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8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18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58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13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胫骨平台骨折非解剖复位对膝关节功能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目的分析随访病例关节移位的类型、部位、程度对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探讨影响胫骨平台骨折治疗效果的关键因素。方法对1991年6月~2004年6月间在我院治疗的不同类型胫骨平台骨折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有良好随访的29例未达解剖复位或术后出现复位丢失的病例的X线片进行分析,并进行膝关节功能评分。结果随访6个月~13年,平均3.5年,膝关节功能参照Rasmussen评分法,优11例,良13例,可4例,差1例,优良率达82.75%。结论胫骨平台骨折获得良好治疗效果首先要恢复膝关节的稳定性,其次要恢复膝关节良好的力线,再者要在保护膝关节周围软组织情况下恢复关节面的解剖复位,并要有完善、合理的康复计划。  相似文献   
2.
髂前下棘的解剖及其在骨盆骨折外固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对髂前下棘进行应用解剖学研究,为骨盆外固定钉直径的选择和微创置钉技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2例44侧骨盆的髂前下棘进行观察测量,获取髂前下棘横、矢径,以及体表投影等数据,按性别分组进行统计学处理.所得数据应用于26例骨盆骨折外同定手术.结果:男性髂前下棘横、矢径分别为(12.23±1.91)mm和(20.09±2.43)mm;女性分别为(11.05±1.56)mm和(19.25±1.85)mm.男性髂前下棘在髂前上棘下方(29.49±7.66)mm,内侧(21.79±6.48)mm;在耻骨结节上方(51.70±9.31)mm,外侧(67.74±5.36)mm.女性髂前下棘在髂前上棘下方(23.74±8.89)mm,内侧(16.86±8.92)mm;在耻骨结节上方(43.93±9.04)mm,外侧(70.16±6.39)mm.依据本研究数据对26例骨盆骨折髋臼上方行外固定手术.有效的减少术中放射学暴露和手术时间.结论:根据解剖学测量数据进行固定钉选择和术中定位,使得髋臼上置钉外固定支架可迅速准确实施,适应骨盆骨折急诊处理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基于术前CT扫描的术中实时三维导航技术应用于经皮骶髂关节螺钉置入术的可行性. 方法 术前沿着5具正常骨盆标本髂骨翼各置入1枚钛钉后行CT扫描.将扫描数据导入SuperImage软件完成骨盆的三维重建.将三维模型导入导航软件中,获得钛钉标识点在三维虚拟空间的坐标,并规划骶髂关节螺钉置入的安全路径.术中通过导航探针,获取钛钉的实际空间坐标,并与虚拟标识点进行配准;通过导航系统实时跟踪术中骨盆及手术器械的空间位置.在实时三维导航下按照虚拟规划的安全路径,在5具骨盆标本上各完成1枚经皮骶髂关节螺钉的置入,并记录手术操作时间.术后行骨盆CT扫描及三维重建,观察螺钉的位置,并与术前规划结果进行对比. 结果 在5具正常骨盆标本上按照术前虚拟规划的路径各顺利置入1枚骶髂关节螺钉.术后CT扫描显示5枚螺钉位置均满意,与术前虚拟规划结果基本一致.手术操作时间为19~ 23 min,平均21.6 min. 结论 术中实时三维导航技术充分利用术前虚拟规划信息,术中螺钉置入精度高,且无需X线透视,操作流程简单、快捷,在经皮骶髂关节螺钉固定术中具有良好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由于骨盆与髋臼骨折类型复杂多变,术中显露困难,且术中周围神经、血管、脏器损伤的风险较高,其治疗是骨科手术中最具挑战性的难题之一[1].术前详细的手术规划可以保证术中骨折块的精确复位与内固定物的准确放置,降低术中神经、血管、脏器损伤的风险,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对骨盆与髋臼骨折手术具有重要意义[2].传统的骨盆与髋臼骨折术前规划是骨科医生基于X线和CT平扫等二维影像资料进行构思的,要求医生具有较好的三维空间想象力,且规划方案的质量受其个人经验的影响较大,此外术前手术规划内容难以与手术团队其他人员共享.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骨盆、髋臼骨折三维数字化分型系统,评价其对骨科临床及教学的指导意义。方法将一名健康男性志愿者CT扫描所得数据转换成DICOM格式并导入Mimics10.01软件中进行处理,分别重建骨盆、髋臼模型,同时模拟出国际内固定研究学会(AO)分型中各型骨盆、髋臼骨折,对各骨折块予以不同颜色渲染,并将完成制作的骨折三维模型以标准三维图形(STL)文件格式保存。