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9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4篇
耳鼻咽喉   1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9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2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19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17篇
  2023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47篇
  2016年   48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肿瘤的转移是一个多步骤复杂的过程,肝转移是结直肠癌最常见的转移方式之一,对转移机制的理解和深入研究有助于寻求解决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方法,当前研究认为microRNA参与了肿瘤的转移与复发,通过对结直肠癌肝转移相关microRNA的研究,为疾病的发生发展、诊断治疗及预后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归纳了结直肠癌肝转移相关microRNA的研究进展,回顾了microRNA的生物学功能以及分子机制,表明microRNA在肿瘤转移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尤其在结直肠癌肝转移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甲状腺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总体上治疗效果良好,但仍有一部分难治性甲状腺癌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随着甲状腺癌分子病理机制研究的不断进展,以激酶抑制剂为代表的分子靶向治疗逐步在晚期甲状腺癌治疗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为晚期甲状腺癌患者带来新的希望。  相似文献   
3.
目的放射性皮炎是肿瘤患者治疗中常见的一种反应之一,严重影响到肿瘤患者治疗进程。本研究探讨Urgo水凝胶治疗Wistar大鼠Ⅱ度放射性皮炎愈合过程中创面愈合率及其机制,为临床治疗放射性皮炎提供新方法。方法建立Wistar大鼠Ⅱ度放射性皮炎模型,随机分成3组,实验组给予Ugro水凝胶0.2mm涂层,比亚芬组(传统组)给予比亚芬0.2mm涂层,生理盐水组(对照组)给予0.9%生理盐水喷雾创面处理。通过HE染色、免疫组化及图像分析,测定各组Wistar大鼠放疗后7、14、21和28d创面肉芽组织、创面面积及创面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表达。结果 X射线放射后大鼠出现脱毛或皮肤溃疡现象,实验组创面面积在第21d为(0.900±0.070)cm2,低对照组(2.317±0.280)cm2和传统组(1.550±0.080)c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0.4,P0.05;实验组创面面积在第28d为(1.061±0.054)cm2,明显低于对照组(2.520±0.140)cm2和传统组(1.453±0.080)c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8.84,P0.05。实验组第28dbFGF阳性表达量为55.00±1.00,高于传统组43.60±1.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2,P=0.000 6。实验组第28天TGF-β1阳性表达量为51.00±3.69,高于传统组36.40±4.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4,P=0.035。结论 Ugro水凝胶能加快Wistar大鼠Ⅱ度放射性皮炎创面的愈合,减轻创面的炎症反应,促进弹力纤维和胶原的修复,其机制与表皮生长因子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黑素瘤组织中乙醛脱氢酶1(aldehyde dehydrogenase 1,ALDH1)、上皮性钙黏附蛋白(E-cadherin,E-cad)及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urokinas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 receptor,uPAR)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选择50例黑素瘤和50例色素痣患者的病变组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病变组织中的ALDH1、E-cad及uPAR的表达情况,分析这3种蛋白表达与患者临床组织病理特征、肿瘤分期的关系。结果黑素瘤组织中ALDH1和uPAR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2.00%(41/50)和86.00%(43/50),均显著高于色素痣组(P0.05);黑素瘤组织中E-cad阳性表达率为38.00%(19/50),显著低于色素痣组(P0.05)。ALDH1、uPAR表达阳性率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厚度、浸润深度、是否淋巴结转移和组织病理分型均无相关性,但肿瘤厚度≥4 mm、浸润深度Ⅳ~Ⅴ、发生淋巴结转移等患者黑素瘤组织中ALDH1、uPAR表达阳性率均90%。浸润深度Ⅳ~Ⅴ的黑素瘤患者E-cad表达阳性率显著低于浸润深度Ⅰ~Ⅲ的患者(P0.05),黑素瘤患者E-cad表达阳性率与其他临床特征无相关性。结论黑素瘤在发生和进展过程中ALDH1、uPAR表达上调,E-cad表达下调,E-cad表达下调与肿瘤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唑来膦酸治疗实体瘤骨转移或多发性骨髓瘤引起的中重度骨痛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双盲、双模拟、多中心的实验设计方法.将228例实体瘤骨转移或多发性骨髓瘤引起中重度骨痛[视觉模拟评分(VAS)>50 mm]的患者随机分为唑来膦酸组(116例)和帕米膦酸二钠组(112例),分别接受静脉输注唑来膦酸(4 mg)或帕米膦酸二钠(90 mg)的单剂量治疗.检测唑来膦酸对疼痛及尿液中I型胶原交联氨基末端肽(NTX)/肌酐(Cr)、Ⅰ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CTX)/Cr的影响,并观察不良反应,评价其安全性.结果 228例患者中202例完成试验,其中唑来膦酸组104例,膦酸二钠组98例.用药后两组VAS评分逐渐下降,唑来膦酸组第8、15、22、28天对基线的平均变化百分比分别为-11.77%、-24.60%、-28.50%和-32.37%,帕米膦酸二钠组则分别为-10.87%、-21.06%、-25.67%和-31.26%,两组各时间点相对基线变化的百分比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01),但两组间相对基线变化的百分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587).用药后两组尿NTX/Cr均快速下降,第8天降到最低点,与基线相比,唑来膦酸组用药后第28天的变化百分比中位值为-36.9%(P=0.0002),帕米膦酸二钠为-32.1%(P=0.0018),两组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922).