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 调查未参加过国家级癌症筛查项目的医院相关工作人员癌症筛查服务意愿及原因。方法 基于16个省份的项目点,采用方便抽样方法抽取潜在供方医院(每个城市1~2家),并整群抽取与癌症筛查相关的管理及一线工作人员,开展问卷调查,采用SAS 9.4软件进行逻辑核查和数据分析。结果 共有31家医院(三级18家、二级13家)的2 201名工作人员(管理者508人、一线工作人员1 693人)参与调查;受访医院均有一定的筛查业务扩展空间,管理者中有提供癌症筛查意愿者占92.5%,68.3%认为应当由政府承担筛查筹资责任;一线工作人员希望通过项目获得的收获是提升专业技能(72.4%)和物质回报(46.8%),但又担心项目运行会干扰日常工作(42.1%)和物质激励不足(41.8%);如需加班提供筛查服务,工作人员对不同检查项目单例期望补偿额度M值为20~90元,其中三级医院是二级的2倍左右。结论 专业技能提升和物质激励是潜在筛查服务提供方服务积极性和项目可持续性的保证,在后续的项目开展中应给予重视,加班劳务补偿期望值较高,项目实施中需合理分配机构的工作负荷以更好地控制项目成本。  相似文献   

2.
我国城市地区人群癌症筛查需求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了解未参加过城市癌症早诊早治项目及其他国家级癌症筛查项目的城市社区居民对癌症筛查服务的接受意愿及对服务模式细化需求,从筛查潜在服务需求方的角度探索癌症筛查工作可持续性的影响要素。方法 基于城市癌症早诊早治项目的16个省份现场,采用方便抽样对当地40~69岁居民开展问卷调查,内容包括筛查服务需求意向等。结果 最终完成合格访谈16 394份,调查对象年龄(53.8±8.0)岁,男性占44.6%。若不考虑费用等因素,4 831名(29.5%)居民对癌症筛查服务没有需求,常见原因包括要等身体出现异常后才行动(61.8%)、所在单位已提供类似体检(36.8%)、自己不先做风险评估而直接去做筛查(33.0%)等。10 795名(65.8%)居民对癌症筛查服务有需求,但对筛查机构类型选择倾向不同:43.7%希望提供筛查的机构是综合性医院,36.5%希望是肿瘤专科医院;居民对于机构级别选择也有差异:61.4%的居民希望提供筛查的机构级别越高越好,36.4%则认为机构达到一定级别即可。关于筛查流程,61.5%未接收过筛查的居民认同“先问卷评估阳性后再临床检查”的模式。结论 大多数居民对癌症筛查服务有需求且倾向筛查机构级别越高越好。应普及癌症筛查知识宣传,并合理引导居民对筛查机构类型及级别的选择期望,建议加强基层筛查能力建设,合理分流居民对筛查机构的选择意愿。  相似文献   

3.
目的 从癌症筛查服务人员组成和工作服务负荷,了解癌症筛查项目的可持续性。方法 2014-2015年基于城市癌症早诊早治项目,在16个省份项目点选取2013-2015年所有承担项目的医院(71.1%为三甲医院)、CDC和社区中心,采用纸质问卷和网络调查,访谈对象包括宏观管理人员、具体项目管理人员和一线工作人员等,内容包括不同专业人员配备情况、工作人员工作负荷及补偿情况等。结果 完成合格调查4 626份,年龄(37.7±9.5)岁,男性占31.0%。省份间投入人员数量差别较大,以2012年加入项目的8个可比省份为例,副高及以上人员数量为6人(重庆)至43人(北京)不等;细化不同专业间差别也较大。不同机构来源工作人员中,医院(n=2 192)、CDC(n=431)和社区中心人员(n=1 990)自报因参加项目工作量增加所致压力较大的占比依次为19.9%、24.6%和34.1%(P<0.001)。对应不同项目角色分类人员,宏观管理(n=227)、项目具体管理人员(n=376)和一线工作人员(n=3 908)自报压力较大的比例依次为23.6%、22.3%和28.2%(P<0.001)。3 244名(73.8%)工作人员为项目工作加班获得报酬或补偿,其中以与工作量挂钩的劳务费(67.5%)和工作量不挂钩劳务费(26.6%)形式最多见。结论 省份间人员配置情况提示各现场的组织模式不同,客观能力可能存在差异。若要长期可持续性开展癌症筛查工作,建议筛查工作趋向常规化,减轻社区和一线工作人员压力,提高物质和非物质激励,可设专职人员。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我国城市居民对常见癌种(肺、胃、食管、肝、结直肠和乳腺癌)联合筛查的频率倾向及支付意愿。方法 2012-2014年基于城市癌症早诊早治项目的13个省份现场,面对面调查不同付费假设下,实际参加项目的居民倾向的筛查频率、对长期推行每3年1次联合筛查的支付意愿和支付额度等。结果 最终完成合格访谈31 029人,年龄(55.2±7.5)岁,近5年家庭人均年收入M值为2.5万元。对于多种癌症联合筛查服务,若完全免费,93.9%的居民选择每1~3年1次的频率;完全自费时对应的比例为67.3%。假设将每3年1次的联合筛查长期推行且需个人部分付费时,76.7%的居民愿意付费,但支付额度超过500元者(联合筛查人均费用约1 500元)仅占11.2%。其余23.3%无支付意愿者主要认为费用难以承受(71.7%)和认为没必要筛查(40.4%)。结论 我国城市参加过癌症筛查的居民对多种癌症联合筛查倾向"高频"模式,提示大范围推广的潜在接受程度较高,但需科学评价与正确引导。尽管多数居民对联合筛查有支付意愿但支付额度有限,提示应加强居民对自我健康的责任管理意识,建立筛查服务共付机制时应设置合理比例。