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19篇
  免费   225篇
  国内免费   258篇
耳鼻咽喉   51篇
儿科学   733篇
妇产科学   30篇
基础医学   99篇
口腔科学   14篇
临床医学   249篇
内科学   126篇
皮肤病学   34篇
神经病学   30篇
特种医学   79篇
外科学   99篇
综合类   343篇
预防医学   204篇
眼科学   59篇
药学   422篇
  2篇
中国医学   99篇
肿瘤学   29篇
  2023年   49篇
  2022年   132篇
  2021年   195篇
  2020年   160篇
  2019年   78篇
  2018年   88篇
  2017年   48篇
  2016年   48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184篇
  2013年   178篇
  2012年   269篇
  2011年   262篇
  2010年   217篇
  2009年   165篇
  2008年   112篇
  2007年   66篇
  2006年   60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59篇
  2003年   49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48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评价多功能套针浮刺疗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56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28例。观察组应用多功能套针浮刺疗法进行干预,对照组为常规针刺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7天。分别于治疗前后观察两组患者的简化McGill疼痛问卷(SF-MPQ)、国际标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和田中靖久颈椎病症状20分法量表评分,并于治疗结束后3个月观察复发率。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SF-MPQ量表评分、NDI量表评分及田中靖久颈椎病症状20分法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改善(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于治疗后3个月随访,SF-MPQ量表评分与治疗后相比均有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6.88%,愈显率为81.2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13%,愈显率为46.88%,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应用多功能套针浮刺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疗效显著,见效较快,可有效降低其复发率,且作用稳定,效果持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内镜经鼻浴缸塞技术在儿童脑脊液鼻漏修补术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2019年9月北京儿童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收治的16例脑脊液鼻漏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0例,女6例,年龄5~123月龄,中位年龄57.5月龄。患儿常规进行鼻窦薄层CT及MRI检查,并进行了全身麻醉下经鼻内镜浴缸塞技术脑脊液鼻漏修补术。术后定期随访,对手术效果及并发症进行评估。对所有患儿的人口学特点、症状、体征、颅底漏口位置及面积、治疗及预后情况等进行归纳总结。结果16例患儿中,外伤性脑脊液鼻漏7例,先天性脑脊液鼻漏9例。单纯性脑脊液鼻漏2例,合并基底型脑膜脑膨出14例。颅底漏口分别为左侧筛板6例,右侧筛板4例,左侧筛顶2例,右侧筛顶1例,左侧额窦后壁2例,右侧蝶窦顶壁1例。漏口最大直径1~4 mm 4例,5~10 mm 7例,11~20 mm 5例。其中15例手术获得一次性成功,仅1例额窦后壁外伤性脑脊液漏内镜手术修补失败,改由神经外科行开颅修补术。术后随访24~60个月,中位随访时间32.5个月,均未复发或出现并发症。结论内镜经鼻浴缸塞技术法儿童脑脊液鼻漏修补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具有操作简便、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究MicroRNA-4516(miR-4516)、MicroRNA-198(miR-198)在视网膜母细胞瘤(RB)Y79细胞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18年3月至2021年3月行眼球摘除术治疗的35例RB患儿的肿瘤组织及30例正常视网膜组织标本,比较肿瘤组织、正常视网膜组织和Y79细胞中miR-4516、miR-198的表达水平。脂质体转染法建立miR-4516、miR-198过表达组(miR-4516-mimics组、miR-198-mimics组)、抑制组(miR-4516-inhibitor组、miR-198-inhibitor组)和对照组(miR-4516-NC组、miR-198-NC组)。CCK-8法检测转染24 h、48 h和72 h后各组细胞的增殖活性;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法检测转染48 h后各组细胞miR-4516、miR-198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P53、Bcl-2蛋白表达。结果 肿瘤组织及Y79细胞中miR-4516的表达水平均高于正常视网膜组织,miR-198则相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细胞转染48 h后,miR-4516、miR-198分别在各自的inhibitor组、NC组和mimics组细胞内相对表达量逐渐升高(均为P<0.05)。