用药后两组尿CTX/Cr均快速下降,第8天时降到最低点,与基线相比,唑来膦酸组用药后第28天变化百分比中位值为-63.2%(P<0.0001),帕米膦酸二钠组为-47.9%(P<0.0001),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34).唑来膦酸和帕米膦酸二钠组中常见的不良反应为发热(19.0%和31.3%)、呕吐(6.0%和8.9%)、恶心(4.3%和4.5%)、乏力(3.4%和2.7%)、便秘(2.6%和1.8%)、低钙血症(5.2%和3.6%),均未出现血肌酐值升高.结论 4 mg唑来膦酸单剂量治疗中国人实体瘤骨转移或多发性骨髓瘤,在缓解骨痛和降低骨吸收标记物方面与帕米膦酸二钠同样有效,患者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国产多西他赛注射液联合多柔比星治疗经一线化疗失败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及毒副反应,并对安全性进行评估.方法 对88例经含铂类药物化疗后进展的NSCLC患者,使用多柔比星40mg/m2静脉冲人,第1天;国产(试验组)或进口(对照组)多西他赛注射液70 mg/m2静脉滴注,第2天.21d为1个周期,治疗3个周期.试验中不预防使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用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疗效及抗肿瘤药物急性及亚急性毒性反应分度标准评价疗效及毒性,卡式评分评价身体状况变化.结果 88例人组受试者中,81例可评价疗效.试验组和对照组均未出现CR患者,试验组PR、NC和PD患者分别为7、26和8例,对照组分别为3、26和11例.试验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17.1%和7.5%,临床获益率分别为80.5%和72.5%.两组近期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与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均主要表现为骨髓抑制、脱发及消化道反应等,未见水纳潴留,两组近期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国产多西他赛注射液可用于含铂类药物化疗后进展的NSCLC的治疗,疗效显著,耐受性良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氟脱氧葡萄糖(FDG)PET-CT常规及双时相显像在监测食管癌术后复发转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食管癌术后临床怀疑复发转移而行FDG PET-CT检查的48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细胞学、病理或随访结果分析FDG PET-CT检查结果.两样本率比较采用Fisher's精确概率法检验.结果 48例患者中位随访21.5个月,34例出现复发转移,确定复发转移灶61处.FDG PET-CT常规显像对全部病灶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3.44%、74.29%和86.46%;对局部复发和区域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91.67%、57.14%、78.95%和90.48%、77.78%、84.62%.FDG PET-CT双时相显像诊断局部复发+区域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均高于常规显像,分别为96.97%∶90.90%(P=0.613)、96.00%∶72.00%(P=0.049)、96.55%∶82.76%(P=0.029).结论 FDG PET-CT常规显像虽然检测食管癌术后局部复发及区域淋巴结转移的特异性和准确性较低,但仍是检测其术后复发转移的有效手段;双时相显像较常规显像更具优势,可有效提高检测的特异性及准确性.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value of regular and dual-time-point 18-fluorodeoxyglucose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T(FDG PET/CT)imaging for recurrence and metastasis in esophageal carcinoma(EC)after curative esophagectomy.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study was done on 48 patients received curative esophagectomy, who underwent FDG PET/CT scans to detect doubtful recurrent or metastatic lesions. The diagnostic accuracy of FDG PET-CT was assessed with the help of pathological findings as well as clinical or follow-up data. Using Fisher's Exact Test from SPSS 11.5 to analyze the data.Results Of the 48 patients, after a median follow-up of 21.5 months, 61 sites of local and regional recurrence or metastasis were finally confirmed in 34 patients. The sensitivity, specificity and accuracy of regular FDG PET/CT imaging in detecting recurrence of all sites were 93.44%, 74.29% and 86.46%respectively. The specificity and accuracy of local recurrence and regional metastasis were 57.14% ,78.95% and 77.78% ,84.62%, respectively. The sensitivity, specificity and accuracy of dual-time-point FDG PET/ CT imaging in detecting local and regional recurrence(96.97% ,96.00% and 96.55%)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regular FDG PET/CT(90.90%, 72.00% and 82.76%)and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of specificity and accuracy(P = 0.049, P = 0.029). Conclusions Regular FDG PET/CT imaging is highly effective in detecting recurrence and metastasis in EC patients after curative esophagectomy despite the low specificity and accuracy. Dual-time-point FDG PET/CT imaging can elevate the specificity and accuracy.  相似文献   
8.