利用视觉化图像工具库(VTK)及跨平台C++图形用户界面应用程序开发框架(Qt)等软件开发工具,完成骨盆、髋臼骨折三维数字化分型软件开发。10名骨科医生及20名医学生分别将三维数字化骨盆、髋臼骨折AO分型图谱和传统的二维分型图谱与患者影像学资料进行对比,并给予初步评价。结果骨盆、髋臼骨折三维数字化分型软件可实现对骨折三维模型的旋转及放缩等操作,从任意角度观察骨折模型。9名骨科医生及18名医学生评价提示,三维数字化骨折分型系统与传统的二维平面分型系统相比,利于对骨盆、髋臼骨折AO分型的理解和判断。结论骨盆、髋臼骨折三维数字化分型系统具有逼真、直观、立体、动态等特点,对于骨科临床及医学教学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测量人体多部位松质骨矿质密度、轴向弹性模量,建立矿质密度与轴向弹性模量相关关系的本构方程,为国人有限元材料属性赋值提供依据。方法 采取10例成人新鲜尸体作为样本源,选取胫骨近端、大转子、股骨颈、肱骨头和椎体5个部位的松质骨,加工成直径约6 mm、长约30或40 mm的准试样。测量尺寸并计算体积,CT扫描试样骨矿质密度。对松质骨试样进行力学性能测试,分析不同部位松质骨弹性模量。对矿质密度与轴向弹性模量关系进行线性与幂次回归分析。结果 测试成功的试样来自5个部位,共169枚,其中胫骨近端52枚,大转子31枚,股骨颈15枚,肱骨头17枚,椎体54枚;5个部位松质骨矿质密度、轴向弹性模量均有所差异,线性相关性均较好(0.850>r2>0.785),3个部位(胫骨近端、大转子、椎体)的幂次相关性较好(0.871>r2>0.825),2个部位(肱骨头、股骨颈)的幂次相关性较弱(0.671>r2>0.643)。结论 各个部位骨矿质密度与轴向弹性模量的线性和幂次回归的相关性均较高,且同部位两种回归的r2值之间无明显差异;可应用于体外检测患者的骨骼质量,准确分辨骨质变化的部位,配合有限元建模能够预测骨折的风险。  相似文献   
7.
1 临床资料患者女性,65岁,6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昏、血压升高,最高达210/110 mmHg(1 mmHg=0.133 kPa).当时诊断为"高血压病",给予波依定等药物治疗,高血压症状有所控制,但头昏症状仍反复发作.体检:双脊肋角平坦,左肾区叩击痛弱阳性,右肾区无叩痛.实验室及器械检查:CT示左肾上腺区可见一卵圆形软组织肿块,大小约8.5 cm×8.0 cm,其中可见团块状稍高密度影,边界光滑锐利,增强后强化不均匀,其中可见多个小囊样低密度区,左肾受推压向下移位.  相似文献   
8.
目的 为了探寻安徽省各级医疗机构开展乙肝病毒 (HBV)感染标志检测对乙型肝炎 (以下简称乙肝 )报告发病率的影响。方法 采用调查表对全省各级医疗机构开展HBV感染标志检测情况进行调查 ,用等级相关统计学方法进行医疗机构HBV感染标志检测与乙肝报告发病率的相关分析。结果 医疗机构检测HBV感染标志的能力逐年提高 ,开展HBV感染标志检测的医疗机构由 1990年 16 .6 %提高到 2 0 0 0年 70 .0 % ,其中以县、乡级医疗机构提高更为显著 ,分别由 1990年的 38.3%、8.0 %提高到 2 0 0 0年的 94 .1%、6 1.4 %。医疗机构HBV感染标志检测能力提高与乙肝报告发病率上升呈正相关 (rs=0 .973,P <0 .0 0 1) ,与未分型肝炎报告发病率呈负相关 (rs=- 0 .95 7,P <0 .0 0 1)。结论 乙肝报告发病率逐年上升与医疗机构检测HBV感染标志能力提高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建立基于冰冻切片的人体骨盆有限元模型,以用于研究骨盆非线性生物力学特性。方法 采用“中国数字虚拟人”第1例男性冰冻切片数据,运用切片图像处理软件CryoSegmentation提取出骨轮廓线,分别建立骨皮质、骨松质线模型和有限元模型。骨与软骨选用SOLID92四面体十节点单元,韧带采用2D索单元LINK10,分别赋予材料属性。结果 按骶髂关节为融合状态进行模型计算,应力主要集中部位是椎骨前面、骶髂关节面及周边、髂骨弓、坐骨大切迹、髋臼侧缘以及股骨颈;骶髂关节面应力主要集中在耳状面周缘,最大位移发生在L3;融合状态下各韧带所承拉力都较小。结论 基于冰冻切片的建模方法可获取更为精确的人体解剖结构信息,包含软组织条件的骨盆有限元模型的建立是基于CT和MRI有限元建模方法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老龄化现象的加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发病率逐渐增高[1].保守治疗不仪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且易于导致严重的并发症,早期手术被认为是减少患者卧床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的主要方法.我院自2001年2月至2007年6月采用瑞士AO/ASIF设计的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antirotation,PFNA)和美国Stryker公司设计的第二代Gamma钉共治疗166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患者,现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