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9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12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4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5篇
口腔科学   9篇
临床医学   95篇
内科学   122篇
皮肤病学   89篇
神经病学   27篇
特种医学   20篇
外科学   28篇
综合类   229篇
预防医学   26篇
眼科学   7篇
药学   68篇
中国医学   10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59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62篇
  2004年   58篇
  2003年   49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分析肠白塞病(Behcet's disease,BD)外周血参数特点及其与肠溃疡活动度的相关性,为全面评估肠BD提供简易方法。 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月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收治的肠BD患者50例,以单纯皮肤黏膜BD患者50例和复发性阿弗他溃疡(recurrent aphthous ulcer,RAU)患者40例作对照,比较肠BD组外周血参数与单纯皮肤黏膜BD组和RAU组之间的差异。应用简化的内镜下克罗恩病活动度标准(SES-CD)将肠BD分为活动期25例和稳定期25例,评价外周血参数与肠溃疡活动度的相关性。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肠BD组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GB)明显下降(均P<0.05);纤维蛋白原(FIB)、血沉(ESR)和C-反应蛋白(CRP)明显升高(均P<0.05);HGB和CRP预测肠BD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分别为0.826和0.871;与肠BD稳定期比较肠BD活动期ESR、CRP和FIB显著升高(均P<0.05),HGB显著降低(P=0.001);HGB、ESR、CRP和FIB判断肠溃疡活动度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58、0.787、0.888和0.792。 结论 BD患者HGB下降和CRP升高时需警惕肠溃疡;HGB、ESR、CRP和FIB是判断肠BD溃疡活动度的简易指标。   相似文献   
2.
3.
白塞病 (Beh?et syndrome,BS)是一种少见的慢性全身性血管炎症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复发性口腔溃疡、生殖器溃疡、皮肤及眼部损害。文章结合国内外相关指南,全面论述BS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推荐及预后。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56岁,入院日期2013年12月5日。主诉:高热11d,口咽部溃疡5d。现病史:患者11d 前开始无规律发热,T 37.8℃@39.2℃,偶有干咳,无呕吐及腹痛腹泻,无尿频尿急等症状。5d 始出现咽部及颊黏膜溃疡,伴局部明显疼痛,进食困难,经门诊给予头孢克肟、左氧氟沙星静脉滴注治疗10d 无好转,以发热待查:上呼吸道感染?收住北大医院干部内科。既往史:既往5年内有反复发作口腔溃疡病史,无其他慢性疾病史。体格检查:T 38.9℃,P 92次/ min,R 21次/ min,BP 120/80mm Hg。患者呈热病容,眼结膜轻度充血,唇红,口腔咽部及颊黏膜见多个溃疡,舌红,咽充血,双侧扁桃体Ⅰ度肿大。左侧颈部可触及多个肿大淋巴结,质地中等,活动度可。右侧颈部未触及肿大淋巴结。听诊心脏(-)、双肺呼吸音清,肝脾(-),骨关节四肢(-)。辅助检查及实验室检查:胸部 CT 检查:未见明显异常,颈部 B 型超声检查:左侧颈部可见多个肿大淋巴结,较大者约1.5cm ×0.8cm,颈部淋巴结活检:淋巴组织反应性增生伴浆细胞增生,未见轻链限制性表达。咽部溃疡组织活检:鳞状上皮黏膜组织及骨骼肌,表皮糜烂、缺失,大量急慢性炎细胞浸润,组织细胞增生。骨髓穿刺病理结果:各系细胞未见明显异常,未见异常淋巴细胞浸润。血常规:HGB 106g/ L,WBC 8.4×109/ L,N 76.3%,C 反应蛋白75mg/ L,尿RBC(+),PRO(+),抗 O ﹤25U/ ml,血沉59mm/ h,肝功 ALT 94U/ L,AST 83U/ L。白蛋白26g/ L,白球比值0.72,类风湿因子、血疟原虫、肥达反应、TB、AB、HIV、IP 检查及血培养、中段尿培养、溃疡分泌物培养均阴性,肾功能正常。  相似文献   
5.
张羽  吕行  王鑫 《环球中医药》2020,13(8):1410-1412
白塞病以消化道溃疡为主要临床表现,称为肠白塞病,肠白塞病病因病机复杂,周彩云教授总结多年临床经验,认为肠白塞病的基本病理为血管炎症,其发病与湿热毒邪密切相关,湿热毒蕴、肝郁脾虚为其关键病机。治疗上当辨病与辨证相结合,以"急则治标,缓则治本""初期清热解毒,后期健脾疏肝"为法,强调本病的前期热毒炽盛,治疗应以清热解毒为主,方选四妙勇安汤为主方,后期"本虚标实",治疗应寻其根本,以健脾疏肝为主,方选参苓白术散为主方,同时配以清热解毒之品,以防病情反复。治疗过程中应灵活辨证用药。久病治瘀,瘀血为肠白塞病的重要病理产物,治疗应重视活血药物的应用。兼症各有不同,治疗临症应重视药物加减及甘草的运用。  相似文献   
6.
