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2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6篇
儿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8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43篇
内科学   30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51篇
综合类   65篇
预防医学   29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17篇
中国医学   14篇
肿瘤学   1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原位肝移植术后胆管狭窄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原位肝移植术后胆管狭窄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利用胆道内镜技术,对14例原位肝移植术后发生的胆管狭窄进行了诊断和分析;采取球囊扩张后支撑管支撑狭窄的方法进行治疗。结果经胆道造影和内镜综合诊断胆管吻合口狭窄13例(92.86%,其中1例是结石导致的狭窄假象);非吻合口狭窄1例(进行了2次肝移植)。通过胆道造影明确诊断的4例吻合口狭窄中,1例采取球囊扩张1次治愈,2例行经内镜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网篮取石+鼻胆引流术后仍然发生胆系感染和黄疸而行手术以及纤维胆道镜治疗,1例2次肝移植术后发生急性排斥反应而死亡。通过T型管造影,1例发现条状负影,无狭窄,纤维胆道镜观察胆管吻合口愈合佳,黏膜移行良好;2例肝内显影差或不显影而呈胆管消失改变,纤维胆道镜取净结石后,扩张吻合口的狭窄后用支撑管分别支撑3、4个月时狭窄消失,黏膜移行良好,拔管治愈;8例肝内外胆管显影模糊,肝外和肝内Ⅰ、Ⅱ级胆管有条索状、柱状、树枝状负影和非吻合性狭窄征象,纤维胆道镜观察取净结石后观察吻合口处均有不同程度的狭窄、充血水肿,扩张支撑平均2.5个月后,镜下观察狭窄消失,黏膜移行佳;1例造影提示吻合口狭窄,经扩张后,内镜观察未发现结石,支撑2个月后拔管治愈。结论应用胆道内镜诊断胆管狭窄直观可靠。胆道狭窄扩张支撑后拔管的标准为:T型管造影通畅无狭窄,内镜观察狭窄环消失,吻合口处黏膜移行。通过内镜技术治疗胆管狭窄具有微创、安全、有效和方便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心脏瓣膜术中早期应用个体化呼气末正压(PEEP)对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7—10月择期行瓣膜手术的患者33例,男11例,女22例,年龄40~70岁,BMI 18~26 kg/m~2,ASAⅡ或Ⅲ级,心功能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C组,n=17)和个体化PEEP组(P组,n=16),两组术中麻醉维持为全凭静脉麻醉。停机后P组采用阶梯PEEP法滴定适宜的PEEP,并维持至手术结束,C组设置固定PEEP 4 cmH_2O。记录手术前(T_0)、肺复张前(T_1)、肺复张后40 min(T_2)、术后2 h(T_3)、术后24 h(T_4)的氧合指数(PaO_2/FiO_2),T_0—T_2时的HR、MAP、CVP,T_1—T_3时的肺动态顺应性(Cdyn)。使用经胸超声检查并记录T_0、T_2—T_4时的肺超声评分(LUS评分)和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与T_1时比较,T_2、T_3时P组PaO_2/FiO_2和Cdyn明显升高(P0.05)。与C组比较,T_2时P组PaO_2/FiO_2和Cdyn均明显升高(P0.05),T_2—T_4时P组LUS评分明显降低(P0.05),P组术后肺水肿的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两组其余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心脏瓣膜手术心肺转流停机后早期应用个体化PEEP具有肺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快充式经鼻湿化高流量通气(THRIVE)在非麻醉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住培)学员气管内插管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名非麻醉专业住培学员,根据全麻诱导操作时供氧方式分为面罩通气组(C组,n=10)和THRIVE组(T组,n=10)。选择择期行气管内插管全麻手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入C组和T组,诱导插管期C组采用面罩通气供氧,T组采用THRIVE供氧。记录患者声门暴露分级、总体插管成功例数、成功插管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SpO_2插管成功即刻低于入室基础值的例数。采用问卷调查评估学员对气管内插管操作的自信心、学习兴趣及带教满意度,采用麻醉科改良Mini-CEX和DOPS测评表评估学员理论与实践技能掌握度。结果与C组比较,T组学员总体插管成功率明显升高(P0.05),成功插管时间明显延长(P0.05),误入食管与SpO_2插管成功即刻低于入室基础值的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学员操作的自信心、学习兴趣及带教满意度明显提高(P0.05)。两组学员的Mini-CEX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DOPS评分T组高于C组(P0.05)。结论在全身麻醉气管插管诱导采用THRIVE供氧,可提高非麻醉专业住培学员气管内插管成功率,提高学员的自信心、兴趣、带教满意度及临床操作能力,有助于提升患者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补脾肾泻湿浊解毒活血法治疗实验性肾衰大鼠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材料与方法1.1 肾衰模型的制作 根据郑平东报告的方法,制作、造模时间21d。1.2 动物及分组 选用Wistar系雄性大鼠,体重100~200g,由本校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分为4组,即正常组、病理组、西药对照组、中药组。1.3 实验药物的制备与给药方式  相似文献   
5.
