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5篇
妇产科学   4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从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在位子宫内膜中分离、培养子宫内膜干细胞,并鉴定其生物学特性,探索一种简便、高效的分离人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内膜干细胞的方法。方法:诊刮获取2012—2014年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妇产科住院治疗的14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功能层子宫内膜,从中分离出子宫内膜间质细胞,克隆形成法从该细胞中分离出具有强克隆形成能力的克隆形成细胞,对比非克隆形成细胞以噻唑蓝(MTT)比色法测定生长曲线检测两种细胞的增殖能力,连续克隆形成实验检测其克隆形成能力,微球体形成实验检测其微球体形成能力,诱导分化实验检测克隆形成细胞定向分化能力,裸鼠异位病灶形成实验检测其异位病灶形成能力。结果:相较于非克隆形成细胞,生长曲线测定显示克隆形成细胞增殖速度更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连续克隆形成实验显示克隆形成细胞5代以内克隆形成率稳定,分别为(12.30±3.75)%、(13.11±3.23)%、(11.86±2.21)%、(12.08±3.01)%、(11.01±3.98)%,非克隆形成细胞随传代次数增加克隆形成率逐渐降低,至第5代已无克隆形成,分别为(5.57±2.13)%、(4.21±2.12)%、(2.23±1.02)%、(0.12±0.07)%、0%,2组细胞对应代数克隆形成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球体形成实验显示克隆形成细胞3代以内每代成球细胞数量分别为(0.82±0.37)×10~4、(1.45±0.64)×10~4、(3.06±1.73)×10~4,非克隆形成细胞分别为(0.48±0.27)×10~4、(0.37±0.15)×10~4、0,2组对应代数细胞数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诱导分化实验显示克隆形成细胞具有定向分化能力。裸鼠异位病灶形成实验显示克隆形成细胞接种2周后可形成肉眼可见异位病灶,其异位病灶形成率为100%,相较于非克隆形成细胞异位病灶形成率40.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022,P<0.05);克隆形成细胞异位病灶体积为(30.95±12.13)mm^3,对比非克隆形成细胞异位病灶体积(19.12±10.98)m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65,P<0.05);HE染色显示:克隆形成细胞及非克隆形成细胞均有间质和腺体样异位病灶形成;进一步行免疫组化染色显示异位病灶组织中,间质样细胞Vimentin表达阳性,腺体样细胞CK-19表达阳性。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在位子宫内膜功能层中具有强克隆形成能力的子宫内膜干细胞,应用克隆形成法可以有效收集子宫内膜干细胞,经该法收集的子宫内膜干细胞可以冻存及传代培养,且具有干细胞无限增殖、自我更新、定向分化及异位病灶形成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四逆散对心理应激肝郁证模型大鼠应激相关激素、神经递质及海马和下丘脑部位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1/2(ERK)1/2-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采用慢性束缚制动结合孤养的方法制备心理应激肝郁证大鼠模型,根据大鼠一般状态、体质量增长情况、高架十字迷宫实验验证模型成功。将12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空白组、模型+四逆散组(四逆散组)、模型+艾司唑仑组(艾司唑仑组),各30只。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大鼠血浆及脑脊液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5-羟色胺(5-HT)的含量,半定量PCR法检测大鼠海马和下丘脑部位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激酶1/2(MEK1/2)、ERK1/2、CREB、c-fos mRNA的表达,蛋白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海马和下丘脑部位磷酸化(p-)MEK1/2、p-ERK1/2、p-CREB、c-fos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空白组大鼠血浆和脑脊液中CRH、ACTH、E、NE的含量明显增加(P<0.05),5-HT的含量明显减少(P<0.05),海马和下丘脑部位MEK1/2、ERK1/2、CREB mRNA及p-MEK1/2、p-ERK1/2、p-CREB蛋白的表达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空白组比较,四逆散和艾司唑仑均可降低血浆和脑脊液中CRH、ACTH、E、NE的水平(P<0.05),升高5-HT的水平(P<0.05),上调海马和下丘脑部位MEK1/2、ERK1/2、CREB mRNA及p-MEK1/2、p-ERK1/2、p-CREB蛋白的表达(P<0.05)。各组之间大鼠海马和下丘脑部位c-fos 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逆散能降低心理应激肝郁证模型大鼠血浆和脑脊液CRH、ACTH、E、NE的水平,增加5-HT的含量,提高应激反应能力,其机制可能与上调ERK1/2-CREB信号通路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3.
4.
