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0篇
耳鼻咽喉   5篇
儿科学   29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11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3篇
综合类   54篇
预防医学   20篇
药学   19篇
中国医学   17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7篇
  1991年   8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肝/小肠联合移植模型,观察对移植肠ATPase、AKP和AChE活性的影响,结果发现肝小肠联合移植与单纯小肠移植相比①前者能延长受体动物的存活期,并对移植小肠产生的免疫排斥反应有明显的减轻和延迟作用;②肝小肠联合移植的移植物内ATPase、AKP和AChE活性反应较好。结果表明上述3种酶活性的改变能相应地反映移植器官产生免疫排斥反应的程度和受体动物的生存状态,并可以作为器官移植后临床监测中的一种辅助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准确地诊断和治疗小儿假性胰腺囊肿.方法总结近10年来我们收治经B超、钡餐、CT和MRI以及手术证实的假性胰腺囊肿15例.结果发现15例中男11例,女4例,年龄最小1岁4个月,最大13岁,平均年龄9.4岁.而且7例有明显外伤史(7/15,占40%),恶心呕吐(14/15,占93%)、腹痛(11/15,占73%),腹部肿块(10/15,占66%)为主要临床表现,其次有发热、消瘦、贫血.此外,在诊断上除依靠病史、体检和临床表现外,B超是最适宜和有价值的诊断依据,钡餐、CT和MRI可以帮助诊断和鉴别诊断,还发现一旦血清淀粉酶下降后又重新回升,不但对确诊有重要意义,也是手术的重要指证.14例接受手术治疗患儿均恢复良好,无1例死亡.结论①小儿假性胰腺囊肿诊断除主要依靠病史、体征外,B超对小儿仍是有价值的辅助检查,诊断困难时可结合钡餐、CT和MRI加以鉴别.②小儿假性胰腺囊肿多与外伤有关,男>女,因男孩好动、顽皮受伤机率多.③囊肿形成超过6周,或者B超显示囊肿壁形成明显时应选用内引流手术,较大囊肿仅外引流难以治愈.  相似文献   
3.
应用RT-PCR法分析人脂肪细胞载脂蛋白E基因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建立人脂肪细胞载脂蛋白E基因表达检测方法。方法 采用竞争性逆转录 -聚合酶链式反应 (RT -PCR)方法分析儿童脂肪细胞的载脂蛋白E基因表达。结果 载脂蛋白E基因能在儿童脂肪细胞表达 ,儿童载脂蛋白E基因表达量为( 0 41± 0 12 )。结论 采用竞争性逆转录 -聚合酶链式反应方法检测人脂肪细胞载脂蛋白E基因表达方法快速、简便、灵敏、实用、可靠 ,且能准确定量 ,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中药方剂"肠粘连方"在新生儿肠道疾病的外科及保守治疗中的作用,并讨论此方剂治疗新生儿肠道疾病的作用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1日至2017年1月1日由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收治的41例新生儿肠道疾病患儿。其中30例行腹部手术后出现肠梗阻(手术组),14例为中药组,除予以禁食、胃肠减压等常规治疗外,加服中药方剂"肠粘连方"治疗,余16例予以常规治疗,为对照组; 11例为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未手术组),入院时均出现呕吐、腹胀,喂养后反复便血、炎症指标上升,但无手术指征,其中5例加服中药治疗,为中药组,6例予常规治疗,为对照组。分析患儿口服中药后,肠梗阻症状及消化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手术组:中药组、对照组肠梗阻后至全量喂养时间分别为(10. 6±0. 7) d和(12. 8±0. 6) d,中药组明显短于对照组(t=2. 23,P=0. 03);中药组及对照组二次手术率分别为7. 1%(1/14)和25%(4/16),病死率分别为7. 1%(1/14)和18. 8%(3/1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见(P 0. 05)。未手术组:中药组患儿经反复禁食、抗炎治疗无效,停止给予或降级给予抗生素后,炎症指标上升,治疗期间均未出现肠穿孔、大量便血或腹膜炎体征,加服中药方剂后症状均逐渐好转,大便隐血均转为阴性,炎症指标恢复正常,服用中药后全量喂养时间为(17. 4±2. 5) d;对照组中2例经常规治疗好转出院,全量喂养时间为(29. 5±0. 5) d,2例出现肠穿孔予手术治疗,其余2例死亡。结论中药方剂"肠粘连方"不仅对新生儿术后粘连性肠梗阻具有显著疗效,而且对新生儿早期NEC也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5.