转染后24 h、48 h、72 h,各组细胞增殖活性均逐渐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且同一时间点各组的细胞增殖活性比较,miR-4516-mimics组>miR-4516-NC组>miR-4516-inhibitor组,miR-198-inhibitor组>miR-198-NC组>miR-198-mimic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转染后48 h,各组细胞凋亡率比较,miR-4516-inhibitor组>miR-4516-NC组>miR-4516-mimics组,miR-198-mimics组>miR-198-NC组>miR-198-inhibitor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P53蛋白在miR-4516-mimics组、miR-4516-NC组和miR-4516-inhibitor组中表达逐渐升高,Bcl-2蛋白表达逐渐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P53蛋白在miR-198-mimics组、miR-198-NC组、miR-198-inhibitor组中表达逐渐降低,Bcl-2蛋白表达逐渐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miR-4516在RB肿瘤组织及Y79细胞中呈高表达状态,miR-198呈低表达状态;miR-4516可促进Y79细胞增殖,抑制其凋亡,miR-198可抑制Y79细胞增殖,二者有望成为RB的新的肿瘤标志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儿童颞骨骨折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策略。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2021年7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确诊的477例18岁以下颞骨骨折患儿的临床资料,包括患儿性别、年龄、受伤原因、影像学、面神经及听力学评估、并发症、治疗及预后。 结果 477例颞骨骨折患儿中男358例、女119例,男女比例为3∶1,年龄范围为0~18岁,中位年龄9岁,其中6例为双侧。交通事故是受伤主要原因(57.23%),其次为跌倒(23.69%)。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为鼓室积血和耳出血,通常3周~1个月消失。纵行骨折253耳(52.38%),横行骨折35耳(7.25%),混合型骨折48耳(9.93%),其他不能进行分型147耳(30.43%),表现为轻微骨折线。听力受损372例(77.02%);面神经损伤28例(5.80%),其中8例为内听道及以上层面损伤;脑脊液耳漏47例(9.73%);鼓膜穿孔15例(3.11%)。合并颅内损伤78例(16.35%),全身多发损伤19例(3.98%)。即发性面瘫10例,1例恢复良好(10.00%);迟发性面瘫18例,15例恢复良好(83.33%)。耳科并发症的处理经手术治疗10例,包括8例鼓室探查+听骨链重建,术后听阈恢复正常。2例面神经减压术,术后House-Brackmann面神经功能分级(HB分级)Ⅴ级恢复至Ⅱ级。 结论 儿童颞骨骨折中,男童常见,最常见的受伤原因为交通事故。鼓室积血、鼓膜穿孔、脑脊液耳漏和传导性耳聋经保守治疗多可治愈,外伤所致听骨链骨折或脱位经手术治疗预后良好,外伤所致内听道区域骨折可引起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和完全性面瘫,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5.
Yang  Yang  Shu  Jing  Mu  Jing  He  Qiang  Chen  Fang  Hu  Yan  Zhen  Xiaofang 《Clinical rheumatology》2022,41(12):3783-3790
Clinical Rheumatology - To analyze and summarize the clinical features,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children with Henoch-Schönlein purpura (HSP) complicated by overt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相似文献   
6.
背景:SH2D1A 基因突变的儿童淋巴瘤临床罕见且有其特殊的临床特征及疾病预后。 目的:总结伴SH2D1A基因突变的儿童淋巴瘤临床表现、病理特点、治疗方案和预后。 设计:病例系列报告。 方法:纳入2017年6月至 2022年7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我院)初诊为淋巴瘤且年龄<18岁,经高通量全外显子基因测序提示SH2D1A 基因突变的连续住院病例。根据病理诊断确定治疗方案:侵袭性成熟B细胞淋巴瘤基于改良的LMB89方案治疗;成熟T细胞淋巴瘤合并家族性噬血细胞综合征(HLH)患儿先以HLH方案控制病情,确诊后予SMILE方案化疗。化疗2~3个月行中期疗效评估。化疗结束后3个月评估超声和PET/CT,化疗结束第1、2年内每3个月评估瘤灶超声、肝功能、LDH和免疫功能。 主要结局指标:SH2D1A基因突变淋巴瘤患儿的临床特征和预后。 结果6例伴SH2D1A基因突变淋巴瘤患儿,均为男性;中位发病年龄5(4~12)岁。瘤灶累及胃肠道3例,中枢神经系统、头颈部和多脏器浸润各1例;临床分期:Ⅱ期1例,Ⅲ期3例,Ⅳ期2例;病理类型:3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1例高级别成熟B细胞淋巴瘤,1例伴11q异常的伯基特样淋巴瘤,1例儿童系统性EB病毒阳性T细胞淋巴瘤。5例患儿体液免疫和/或细胞免疫指标下降。5例病初全血和血浆EBV DNA均阴性,其中2例病程中复测全血EBV DNA上升至≥105拷贝数/mL;1例病初合并HLH,多次全血EBV DNA为106拷贝数/mL。6例均提示SH2D1A基因突变,2例完善SAP蛋白检测未见异常;1例染色体异常。3例完成化疗,2例因HLH死亡,1例予利妥昔单抗免疫治疗。 结论:SH2D1A基因突变的淋巴瘤患儿临床少见,病理形态多表现为非霍奇金淋巴瘤(成熟B细胞淋巴瘤),预后较差,在合适时机考虑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可改善疾病预后。  相似文献   
7.
Lian  Hongyun  Cui  Lei  Yang  Ying  Wei  Ang  Cheng  Hua  Li  Na  Zhang  Li  Ma  Honghao  Zhao  Xiaoxi  Wang  Tianyou  Li  Zhigang  Zhang  Rui 《Pituitary》2022,25(1):108-115
Pituitary - Langerhans cell histiocytosis (LCH) can affect any organ. Central nervous system (CNS) involvement is rare, and its management is poorly understood. This study aimed to analyze the...  相似文献   
8.
