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834篇
  免费   2434篇
  国内免费   1189篇
耳鼻咽喉   89篇
儿科学   261篇
妇产科学   105篇
基础医学   3191篇
口腔科学   279篇
临床医学   1653篇
内科学   2947篇
皮肤病学   208篇
神经病学   898篇
特种医学   704篇
外国民族医学   3篇
外科学   1036篇
综合类   3367篇
现状与发展   7篇
一般理论   2篇
预防医学   1218篇
眼科学   205篇
药学   4821篇
  7篇
中国医学   2766篇
肿瘤学   1690篇
  2024年   64篇
  2023年   511篇
  2022年   671篇
  2021年   1122篇
  2020年   1024篇
  2019年   901篇
  2018年   838篇
  2017年   956篇
  2016年   1045篇
  2015年   1080篇
  2014年   1603篇
  2013年   1883篇
  2012年   1486篇
  2011年   1512篇
  2010年   1128篇
  2009年   1081篇
  2008年   1034篇
  2007年   992篇
  2006年   829篇
  2005年   787篇
  2004年   612篇
  2003年   615篇
  2002年   516篇
  2001年   448篇
  2000年   369篇
  1999年   326篇
  1998年   255篇
  1997年   248篇
  1996年   178篇
  1995年   177篇
  1994年   172篇
  1993年   120篇
  1992年   109篇
  1991年   104篇
  1990年   105篇
  1989年   71篇
  1988年   61篇
  1987年   58篇
  1986年   48篇
  1985年   64篇
  1984年   48篇
  1983年   52篇
  1982年   33篇
  1981年   31篇
  1980年   21篇
  1979年   23篇
  1978年   15篇
  1977年   11篇
  1976年   8篇
  197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The adrenal cortex gives rise to a biologically heterogenous group of neoplasms, each with a distinct morphology, antigen expression and molecular profile. Adrenal cortical adenomas have excellent prognosis and are usually cured by surgical resection alone, while adrenal cortical carcinomas are very aggressive tumors with a poor prognosis regardless of therapy. These tumors are rare and often challenging for a pathologist to diagnose, as significant overlap exists between benign and malignant lesions in some cases. In this review, we attempt to summarize most important histologic and clinical features of adrenal cortical adenomas and carcinomas, clarify the use of different grading systems, the use of special stains and the differential diagnosis for practicing pathologists. Most relevant hereditary syndromes associated with adrenal cortical tumors are listed. Updates in molecular alterations in adrenal cortical neoplasms and hyperplastic diseases as well as their clinical significance and potential therapeutic implications are also discussed.  相似文献   
2.
目的 建立一种能够快速鉴定人参和西洋参的双重实时荧光PCR方法。方法 通过对人参属及其近似种基因序列的分析比对,设计特异性的引物探针,建立双重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PCR反应体系为Premix Ex Taq (Probe qPCR) 10 μL,人参上下游引物各0.5 μL,西洋参上下游引物各0.3 μL,人参与西洋参特异性探针各0.4 μL,DNA模板2 μL,灭菌去离子水补至20 μL。反应条件为95℃预变性30 s;然后以95℃变性5 s,60℃退火延伸30 s进行40个循环。应用该方法测试了27份DNA样品,包括7份人参、6份西洋参、4份人参与西洋参混合样、10份其他人参属样品及其他常见中药材样品的DNA,以确定该方法的特异性。将人参与西洋参样品DNA混合后10倍稀释成不同浓度后进行检测,用以确定该方法的灵敏度。结果 人参及西洋参样品均在特定的荧光通道下出现典型的阳性扩增曲线,人参与西洋参混合样品均同时出现两条阳性扩增曲线,其它对照样品及空白对照均没有出现阳性扩增曲线。灵敏度检测结果显示该方法检测人参及西洋参的最低检测限均为2 pg DNA/反应。结论 本实验建立的双重实时荧光PCR方法能够同时快速、准确、灵敏地鉴别出人参和西洋参。  相似文献   
3.
目的 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及分子对接技术探讨黄芪干预腹膜纤维化的可能机制。方法 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及分析平台(TCMSP)检索黄芪的主要化学成分及靶点,并补充文献报道相关药理作用的成分作为潜在活性成分。以"peritoneal fibrosis"为关键词分别在OMIM、Genecards获取目前已知的与腹膜纤维化相关的疾病靶点,后取两者的交集靶点;对交集基因通过STRING数据库与Cytoscape 3.7.2软件构建"药物-成分-靶点-疾病"网络及蛋白互作(PPI)网络并筛选核心网络。基于R软件使用Bioconductor生物信息软件对核心靶点进行GO及KEGG富集分析,最终采用AutoDock软件将主要有效成分与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得出其结合能力。结果 筛选出20个黄芪活性成分及文献报道有相关药理作用4个, 457药物作用靶点,与674个腹膜纤维化病靶点取交集,得到86个共同靶点。GO功能富集分析提示黄芪拮抗腹膜纤维化主要参与了蛋白激酶B信号转导的调节、细胞对化学的应激反应、炎症反应的调节等通路; KEGG通路富集分析主要涉及调控肿瘤、磷脂酰肌醇-3-羟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AGE-RAGE)、人类巨细胞病毒感染、HIF-1信号通路等;分子对接结果显示关键靶点与活性成分具有较好的结合能力。结论 黄芪治疗腹膜纤维化的分子机制,可能与抑制炎症及氧化应激反应、调节多种信号通路等相关。  相似文献   
4.