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未参加过城市癌症早诊早治项目及其他国家级癌症筛查项目的城市居民对癌症筛查服务利用现况及对癌症筛查费用的支付意愿情况,从潜在筛查服务需求方的角度探索癌症筛查工作的可持续性。方法 2014-2015年基于城市癌症早诊早治项目的16个省份项目点,采用多中心横断面方便抽样方法对目标人群开展纸质问卷调查;采用χ2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二元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最终完成合格调查16 394人。调查对象中做过癌症筛查的居民占12.1%(1 984人);对癌症筛查服务利用进行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为60~69岁(OR=1.27,95% CI:1.13~1.43)、女性(男性OR=0.56,95% CI:0.50~0.62)、学历偏高者(高中/中专OR=1.51,95% CI:1.35~1.70;大学及以上OR=2.10,95% CI:1.36~3.25)、事业单位等和企业单位等职业的人群(企业人员等OR=1.32,95% CI:1.06~1.64;事业单位人员等OR=2.85,95% CI:2.26~3.59)、收入偏高者(6~15万元OR=1.55,95% CI:1.39~1.73;≥ 15万元OR=2.57,95% CI:2.09~3.15)、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公费医疗(OR=1.15,95% CI:1.01~1.32)以及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商业保险(OR=1.01,95% CI:0.84~1.22)的人群对癌症筛查服务利用率更高。在不考虑费用等因素的情况下,65.8%(10 795人)的调查对象愿意接受癌症筛查服务,且做过癌症筛查的居民对癌症筛查的接受度更高(P<0.05)。对于多种癌症联合筛查,61.2%(10 038人)的居民愿意付费,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为40~59岁(60~69岁OR=0.80,95% CI:0.74~0.87)、企事业单位等职业人群(企业人员OR=1.32,95% CI:1.18~1.47;事业单位人员OR=1.76,95% CI:1.56~1.98)、收入偏高者(6~15万OR=1.51,95% CI:1.40~1.63;≥ 15万OR=1.95,95% CI:1.60~2.38)及做过癌症筛查人群(OR=2.18,95% CI:1.94~2.46)的支付意愿更高。结论 居民癌症筛查服务利用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年龄、性别、学历、职业、收入、医保是癌症筛查服务利用的主要影响因素;居民有一定的支付意愿,但支付额度有限,年龄、职业、收入、癌症筛查服务利用是居民支付意愿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农村居民对无痛内镜筛查的支付意愿,为改进上消化道癌筛查策略和促进筛查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在山东省3个县(市、区)选取40~69岁既往未被诊断为癌症的农村居民为调查对象。 采用基于条件价值评估法的边界二分式和开放式相结合的方法,面对面调查受访者对无痛内镜筛查的支付意愿。用STATA 16.0进行支付意愿影响因素的Tobit回归分析。结果:最终纳入分析的959名研究对象中,有86.97%的农村居民愿意接受无痛内镜筛查,余下13.03%的农村居民不愿意接受的主要原因是“在感到身体不适后自行就诊”。当筛查需要个人自付部分费用时,有64.39%的农村居民愿意支付一定费用。假设筛查总费用为1000元,愿意支付500元以上的农村居民占30.70%,愿意支付700元以上的农村居民占14.51%,农村居民的平均支付意愿为310.70元,占总费用的31.00%。地区、性别和收入是居民支付意愿的显著影响因素,肥城市农村居民比临朐县居民愿意多支付118.85元/人;男性比女性多愿意支付63.09元/人;年收入每增加10000元,农村居民的筛查支付意愿就增加16.40元/人。结论:农村居民对无痛内镜筛查的接受度较高,但支付意愿及支付额度均较低。应提高农村居民对无痛内镜筛查的认知及自身健康的责任意识,同时建立筛查服务共付机制,将无痛内镜筛查自付比例控制在30%左右,提高筛查参与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江苏省扬中市40~69岁高危人群食管癌发病情况。方法 2011-2017年运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在江苏省扬中市食管癌高发区选取部分自然村,以其中40~69岁户籍居民作为目标人群,共筛查14 687人次,经内窥镜检查和病理学诊断食管癌。结果 筛查共发现341人患有食管癌前病变,检出率为2.32%(341/14 687),其中轻度异型增生234人(1.59%)、中度异型增生107人(0.73%)。食管癌阳性病例77人,检出率为0.52%,其中重度异型增生和(或)原位癌41人(0.28%)、早期癌19人(0.13%)、中晚期癌17人(0.12%)。