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1篇
儿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64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进行静脉溶栓治疗,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标准,对AMI溶栓治疗再通临床标准进行评价。方法:对6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静脉溶栓治疗,1-3天行冠状动脉造影,以造影结果为标准,达到TIMI分级标准Ⅱ级以上为再通,分析参考方案中2项、3项指标的不同组合及4项指标与血管再通的关系。结果:冠脉造影评判冠脉再通46例,未通18例;以临床标准评判冠脉再通42例,未通22例。临床再通指标对血管开通判断敏感性为78.3%;特异性为66.7%;阳性预测值为85.7%;阴性预测值为54.5%;临床准确度为75.0%。结论:冠脉造影与临床再通指标有很好的相关性,临床标准判断冠脉血管再通的准确性提高。  相似文献   
2.
蛭丹化瘀口服液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5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杭敏  侯安存  王新佳 《中医杂志》2006,47(8):615-615
病毒性肺炎是多种病毒侵犯肺实质而引起的肺部炎症,是儿科常见的下呼吸道感染。目前尚无有效的预防性疫苗,抗病毒药物也甚少,我们应用活血化瘀方剂蛭丹化瘀口服液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急性呼吸道感染(acute respiratory infection,ARI)严重威胁儿童健康。肺炎是常见的下呼吸道感染,发展中国家每年有400万5岁以下儿童死于肺炎,其中病毒性肺炎约占50%,对其进行病原学研究,明确病原及其流行规律。对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有重要意义。为此,我们对北京地区小儿病毒性肺炎的病原及流行情况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引起婴幼儿肺炎的病毒病原中,除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外,还与其他许多病毒如腺病毒、副流感病毒、流感病毒等有关。许多研究表明,RSV可引起急性毛细支气管炎,也与儿童哮喘的发生密切相关,其致喘的发病机制与T辅助淋巴细胞亚群的失衡有关,且以Th2增高为特点。为探讨非RSV病毒性肺炎对机体免疫功能产生的影响,我们对33例非RSV感染的病毒性肺炎患儿的细胞免疫功能进行了研究。1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2002~2004年期间在我科住院之非RSV病毒性肺炎33例(为病毒组),男21例,女12例;年龄1~72个月,平均(24.21±21.74)个月。除发热、咳嗽等症状…  相似文献   
5.
哮喘持续状态是儿科常见危重症,通过归纳近年来相关研究报道,结合临床实践,从小儿哮喘持续状态的诊断和治疗两方面,论述了常见的几个误区。通过对其诊治误区的认识,将有助于临床更准确地把握该病。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双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所致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ANVUGIB)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因素。方法:选择接受双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治疗患者800例,以6个月内ANVUGIB发生率为终点事件,单因素及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所致ANVUGIB发生相关因素。结果:双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所致ANVUGIB50例(6.2%);其中首发表现为黑便者22例(44.0%),呕血8例(16.0%),呕血伴黑便者14例(28.0%)。轻度出血30例,中度出血10例,重度出血10例。胃镜检查者42例(84.0%),出血位于胃部25例(59.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双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用药时间(3个月)、既往上消化道出血史为ANVUGIB发生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双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所致ANVUGIB首发症状以黑便为主,好发于胃部,其发生与患者年龄、双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用药时间、既往上消化道出血史有关。  相似文献   
7.
黑热病一例     
患儿 ,男 ,7岁 9个月。因发热、肝脾肿大 6个月第 2次入院 ,河北省顺平县人 ,无疫区居住史。 6个月前患儿发热 ,体温 3 8~ 3 9℃ ,伴腹部不适 ,在当地按上呼吸道感染青霉素治疗 1个月无效。腹围渐增大 ,消瘦 ,在北京市儿童医院以“贫血、肝脾肿大原因待查”收住院。入院后仍呈不规则发热 ,体温 3 8 5~ 4 0 5℃ ,发热前无寒战 ,伴盗汗 ,可自行退热 ,先后应用头孢噻肟钠、头孢曲松、环丙氟哌酸、三氮唑核苷、阿昔洛韦等。发热不退 ,肝脾呈进行性肿大 ,全血细胞减少 ,球蛋白水试验阳性 ,2月后查黑热病抗体阳性 ,应用锑剂试验性治疗 1个疗程 …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急性病毒性心肌炎(AVMC)患者外周血CC趋化因子配体20(CCL20)水平及与Th17细胞比例的关系.[方法]本院住院的AVMC患者54例作为观察组,分别于发病d2、d7、d14测定外周血CCL20水平和白细胞介素-17(IL-17)水平,检测外周血Th17细胞占CD4+T细胞比例、CC族趋化因子受体6阳性(CCR6+)细胞占Th17细胞比例,并分析外周血CCL20水平与Th17细胞比例的关系.以同期入院体检正常的健康志愿者50例作为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随着入院时间延长,观察组患者外周血CCL20水平、IL-17水平、外周血Th17细胞占CD4+T细胞比例、CCR6+细胞占Th17细胞比例均降低,且观察组d2、d7、d14各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相关性检测结果显示外周血CCL20水平、CCR6表达与Th17细胞比例均呈正相关关系(r=0.721、0.754,P均<0.05).[结论]AVMC患者外周血CCL20与Th17细胞比例均明显上升,且两者呈正相关关系,可能是AVMC病程进展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