目的 调查未参加过国家级癌症筛查项目的医院相关工作人员癌症筛查服务意愿及原因。方法 基于16个省份的项目点,采用方便抽样方法抽取潜在供方医院(每个城市1~2家),并整群抽取与癌症筛查相关的管理及一线工作人员,开展问卷调查,采用SAS 9.4软件进行逻辑核查和数据分析。结果 共有31家医院(三级18家、二级13家)的2 201名工作人员(管理者508人、一线工作人员1 693人)参与调查;受访医院均有一定的筛查业务扩展空间,管理者中有提供癌症筛查意愿者占92.5%,68.3%认为应当由政府承担筛查筹资责任;一线工作人员希望通过项目获得的收获是提升专业技能(72.4%)和物质回报(46.8%),但又担心项目运行会干扰日常工作(42.1%)和物质激励不足(41.8%);如需加班提供筛查服务,工作人员对不同检查项目单例期望补偿额度M值为20~90元,其中三级医院是二级的2倍左右。结论 专业技能提升和物质激励是潜在筛查服务提供方服务积极性和项目可持续性的保证,在后续的项目开展中应给予重视,加班劳务补偿期望值较高,项目实施中需合理分配机构的工作负荷以更好地控制项目成本。  相似文献   
9.
目的 基于癌症筛查实际供方角度,从工作人员主观感受及意愿层面评价癌症筛查项目的可持续性。方法 2014-2015年,基于城市癌症早诊早治项目,在16个省份项目点选取2013-2015年所有承担项目的医院、CDC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采用纸质问卷和网络调查开展访谈,对象包括宏观管理人员、具体项目管理人员和一线工作人员等。结果 最终完成访谈4 626份,访谈对象总体认为参加项目的最大收获在于社会价值感的提升(63.6%)、当地影响力(35.9%)及专业技能提升(30.6%)等;最大困难在于社会物质激励不够所致工作积极性低(30.9%)、信息采集口径不一致(28.3%)、部门间协调(24.4%)和机构间沟通衔接困难(23.5%)等。当单项筛查服务劳务补偿约50元时,工作人员会考虑加班工作。63.7%的受访者有长期筛查服务意愿,主要原因:可通过项目提升个人/团队在当地影响口碑(48.7%)、通过项目提升个人/团队专业技能(43.1%)等;无服务意愿者主要担心工作量超负荷(59.8%)、对日常工作的干扰(49.8%)等。结论 收获与困难相关结果提示,若要长期可持续性开展癌症筛查工作,建议加强项目内荣誉激励、对外宣传及专业能力建设,根据具体情况提高劳务补偿。服务意愿结果则提示,应从政府和领导层面加强信息化建设及机构/部门间协调,机构内应合理协调筛查项目与日常工作。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从结直肠癌肝转移瘤组织中分选出高纯度的CD11b~+髓系细胞,从而建立从一种组织中获得特异单细胞的方法。方法:采用机械联合酶消化法将实体瘤组织制备成单细胞悬液;利用流式细胞术分选出CD11b~+髓系细胞,并回测细胞纯度;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技术对分选出细胞的特异性进行鉴定;采用吉姆萨和台盼蓝染色对获得细胞进行评价。结果:流式细胞术能从机械联合酶消化法制备的单细胞悬液中分选出高纯度、足够数量的CD11b~+细胞;分选前细胞阳性率与分选后纯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分选后纯度达到实验研究的要求(P0.05);免疫细胞化学技术验证了分选细胞的特异性;分选后的细胞形态完整,活性良好。结论:机械联合酶消化法制备的单细胞悬液,经过流式细胞术分选,能够分选出高纯度、活性良好且形态完整的特异性细胞,操作方法稳定可重复,满足进一步研究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