王果  叶亚飞 《新中医》2013,(10):113-114
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饮食不规律、生活节奏紊乱、睡眠不足、过度疲劳、缺乏锻炼、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方式及环境污染等影响,亚健康人群不断扩大,并呈年轻化的趋势发展。当今亚健康人群在世界各国普遍存在,并且人数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成为医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  相似文献   
6.
嗜酸细胞性胃肠炎的临床特点及误诊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 探讨嗜酸细胞性胃肠炎(EG)的临床特点和分析其误诊原因。方法 对6例EG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内镜表现和治疗随诊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①)黏膜型EG患者常以腹痛和腹泻为首发症状,而浆膜型以腹痛、腹胀和腹水为首发症状,可伴恶心呕吐、低热等,肌型以肠梗阻表现为主。②外周血和骨髓中嗜酸细胞计数明显增高(43.5%±20.5%,33.4%±15.6%),以成熟型为主,其变化与症状有关。③血沉、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等指标正常,IgG可下降。④腹水为渗出液,可见嗜酸细胞。⑤内镜表现多为黏膜片状糜烂和水肿,以胃窦和回盲部明显,活检可证实大量嗜酸细胞浸润。⑥激素可在1周内迅速缓解症状,并使嗜酸细胞恢复正常。⑦病情可有反复,但预后良好。结论 EG临床和内镜表现无特异性,外周血嗜酸细胞、腹水嗜酸细胞、胃肠黏膜组织中嗜酸细胞增多是诊断的关键。误诊原因:①对EG认识不足;②临床表现无特异性;③未注意外周血嗜酸细胞;④未及时行内镜检查并多点活检;⑤腹水未行EG检查;⑥腹腔镜检查未普及;⑦病理医师未注意到嗜酸细胞;⑧未行人工嗜酸细胞分类计数。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慢性胃炎患者血清sIL_2R及RBC免疫功能的变化。方法内镜及病理检查确诊的慢性胃炎51例和40例正常对照组作血清sIL_2R(双抗体夹心ELISA法)及RBCC3b受体花环率、RBC免疫复合物花环率(酵母菌花环试验)测定。结果慢性胃炎患者血清sIL_2R水平(2750±2311KU/L)与正常对照组(1906±793KU/L)相比增高,RBC免疫功能降低;上述改变在慢性萎缩性胃炎及合并Hp感染者更明显(P<001)。血清sIL_2R与RBCC3bRR呈负相关(r=-057,P<001);与RBCICR呈正相关(r=072,P<001)。结论慢性胃炎患者有免疫功能紊乱,血清sIL_2R及RBC免疫功能低下,可能与慢性胃炎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8.
为建立人周围血单核细胞载脂蛋白E基因表达检测方法,研究载脂蛋白E基因与儿童健康的关系,我们抽取26例健康儿童外周静脉血,分离血单核细胞,抽提RNA,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载脂蛋白E基因表达,并以正常人cDNA作定量标准物,待测样品与定量标准物共扩增,计算出待测样本的个体的mRNA量.研究发现载脂蛋白E基因能在健康儿童周围血单核细胞表达,健康儿童载脂蛋白E基因表达量为0.37±0.15 mol/mol mRNA.表明采用竞争性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来检测人周围血单核细胞载脂蛋白E基因表达的分析方法快速、简便、灵敏、实用、可靠,且能准确定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复方消化酶加莫沙必利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疗效。方法154例F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81例,给予复方消化酶加莫沙必利胶囊联合用药治疗;对照组73例,单用莫沙必利治疗。比较观察两组的上腹胀满、餐后饱胀、早饱等症状的变化。结果观察组对照组用药4周后临床主要症状均明显缓解(P<0.01或0.05);除呕吐及上腹部疼痛外,其他症状消失率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4%,对照组为75.3%,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复方消化酶加莫沙必利治疗FD疗效好,耐受性好,是一种值得推荐使用的治疗FD的方案。  相似文献   
10.
采用NADPH二磷酸酶组织化学方法,研究先天性巨结肠症NANC抑制性神经系统。结果提示狭窄段肠管缺乏NOS阳性神经丛,肌层内有散在神经纤维,有时可见到粗纤维或小神经干;正常结肠和巨结肠正常段富含阳性神经节细胞和神经纤维。提示NO与先天性巨结肠发病机理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