筛查早诊率为77.92%(60/77),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食管各级病变检出率男性高于女性(P<0.05),但男女性早期癌和中晚期癌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除中晚期癌症外,各级食管病变检出率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P<0.05),中晚期癌检出率在60~岁年龄组达到最高(0.39%,10/2 547),65~岁组略有下降。结论 食管癌筛查项目能够在高危人群中发现相当数量的癌症及癌前病变患者,对改善患者生存率和生存质量意义重大。同时应当重视高危人群中的男性和老年群体,以此提高食管癌早期病例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综合评价浙江省城市居民结直肠癌筛查的结果和成本效果,为结直肠癌筛查策略的优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基于2013-2018年浙江省开展的城市癌症早诊早治项目,分析40~74岁城市居民结直肠癌筛查参与率和病变检出率,采用χ2检验比较不同组间率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测算以检出1例病变的成本为指标的成本效果比。结果 共完成问卷调查166 285名,评估为结直肠癌高危人群21 975名(13.2%),其中4 389名接受了结肠镜检查,依从率为20.0%,共检出结直肠癌11例(检出率为0.3%)、进展期腺瘤119例(2.7%)和非进展期腺瘤229例(5.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吸烟、饮酒、类便隐血检测史、肠息肉疾病史和结直肠癌家族史与肠镜依从率显著相关;年龄、吸烟史、肠息肉病史与结直肠进展期病变(癌和进展期腺瘤)检出率有关。成本效果分析结果显示,筛查检出1例进展期病变的成本为22 355.74元,其中检出1例结直肠癌的成本达264 204.18元;年龄组越大,成本效果比越小;敏感性分析提示提高肠镜依从率可降低成本效果比。结论 当前筛查项目有助于发现结直肠癌前病变,但结肠镜依从性相对较低,限制了筛查整体效果和经济学收益,应进一步加强高危人群肠镜检查的组织动员工作。  相似文献   

9.
目的 建立适用于大规模人群新型冠状病毒(新冠病毒)核酸筛查时,科学确定筛查范围的指标体系。方法 采用文献检索和头脑风暴法,拟定大规模人群新冠病毒核酸筛查指标体系初始框架和指标,通过层次分析法及Delphi法结合的方式,对全国21名专家进行两轮咨询,确定大规模人群新冠病毒核酸筛查指标体系及权重。结果 两轮咨询的专家积极指数均为100%,权威系数(Cr)分别为0.88±0.08、0.89±0.07,变异系数(CV)范围(0.08,0.24)、(0.09,0.25);Kendall''s W协调系数分别为0.34、0.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7.02、249.90,P<0.05)。最终确立了包括4个一级指标、11个二级指标、58个三级指标的大规模人群新冠病毒核酸筛查指标体系,并确定了各指标权重。结论 初步建立了大规模人群新冠病毒核酸筛查指标体系,对卫生行政部门科学和精准地确定大规模人群筛查范围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2013-2017年河南省城市地区肺癌高危人群的低剂量螺旋CT(LDCT)筛查依从性并探索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河南省40~74岁城市户籍居民进行癌症危险因素调查和肺癌风险评估,并对评估出的肺癌高危人群进行LDCT检查。采用χ2检验比较不同特征人群的LDCT筛查参与率差异,并采用Cochran-Armitage趋势检验对筛查参与率的时间趋势进行检验;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LDCT筛查参与率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纳入符合研究要求的肺癌高危人群35 672例,其中13 383例接受了LDCT检查,总体参与率为37.52%。LDCT筛查的参与率存在显著的地区和时间差异:最高和最低城市的参与率分别为38.47%和26.73%;2013-2014年的总体筛查参与率最低,为29.22%,2014-2015年最高,为43.30%(P<0.05),且随着筛查年份增加,筛查参与率逐渐增加(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45~69岁、具有初/高中文化程度、既往吸烟、正在饮酒或既往饮酒、不经常体育锻炼、有肺结核史、有慢性支气管炎史、有肺气肿史、有哮喘支气管扩张史和有肺癌家族史的人群更愿意接受LDCT检查(均P<0.05)。结论 河南省城市肺癌高危人群的LDCT筛查参与率仍不高。针对本研究识别出的特定高危人群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可能会在将来的肺癌筛查中提升LDCT检查的总体依从性。  相似文献   

11.