目的:分析和比较正常早孕女性和复发性流产(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RSA)患者的生殖道菌群特征。方法:选取2021年3—9月在我院拟行清宫术的37例RSA患者为RSA组,同期拟行人工流产术的25例正常早孕女性为正常早孕组。对其阴道分泌物及子宫蜕膜组织进行16S rRNA测序,比较2组阴道和宫腔菌群的特征及差异。结果:与正常早孕女性相比,RSA患者阴道菌群多样性显著增多(P<0.05),个体间菌群结构相似度较低,但优势菌未改变,仍为乳杆菌属,而乳杆菌属丰度显著降低(P<0.05),且加德纳菌属、普雷沃菌属、巨型球菌属、李斯特菌属和厌氧球菌属丰度显著增加(P<0.05);RSA患者宫腔菌群多样性及个体间菌群结构相似度无显著变化(P>0.05),但优势菌种发生改变,正常早孕女性宫腔优势菌种为卷曲乳杆菌,RSA患者宫腔优势菌种为惰性乳杆菌,RSA患者宫腔菌群中两歧双歧杆菌和不能培养的不动杆菌丰度显著减少(P<0.05),而拟杆菌属、大肠埃希菌/志贺菌属和瘤胃菌属团显著增加(P<0.05)。结论:正常的阴道和宫腔存在微生物菌群,宫腔比阴道的菌群多样性更高,但宫腔优势菌丰度较低。阴道细菌的上行定植可能与宫腔菌群的形成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而宫腔特有菌群的存在,尤其是宫腔优势菌种的改变和致病菌的出现,可能与RSA的发生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初步探讨复发性流产(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RSA)患者宫腔微环境对早期妊娠的影响。方法:采集2021年10月—2022年1月就诊于我院拟行清宫术的RSA患者和同期拟行人工流产术的正常早孕女性的宫腔灌洗液,检测其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γ干扰素(interferon-γ,IFN-γ)浓度,并用宫腔灌洗液分别干预子宫内膜细胞和绒毛外滋养细胞,检测子宫内膜细胞TNF-α、IL-2、IFN-γ mRNA的表达,以及绒毛外滋养细胞的侵袭迁移能力。结果:RSA患者宫腔灌洗液中LPS、TNF-α、IL-2、IFN-γ的浓度均高于正常早孕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RSA患者的宫腔灌洗液干预子宫内膜细胞后,TNF-α、IL-2、IFN-γ mRNA的表达均较正常早孕女性宫腔灌洗液干预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RSA患者宫腔灌洗液干预后的绒毛外滋养细...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四逆散对心理应激肝郁证模型大鼠应激相关激素、神经递质及海马和下丘脑部位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1/2(ERK)1/2-c 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采用慢性束缚制动结合孤养的方法制备心理应激肝郁证大鼠模型,根据大鼠一般状态、体质量增长情况、高架十字迷宫实验验证模型成功。将12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空白组、模型+四逆散组(四逆散组)、模型+艾司唑仑组(艾司唑仑组),各30只。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大鼠血浆及脑脊液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5-羟色胺(5-HT)的含量,半定量PCR法检测大鼠海马和下丘脑部位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激酶1/2(MEK1/2)、ERK1/2、CREB、c-fos m RNA的表达,蛋白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海马和下丘脑部位磷酸化(p-)MEK1/2、p-ERK1/2、p-CREB、c-fos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空白组大鼠血浆和脑脊液中CRH、ACTH、E、NE的含量明显增加(P0.05),5-HT的含量明显减少(P0.05),海马和下丘脑部位MEK1/2、ERK1/2、CREB m RNA及p-MEK1/2、p-ERK1/2、p-CREB蛋白的表达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空白组比较,四逆散和艾司唑仑均可降低血浆和脑脊液中CRH、ACTH、E、NE的水平(P0.05),升高5-HT的水平(P0.05),上调海马和下丘脑部位MEK1/2、ERK1/2、CREB m RNA及p-MEK1/2、p-ERK1/2、p-CREB蛋白的表达(P0.05)。各组之间大鼠海马和下丘脑部位c-fos m RNA和蛋白质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逆散能降低心理应激肝郁证模型大鼠血浆和脑脊液CRH、ACTH、E、NE的水平,增加5-HT的含量,提高应激反应能力,其机制可能与上调ERK1/2-CREB信号通路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活血化瘀组方姜黄散对子宫内膜干细胞的影响。[方法]噻唑蓝(MTT)法明确姜黄散及孕三烯酮对人子宫内膜干细胞体外干预的最高无毒浓度及作用时效。对比孕三烯酮阳性对照组及不加药阴性对照组评价姜黄散对子宫内膜干细胞克隆形成、微球体形成能力的影响。将子宫内膜干细胞接种于裸鼠皮下形成异位病灶后予药物干预,对比孕三烯酮阳性对照组及不加药阴性对照组观察姜黄散高、中、低剂量组异位病灶体积及异位腺体数量的变化。[结果]姜黄散及孕三烯酮对子宫内膜干细胞干预的最高无毒浓度分别为20 mg/mL及10-6 mol/L,且其抑制作用随时间延长而加强。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姜黄散及孕三烯酮可明显抑制子宫内膜干细胞的克隆形成及微球体形成能力。姜黄散高、中剂量及孕三烯酮可明显抑制裸鼠异位病的生长,异位病灶体积及异位腺体数量较给药前均明显减小。[结论]活血化瘀法具有抑制子宫内膜干细胞增殖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子宫内膜容受性不良(poor endometrial receptivity,PER)不孕症女性宫腔菌群特征,找出其生物标志物。方法:选取2021年7月—2022年5月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我院)妇科就诊的不孕症女性共63例。根据超声评估子宫内膜容受性的结果分为PER组(40例)和子宫内膜容受性良好的对照组(23例)。采集2组患者子宫内膜组织进行16S r RNA高通量测序,比较2组宫腔菌群特征及差异。结果:2组患者宫腔菌群α多样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PER组宫腔菌群个体间差异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ER组宫腔优势菌门变形菌门相对丰度高于对照组(50.52%vs. 19.35%);2组优势菌属均为乳杆菌属,PER组宫腔优势菌属乳杆菌属相对丰度低于对照组(21.76%vs. 45.96%),罗尔斯通菌属相对丰度高于对照组(18.01%vs. 0.48%);PER组宫腔优势菌种未分类的罗尔斯通菌相对丰度高于对照组(18.01%vs. 0.48%),卷曲乳杆菌相对丰度低于对照组(3.82%vs. 23.78%)。PER组宫腔菌群门...  相似文献   
9.
中医妇科临床思维教学门诊是基于中医本科临床实习中遇到的“医学生角色转化的困难”“临床诊疗现代化,中医思维欠清晰”“岗位胜任力不足”等问题,探索的一种新的临床实习教学模式。此文详细介绍了中医妇科临床思维教学门诊的建立及实施过程、实践探索、效果评价,阐明了其在中医临床思维培养过程中的优势和临床教学活动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