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5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刘春雷  王娟  袁智勇  王宝虎 《中国肿瘤临床》2012,39(22):1843-1845,1855
  目的   血管外皮瘤是一种罕见的软组织肿瘤, 本研究旨在分析血管外皮瘤的综合治疗方法和预后。   方法   回顾性分析1966年4月至2011年8月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29例血管外皮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中位年龄为42岁(7个月~75岁), 其中男19例, 女10例。原发病灶总数为31个, 中位大小为5.2 cm×4.6 cm。   结果   29例患者中位生存期51个月(5~252个月)。1年、3年、5年及10年生存率分别为93.1%、76.5%、67.5%和52.5%。辅助放疗组与未行辅助放疗组1年、5年、10年生存率分别为100%、87.5%、69.3%和89.5%、56.8%、34.1%。全组共11例局部复发(44%), 中位局部复发时间为9.5个月(4~120个月)。术后辅助放疗组较未行辅助放疗组局部复发率低(P=0.042), 但远处转移率没有差别(P=0.673)。术后辅助化疗未能降低远处转移率及延长总生存期。   结论   术后辅助放疗能降低血管外皮瘤局部复发率并可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2.
TheTreatmentofDegenerativeSpondylolisthesisAssociatedwithIntervertebralDiscProtrusionChenCaiping;FengShuiyun;YangDexing;etal(Huzhou98Hospital,ZhejiangProvince,313000)退行性滑脱是中老年常见的疾病,其合并椎间盘突出并不少见,我院从1995年10月至1997年10月共治疗退行性滑脱并椎间盘突出8例,现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8例,男5例,女3例,年龄45~69岁,平均54.5岁,病程12个月~8年,平均5年,累及腰4、5椎间隙6例,腰5、厌l椎间隙2例,I’滑脱6例,11”滑脱2例,椎间盘突出均位于滑脱椎间隙,其…  相似文献   
3.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加重,股骨粗隆间骨折已经成为一个普遍且严重影响健康的问题.防旋转股骨近端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是目前临床应用最普遍的手术治疗方法,其可以降低植入物并发症,并且能够提供角度稳定和旋转稳定性,对于严重骨质疏松和不稳定型老年高风险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而言更为有利[1-2].临床上,外科医师往往因为PFNA手术时间短、手术创伤小、术中显性失血量少等因素忽略了患者的围手术期隐性失血[3-4].目前的相关研究在样本量、数据处理、研究方法上没有明确不同骨折分型对于PFNA术后隐性失血的影响.本研究分析了接受PFNA手术的不同AO分型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资料,旨在探讨围手术期不同分型患者隐性失血量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旋后牵伸手法对比内旋伸肘顿拉手法用于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效果。方法:100例采用简单数字随机化方法分组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采用旋后牵伸手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内旋伸肘顿拉手法治疗,2组均隔日治疗1次,10次为1疗程,2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评估疼痛指标,2组自身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2组治疗后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治疗组总体疗效优良率10000,优于对照组的70.0%,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传统手法上改进的旋后牵伸手法,具有更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5.