肝癌筛查在我国人群中的可及性:一项探索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系统量化肝癌筛查及监测服务在我国人群中的可及性, 尤其是可获得性维度的系列指标。方法参照国际权威机构对癌症筛查可获得性评价涉及的具体内容和指标, 包括当地相关政策方案、覆盖率、筛查参与率和依从率及影响因素、治疗率、接受度、公平性等, 通过系统综述方法, 结合核心文献/论著、官网、方案报告等渠道, 对我国人群肝癌筛查及监测相关指标进行系统整合评估。结果文献检索最终纳入34篇期刊论文, 多为地方性肝癌筛查参与率和监测依从率报道, 更多信息来自其他渠道。分析结果提示, 中央财政支持的3项癌症筛查服务项目, 均在特定地区和年龄段有针对一般风险人群的肝癌筛查方案推荐及实践评价, 针对筛查发现的不同高危人群有明确监测方案推荐。肝癌初筛的年度覆盖率在全国35~74岁人群中约为0.09%。因项目模式不同, 整体筛查参与率(参加复筛人数÷初筛阳性人数×100%)在37.5%~62.3%之间;监测依从率(参加监测人数÷复筛阳性需监测人数×100%)在纳入6项研究的M(Q1, Q3)为26.9%(23.5%, 41.0%);系统综述仅纳入2篇影响因素报道。全国大样本分析提示, 城市肝癌高危人群对甲胎蛋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中国适龄女性乳腺癌筛查率及其不同筛查服务类型的构成。方法 基于核心文献、相关官方网站、项目或调查报告等,摘录现有全国性调查中女性乳腺筛查率数据并进行整合分析,对40~69岁及35~64岁组筛查率进行标化和比较(用2010年普查人口结构)。检索乳腺癌筛查服务类型构成(组织性筛查、体检及机会性筛查)相关期刊文献,分析3种筛查服务类型的检出文献量、单篇筛查人数中位数等,并以其为权重估算筛查服务类型的构成比。结果 共查到6次全国性的乳腺癌筛查率相关报道,其中国家卫生服务调查2次(2013、2018年),中国CDC"慢性病监测系统"4次(调查起始年份分别为2010年、2013年以及2015年2次)。2015年中国40~69岁女性1年内、2年内和3年内的乳腺癌筛查率分别为16.9%、20.2%和21.4%。乳腺癌既往筛查率有所变化,40~69岁女性分别为2013年的21.1%和2015年的23.5%,35~64岁女性分别为23.3%和25.7%。选择2015年发表的期刊文献行综述分析,共纳入130篇,其中涉及组织性筛查、体检及机会性筛查的篇数分别占71.0%、23.7%和5.3%,估算2015年对应筛查类型个体服务量分别占总体的88.0%、11.2%和0.8%。结论 2015年中国适龄女性乳腺癌筛查率高于2013年,文献综述分析初步提示中国当下乳腺癌筛查服务类型以组织性筛查服务为主。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 了解男性性病门诊就诊者对短信提醒服务的接受意愿及其影响因素,为实施短信提醒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选取在无锡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门诊就诊的男性就诊者为调查对象,开展匿名问卷调查。结果 共调查368人,其中75.5%的人愿意接受短信提醒服务,定期提醒其检测HIV/STD。57.2%的人愿意每3个月接受一次短信提醒,38.1%的人愿意每6个月接受一次短信提醒。53.8%的人愿意将此项服务推荐给有需要的性伴侣,44.8%的人愿意将此项服务推荐给有需要的朋友。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aOR=3.632,95%CI:1.939~6.715)、曾发生过男男性行为(aOR=1.973,95%CI:1.234~8.358)、过去1年中接受过艾滋病相关服务(OR=9.416,95%CI:4.822~18.309)的男性性病门诊就诊者更愿意接受短信提醒服务。结论 短信提醒服务在男性性病门诊就诊者中具有一定的可接受性,未来在性病门诊实施短信提醒干预措施具有可行性。同时,在为性病门诊就诊者提供常规的干预服务时应加强短信提醒服务的宣传和解释,以提高就诊者对短信提醒服务的接受率。  相似文献   

15.