白塞病是一种复杂的免疫性疾病,不仅诊断困难,且西药治疗有较多不良反应。中医在本病治疗中发挥独特的优势,临床效果良好。通过研读名老中医治疗白塞病的经验总结,发现名家们多认为白塞病的主要病因为“湿热毒”,病机初期责之湿热毒蕴结脏腑经络,后期因于肝肾阴虚,本虚标实。治疗上大体围绕病机进行分期辨证或分型论治,多采用经方甘草泻心汤对症或对证加减,配合外治,并注重生活调摄,可获良效,为中医治疗白塞病提供了重要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临床资料患者,男,21岁,因“反复发热20d伴口腔、生殖器溃疡15d”入院。20多天前,无明显诱因发热,体温达40℃,无其他不适症状,当地诊所给予解热抗炎药物治疗(具体不详),用药后体温恢复正常,但停药后体温又升高。15d前口腔黏膜及外生殖器同时出现大面积溃疡并伴脓性分泌物,反复就诊于多家医疗机构给予多种药物治疗(具体不详),3d前,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分析8号染色体三体异常白塞病(Behcet's disease,BD)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分析2012年10月至2020年7月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收治的22例8号染色体三体BD的住院患者,并检索中英文文献库中BD合并8号染色体三体的患者共46例,对临床特点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22例8号染色体三体的BD患者中,男5例、女17例;平均发病年龄(45.6±11.4)岁。临床特点包括复发性口腔溃疡(100%),外周血细胞减少(100%),外阴溃疡(86.4%),皮肤损害(63.6%),针刺反应阳性(46.4%)和关节炎(27.3%)。所有患者均出现骨髓细胞形态学的异常,5例表现符合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MDS)(22.7%),15例合并肠道溃疡(68.2%),1例(4.5%)头颅MRI发现左侧小脑半球异常信号灶(约20 mm×15 mm)、灶周水肿,可能为低级别胶质瘤所有患者均无眼睛、心脏和血管受累。与文献检索的46例患者比较,我院收治的22例患者仅合并MDS的比例不同(P<0.001),其余表现均相符。5例患者表现符合MDS(22.7%),其余17例患者表现出不同程度的骨髓细胞形态异常,合并MDS与不合并MDS患者临床指标进行比较,血红蛋白有显著差异(P<0.05),发病年龄、性别、肠溃疡、白细胞、血小板、ESR、CRP等均无明显差异。与不合并8号染色体三体BD的患者比较,合并8号染色体三体的患者女性占多数(P=0.040),眼睛损害少见(P=0.033),肠溃疡多发(P<0.001)以及更易合并MDS(P<0.001),两组患者的口腔溃疡、外阴溃疡、关节炎、皮肤损害、神经系统病变、血管病变以及心脏病变均无显著差异。结论 8号染色体三体的BD患者常见外周血细胞减少症和肠溃疡,在诊断、治疗及预后均有别于典型的BD或MDS。  相似文献   
9.
肺奴卡菌病(pulmonary nocardiosis,PN)是一种罕见的感染,并且因其临床特点及胸部影像学缺乏特异性,在临床工作中诊断困难,容易发生误诊、漏诊。其最常见的危险因素是肿瘤、实质脏器移植、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应用等,目前对于其治疗,尤其是在合并免疫系统疾病的患者方面缺少经验。我们就在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内科就诊的1例白塞病合并奴卡菌感染的病例进行报道,并检索归纳相关文献,旨在探讨奴卡菌感染的临床特点、治疗以及当其合并免疫系统疾病时的相关变化,为日后临床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白塞病的发病规律和临床特点,加强对白塞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20年10月在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确诊为白塞病的208例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08例白塞病患者中,男97例,女111例;平均发病年龄(32.86±13.11)岁;病程中位数4.00年;平均住院天数(9.04±4.28)d。30~40岁年龄段发病人数最多(26.44%),男性发病年龄早于女性(P < 0.05)。患者首发症状主要为口腔溃疡(92.79%)、生殖器溃疡(26.92%)、皮肤病变(13.46%)。基本症状发生率为口腔溃疡(98.56%)、生殖器溃疡(80.77%)、皮肤病变(70.19%)、眼炎(55.29%)等。主要受累系统有消化系统(11.06%)、神经系统(8.17%)、关节(25.48%)、血管(9.62%)等。男性眼炎发生率明显高于女性(P < 0.05),男性血管受累发生率高于女性(P < 0.05),男性关节病变受累年龄小于女性(P < 0.05)。部分患者可有白细胞、血小板升高,血红蛋白(Hb)降低,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CRP)、免疫球蛋白、补体C3、补体C4、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升高。Hb降低比例,IgM升高比例,女性均高于男性(P < 0.05);CRP、FIB升高比例,男性高于女性(P < 0.05)。治疗药物以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为主,使用最多的2种药物为糖皮质激素(75.00%)和沙利度胺(63.94%),最常用的药物方案为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71.63%)。结论:白塞病临床表现多样,可累及多系统,临床特点各异,存在性别差异,诊断无特异性实验室指标,临床需根据白塞病特点综合诊治,避免漏诊、误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