N0~1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预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晓亮  杨红健 《中国肿瘤》2005,14(3):205-207
[目的]探讨N0~1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范围、数目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02例N0~1乳腺癌手术病例,分析腋窝淋巴结清扫范围、数目、淋巴结转移数与5年生存率关系.[结果]不全腋清组与全腋清组5年生存率分别为68.57%、79.92%(X2=2.240,P=0.135),腋淋巴结清扫数<10个组与腋淋巴结清扫数≥10个组5年生存率分别为72.79%、86.96%(X2=1.343,P=0.247);腋淋巴结转移≥4个与<4个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48.57%、85.33%(X2=9.373,P=0.002);在腋淋巴结清扫数≥10个组中,腋淋巴结转移≥4个与<4个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48.74%、83.33%(X2=6.398,P=0.011).[结论]本研究未能提示N0~1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范围、数目影响预后,但腋淋巴结转移数目影响预后;腋淋巴结清扫数应≥10个,可准确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NICU中早产儿先天性巨细胞病毒(CMV)感染情况。方法早产儿251例,入院后均采集静脉血检测CMN基因定量,CMV-PCR≥1×103copies/mL者为CMN感染,并对其行听力学及智力检测。结果35例(13.94%)早产儿为先天性CMV感染,其中7例为症状性感染,占先天性感染的20%,死亡4例,死亡率为57%;无症状性CMV感染者28例,其婴儿期听神经损害达42.86%。结论先天性CMV感染在早产儿中发病率高,可能是导致早产、死亡及感音性神经损害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后慢性疼痛的原因及防治。方法:选取131例腹股沟疝患者行无张力疝修补术,分析其术后疼痛原因及防治方法。结果:随访时间3~12个月,术后出现3个月以上局部慢性疼痛不能缓解并需进一步治疗的患者8例,发生率为6.1%。结论:开放性无张力疝修补术中熟练的手术操作、部分可吸收材料的应用、材料使用个体化等可以减少术后慢性疼痛的发生,提高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9.
缬沙坦对不同血压及左心室重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缬沙坦的降血压效果及其对左心室重塑的影响。方法  3 0例高血压 (EH)伴左心室肥厚 (LVH)患者口服缬沙坦80~ 160 mg,每日 1次 ,总疗程 16周。扩张型心肌病 (DCM) 3 0例为对照 ,经心脏彩色超声多普勒 (UCG)检查心脏结构两次 ,观察其对左心室重塑的影响 ,同时监测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EH+ L VH治疗后血压下降总有效率达 80 % ,P<0 .0 1。DCM组治疗前后血压无明显降低 ,P>0 .0 5 ,无显著低血压副作用。UCG提示左心室重量指数 (L VMI)治疗后下降明显 ,P<0 .0 5。结论 长期应用缬沙坦在降血压的同时能逆转左心室肥厚 ,对单纯心脏扩大的 DCM患者在治疗中无明显低血压副作用 ,是一种很好的改变左心室重塑的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多孔钽颗粒对下颌骨骨缺损的修复效果.方法 首先拔出比格犬双侧下颌前磨牙,待拔牙创愈合后(3个月)采用牙科种植机在下颌骨缺牙区构建颌骨骨缺损模型,随即将多孔钽颗粒(实验组,n=9)和Bio-oss骨粉(对照组,n=9)分别植入右侧和左侧下颌骨骨缺损区内.半流食喂养3个月后,双侧下颌骨行X线摄片比较2组材料修复骨缺损的能力,然后采用EXAKT切磨机制取硬组织切片,行甲苯胺蓝染色后于显微镜下观察新骨成熟情况.结果 3个月后,大体标本和X线摄片发现:实验组和对照组颌骨骨缺损区内均有新骨生成;按照X线评分标准对骨形成及塑形情况进行评价发现:实验组评分高于对照组[(9.54 ±0.10) vs (8.98 ±0.09),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硬组织切片染色观察发现:实验组缺损区骨组织较对照组更为成熟,且包绕了大量的多孔钽颗粒,其相互交联呈网状;虽然对照组(Bio-oss骨粉颗粒)周围有较成熟的骨组织包绕,但颗粒之间仍有大量骨陷窝存在.结论 实验结果显示多孔钽颗粒具有良好的诱导成骨能力,其修复颌骨缺损效果优于临床常用的Bio-oss骨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