ObjectivesThis research aimed to assess women''s willingness to receive advice about cervical and bowel cancer screening participation and advice on cancer symptom awareness when attending breast cancer screening.MethodsWomen (n = 322) aged 60–64 years, living in the United Kingdom, who had previously taken part in breast cancer screening were recruited via a market research panel. They completed an online survey assessing willingness to receive advice, the potential impact of advice on breast screening participation, prospective acceptability and preferences for mode and timing of advice.ResultsMost women would be willing to receive information about cervical (86%) and bowel cancer screening (90%) and early symptoms of other cancers (92%) at a breast cancer screening appointment. Those who were not up to date with cervical cancer screening were less willing. Prospective acceptability was high for all three forms of advice and was associated with willingness to receive advice. Women would prefer to receive advice through a leaflet (41%) or discussion with the mammographer (30%) either before the appointment (27%), at the appointment (44%) or with their results (22%).ConclusionsWhile there is high willingness and high acceptability towards using breast cancer screening as a teachable moment for advice about prevention and early detection of other cancers, some women find it unacceptable and this may reduce their likelihood of attending a breast screening appointment.Patient or Public ContributionThis study focused on gaining women''s insights into potential future initiatives to encourage screening and early diagnosis of cancer. Members of the public were also involved in piloting the questionnaire.  相似文献   

16.
《Value in health》2021,24(12):1835-1844
ObjectivesScreening for anxiety and depression in cancer care is recommended, as identification is the first step in managing anxiety and depression. Nevertheless, patient preferences for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creening in cancer care are unknown.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and identify the aspects of an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creening program cancer patients value most, to inform decision-makers about ways to improve patient uptake and ultimately, the provision of patient-centered care.MethodsA discrete choice experiment was designed and implemented within an Australian cancer population sample. Participants were presented with a series of hypothetical screening programs labeled as “screening program 1” and “screening program 2” and were asked to choose their preferred one. The discrete choice experiment was administered using an online survey platform. A mixed logit and a latent class analysis was conducted.ResultsParticipants (n = 294) preferred screening to be conducted by a cancer nurse, face-to-face, and at regular intervals (monthly or every 3 months). Participants also preferred follow-up care to be delivered by mental health professionals embedded within the cancer care team. Factors that influenced preferences were the low cost and short waiting times for access to care.ConclusionsCancer patients prefer cancer services with integrated mental healthcare services. To maximize patient uptake,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creening programs should be routinely offered, delivered by oncology healthcare staff in a face-to-face format, and, postscreening, to be care for by mental health professionals embedded within the cancer service.  相似文献   

17.
癌症筛查项目或干预策略不仅要经济有效,在实际操作时也要考虑诸多影响因素。本期"癌症筛查可持续评估"重点号栏目将从癌症筛查服务的实际供方、潜在供方、实际需方和潜在需方4个维度展开,探索癌症筛查在我国城市人群中开展的可持续性,为更加顺利有效地开展大范围癌症筛查工作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8.
全球肺癌筛查卫生经济学研究的系统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了解全球肺癌筛查的卫生经济学评价研究进展,为我国相关研究和筛查工作开展提供参考。方法 系统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及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自建库至2018年6月30日间肺癌筛查卫生经济学研究相关文献,摘录其经济学评价方法及结果等信息,并进行质量评价。成本统一货币单位后计算增量成本效果比(ICER)后计算与当年当地人均GDP比值。结果 共纳入23项研究(1项基于人群随机对照试验,20项完全基于模型评价),整体质量较好;22项来自发达国家,11项筛查起始年龄为55岁,18项目标人群考虑了吸烟史;评价的筛查技术全部涉及低剂量螺旋CT(LDCT),筛查频率以每年1次(17项)和终生1次(7项)居多。22项研究可获得与未筛查相比的ICER,其中17项研究报道的ICER低于3倍当年当地人均GDP。各有15项和7项研究可获得每年1次和终生1次的ICER,其中各有12项和7项支持其经济有效,且终生1次略优于每年1次;不同筛查起始年龄和吸烟包年的经济有效性优劣差异不明显。结论 发达国家多开展基于模型LDCT肺癌筛查卫生经济学评价,并结合年龄和吸烟史进行高危人群选择,初步提示该方案经济有效;可为证据有限的欠发达地区提供参考,但实施需结合当地卫生资源现状;预算有限时低频次LDCT筛查更佳,而筛查起始年龄和吸烟史等细节确定需结合人群特征进行精准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