5.
目的:山白树是中国特有珍稀濒危植物。分析微卫星特征,开发其微卫星分子标记。方法:采用Illumina二代测序技术建立山白树基因组文库和微卫星文库,分析微卫星组成类型,设计山白树引物,用5个山白树种群进行扩增和检测以分析其多态性。结果:二代测序共返回38,942,660条100 bp配对序列,通过质量修剪及拼接得到200,386条拼接序列,其中长度 335 bp的为7 614条;在7 614条序列中检测出微卫星位点694个,其中单核苷酸重复最多,单核苷酸重复中A/T重复数量最多;二核苷酸长度变异最大,其中AG/CT重复数量最多,重复长度变异情况与微卫星丰度呈正相关。为36条山白树微卫星重复次数高的序列设计引物,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20对引物多态性丰富且条带清晰,等位基因数(NA)在3~6之间,平均为4,多态性信息含量(PIC) 0. 535 5~0. 754 0,平均值0. 615 5。对5个山白树种群的群体遗传分析发现,该物种遗传多样性较高(h=0. 697 5,I=1. 436 8,HE=0. 702 2),种群遗传分化显著(Fst=0. 374)。结论:通过部分山白树的群体遗传也可以说明本次开发的引物可用性较好。该研究开发了山白树微卫星分子标记引物,为山白树分子遗传学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健康状态的辨识是把握健康的前提。当前学界已存在专家辨识模式、标准辨识模式、数字辨识模式、智能辨识模式以及微观辨识模式等。联合多种辨识方法,构建健康状态辨识体系,形成常态与动态结合、主观与客观结合、人机互参的中医健康状态个体化辨识方法是研究的趋势所在。文章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探讨了多元辨识模式、远程辨识模式、终身辨识模式、自动辨识模式的思路方法,以期促进全民健康事业,助力"健康中国"战略。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应用低分子肝素钙与奥扎格雷联合对患有脑血栓疾病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整群选择在该院2012年12月—2014年12月就诊的患有脑血栓疾病的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3例。采用奥扎格雷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采用低分子肝素钙与奥扎格雷联合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对比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在药物治疗前后的变化幅度、脑神经功能恢复正常时间和脑血栓药物治疗计划实施总时间、脑血栓疾病药物治疗效果、用药期间的不良反应人数。结果治疗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在药物治疗前后的变化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脑神经功能恢复正常时间(9.66±2.41)d和脑血栓药物治疗计划实施总时间(13.28±2.14)d明显短于对照组(13.62±3.47)、(17.39±3.20)d;脑血栓疾病药物治疗效果(总有效率90.6%)明显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69.8%);用药期间的不良反应人数(1例)明显少于对照组(8例)。结论应用低分子肝素钙与奥扎格雷联合对患有脑血栓疾病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8.
杨岩  肖佳妹  周晋  贺福元  曾慧杰  杨岩涛 《中草药》2020,51(8):2258-2266
在中医药现代化进程中,有效地结合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对传统中医药进行更为合理的分析是一个重要研究方向。计算机科学技术与人工智能算法在中医药研究领域已取得长足发展,尤其是分类算法所具有的快速鉴别和分析能力,使其在复杂的中医药研究体系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对支持向量机分类算法及其结合其他算法在解决中医药相关领域问题方面及成果进行综述,以相关智能算法为基础探讨中医药研究过程中的诸多难题,为推动中医药现代化进程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9.
10.
The accumulation of abnormal prion protein (PrPSc) produced by the structure conversion of PrP (PrPC) in the brain induces prion disease. Although the conversion process of the protein is still not fully elucidated, it has been known that the intramolecular chemical bridging in the most fragile pocket of PrP, known as the “hot spot,” stabilizes the structure of PrPC and inhibits the conversion process. Using our original structure-based drug discovery algorithm, we identified the low molecular weight compounds that predicted binding to the hot spot. NPR-130 and NPR-162 strongly bound to recombinant PrP in vitro, and fragment molecular orbital (FMO)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the high affinity of those candidates to the PrP is largely dependent on nonpolar interactions, such as van der Waals interactions. Those NPRs showed not only significant reduction of the PrPSc levels but also remarkable decrease of the number of aggresomes in persistently prion-infected cells. Intriguingly, treatment with those candidate compounds significantly prolonged the survival period of prion-infected mice and suppressed prion disease-specific pathological damage, such as vacuole degeneration, PrPSc accumulation, microgliosis, and astrogliosis in the brain, suggesting their possible clinical use. Our results indicate that in silico drug discovery using NUDE/DEGIMA may be widely useful to identify candidate compounds that effectively stabilize the protein.Electronic supplementary materialThe online version of this article (10.1007/s13311-020-00903-9) contains supplementary material, which is available to authorized use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