益气补肾法治疗膝退行性骨关节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膝退行性骨关节病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 :治疗组50例采用益气补肾、活血通络的蜂鹿壮骨汤治疗 ;对照组40例用扶他林治疗。结果 :两组症状、体征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 05或P<0 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治疗所需时间少于对照组。结论 :中药蜂鹿壮骨汤对退行性膝骨关节病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射波刀(Cyberknife)治疗纵隔转移淋巴结的临床价值。  方法  分析射波刀治疗39例恶性肿瘤纵隔淋巴结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病灶共计49个, 直径1.5~4.3 cm。治疗剂量12~60 Gy, 分割1~10次。  结果  治疗后随访3~67个月(中位数20个月), 胸闷、气短等症状缓解率83.3%。49个病灶CR、PR、SD分别为29、15、5个, 有效率90%。1、2年局控率为100%、91%, 1、2年生存率分别为84.6%、68.3%。急性期无反应者25例, 1~2级、3~4级放疗反应分别为11例、3例。既往行胸部放疗、隆突下及气管食管沟病灶、放疗前后1个月行化疗者放疗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P=0.014、0.007、0.039), 反应组食管5 mL平均照射剂量30.62 Gy明显高于无反应组15.5 Gy(P=0.045)。  结论  射波刀为纵隔淋巴结转移者提供了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  获得稳定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放射抗拒细胞系,明确常规分割和大分割放疗后肿瘤基因表达改变。  方法  采用A549细胞系,6MV X线常规照射(2 Gy×17 f)和大分割照射(4 Gy×7 f),克隆形成实验和γ-H2AX免疫荧光染色结合共聚焦显微镜验证细胞的放射抗拒特性。提取mRNA,全基因组表达谱芯片检测差异基因表达,分析2倍以上改变的基因(P < 0.05),同时对芯片结果行Pathway分析(Q < 0.05)。  结果  获得了2株放疗抗拒细胞系A549R2Gy-R和A549R4Gy-R。表达谱芯片显示,A549与A549R2Gy-R相比,差异表达基因为1 701个(357个上调,1 344个下调);A549与A549R4Gy-R相比,944个基因上调,2 602个基因下调。A549R2Gy-R与A549R4Gy-R相比,318个基因上调,699个基因下调。常规分割照射与大分割照射的pathway显著性富集分析显示,PI3K和Erb B通路等多条信号通路激酶出现显著性差异。  结论  多种基因和信号通路参与了NSCLC常规分割和大分割放疗抗拒过程,进一步研究能明确NSCLC放射抗拒机制和为放疗增敏药物开发提供新靶点。   相似文献   
8.
膝后内斜切口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附着部骨折24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后交叉韧带 (PCL)胫骨附着部骨折的治疗方法报导方法不一 ,现介绍一种膝后内斜切口治疗胫骨附着部骨折 ,并探讨早期诊断和手术适应证的选择 ,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自 1991年 6月~ 1998年 6月收治单纯PCL胫骨附着部骨折 2 4例 ,男 17例 ,女 7例 ,年龄 17~ 5 7岁(平均 32 5岁 )。左 9例、右 15例 ,病程 1h~ 2 76d (其中 3周~ 3个月陈旧骨折 3例、 3个月~ 9个月有 3例 )。采用螺钉固定 2 0例 (可吸收SR -PGLL螺钉 4例 )、抽出钢丝固定4例。伤因 :车祸伤 14例 ,高处坠落 3例 ,大腿后方重物砸伤 4例 ,…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早期中央型肺癌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1月至2010年12月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17例分期为T1/T2N0M0的中央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 根据肿瘤位置及分期, 给予不同的分割剂量, 中位处方剂量56(48~60)Gy, 中位分割次数5(3~10)次, 中位治疗体积46.2(13.8~92.2)mL。   结果   治疗后3个月疗效评价: 9例病变完全缓解, 7例部分缓解, 1例稳定, 治疗反应率94.1%;中位随访期19.5(4~64)个月, 中位生存时间43个月, 1、2年局控率、无进展生存、总生存分别为100%、87.5%, 80.8%、67.3%和82.4%、68.4%。随访期内见呼吸困难、疲劳、肺不张等不良反应, 其中3级不良反应1例, 未见4~5级不良反应。   结论   根据肿瘤位置及分期不同, 给予不同的剂量分割模式, 立体定向放疗可以较好的应用于早期中央型肺癌的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旋后牵伸手法与传统内旋伸肘顿拉手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126例肱骨外上髁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Ⅰ组64例,采用旋后牵伸手法治疗;Ⅱ组62例,采用内旋伸肘顿拉手法治疗。治疗1个疗程后参照Verhaar网球肘疗效评分标准,从疼痛、压痛、握力、关节功能、患者满意度6个方面对患者的疗效进行评价。同时严格记录患者在治疗期间出现的各种不良反应。结果:①治疗后两组患者疼痛、压痛、握力、关节功能、患者满意度均较治疗前改善,且Ⅰ组改善情况优于Ⅱ组(P〈0.01);②Ⅰ组总体疗效优于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869,P=0.000);③Ⅱ组8例患者有一过性的轻度疼痛加重,经1~3 d休息或理疗后消失,其余患者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结论:采用旋后牵伸手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疗效优于内旋伸肘顿拉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