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0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80篇
综合类   38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7篇
肿瘤学   70篇
  2023年   7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狭缝印迹杂交分析癌转移抑制基因nm23在人肺癌中的表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探讨癌转移抑制基因在人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采用狭缝印迹杂交技术检测了不同部位、不同性质人肺组织中的nm23-H1和nm23-H2基因的mRNA表达。结果发现,nm23-H1和nm23-H2ADLDR MrnaGE DP ,FTJB  相似文献   
3.
再谈肺癌中血管生成与其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肺癌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激酶插入结构域受体(ki鄄naseinsertdomainingreceptorKDR)表达水平和微血管密度(Micro-vasculardensityMVD)及其与肺癌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LSAB法),检测114例肺癌组织中的VEGF、KDR表达水平及MVD。结果:肺癌组织中VEGF、KDR高表达组患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18.18%和21.19%,显著低于低表达组61.19%和52.74%(P<0.01);MVD高密度组患者5年生存率为17.27%,显著低于低密度组52.74%(P<0.01)。VEGF、KDR表达水平及MVD与生存期均呈显著负相关(P<0.01),其相关强度依MVD、VEGF、KDR顺序逐渐降低。多因素分析表明,pTNM分期仍是预测肺癌预后最有价值的指标,但VEGF、KDR表达水平,MVD也是判断肺癌预后较有价值的指标。VEGF、KDR表达水平越高,MVD越大,其无瘤生存期和5年生存率越短。结论:肺癌中VEGF、KDR基因的表达异常及MVD的增大在肺癌的发生、发展、转移和预后中可能起重要作用,检测肺癌中VEGF、KDR基因表达水平及MVD有助于预测肺癌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肿瘤转移抑制基因nm23-H1对人高转移大细胞肺癌细胞株L9981中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1/2活性的影响.方法应用特异性识别总ERK1/2(p44/42 MAP kinase)和双磷酸化ERK1/2(phospho-p44/42 MAP kinase)的抗体及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L9981(缺失nm23-H1基因的原代肺癌细胞株)、L9981-nm23-H1(转染了nm23-H1基因的L9981细胞株)、L9981-PLXSN(转染了空载体的L9981细胞株)中总ERK1/2和磷酸化ERK1/2的水平.磷酸化ERK1/2活性应用非放射性免疫沉淀和Western blot法以及p44/42 MAP kinase分析试剂盒予以检测.结果 L9981-nm23-H1细胞株中磷酸化ERK1/2的水平,以及ERK1/2活性均显著低于L9981细胞株和L9981-PLXSN细胞株(P<0.01),L9981和L9981-PLXSN细胞株间磷酸化ERK1/2水平和ERK1/2活性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三个细胞株间总ERK1/2水平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nm23-H1基因可明显靶向地抑制人高转移肺癌细胞株L9981中ERK1/2的转录表达和ERK1/2的活性.推测nm23-H1基因的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抑制了MAPK/ERK信号传导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5.
吉非替尼(Iressa)治疗复发性非小细胞肺癌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总结吉非替尼 (Iressa)治疗复发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2 9例经放化疗治疗失败的非小细胞肺癌进入本研究 ,其中 3例肿瘤局限于胸腔内 ,2 6例已有远处转移。Iressa剂量为 2 5 0mg/次 ,口服 ,每天 1次。全组服药的中位时间为 5个月。 结果 主要的毒副作用是皮疹 ,共有 12例发生皮疹 ,占全组的 41.4%。其它的副作用有腹泻 2例 ,心动过缓 1例 ,转氨酶升高 1例。治疗后获完全缓解 1例 ,部分缓解 7例 ,稳定 12例 ,进展 9例。全组有效率为 2 7.5 9%,疾病控制率为 68.97%。中位生存时间为 5 .5个月 ( 1~ 19个月 ) ,中位肿瘤进展时间为 6.5个月 ,1年生存率为 44 .83 %。结论 Iressa对放化疗治疗失败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有明显的抗肿瘤作用 ,能明显改善症状 ,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KDR(kinase domaimcontaining receptor)在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LSAB法),检测114例肺癌组织、癌旁组织.30例肺良性病变组织中的KDR表达水平。结果:肺癌组织(86.37±10.90)中KDR表达水平显著高于肺癌旁组织(45.15±21.97)和肺良性病变组织(20.02±11.60),P<0.01.肺癌旁组织显著高于肺良性组织,P<0.05;KDR表达水平与肺癌原发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状态,PTNM分期和细胞分化程度均有密切关系,P<0.01,KDR高表达组患者5年生存率(21.19%)显著低于低表达组(52.74%),P<0.05。结论:KDR参与肺癌的发生、发展、转移.可作为评估肺癌生物学行为和预测肺癌患者预后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7.
