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44篇
  免费   173篇
  国内免费   110篇
耳鼻咽喉   93篇
儿科学   8篇
妇产科学   17篇
基础医学   153篇
口腔科学   164篇
临床医学   627篇
内科学   117篇
皮肤病学   68篇
神经病学   265篇
特种医学   104篇
外科学   150篇
综合类   1114篇
预防医学   325篇
眼科学   22篇
药学   531篇
  2篇
中国医学   818篇
肿瘤学   49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54篇
  2022年   76篇
  2021年   113篇
  2020年   123篇
  2019年   106篇
  2018年   47篇
  2017年   72篇
  2016年   86篇
  2015年   152篇
  2014年   188篇
  2013年   211篇
  2012年   265篇
  2011年   229篇
  2010年   242篇
  2009年   235篇
  2008年   253篇
  2007年   233篇
  2006年   226篇
  2005年   236篇
  2004年   188篇
  2003年   219篇
  2002年   177篇
  2001年   145篇
  2000年   141篇
  1999年   75篇
  1998年   78篇
  1997年   96篇
  1996年   82篇
  1995年   59篇
  1994年   52篇
  1993年   33篇
  1992年   30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究急性消化性溃疡出血联合应用注射用艾司奥美拉唑钠与内镜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7年6月—2019年6月收治的急性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讲解两种治疗方式,由患者选择治疗方式后分组,将单一应用内镜治疗的纳入单一组,联合应用注射用艾司奥美拉唑钠与内镜治疗的纳入联合组,各40例。记录两组血红蛋白水平、临床症状停止时间与凝血功能。结果:治疗前,两组血红蛋白水平基本一致(P>0.05);治疗5 d后,两组血红蛋白水平均得到提高,联合组高于单一组(P<0.05)。治疗后,在临床症状(出血、黑便与呕血)停止时间上比较,联合组均短于单一组(P<0.05)。治疗前,两组凝血指标功能基本一致(P>0.05);治疗后,两组凝血指标均得到改善,且联合组改善程度优于单一组(P<0.05)。结论:急性消化性溃疡出血联合应用注射用艾司奥美拉唑钠与内镜治疗,可加速血凝过程,并提高血红蛋白水平,促进临床症状的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颞浅动脉吻合术联合高流量颅内-外血管搭桥术治疗复杂性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9月至2017年12月间武汉市第九医院收治的39例颅内动脉瘤患者,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19例)和对照组(2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高流量颅内-外血管搭桥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颞浅动脉吻合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颞肌厚度、术后感染、张口困难及偏瘫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张口困难发生率为5. 3%,低于对照组的35. 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前,两组患者颞肌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两组患者颞肌厚度均降低,且对照组低于观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结论颞浅动脉吻合术联合高流量颅内-外血管搭桥术可有效降低复杂性颅内动脉瘤患者术后出现颞肌萎缩几率,促进颞肌血运恢复,操作简便,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5.
蝶骨嵴内侧大型脑膜瘤由于毗邻重要的血管、神经以及海绵窦,血供丰富,随着肿瘤的进一步生长,蛛网膜间隙逐渐消失,肿瘤推挤、包裹、侵蚀神经及血管,手术难度大。该部位手术多采用翼点入路或改良翼点入路,但由于该入路对肿瘤暴露范围的限制,肿瘤全切率低,并发症发生率高,也有部分研究对蝶骨嵴内侧脑膜瘤尝试采用额眶颧入路,但因创伤较大,费时较长等缺点未能推广,《中国肿瘤临床》2018年第45卷第16期“术式交流”栏目,来自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外科的治疗团队,在总结现有入路的基础上,对手术入路进行改良,通过离断颧弓能获得对该部位肿瘤更大的暴露空间,对33例蝶骨嵴内侧大型脑膜瘤采用该入路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特将术式经验总结刊文,以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6.
孙丽霞 《新中医》2020,52(2):37-40
目的:探讨柴胡疏肝散联合草酸艾司西酞普兰对肝气郁结型抑郁症患者去甲肾上腺素(NE)、5-羟色胺(5-HT)水平、社会功能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96例肝气郁结型抑郁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8例。对照组应用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柴胡疏肝散口服。比较2组临床疗效、抑郁状况、社会功能、血清NE及5-HT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83%,明显高于对照组81.25%(P0.05)。治疗前,2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评分、SF-36社会功能因子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2组HAMD、SDSS评分较治疗前下降(P0.05),SF-36社会功能因子评分较治疗前增高(P0.05);且治疗组HAMD、SD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SF-36社会功能因子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NE、5-H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2组NE、5-HT水平较治疗前增高(P0.05),且治疗组NE、5-HT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肝气郁结型抑郁症患者采用柴胡疏肝散联合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治疗,临床疗效确切,可显著改善抑郁状况,明显提升血清NE及5-HT水平,有效促进社会功能恢复,且用药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7.
《太史医案初编》是清代旴江名医黄宫绣的一部医案著作。该书立足于中医的理论特点及临床特色,体现了黄氏独特的辨证思路和临证经验。本文以《太史医案初编》中几则有关血证的医案进行研究,主要对黄氏辨治血证的理法方药特色进行初步探析,以窥其主要学术思想特色,挖掘旴江医学学术价值,为临床血证辨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加味柴胡桂枝汤联合草酸艾司西酞普兰对脑卒中后抑郁的干预作用,并探讨其治疗机制。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脑卒中后抑郁(PSD)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单用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加味柴胡桂枝汤治疗。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日常生活能力表(BI)评分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2、4、6周的神经功能、生活能力和抑郁改善情况;采集患者空腹血样,检测血清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清神经递质5-羟色胺(5-HT)及脑功能损伤相关因子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神经肽Y(NPY)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水平,探讨两组治疗方案对脑损伤调节的机制,记录不良反应,评估两组治疗方案的安全性。结果:经治疗,两组的NIHSS、HAMD均降低,BI评分明显升高,且观察组NIHSS、HAMD评分情况低于对照组,BI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IL-6和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01),5-HT水平高于对照组,NSE低于对照组,NPY和BDNF水平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20.00%,低于对照组的37.50%(P>0.05)。结论:相对于单独使用草酸艾司西酞普兰,加味柴胡桂枝汤联合草酸艾司西酞普兰对脑卒中后抑郁的治疗效果更显著,有效降低神经功能损伤,改善抑郁情况,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文拉法辛结合草酸艾司西酞普兰在抑郁症患肢治疗中的自主神经功能与睡眠质量影响进行探究.方法:此次研究的样本选取自本院在2017年12月到2019年12月间收治的12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文拉法辛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需要在对照组的基础之上,加以草酸艾司西酞普兰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自主神经功能与睡眠质量影响进行探究.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睡眠质量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从自主神经功能来看,观察组患者的改善效果更为明显,SSR的起始波潜伏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当前对抑郁症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通过采用文拉法辛联合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的治疗方案,能够显著的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实现患者睡眠质量以及自主神经功能的提升,在临床中有着较高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0.
<正>山西省晋城市位于山西省东南部,主要为汉族人群,城市人口少,Rh(D)阴性率很低。随着医学科学的不断进步和输血技术的发展,临床对Rh(D)阴性稀有血型的需求不断增加,保证临床稀有血型供应的压力也越来越大。临床对稀有血型的使用有没有不合理的地方,血型资源还有没有开发的空间,如何招募已有的Rh(D)阴性稀有血型献血者,如何激励Rh(D)阴性稀有血型献血者在患者急需时踊跃献血等,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