评价依据。方法采用大鼠重度失血性休克-复苏模型,将64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1)假手术组:仅进行大鼠股动/静脉插管;2)PolyCHb组:大鼠股动/静脉插管,制备失血性休克模型,用PolyCHb复苏液进行复苏;3)红细胞组:用红细胞复苏液进行复苏,其余操作与PolyCHb组相同;4)白蛋白组:用5%白蛋白复苏液进行复苏,其余操作与PolyCHb组相同。在放血前(基础值)、休克时、复苏液回输完成(复苏后0 h)观察大鼠血压、心率变化,并进行血细胞计数;复苏后24 h和72 h分别取32只大鼠腹主动脉血,离心取血浆,测定血浆EPO含量;取大鼠肾组织,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24h与72 h组织中EPO与EPOR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PolyCHb组、红细胞组和白蛋白组复苏后0 h MAP(mmHg)分别为(122.27±17.25)vs(98.38±18.70)、(90.93±11.58)(P0.001);Hb(g/L)含量分别为(78.33±3.61)、(88.50±0.71)vs(64.83±9.72)(P0.05);红细胞(1012/L)数量为(3.21±0.30)vs(4.78±0.38)vs(3.23±0.40)(P0.05);复苏后24 h PolyCHb组、红细胞组组和白蛋白组血浆EPO蛋白含量(ng/m L)分别为(7.04±0.51)vs(2.86±0.60)vs(10.4±0.86)(P0.05);肾组织EPO mRNA表达值分别为(32.43±3.25)vs(21.69±5.03)(P0.01)vs(35.17±17.10)(P0.05);肾组织EPOR mRNA表达值分别为(0.20±0.04)vs(0.16±0.02)vs(0.24±0.05)(P0.05);复苏后72 h PolyCHb组、红细胞组和白蛋白组血浆EPO蛋白含量(ng/m L)分别为(1.88±0.30)vs(0.79±0.19)vs(3.10±0.51)(P0.05);肾组织EPO mRNA表达值分别为(9.76±2.50)vs(7.59±1.48)(P0.05)、(15.27±1.67)(P0.05);肾组织EPOR mRNA表达值分别(0.32±0.06)vs(0.29±0.07)vs(0.30±0.15)(P0.05)。结论PolyCHb用于复苏重度失血性休克大鼠,通过给缺氧组织供氧,使血浆EPO水平及肾组织EPO mRNA表达降低,但对肾组织EPOR mRNA表达无明显影响。PolyCHb可能可作为1种新型携氧体,早期纠正急性失血性休克大鼠氧供平衡。  相似文献   
8.
在生物材料的相容性研究中,蛋白质与材料表面的相互作用极其关键,一直是研究的重点之一.一般认为血细胞是与吸附在材料表面的蛋白质分子层相互作用,而不是与材料表面直接接触,因此蛋白质对于细胞的调控和诱导起到了关键作用.探索控制蛋白吸附行为的分子机制,从而调控细胞的应答为设计生物材料提供了思路.综述了蛋白质与生物材料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
血小板贮存袋是开展成份输血的一个重要工具。本文对血小板贮存质量的评价指标,影响血小板贮存的主要因素及国外对血小板贮存袋的改进方法做了较全面的分析,并对今后的发展趋势做了简要描述。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一种多酶体系,补体激活的可能是导致血小板激活的原因之一。本文对室温下贮存5天期间的血小板浓缩制品(PC)上清液血浆中的补体功能活性及补体衍生成份的生成进行了检测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