nm23-H1基因逆转肺癌转移表型及其分子机制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2,他引:13  
肺癌的侵袭和转移是多基因、多因子共同作用的结果 ,并且是一到两个关键基因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相互配合、协同促进了细胞的癌变、侵袭和转移[1] 。转移抑制基因 (metastasissuppressorgenes)结构和功能的异常 ,导致对肿瘤转移表型的调控异常 ,最终导致肿瘤转移。nm2 3 H1基因已被证明为肿瘤转移抑制基因 ,并与癌细胞的转移能力密切相关。我们的早期研究表明 ,nm2 3 H1基因的低表达和杂合性缺失与肺癌的高转移性和预后不良有密切关系 ,而且nm2 3 H1基因缺失的肺癌常伴有一些肿瘤侵袭相关分子的表达异常[2~…  相似文献   
8.
背景与目的GSTs可能参与机体致癌物的解毒反应,如保护个体免受吸烟的损害,因此GSTs基因多态性被认为是个体是否患癌的易感因素。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GSTT1基因多念性与中国四川汉族人群肺癌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和PCR—RFLP方法检测中国四川汉族人群肺癌患者150例和健康对照者152例的GSTT1基因缺失型的频率,并评价其与吸烟和肺癌遗传易感性的关系。结果①GSTT1(-)基因型在肺癌组和对照组分别为54.7%(82/150)和38.2%(58/152).二者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OR=1.681,95%CI=1,009~2.803,P=0.046);②GSTT1(-)基因型患肺鳞癌(OR=2.969.95%CI=1.511~5.834。P=0.002)及肺腺癌(OR=2.095.95%CI=1.060~4.140,P=0.033)的风险性明显增加;③吸烟者中GSTT1(-)基因型者患肺癌的风险是GSTT1( )者的4.051倍;①GSTT1(-)基因型者中,吸烟者患肺癌的风险是不吸烟者的53.885倍;⑤吸烟≥20包年者中,GSTT1(-)基因型者患肺癌的风险是GSTT1( )者的4.296倍。结论①(GSTT1(-)基因型增加四川汉族人群患肺癌的风险性.特别是增加患肺鳞癌的风险;②GSTT1(-)基因型和吸烟之间存在交互作用,吸烟量越大且为GSTT1(-)基因型者则患肺癌的风险性越大。  相似文献   
9.
背景与目的肿瘤生长和转移依赖于肿瘤血管形成,抑制其血管形成能够控制其生长和转移.胶原ⅩⅧ/内皮抑素(collagen ⅩⅧ/endostatin)是迄今为止最有效的内源性血管生长抑制剂之一.本研究拟探讨内皮抑素mRNA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转录表达及其与肺癌临床病理生理特征的关系.方法用RT-PCR法检测46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和14例肺良性病变组织中内皮抑素mRNA的转录表达.结果①肺癌组织中内皮抑素mRNA转录表达水平(0.872±0.071)显著高于癌旁肺组织(0.717±0.073)和肺良性病变肺组织(0.611±0.026)(P<0.001),癌旁肺组织亦显著高于肺良性病变肺组织(P<0.01).②肺癌组织中内皮抑素mRNA转录表达水平与肺癌原发肿瘤大小、有无远处转移、细胞分化程度和P TNM分期等均有密切关系,而与肺癌原发部位、淋巴结转移状态、组织学类型,患者性别、年龄和吸烟与否等均无明显关系.结论肺癌患者肺癌组织中存在内皮抑素mRNA转录表达水平的升高,这种升高与肺癌的发生、发展、远处转移和细胞分化不良有密切关系,因而有助于预测肺癌的恶性行为.  相似文献   
10.
肿瘤转移相关基因与周围型肺癌CT征象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摘要目的:探讨VEGF和nm23-H1基因表达水平与周围型肺癌的病理生理学特征和CT征象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确诊的47例周围型肺癌患者CT表现.同时采用免疫组化方法(LSAB法)检测47例肺癌组织中的VEGF和nm23-H1表达水平。结果:1)VEGF、nm23-H1表达水平与原发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状态,pTNM分期均有密切关系(P<0.05)。2)VEGF与nm23-H1表达水平呈负相关(P<0.05)。3)VEGF基因的高表达和nm23-H1基因的低表达均与分叶征、纵隔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且VEGF的高表达也与空洞征有关:二者表达水平与毛刺征、空泡征、胸膜凹陷征和支气管征均无关(P>0.05)。4)深分叶征、空泡征和支气管征与肿瘤大小有关(P<0.05),而与毛刺征、胸膜凹陷征和纵隔淋巴结转移均无关(P>0.05)。结论:VEGF过度表达和nm23-H1低表达均与周围型肺癌的分叶征、空洞坏死征和纵隔淋巴结转移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