儿童动脉缺血性脑卒中(AIS)是重要的全球健康问题。近年来多项国际合作研究的开展使儿童AIS的诊疗有了重要进展。文章对儿童AIS的诊疗新进展进行综述,主要内容包括脑动脉病的分类和诊治进展、AIS相关基因及再灌注治疗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儿童甲下外生骨疣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方法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骨科2008年1月至2019年9月收治的22例甲下外生骨疣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6例,女6例;年龄为(120.2±34.7)个月,范围为43~182个月;病程为(13.5±10.7)个月,范围为3~48个月。21例的病灶位于趾骨末节,1例位于指骨末节(右手示指)。21例中,左足8例,右足13例;[足母]趾14例,第2趾3例,第3趾3例,第4趾1例。平均随访时间为23.5个月,范围为6~57个月。有明确外伤史的患儿4例,有明确感染的5例;18例有趾(指)甲畸形;17例趾(指)甲有压痛。记录患儿甲下外生骨疣的发生部位、趾(指)甲有无畸形、有无压痛、有无外伤史、有无感染、手术方式等。结果22例患儿均接受手术治疗,效果良好,其中Ⅰ型3例,Ⅱ型13例,Ⅲ型6例。术中对27.3%(6/22)的患儿拔甲,72.7%(16/22)的患儿没有拔甲,27.3%(6/22)的患儿修补缝合甲床,若不能直接缝合,则削切正常甲床的薄层组织作为补片修补缝合甲床;4.5%(1/22)的患儿复发并接受二次手术治疗。所有患儿的平均随访时间为23.5个月,范围为6~57个月。所有患儿术后未见足趾或手指坏死、甲沟炎、趾(指)甲变形等并发症,趾(指)甲外观平坦,患儿及家长满意。所有患儿接受手术的足趾或手指均无活动受限、僵硬等功能异常,末次随访时日常活动及运动功能均不受影响,其中有1例患儿甲下骨疣切除术后3个月复发,重新行甲床分离病灶切除术,术后随访12个月未见再次复发。结论儿童甲下外生骨疣是一种少见的良性疾病,多见于[足母]趾,可能与外伤有关。手术是有效的治疗方法,根据病灶部位与甲床的关系,选择合适的切口与甲床的处理方式,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背景 功能性便秘(FC)是儿童常见健康问题,也是儿童父母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门诊就诊中咨询频率较高的问题。尽管便秘不是急症,但如果处理不当,可能会引起严重的并发症,进而影响儿童及其家庭的生活质量。 目的 了解基层医生的儿童FC诊疗水平,为针对性提高基层医生的儿童FC诊疗与管理能力提供依据。 方法 于2020年7月,在北京市西城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选取在日常诊疗中能接触到儿童患者的医生130例。采用本研究组自行设计的问卷对纳入医生开展调查,内容包括对≥6个月儿童FC诊断中常见症状的认知,以及对儿童FC的推荐治疗方法、推荐治疗药物、药物治疗时机及治疗持续时间等。 结果 108例(83.1%)基层医生的问卷被有效回收,其中全科医生34例(31.5%)、儿科医生30例(27.8%)、中医科医生30例(27.8%),平均每月门诊接触儿童患者(10.1±4.4)例。对于儿童FC的诊断:当≥6个月患儿出现排便次数少、大便坚硬、排便时出血、大便失禁、排便困难、排出稠便前哭泣症状时,分别有40.7%(44/108)、39.8%(43/108)、23.1%(25/108)、9.3%(14/108)、39.8%(43/108)、23.1%(25/108)的基层医生会考虑将其诊断为FC;51.9%(56/108)的基层医生认为同时存在排便次数少、排便困难两种症状时可诊断为FC;25.0%(27/108)的基层医生认为,同时存在排便次数少、大便坚硬、排便时出血、排便困难4种症状时可诊断为FC。对于儿童FC的治疗:37.0%(40/108)的基层医生推荐将药物治疗作为儿童FC的首选治疗方法;63.0%(68/108)的基层医生推荐将非药物治疗作为首选治疗方法,其中88.2%(60/68)推荐腹部按摩,85.3%(58/68)推荐高纤维饮食,82.4%(56/68)推荐如厕训练,72.1%(49/68)推荐增加液体摄入量。75.9%(82/108)的基层医生推荐使用乳果糖治疗;27.8%(30/108)的基层医生推荐联合应用柠檬酸钠、十二烷基磺基乙酸钠、山梨糖醇的微灌肠为直肠治疗方法,64.8%(70/108)的基层医师建议在患儿排便特别困难时进行直肠给药。基层医生认为,患儿开始治疗到有阳性反应的平均时间为(4.1±2.6)d;基层医生对儿童FC的平均治疗时间为(21.2±4.3)d;88.9%(96/108)的基层医生认为,便秘平均平均治疗(46.0±9.3)d可终止;当排便频率和/或稠度恢复正常/患者不再有不适时,88.9%(96/108)的基层医生会考虑停止治疗。 结论 尽管基层医生对儿童FC的诊断和治疗有一定认识,但总体认知水平有待提高。建议进一步提升现有基层医生对儿童FC的认知和综合管理能力,并制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儿童FC综合管理模式,以提高对儿童FC的管理水平,从而降低患病率、提升治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